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办学新模式——虚拟大学
1997-03-18张达明陈世瑛
张达明 陈世瑛
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对高等教育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模式产生前所未有的根本性的影响。虚拟大学,就是虚拟技术与虚拟办学观念相结合的产物。目前,虚拟大学的实践,还处在萌芽阶段。对其内涵的认识也还有待深化,理论体系更需探索。但这种新型的办学模式,已经以其全新的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显示了它对未来社会的适应性,因而被更多的办学者所接受。它正在成为国际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提高教育质量的一条新的途径。在即将跨入21世纪的今天,对虚拟大学这种新模式作超前性的研究,对开拓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必然会有所帮助。
一、新模式的产生与运作
(一)虚拟大学及其产生
虚拟大学的产生,有其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由于世界已进入了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阶段,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和发展更使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的新时代。信息集成、智能集成、串并行工作机制集成和人机集成概念的发展,形成了由虚拟信息系统和虚拟物理系统构成的虚拟技术。运用这种操作方法和技能,可以实现既不消耗或少消耗现实资源和能量,又具有现实物体或者现实机构的特征和功能。虚拟观念,是指虚拟技术应用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时,人们对此形成的诸多看法,包括人们已接受的、未接受的和反对的种种看法,系统化的和非系统化的看法等等。正是在虚拟观念的指导下,运用虚拟技术等先进技术,才出现了虚拟大学这一历史性的伟大创举。虚拟大学是运用虚拟技术,创办在互联网络上,不消耗或少消耗现实教育资源和能量并具有现实大学特征和功能的一种办学实体。
(二)虚拟大学的运作
目前在互联网络上可以访问到的虚拟大学有:美国1995年开设的亚特纳大学、菲尼克斯大学的经营学系,1996年创办的美国西部十州联合虚拟大学(以下简称美国西部虚拟大学)等等。
从体制上说,虚拟大学和普通高等学校一样,也是一种经过政府认可的高等教育机构。美国西部虚拟大学就是一个经政府认可、并以独立的非盈利公司的形式存在的高等教育机构。从功能上说,它也具有普通高等学校的全部功能,特别是培养人才的功能。从教学管理上说,也运用教学管理原理,并通过一定的监控手段来保证教学质量。学生也要达到规定学分,如美国亚特纳虚拟大学规定为120学分,才能颁发相应的专业证书、学业成绩证书或学位证书等。
然而,虚拟大学是应用虚拟技术并通过信息高速公路网来实现人才培养功能的大学,因此,在其运作的全过程中,带有鲜明的高科技性。一是,它的人才培养场所,已由计算机虚拟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互联网络提供的虚拟现实高校真实场所的网上教学环境所替代。学生要了解某所虚拟大学,只要找到该校的“网址”一按鼠标就可进入该校参观。如感到满意.可通过电脑报名申请,经规定的审核程序确认后注册入学。二是,学生通过联网计算机上课、实验,教师和学生相见在互联网络上的“智慧教室”中,教学是通过虚拟的“智慧教室”来进行的。在这种教室内,为学生提供了包括电子教育技术系统(综合性学习系统、多媒体、局域网络)和课程教学服务系统(课程资料库、学习管理系统、题库、测验管理、统计分析等)等应有尽有的教学条件,学生只要操作计算机即可学习课程或进行实验,也可以在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讨论问题、订正作业等。学生除了使用键盘,还可使用视像和声音进行多向交流。只要虚拟教室的功能足够大,各门课程的教师都可光临进行具体的、个别的辅导,而不会互相干扰,从而学生能够生动形象地获得教师传授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最新的专业科学技术知识,以及培养相应的职业能力。学生除了可以选听自己认为满意的教师的课(实际上是选择不同的课程软件)外,还可以钻研自己感兴趣的学问或做自己设计的实验,等等。三是,教师和学生需要的学习资料,可以从联网图书馆中借阅有关电子教学软件,也可以从电子数据库获得。四是,在虚拟实习基地,学生可以按自身的学习进度需要选择实习时间,完成实习。五是,除了学校统一组织的考试外,学生也可以通过电脑试题库,定期进行自我考试,根据成绩好差,选择帮助同学或请求同学给予帮助,以发扬同学之间的团结互助精神。六是,教学计划已被模块式的课程体系所取代,文字教材也被多媒体光盘代替。七是,在教学组织上,取消了传统的严格的课程表,而由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制定的个人课表所替代,每个学生都可根据自己掌握课程的情况,灵活地处理课程和课时,等等。可以说,虚拟大学使学生学习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虚拟大学所以这么神奇,其秘密在于相关的软件制作都是由教师和有关管理人员提出方案以后,在软件专业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设计制造出来的。在运行过程中,通过网络进行咨询、监控和管理,从而保证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的实现。
二、模式分类与主要特点
(一)模式分类
我们以高等学校办学的虚拟程度和实施进程作为分类原则,其模式可分为以下两类:
1.单一虚拟型
它是指教学管理已经全部虚拟化的高等学校。如亚特纳大学、美国西部虚拟大学、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虚拟大学等。
2.混合型
这种模式是指在传统大学的基础上,在部分学院、系或部分课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课程一部分或全部实行教学虚拟化的高等学校。如美国有名的菲尼克斯函授大学内进行虚拟化教学的经营学等系、德国的柏林大学和勃兰登堡大学通过环球网提供各种各样的课程讲座以及勃兰登堡专科大学提供的信息管理、企业领导和投资货物营销方面的课程讲座,萨尔布吕肯大学提供的商业讲座,以及我国上海交通大学远程教育大学内的虚拟化物理课程等。虽然他们的虚拟化进程有着较大的差别,但都是在传统大学中已经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从而成为向虚拟大学模式发展的一种过渡形式。
(二)主要特点
1.教学硬件的虚拟性
运用虚拟技术,在互联网络上模拟出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又和现实大学逼真的校园、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实习基地等教学环境。在虚拟大学内,就是以虚拟的达到以假乱真程度的培养人才设施代替传统的校园实体,来实现人才培养功能的。它的教学硬件组成体系的虚拟性,是其最根本的特点。2.教学过程的网络性虚拟大学内,学生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的获取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都依赖于教学过程的网络化。学生只要通过联网的电脑,就可以攻读大学课程,进行实践环节和科学研究的训练,从而获取学士学位或研究生学位。日本不少人就是通过与全球互联网络系统连接的电脑,在家就读欧美的虚拟大学,实现不出家门的海外留学的。3.教材的多媒体性
虚拟大学使用多媒体教材。它是由优秀教授们编制的,能适应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水平需要的,声、形、像俱全的,科学性和通俗性相结合的,仪器设备可以分解和组合的,内容可以迅速更新的光盘书籍。它取代了传统枯燥的单一的文字课本,使教材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4.教学管理的遥控性
虚拟大学的教学管理是通过互联网络来进行的。它对学年入学资格的审查,学生学习计划的核定,学生实施学习计划中的出勤情况、学习情况、课程考试情况、学分的评定,乃至学位证书或其他证书的颁发,都通过“网上”监控系统进行遥控和监督,以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5.学生成才的个性化虚拟大学培养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多媒体交互式虚拟化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选择教学软件进行学习,在师生或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并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因此,他们成才完全是个性化的,完全可以在坚持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充分发展自身的特长、兴趣和爱好。
三、新模式的启迪
(一)把握高校未来的趋势近三年来,虚拟办学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发展,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与关注。西班牙《改革十六》周刊1996年7月22日发表《未来学校》一文强调指出,它为该国未来的学校设计了新的模式。美国犹他州州长迈克尔·莱维特在创建美国西部虚拟大学时说:“这并不是取代现有的高教体系,它是一个新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补充。它是创造新的选择和新的机遇的一种方式。虽然它不是一种取代方式,但是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高质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这是世界未来将要采取的工作方式。”美国经济学家诺姆在《科学》周刊上撰文,他从分析大学具有探索知识、储存信息、传播信息三大传统作用,以及在信息时代所引起的变化人手,得出了新模式有可能替代传统大学的结论。虽然对这种新模式是否会替代传统大学尚未达成共识,但是,虚拟大学代表了高校发展的未来却是一致的。这一个新的趋势,我们必须紧紧地把握住。
(二)牢固树立虚拟办学新观念
在这场信息教育技术革命的驱动下,虚拟大学已在办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育管理等方面开创了全新的局面,正在对世界高等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我国高等学校正在深化教学改革,客观上要求我们有新的突破。同时,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继与INTERNET互联网升至2兆后,又开通了与德国、香港的互联,全国联网高校已达200所。至2000年大部分高等学校都将入网。我国高校运用全球信息网络办学已指日可待。因此,我们必须审时度势,自觉地牢固地树立虚拟办学的新观念,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三)建立虚拟办学的新思路
在教育领域内,产生上述根本性变革,应该说,它是由以教育信息技术为内容的工具革命引起的。它是我国教育界近年来才引起重视并开始探索的领域。而国外虚拟教育和教学实践的异军突起,已为我国深化高校改革,突破传统的办学框框开拓了新的思路。新思路的基本内容有:树立虚拟办学新观念;积极创造条件,推行个别化、交互式的因材施教新形式;总结实践经验,创建模块化的课程单元和网络化的课程结构体系;研制和开发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多媒体教材等教学软件;课程管理的学分化,等等。只有建立虚拟办学的新思路,才能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不同特点的适应21世纪需要的人才方面有所建树。
(四)重视教改与未来目标的连接
21世纪新型教育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开放的教育社会”和“终身学习的社会”。它要求我们将单纯的知识型教育转变为以创造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将以“教育者为中心的教育”转变为“学习者自我选择的教育”,将“英才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普及化的教育。为此,当前需要:一是,强化中文、英文和计算机的教学,使学生牢固掌握信息的发送和获取技术。二是,教改要重视课程体系模块化、课程内容软件化的建设。三是,将传统教室逐步改造成为应用现化教育技术的、能与全球网联结的多功能教室。四是,应用电脑进行各种教学管理,等等,以此促进教学方式和教学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
(五)建立虚拟大学示范工程
我国尚处在发展阶段,即使到21世纪初,我国的经济和科技水平可能还不足以支撑能够覆盖全国的虚拟高等教育。但是,可以以进人“211工程”的高校或以地区的开放大城市为支撑,以该地区的重点高校为核心,率先在已进入“211工程”的大学或华东、华南等经济发达地区筹建虚拟大学示范工程。这样就可以达到:(1)推动全国高等学校全面深化教学改革;(2)检验新型办学模式的效果,积累经验,不断完善;(3)探索建立传统办学模式和虚拟办学模式之间的互补关系,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4)为这一地区(或覆盖更大的地区)的高等教育率先进入大众化甚至普及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六)要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互联网络是没有手段可以垄断的“绝对自由”的一种工具。它既可以为我们提供全球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艺术等各个领域丰富的信息,为培养合格人才服务,同时,恐怖集团、反动组织、宗教和淫秽制品公司等也会利用它来散布非理性的甚至是反动的腐朽的理念来毒害学生,“黑客”与不法分子也会故意制造软件病毒来破坏信息的传递和储存以危害社会。
学生一旦进入互联网络,面对汪洋大海般涌来的信息,将有真假善恶之辨,有瞻前顾后之思,有难易取舍之别。有逆顺进退之选等问题。因此,除了强化大学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外,需要我们研究对策,进行有效的抵制。
(七)强化社会性的教育
信息高速公路一旦进入高校和家庭,一方面,它给我们提供了全球各个领域丰富的信息,为人类造福。另一方面,由于阶级的存在,在网上必然会在思想、政治领域出现争夺青年一代的潜在危险。在虚拟大学内,虽然具有高度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易接受性相统一的软件,可对学生进行正面的经常的教育,但是校园实体和班集体学习形式的消失,教师的感染力、学生之间团结合作和积极向上等的潜在影响力将会严重削弱。因此,除了继续寻求强化学校教育的对策以外,还要全社会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报刊、电视、电影、绘画、文学、电子游戏软件等的导向作用,以把年青一代教育和培养好。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杭州310014)
责任编辑: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