以艰苦奋斗精神熔铸当代师魂
1997-03-18中共四平师范学院委员会
中共四平师范学院委员会
高师院校担负着培养精于素质教育师资的历史重任。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高师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高尚的师德、高超的师能,而且要具备安贫乐道、鞠躬尽瘁、埋首耕耘、乐于奉献的师魂。四平师院以艰苦奋斗精神熔铸当代师魂,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一、大学生中存在的不良风气,决定了开展艰苦奋斗教育的必要性
四平师院是吉林省重点师范院校,全院共有全日制本、专科生3 646名,其中75%来自工人、农民家庭,44%的学生家庭还处于温饱水平,18%的学生家庭生活特别贫困,每月人均生活费低于30元。然而在一段时间内,学生中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一些学生把勤俭节约视为小气吝啬;把奢侈摆阔奉为潇洒荣耀;把挥霍浪费看作慷慨大方。一些学生比吃、比穿、比享受,个别学生竟喊出“有条件要穿,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穿”的口号。同学过生日要吃,老乡聚会要喝;得奖学金吃,发困难补助也要吃。有些学生为了维护“面子”,不惜向别人借债。据调查,全院63%的学生每学期消费在1 500元以上,个别学生每学期消费竟达4 000元,远远超过了家庭经济所能负担的能力。与此同时,学生中刻苦学习、自强不息、奋发成才的风气却不浓。纠其原因,第一,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人,尤其是少数党员干部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以权谋私,严重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在这种社会氛围侵袭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倾斜。第二,高校忽视了艰苦奋斗教育。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成为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很少。”“没有告诉人民,包括共产党员在内,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正确的舆论导向没有确立,错误思想行为的产生就成为必然。第三,片面理解艰苦奋斗的内涵,以为艰苦奋斗就是反对合理消费,从而导致一些人对艰苦奋斗时代价值的质疑。这种社会转型和社会群体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使大学生的思想走势也呈现多元状态,这是和培养高水平的教师、参与国际竞争的先导性战略措施不相适应的。因此,高扬育人主弦律,培养面向新世纪的合格师资.就必须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
二、实施“六六工程”,充分认识艰苦奋斗教育的艰巨性
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学院制定了开展艰苦奋斗教育的“六六工程”活动方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侧面的教育。“六六工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发动、人格带动、制度调动、典型鼓动、教育联动和活动促动的“六动”工作方针以及在此指导下具体开展的“六个一”活动。它们之间互相渗透,彼此促进,使艰苦奋斗教育落到实处。
“六个一”活动之一:以团支部为单位开展一次艰苦奋斗主题教育团会,引导学生弄清艰苦奋斗的科学内涵。艰苦奋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但就一般意义而言,艰苦奋斗包含着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内容。从物质层面看,艰苦奋斗要求人们的消费要节制在合理的限度内,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它提倡的是勤俭节约,珍惜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从精神层面看,艰苦奋斗是指不畏艰难困苦、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助人为乐、勇于奉献的行为品质。这种精神状态和行为品质实质上是一种积极有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学习上表现为刻苦钻研,勤奋努力;在工作上表现为吃苦耐劳,勇于开拓;在个人得失上表现为乐于奉献,勇于牺牲。科学的认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艰苦奋斗教育的积极性,达到了思想发动的目的。
“六个一”活动之二: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全国自强模范、省优秀共产党员标兵,中化四平制药厂福利分厂党支部书记籍亚芹同志做了一次艰苦奋斗教育的报告。作为一个半盲人,籍亚芹身残志坚,凭借顽强的毅力、崇高的品质、高尚的人格、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社会的承认和尊重。这次报告会起到了人格带动的作用,增强了艰苦奋斗精神的号召力。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艰苦奋斗正是塑造健全人格的价值选择。从籍亚芹身上,学生们看到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美好品质。
“六个一”活动之三:开展了“远方的叮咛——给学生家长的封公开信”活动。向学生家长介绍了学生的浪费现象和开展艰苦奋斗教育的意义,请学生家长给学校和自己的子女写封信,谈谈对学校开展这一活动的看法,教育自己的子女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这一活动构建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的桥梁,起到了集思广益、教育联动的效果。这次活动学院共发出公开信1 000封,98%以上的家长写了回信,有的来信竟长达万言,反响极其强烈,使艰苦奋斗教育形成了校内外结合的局面,营造了有利的教育氛围。一位学生家长在来信中指出:“我家祖祖辈辈就出一个大学生,孩子上学的钱都是亲戚朋友凑起来的。为了多赚几个钱,我起五更,爬半夜,口挪肚攒为的是孩子成才。看到学校列举的浪费现象,我感到痛心疾首。我要向你们大声疾呼:你们浪费的都是父母的血汗,你们这是在犯罪啊!”政法系一位同学的家长还给全院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以一个家长的身分呼吁同学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生活,珍惜劳动创造的财富,珍惜父母的滴滴血汗,不辜负家长对儿女的殷切期望。一封封热情洋溢、语重心长的家长回信,不仅使教育者感到了支持、理解和宽慰,更使之增强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六个一”活动之四:针对艰苦奋斗教育中学生提出的疑问,举行了一场“生活水平提高了,是否还要提倡艰苦奋斗”的主题辩论赛。赛场上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场下气氛活跃、反响非同。反方认为艰苦奋斗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在今天提倡它,只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不应提倡艰苦奋斗,而应提倡能挣会花、合理消费,以刺激生产。正方针对反方一再强调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这一条件,提出我国无论从横的方面与发达国家比,还是从纵的方面与我们的奋斗目标比,都存在相当大的距离,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更应提倡艰苦奋斗。他们还从传统美德、人生坐标、经济规律等方面提出了艰苦奋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辩论,使学生消除了对开展艰苦奋斗教育的疑问,全面、准确地理解了艰苦奋斗的科学内涵以及高师院校开展这一活动的重要意义。
“六个一”活动之五,举行了一次以本院特困生为主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奋发成才的典型事迹报告会,达到了典型示范的预期目的。全院选出10位品学兼优、克勤克俭、拼搏成才的学生典型。他们有的家庭遭受天灾人祸,也有的家庭在老少边穷地区,每个人都有一段辛酸的历史。但是,他们都以顽强的性格和执着的追求在艰苦中奋斗,于逆境中崛起,有的成为学院三好学生标兵,有的成为优秀学生干部标兵,有的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的事迹在广大学生心灵深处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成为全院学生学习的楷模,给全院学生以深刻的激励。
“六个一”活动之六:交一次特殊团费,建立资助贫困学生的特困基金。这次活动得到了全院团员、青年的大力支持,几天之内,就使特困基金增加到36 000元,建立起大学校园里的“希望工程”。
在广泛开展“六个一”活动的同时,学院又公布了“严禁吸烟、酗酒、赌博,严禁
到台球厅、录像厅、游戏厅或校外营业性舞厅等场所进行娱乐活动的“十禁”规定,并建立检查组及时进行检查。对仍然违反规定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对好的现象、好的典型予以通报表扬。并通过广播、报纸、板报等宣传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形成强有力的舆论监督网。在加强教育与管理的同时,院党委还把艰苦奋斗教育和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结合起来,以此为动力,促进学风建设。为此学院经常开展模拟课堂大赛、手工制作大赛、学术报告会、演讲会等一系列内容广泛、独具特色、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广阔天地。仅第九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期问,全院参加班级手抄报比赛、辩论赛、书画展等活动的学生就超过6 000人次。这些活动的开展及时调整了学生的人生坐标,克服了不良生活习惯,赢得了学生的肯定和赞誉。
三、显著的效果充分体现了艰苦奋斗教育的有效性
艰苦奋斗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做文明大学生,重塑自我形象”已成为校园最响亮的口号和学生的实际行动。
艰苦奋斗教育活动的开展,使节俭的美德又在校园内得到弘扬,克勤、克俭、勤俭节约的风气正在校园内形成。艰苦奋斗教育还使大学生进一步确立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动力。过去,一些大学生没有追求,没有理想,没有目标,干什么都觉得无聊、没劲。籍亚芹事迹报告和艰苦奋斗典型事迹报告,在他们心灵深处引起了强烈震荡,那种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勇于奉献的行为品质,使学生领略到人生的另一种境界,使他们看到了人还可以那样活。一位大学生听完艰苦奋斗典型事迹报告后说:“高中时,一心想上大学,终于圆了大学梦,就觉得船到码头车到站了,所以干什么都觉得没劲。我写了幅对联为自己画像‘事事无所谓,所畏事事无。听了今天的报告,我终于明白,人活着必须树立一个目标,要有理想,有追求,才有生活的勇气和动力。”一位特困生说:“我也来自农村,我家里也很困难,但是,以前我总是等、靠、要,等学校补助,靠亲戚资助,向父母要从别人家借来的钱,从没想到自己主动去挣。听了艰苦奋斗典型事迹报告,使我增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也发现了一条自我脱贫的成功之路。”
艰苦奋斗教育与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的紧密结合,有力地促进了学风建设。大学生们自觉行动起来,从倡议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到禁烟、禁酒、禁聚餐。这些短期目标实现后,又提出了珍惜每一分钟、上好每一节课、学好每一学科这一中期目标。现在校园内长明灯、长流水已经基本杜绝,剩菜、剩饭明显减少。而辅修第二专业的学生却大幅度增加,外语、微机、美术、书法、应用电子等各类辅修班都办得红红火火。一度冷清的图书馆更是人头攒动,要想在图书馆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每天凌晨5点去排队。各种学术性、技能性学生社团都十分活跃,一些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都场场爆满。许多老师欣喜地说:“师院学生的老传统又回来了!”学校树立了“十佳”学生标兵、十名艰苦奋斗典型,一场学艰苦奋斗典型、比刻苦学习精神、做文明大学生的良好风气正在形成。
艰苦奋斗教育促进了学院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了大学生助人为乐、勇于奉献的良好品质。这种精神通过大学生志愿者协会的社区服务行动,延伸到社会,也促进了社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四平师院座落在铁西区英雄街,开展艰苦奋斗教育以来,青年志愿者社区活动掀起了高潮。学院的附属单位托儿所、校医院、子弟小学有大学生们帮助糊窗缝、搞卫生;下雪了,他们主动清扫马路上的积雪;他们还到同一社区的四平技术监督局、四平日报社等单位参加义务劳动;到四平驻军某部、福利院等单位慰问演出。校园内,大学生们谱写了一曲曲无私奉献的颂歌。政治系一名学生家失火,同学们主动为其捐款2 000余元;数学系一名学生家遭水灾,同学们又自发地为其捐款1 900余元,避免了又一个特困生失学……这样的事例可以说不胜枚举。当学院发出了义务献血的号召后,几乎所有的党员、非党积极分子都报了名,人数达2 000余人,占学生总数的55%以上。
通过又一次调查,全院学生每学期的最高消费已由4 000元降至2 000元,平均消费水平由1 500元降至1 000元。如今的四平师院,比吃穿、比享受、摆阔气失去了市场;比读书、比才干、讲能力已蔚然成风。学生家长纷纷来信对这一活动表示支持和赞扬,并决心配合师院做好子女的工作,发扬艰苦奋斗这一传统美德。
学院领导表示:艰苦奋斗作为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将广泛深入地开展下去,让这一光荣传统深深扎根于师院,使其成为激励广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刻苦学习、自强不息、奋发成才的强大精神动力。
责任编辑: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