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花园乡的报告
1994-04-07曹鸿骞
曹鸿骞
一、
花园乡是令人垂涎的鱼米之乡。
花园乡是太湖县的大粮仓。
花园乡在太湖县有三多,即粮多、人多、兵多。兵多是因为这儿的人素质好,不仅智商高,而且身体棒,姑娘小伙们走出来一个个红颜体壮。这“人多”里面还有三多:被选拔出来当干部的多,考进大学的多,这些年还有一个外出打工的多,在34000多人中有7000多人在全国各地打工。由于花园人的素质好,又见多识广,可谓藏龙卧虎之地,所以要想到花园当好他们的头儿就不容易。人都说能在花园当好书记、乡长的,到县里去当个科、局长甚至更大一些的官儿就会纵横捭阖,游刃有余。有人说花园人难缠,其实只要你能与他们同心同德,为他们谋福利,领导他们走共同致富的道路,他们不仅不难缠,而且还十分听从你的号令,你指到哪里,他们就战斗到哪里,义无反顾地跟着你干,就象他们现在跟着乡党委书记方传华和乡长郝西荣一样;有人说花园人排外,其实只要你到这儿来不是为了镀金,不是为个人捞油水,而是诚心诚意和他们一块儿办实事,他们不仅不排外,而且还会把你当成自家人,就象他们现在对待从外面调进来工作的乡党委宣传委员唐榕那样……
从花园人的角度来讲,唐榕是“外地人”,但从唐榕本人来说,他却是一个道道地地的太湖人,只不过不是出生在花园,而是出生在本县的一个重镇。这位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的知识分子,曾在本县山区当过多年的小学教师,使他养成了一种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改行从政后更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为老百姓办点实事。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里的工作十分繁杂,为了把工作搞好,乡党委对各项工作实行分工负责制,对下面的行政村实行分片包干。翟坦、花园、李楼三个村联成一片,由唐榕负责,担任片长。这个片的人口已逾三千,是全乡的大片,工作相当繁重。村里几位头头都是老资格,几“朝”元老,除李楼书记李义盛只有40多岁外,其余的象翟坦的书记周传家、村长翟雪楼,花园的书记张同和,都是50多岁的老杆子。这些老杆子几十年风风雨雨,对人生有深刻的阅历,对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善于领导别人,但别人不一定善于领导他们。他们长年累月与农民同耕共种,甘苦与共,喜忧共尝。他们当官不是官。他们是农民的带头人,是农民的代言人。因此,你要领导好农民,你就首先要领导好他们;而你要领导好他们,你就首先要取得他们的信任,与他们建立起血肉相连的友情。
唐榕与他们之间的友情是从去年的一场灭顶之灾中开始的……
二、
太湖县南北狭长,皖河有一条支流从北而南地纵穿而过,这便是赵朴初先生在他的诗词中反复为之讴歌的长河。长河自大别山而来,它有流不尽的水,淌不尽的沙,在沿途淤积起一片片沙滩,这沙滩又被沿岸人民用勤劳的双手改造成一片片良田。为了防洪,这一片片良田外沿都打着土圩,其中面积最大的就是遐迩闻名的花园圩,平展展的沃野达两万余亩。长河哺育着这片沃野,但也年年给这片沃野带来洪涝灾害。千百年来,花园圩人民一直过着“洪水来了就逃荒,洪水走了建家乡”的苦难日子,直到60年代末期才开始根治长河,逐年修筑了一条达万余米的长河大堤,不仅保住了原有圩田的稳产高产,而且还新造圩田5000余亩,在那以粮为纲的岁月是很辉煌的。但是,由于长河的河床逐年升高,河堤与圩内外均为渗水性沙土,致使圩内低洼积水,已有2000余亩土地无法耕种,这一数字还在逐年增加;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传统的零星生产已难于满足社会需要,品杂质劣的粮食在市场上也没有竞争力,加之农业剪刀差过大,在历来被称为鱼米之乡的花园圩里,农民们尽管精耕细作夺得了高产,但到头来还是成了“粮食高产贫困区”。为了求得生存,壮劳力,纷纷外出打工,留下来的都是老弱病残和小孩,经不住任何风险。可是屋漏偏遇连天雨,就在早稻丰收在望的时候,整个花园圩内却发生了一场罕见的稻瘟……
那是1993年的仲夏时节。
天气似乎有些蹊跷。那高悬的烈日一会儿像圆睁火眼金睛的魔鬼喷火吐焰,一会儿又像掩面含羞的少女悄悄地躲进那厚厚的云层。阴晴无定,昼夜温差反常。这正是稻棵扬花抽穗的时期。放眼望去那满圩的稻禾长得亭亭玉立,葱茏茂密,一阵清风吹来,在茫茫的圩区掀起层层绿得耀眼的波浪,好不喜人!可是渐渐地那绿浪就没有了光泽,没有了神韵,最后连浪也浪不起来了。人们这时才发现那墨绿色的稻叶上泛出了黄斑,那青亮的禾杆正在萎缩,最后就象断了筋骨似的一株株一棵棵一片片地往下坐,往下倒……
这时人们惊叫着:“啊呀,稻发瘟了!”
是啊,稻发瘟了。那葱茏茂密的禾杆都倒在了泥水里,烂得发臭。即使剩得一块半片的,连连喷药也是岌岌可危。到了这骨节,稻瘟也象人间的瘟疫一样,对生命的破坏是风卷残云,锐不可挡,使丰收在望的稻子减产80%,有的甚至颗粒无收!
面对那满田烂得发臭的稻禾,许多人都流下了辛酸的泪水,有的人甚至放声恸哭……“粮食高产贫困区”的日子本来就不好过,现在“粮食高产”也没有了,眼下的日子怎么过?往后的生活怎么办?怎么办?
花园圩内一片唏嘘。
翟坦片内唏嘘一片。只有三个村的头头属铁打的硬心汉子。他们不仅没有哭,连泪水都没有渗出一丁点儿,只是那饱经风霜的脸膛绷得紧紧的,心象灌了铅似的往下沉,成天四处奔跑,一会儿跑乡,一会儿跑农技站,一有空闲就到田坂上去转悠.他们在寻觅补救的办法。转着,转着,他们终于转到了一块,转到了片首,转到了翟坦村……
周传家和翟雪楼早就在这里候着。
张同和披着褂子提着黄烟袋来了。
李义盛绷着脸眨着那对黑大眼来了。
片长唐榕也来了。他身个不高,但很结实,才40来岁,正是年富力强的黄金年华。他的皮肤本来就黑,加之近来又老在片上跑,在河堤边转,被晒得更是黝黑发光。他的心情也是沉重的。为了摆脱本片目前的困境和开辟花园的未来,最近他在本地搞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还查阅了许多参考资料,心里逐渐形成一个大胆的设想。为了论证这个设想是否可行,是否能变成成千成万人的自觉行动,他特地把几位老杆找来商量。他们聚集在翟坦村的会议室里,议论来议论去,分析来分析去,都认为:靠三分五厘田种粮食,走传统农业的老路子不仅不能实现小康,而且也无法摆脱目前的困境,但路在何方呢?眼下最时髦的是办乡镇企业,许多地方都开创出了新天地,他们这些年也兴办过编织厂、煤球厂、罐头厂等企业,但由于人才、技术和原材料都要靠引进,管理水平又跟不上,烧香买来的原材料加工出来的产品还要磕头卖,结果都是雨天背稻草,包袱越来越重,不了了之。实践证明搞乡镇企业必须因地制宜。因此,作为
乡党委委员和翟坦片片长的唐榕,已把眼睛盯住了本地,盯住了本地那一望无边的良田,那奔涌起伏的丘陵,那沿堤两千亩难以耕种的沼泽地,提出要走科技兴农之路,利用本地优势创办绿色企业(种植)和蓝色企业(养殖)……
他的提议当场得到了几位老杆子的拥护。
他又提议先到类似地区去看看。
老杆子都答应跟他一块跑。
花园人多嘴杂又都住在一个圩子里,有的人是狗过门槛嘴上前,许多事只要哈一口气就传出去了,弄得不好就是好事也会惹出麻烦来,因此唐榕和几位老杆子都不愿过早地把他们的设想宣扬出去,到外地去参观的事只由唐榕跟乡党委书记方传华和乡长郝西荣说说,对其他人暂且一律保密。
一个夏日的清晨,他们悄悄地登上了去湖北的班车……
三、
不看不知道,越看越开窍。
他们三上湖北,先后考察了武汉、天门、荆州等自然环境与自己所在地相类似的地区,考察了那些地区走科技兴农之路的业绩,回来后对自己原来的设想更有信心,并正式向乡党委和政府作了汇报。他们的设想尽管有待完善,但党委书记方传华和乡长郝西荣却十分重视,因为他们的设想所涉及到的问题也正是这两位党政一把手正在谋划的施政要核,所以唐榕与整个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一拍即合。这个设想关系重大,涉及面广,不仅是当前走出困境的希望,也是今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必由之路,如果不把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搞通,不取得广大群众的支持,那是无法实现的。为此,方传华和郝西荣商定由郝西荣出面组织全乡有关人员大讨论。讨论会的气氛非常热烈,大家都一致支持唐榕代表翟坦片提出来的设想,都认为本乡土地肥沃,人口众多,自然条件好,交通便利,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地对农业进行高效综合性开发,开发优质粮油棉、水产和多种经营。郝西荣因势利导,随即着手组建了由他亲自负责的乡人民政府农业开发领导小组和相应的公司。公司采取股份制形式,实行乡、村、组、户四级集约经营,具体实施创造绿色工程和蓝色工程,并组织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上级有关部门,争取早日立项。
郝西荣把争取立项的任务理所当然地交给了唐榕,唐榕也理所当然地接受了任务。
于是唐榕豁出去了。
申报立项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先不说别的,就只说那申报材料,那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它不仅涉及到党的有关方针政策,还涉及到历史、经济、地质、环保、生态等等许多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不经过一番刻苦钻研和调查,那是断然写不出来的。写好了就打印,打印好了就去送,送县,送市,送省;省市县有关领导审阅后一有不同意见就拿回来修改,再打印,再送,每回都是一大迭,足有好几斤。他一共送了多少材料和报告?不知道。他只知道光是打印材料和报告的工本费就花去了8000元;他一共跑了多少路?不知道。他只知道光是车旅费就花去了一万元,而且他还常常在县乡之间步行。当然,那一万元的车旅费也不是他一个人花去的,而是整个一个跑项目的班子,其中有乡党委书记方传华。方书记是军人出身,见多识广,为人又宽厚、幽默,什么复杂的事情在他头脑里一转,很快就有几句高度集中概括而又生动体贴的顺口溜出来;他不怯场,不怕官,而且很讨人喜爱,所以每次出去跑,唐榕都要拥方书记为头。在跑的过程中,他不仅有一位好头头,而且还有一帮得力助手。乡文化站干部周礼学能说会写善跑路,每次到县里去打印材料基本上都是他去跑的,他认真负责,从不误事。有一回唐榕请他送一份材料到市里去,他中午从乡里出发,傍黑就回来了。至于翟坦片上的几位老杆子,自从项目跑开以后,他们的积极性更高,在精神和物质方面做唐榕的坚强后盾,周传家索性出来当了开发公司的经理,村里的一摊全交由翟雪楼一把抓,他既当村长,又当书记,是经常把心挂在唐榕的身上,生怕唐榕的路子受阻。乡农机厂会计翟汪根是位无名英雄,唐榕每次写的项目报告中的有关测算材料全是出于他的手笔,而且常用私人摩托车无偿接送唐榕跑上跑下……
苍天不负有心人,唐榕的设想正在各级领导的手下变为蓝图,变成现实。方传华和唐榕在外面跑立项的同时,郝西荣就在乡里为蓝图的实施开辟道路。他主持召开乡政府会议,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将属于九个村的沿长河大堤内侧约20华里、2000多亩面积的低洼水滩全部收回划给公司统一开发使用;将因撒区并乡而空腾出来的一所中学房舍也划归公司所有。这样一来就触及到了方方面面的利益,有大量工作要做,光是带有全局性的问题他就出面协调了十多次。项目报告上报之后,立即受到县、市农委、科委、水产局、乡企局、种子公司、财政局、计委、农行等有关部门的重视,有关领导都认为项目具有方向性的开发意义,一方面热情地给予肯定,一方面中肯地提出各自的建议,几经修改之后再向省报。许多领导同志都亲自过问,亲自为之奔波,亲自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送报告,当时分管农业物市委副书记张俊模还特地做了重要批示,但能否立项关键在省里。因此,当报告送往省里之后,方传华和唐榕以及为之献献策的高级农艺师、原县农业局长徐应开一行人的行动就不仅仅是时刻牵挂着千万花园人民的心,而且也牵挂着县、市许多领导南志的心。县长孟庆银经常与他们保持着电话联系,一听说他们回来了,马上就听取汇报。
他们从省里带回来的也是好消息。
他们的报告已经引起了省委有关负责同志的高度重视;省老贫办主任赵杰中,省水产局局长、河蟹人工养殖专家赵乃刚,省农业厅厅长邓事宽,都很赞尝,并竭力为之促成立项;省财政厅农拨处、省农委开发办和省水产局都表示肯定,并建议将一个笼统的大项目改为优质米和特种水产两个系列开发项目,赵乃刚则建议特种水产开发以人工养殖河蟹为主……
省领导的意见高屋建瓴,科学而中恳,使孟庆银豁然开朗,十分高兴,随即商定由科技副县长卞文武去与有关部门协商落实……
四、
一个月后,“太湖县长河优质米系列开发公司”和“太湖县长河特种水产系列开发公司”同时宣告成立,前者仍由周传家负责,后者则由乡长郝西荣亲自挂帅。两个项目都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水产公司由原乡建安公司副经理宋礼根担任经理,周传家还兼任项目书记,唐榕担任名誉董事长。这些人事安排都是由唐榕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向乡党委建议,最后由乡党委研究决定的。宋礼根长期从事建筑工程,在改革开放中创办了建安公司,自家也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财富,如果不担任水产经理,每年至少要多挣万余元,但他看清了新项目的开发价值和前途,为了全乡人民脱贫致富,他乐于当这个赔本的经理。
这个经理目前很难当,最大的困难是没有开发资金。优质米开发公司要创建信息研究室、试验示范基地、植物医院、日产
225吨中型精米加工厂和购销公司,投产后不仅可创年产值500万元,利税41万元,而且还可为项目区农户乃至全县“一优两高”农业规模生产起到示范作用,达到为国家多出口、创外汇的目的;特种水产公司沿长河大堤内侧60米宽、万米长的狭长沼泽地开挖蟹池,仅首期实施的164亩水面即可创产值336万元,利税33.6万元,还可通过建蟹池来加固大堤,整个荒滩水面开发利用之后,可使花园人均农业收入从百元越过千元……很明显,两个项目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惊人的。然而没有金弹子也就打不着金凤凰,优质米系列开发必须投资94万元,特种水产首期开发必须投资178万元,项目没有批下来,项目资金就不能到位,他们到哪儿去弄两百多万元的投资?时间不等人,他们只有首先自力更生想办法,好在乡里重视,已经为他们解决了土地征用和部分用房,眼下的燃眉之急是筹措铺底和起步资金……
翟坦、花园、李楼三个村的头头还是在当初“桃园三结义”的时候,就在“军师”唐榕的带动下首先每人掏出了500元,随后又有一批有胆识的农户跟着入股,每股就定为500元,鹭鸶腿上刮瘦肉,七拼八凑的也凑起了将近三万元;县农委主任马传达慧眼识真金,对整个花园乡的农业开发项目一开始就热情鼓励,全力支持,但要拿钱他却也是手长袖子短,只搜搜刮刮的从农委的办公费用中抠出了一万元;宋礼根担任经理以后,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家业来办,把自家的房产全部抵押出去从银行贷款10万元……他们就这样从方方面面自筹了21万元,总算有了起步跑路的必要开支。这些钱来之不易,为了把这笔钱用在刀刃上,两个公司所用的八位农工都未发工资,只在过年时每人给200元生活费;各个项目承包人所需的种子、耕牛、农具、机械等一切费用都是自筹,待后结算;乡建安公司所承建的综合楼花去5万多元暂且全由他们自己垫付……尽管如此,所筹起步资金仍然远远难以应付急需,以致预订的蟹苗几乎提不回来。由于河蟹养殖业的发展,蟹苗十分紧张,太湖县在1994年只订购到了八斤;为了照顾花园,一次就给他们分配了四斤半,每斤价3500元,提回来要一万五、六千元,外加建池、买饵料,又是数万元。这笔钱他们一下子拿不出来,怎么办?这是开发项目的根本所在,再困难也要去提回来!于是他们又只得去借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只要能借到钱,就是烧香磕头下跪他们都不在乎。郝西荣亲自出马找人借了5000元;周传家去找银行里的亲戚求情;唐榕呢?
唐榕很想找妻子想办法,但他有口说不出。
为了跑项目,从去年到现在他没有拿过一分钱回家。他家有一儿一女正在上学,开支很大,全靠在家乡信用社里工作的妻子供养,作为丈夫,他现在怎么还好意思去找妻子要钱呢?但他深知自己妻子的为人。他的妻子是一个豁达而贤惠的女人,是他在山区当小学教师时与她结合的,两人一直是相濡以沫,相亲相爱,现在他在工作中有了困难,难道她会袖手旁观吗?果不其然,他回家把自己目前的处境一“汇报”,妻子便果断地行使了一回信用社主任的权力,决定按正常贷款手续给他贷借两万元!正常贷款手续要有相应的财产做抵押,唐榕一无所有,只有把自己的人格和事业心一下子“抵押”出去……
蟹苗终于提回来了,同时还提回了团头鲂、革胡子鲶等高产而珍贵的鱼种。
五、
世界上的事情千难万难最难难不过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无论办什么事情,只要对事物的本质认识清楚了就胸有成竹,就得心应手,就是成功的开始。长河优质米和特种水产两个开发项目的发掘是从大量泥沙里淘出来的金子,是从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意念中提炼出来的希望,但是任何美好的愿望如果不付诸实践,那就等于是空想。因此,两个项目被发掘出来以后,花园乡党委和政府,翟坦片片长唐榕和该片三个村的领导成员便一方面积极地向上级申报,一方面认真地组织实施、实验,脚踏实地一步步地向理想的目标靠近。今年他们在优质米生产实验基地引进了七个优质稻种和两个油菜优质品种,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水稻良种中-87-315试种4.5亩,亩产达到960斤;日本油菜良种KW33,亩产达到320斤,在农户中产生了强烈反响,他们都争相订购这种良种,以待来年扩种。他们在特种水产生产实验基地投放的蟹苗和鱼苗,长势喜人,超过了预计的目标。蟹苗每只已长到二、三十克重,明年最低可收成蟹三百来斤,价值六万余元;革胡子鲶每条有二、三市斤,眼下即需出售,可卖三万多元,周边许多农户见此状都信心百倍地准备明年大量放养……
这一切是令人鼓舞的,然而谁能知道创造这一切的人费了多少心血,流了多少汗水,吃了多少苦头?别人不知道,只有当事人清楚。
河蟹属杂食性动物,不仅吃各种水草和瓜果,而且也吃鱼、虾、虫、螺等小动物,对腐臭性动物体尤感兴趣;它从幼时起就爱穴居,在水底栖息爬行,有时登岸觅食,对水体环境要求水质清晰、透明度大,底泥还不能太厚,要通气性能好,水草丰茂,而长河大堤内侧两千多亩狭长沼泽地带正是如此,如果再投放一些动物性饲料,河蟹准能稳产高产。但河蟹又爱逃逸、爱互相残杀。因此养蟹人必须根据蟹的习性来工作。为了补充蟹的动物性食料,饲养员必须到县城太湖肉厂去搜集下脚,到花园蚕种厂去搜集副产品蚕茧;为了保证蟹的穴居,饲养员必须准备大量的人工洞穴;为了减少蟹的互相残杀和伤害,饲养员又要将蟹池由大划小,形成密度均等的隔离片,在水底培植丰富的水草……
最难对付的是蟹的天敌,特别是在幼苗期最容易被蛇、鼠、青蛙、水蜈蚣和水鸟吞食,饲养员必须昼夜值班驱赶,唐榕、宋礼根和周传家都亲自上阵,最为辛苦的是专职饲养员翟庆华。这个小伙子是个高中毕业生,还只有18岁。他怀着一个美丽的理想踏上了这个平凡而艰苦的岗位。他利用他所学到的文化科学知识结合实践踏踏实实地工作着,一个夏天日夜操劳,累得又黑又瘦,最后竟得了肝炎病,不得不告假疗养。小翟生病后,年过半百的周传家便亲自顶了上去,日夜与鱼、蟹为伴,精心护养
绿色企业和蓝色企业是无烟工厂。长河优质米和特种水产开发基地初见端倪便引起了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关注,许多领导同志来视察,专家学者来指导。优质米开发由高级农艺师徐应开、余仙乐和章振球任技术指导,特种水产开发有河蟹人工养殖专家赵乃刚为技术依托,市水产局高级工程师洪立杰及县水产局高级工程师李振南、李振球为技术顾问……
原市委副书记、现市人大主任张俊模曾多次来视察;县委书记汤铭和县长孟庆银也曾多次来检查;市、县水产局高局长、刘局长等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更为关心,方根焰副县长于今年5月18日率县水产局和老贫办的负责同志前来现场办公,决定由老贫办拨款20万元……
今年9月,笔者慕名前来采访,在听了
创业者的情况介绍之后,有幸目睹了蓝色企业的基地。基地设在长河大堤的翟惠堤段附近,位于长河的新老河堤之间,也就是那长达20华里的狭长沼泽地带之首。由于长河的河床比里侧的圩地高,圩地里又值枯水季节需引水灌溉,只见引长河水入圩的渠道里清流潺潺。这清流不仅灌溉着圩内的稻田,而且也为基地提供了永不枯竭的水源,使蟹池鱼塘里的水常换常新。蟹池鱼塘依堤而建,一格格的;蟹池里长满了水草,偶尔露出一片空隙处,只要站在池边静观默察,便会发现一只只银元一般大小的河蟹,有的蛰伏在洞口,有的在水底爬行,稍有风吹草动便会各自急急地归入洞穴。据唐榕和周传家介绍,这蟹只生长了半年,个头比一般的养殖基地大得多,目前一斤将近20只……
我看了螃蟹又看鱼。
那鱼情是最为壮观的……
唐榕把我带到一个约有一亩面积的水塘边,他说这是革胡子鲶鱼池。这种鱼原产非洲,要在高温下生长,到摄氏七度就会死亡。生长期短,但长得很快,当年放养当年就能长到两、三斤一条。它与当地鲶鱼的体态只有一个区别,那就是它的嘴上长了八根须,而当地鲶鱼只有一对须,我聚精会神地站在池边,注视着水面,一开始什么也没看见,池里风平浪静的。这时周传家一手拎着一只盛有饲料的塑料桶,一手握着一只铁皮瓢走过来,蹲在水边,用瓢将装饲料的塑料桶敲着,敲着,不一会儿就见水面上有波动,有圈圈。那水波和圈圈越来越多,越来越密,最后密匝匝地全一张一合地聚集在周传家面前的一片水面上,那全是鲶胡子的大嘴巴!周传家趁机挖了一瓢饲料往水里一撤,那密匝匝的鱼群就呼地跃出水面来抢食,鱼挤鱼、鱼迭鱼,都往食多的中心奔,就象一群小猪仔抢奶吃似的,有的抢急了就干脆从水里跳了出来落在黑压压的同伴身上,刹那间便被挤下去了,接着又有同样的伙伴往中间奔,跳,哗,哗,哗……这么抢了一阵子,将水面上的饲料抢光了,它们又争先恐后地将头往水里插,到水里去追寻那正在下沉的饵料,水下的抢完了又浮上来,又将那大胡子嘴搁在水面上一张一合的,殷切地等待着主人的新的施舍……
周传家一面撒饲料一面说:“吃吧,吃吧,很快就要把你逮起来,送去卖!”
我看呆了……我们的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要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呢?用小平同志的话来讲也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实际联系起来,从实际出发建设我们的国家。花园乡党委和政府,唐榕和他的战友们所开创的绿色工程、蓝色工程,搞优质米和特种水产开发,实际也就是真正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能广泛地得到群众的拥护和各级领导的支持。两个项目从动议到现在已一年过去了。一年来,项目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一方面局部地付诸实施,一方面详尽地向各级领导汇报,争取立项,其精神的确令人钦佩。所幸的是现在省里有关领导已明确表态要为两个项目立项,并下达相应的项目经费。届时花园人民将一定会按预定计划将两个因地制宜的项目开发出来,花园乡将名符其实变成花团锦簇、欣欣向荣的大花园,变成富庶的鱼米之乡!
我们期待着!
1994年9月16日于太湖
责任编辑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