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失踪者之谜

1995-08-22张建平

中国青年 1995年3期
关键词:拐卖妇女失踪者流浪

张建平

1994年4月24日,山东省青岛市一年级学生曹俊由妈妈领着回家。在距家还有200多米的地方,任性顽皮的小曹俊突然在前面跑起来,拐了个弯不见了。几分钟后,妈妈赶上来,没见曹俊的身影,以为他已回家。上楼打开家门喊了两声,也不见回音。或许这孩子又在玩捉迷藏?妈妈将房门虚掩,左等右等不回来,急忙向左邻右舍打听,又给曹俊一些要好的同学家打电话询问,但毫无结果。妈妈这才急了,向派出所报案,公安部门动员了多方力量,当晚便对进出青岛的车站、码头、路口进行了严密的检查,以后又几乎找遍了全市的所有角落,但时至今日,仍没有小曹俊的下落……

这是一个失踪的孩子。而当代社会中的失踪者又不仅仅局限于孩子。

翻开每天的报纸,打开每天的电视,寻人启事频频出现,立交桥下、电线杆上,寻人广告和专治性病、狐臭的广告一样花花绿绿。傍晚老街坊在一块聊天,常常听到谁家的孩子出走和什么地方发现了无名尸……

失踪,或叫下落不明,这个本该是兵荒马乱时期才频发的现象,却成了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种难解而又发人深省的社会问题。它不仅震动并牵扯到家庭、单位和亲属,也成为影响社会治安乃至社会稳定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儿童失踪之谜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少年儿童又是最易被损害的群体。然而,近年来少年儿童失踪的消息屡屡披露于报端,触目惊心。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国策的背景下,儿童失踪居整个“失踪问题”之首。

在武汉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叫南南的4年级学生放学回家,路过一空旷的水塘时,后面赶来了两个高大的男人。还没容他反应过来,一块灰布猛然蒙住了眼睛,这个年仅10岁的小男孩顿觉喉咙被紧紧卡住,喊不出声来,眼前一片黑暗。南南被人贩子卖到西北一个偏僻的山村,给一家敦厚淳朴的农民当了养子。可怜南南的父母,痛失爱子,终日以泪洗面……

拐卖儿童,是儿童失踪的最主要原因,也是最惨无人道的恶行。被拐卖的儿童除了承受丧失天伦之乐的痛苦外,还备受摧残虐待。

前不久有报纸披露,一母亲带幼儿去公园,就在母亲上厕所的空当儿,儿子失踪了。几个月后,在另一个城市的街道上,出现了一个蓬头垢面的行乞者。他推一小车,小车上坐着一双腿残疾的聋哑儿,人们可怜那目光呆滞的孩子,纷纷解囊相助。后有一好事者想上前抱抱孩子,发现孩子被绑在车上,大小便均在车上,身上污秽不堪。遂又发现孩子并非天生聋哑,而是被人割掉了舌头!好事者大惊,报告派出所。经收容审问,这乞丐买来这孩子后,为了行乞方便,竟将孩子双腿致残,舌头割去。而这孩子,就是前不久那妇女在公园丢失之子。半年后,母子竟不能相认……

民政部一位官员透露,据他们掌握的情况,失踪儿童除少数死亡或被拐卖他处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在街头流浪。全国目前约有流浪少年儿童15万人次,其中男孩约占65%,女孩占35%;农村的占82.5%,城市的占17.5%;7至17岁的占80.9%。这位官员还说,除了非法拐卖造成儿意失踪外,父母离异、监护人不能很好履行抚养子女责任、子女不堪忍受虐待而离家出走,也是造成儿童失踪的一个重要原因。黑龙江省佳斯木市温暖学校1994年举办了第三期流浪儿童培训班,参加培训班的流浪儿童有60余人,来自河北、内蒙、黑龙江三省,其中因父母离异家庭失去父爱母爱而离家出走的占56%。

广州市民政干部几次收容了一位9岁女孩,但她明确表示不想回家。她说,她的亲生爸妈都死了,后来的爸爸经常打她,还拿烟头烫她,她不堪忍受就自己跑出来。民政干部看到她的手臂上遍布被烫的伤痕,她的健康情况极差,两眼浮肿,不停地咳嗽,头发上布满灰尘,但就是不肯说出父母的姓名和住址,被问急了说出的也是假的。

儿童失踪在整个失踪人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于他们缺少自我保护力量和意识,是“失踪群体”中最为严重和最值得关注的部分。

失踪妇女的厄运

在所有的失踪者中,仅次于儿童的是女性部分,她们大都豆蔻年华,来自农村或山区。同样,她们也属于最易受损害的群体,是反人道的牺牲品。

江兰兰,一个年轻漂亮的上海姑娘,在一个星期天突然失踪。单位见她几天没有上班,派人到家里询问,和她同住的哥嫂却讳而不语;邻居也生疑惑,那么漂亮的妹子失踪了,也不见家里人着急。后来才慢慢传出风来,说“失踪的妹妹身上不干净,没脸见人”………

几个月前,江兰兰在下班路上遭歹徒强暴。除了母亲外,哥嫂都认为她晦气,坏了家里的名声。母亲去世后,她不愿整天看哥嫂的脸色,单位又是个不景气的无线电小厂,在裁减人员时要将她减下来,每月只发不足200元的生活费。在一个晨曦微露的早晨,她揣着一颗破碎的心离家出走了……

从收容所的档案里,我们知道了她失踪以后的经历:在贵阳的公共汽车上,她当过扒手;在安徽她当过一个大款的情妇,被玩弄后又被抛弃;然后,她南下广州、深圳,做起了皮肉生意……她堕落了,变得对什么都满不在乎。当收审人员问她知不知道干这一行是犯罪时,她竟喋喋不休地说,我没爹没妈,没钱没势,没家没业,不干这个干什么?你们出钱养活我?她真的成了一个“不回家的女孩”。

而在四川、陕西、河南的一些偏远落后地区,人们认为女孩子离家出走或失踪算不上什么大不了的事。家长们决不会为此兴师动众花费钱财四出寻找。在他们眼中,女孩子长大了除了能换回一份彩礼,再没啥别的意义。嫁出女和失踪女在他们的意识中都是“泼出去的水”。正是这种意识,使这些地区拐卖妇女活动泛滥成灾。

据公安部门介绍,安徽淮北地区是我国人贩子活动最为猖獗的地区之一,从成都失踪的打工农家女,很多可以在这里找到踪迹。

1994年3月,公安部、安徽省公安厅联手在淮北地区进行了一次解救被拐卖妇女的行动。经过一年多的侦查、收审、取证,共逮捕了82名人贩子,解救被拐卖妇女120余人,其中最短的失踪半年,最长的已失踪5年多。一位知情人透露,妇女失踪绝大多数是被拐卖。由于拐骗地与贩卖地相距很远,加之人贩子十分狡猾,被拐卖妇女多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村女孩,形单影孤,无力和命运抗争,相当多的妇女认命,在当地定居,自觉不自觉地同家人失去了联系。同时由于地方主义和宗族观念的“保护”,大多被拐卖妇女从此永远“失踪”。

公安部有关方面负责人对记者说,以往,被拐卖妇女大都集中在河北、安徽、陕西、河南一带,现在广东沿海一带成了新的被拐入地区。人贩子将妇女拐卖到此的目的是逼迫她们卖淫。他们先将其强奸或轮奸,摧残妇女的身心和意志,然后逼迫其卖淫,不从就用烟头烫遍全身,有的还被注射毒品,手段极其残忍。这位负责人还说,据他们掌握的情况,全国目前还有6万多被拐卖而失踪的妇女没有被解救和下落不明……而一些被拐卖妇女或出于羞耻心无颜面对乡亲父老,或意志道德观崩溃从此堕落成为与家庭及亲人“断线”的失踪者。

失踪,家庭社会危机的潜在因素

失踪,给家庭带来了恐惧、惊慌和灾难,给失去亲人的亲属心灵上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创伤。很多家庭为了寻找失踪者债台高筑,有的身心交瘁,一个家庭有一个失踪者就可能造成整个家庭的破碎。

北京门头沟区一17岁女孩在一个雨天出门就再也没有回来。为此,她母亲哭瞎了眼睛;黑龙江省佳斯木市一林业局长的独生子失踪,局长妻子急火攻心,一病不起,局长焦虑不安,无心工作;安徽省固镇县的个体户张胜永为寻找失踪的孩子跑遍了大半个中国,65公斤体重瘦得只剩下50公斤。其妻常跪在门口哭喊着儿子的名字,令全街的人都为之挥泪……

在东北、西北等地,由于失踪儿童增多,家长竟自发地组成了“寻找爱子联合会”。

据一位知情人介绍,西安的“寻找爱子联合会”是一个民间的临时性组织,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组织起来的。20多位失踪儿童的家长曾一起来到政府有关部门,接待他们的同志很热情,但告诉他们说,找孩子非一朝一夕之事,要慢慢来。随后又说,属走失孩子的,归三处管;属拐卖儿童的,由六处管;你们的孩子是走失的还是被拐卖的呢?一句话把大伙问愣了。谁能说清自己的孩子是走失的还是被拐卖的呢?之后,他们又多次找到妇联、信访办、公安厅,回答都是“反映研究”“催催”……他们曾在政府门前静坐示威,又被劝说回去。无奈之中,他们觉得唯一的办法是自己拉起手来。

广州市一位儿童教育专家指出,失踪儿童即使被找回,其被拐卖时被恫吓威胁和流浪的经历也会在他们心灵留下难以磨灭的创伤。在流浪中长大的儿童,轻则孤僻厌世,重则导致对社会、对人类的仇恨,这是用金钱所无法弥补的损失。而那些在失踪过程中被人为或非人为因素致残的儿童,则终生留下“失踪”的印记。

公安部门一位官员对记者说,在和平建设时期,失踪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我们无法确切统计全国每年到底有多少失踪者,但从各地反映的情况来看,失踪确实呈上升趋势。失踪者首先和刑事案件、经济犯罪有关,如凶杀、诈骗、经济纠纷等等;二是家庭纠纷,因财产继承、婚变、子女赡养等等,造成家庭成员主动离家出走,可能是孩子也可能是老人,也可能是夫妻双方的一方;三是精神疾病患者。我国现有各类精神疾病患者1000多万,重度的严重危害社会的精神病人100多万,这部分人大都几进精神病院,“舅舅不疼,姥姥不爱”,很多家庭视其为累赘,任其出走。

为寻找失踪者,我国政府已作出了极大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效果。1992年至1993年,公安部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组织大量人力物力,使6万多名失踪妇女回到了自己的家园,公安部和民政部合作,使10余万失踪儿童同亲人团聚。据悉,为进一步解决失踪和流浪儿童问题,国家有关部门还将在全国5个大城市建立5所“保护、教育流浪少年儿童中心”,并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全国流浪少年儿童总会”,以便为更多的失踪儿童和他们的家庭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拐卖妇女失踪者流浪
奸淫被拐卖妇女认定模式研究
流浪
知人论史,法史交融——读陈新宇《寻找法律史上的失踪者》(增订版)
论拐卖妇女儿童罪
流浪的歌
流浪猫鲍勃
遇见一只流浪猫
边民跨边境拐卖妇女犯罪活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