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辉煌 再创辉煌
1994-03-31潘德平季弋川雪宁
潘德平 季弋川 雪 宁
拔地擎天,鹤立鸡群,一片开阔的广场尽头崛起一座九层广厦,为依山傍水的泾县城又增添了一处令人流连的景观。
时在1993年金秋,首届国际宣纸艺术节前夕。这摩天高楼就是为这盛大节日赶建的一个主体工程,那楼身上宣纸大厦4个大字,无论近观远眺都赫然入目。
大厦三楼为中国宣纸博物馆。馆内展品自古及今,其中有郭沫若、刘海粟、启功、赵朴初、吴作人、黄胄等大师书画艺术精品,展示了千年寿纸的神韵;一组组电动模型,形象地展示了古代宣纸的制作过程。
有客人不满足于这模型与模拟。主人早就想到了这一层。于是请他们出馆,上车,沿大厦前的205国道西行。过青弋江,往南,再往西,仿佛跨越过一道道时光的栅栏,不一会便到了深山峡谷中的泾县宣纸的发祥地。那里有个叫许弯的村子,还保存着几帘明代的宣纸槽。槽屋依山傍涧。那整块青石砌就的纸槽和脚踩式的人工纸碓,叫人禁不住发思古之幽情。
中国宣纸的历史当然比这槽屋要古老得多。它至今已有1700多年。于是1700多年来,中国的书画便始终不渝地使用着这些槽屋里生产出的中国宣纸。其中原因,书法家兼历史学家郭沫若揭示得最为透彻:“宣纸是中国劳动人民所发明的艺术创造,离了它,中国的书法和绘画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
宣纸用料独特,工艺独特,可谓得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它松而不弛,紧而不实,坚而不脆,光而不滑。用于书画,它能使墨分五色,教墨韵万变。
其实一张洁白的宣纸本身便是一件艺术品。它柔似春云,明于秋月。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这样写道:“在宣纸厂看造纸,一大张湿漉漉的素纸拓上墙面烘干,渐渐转化成一大幅净白的画面,真是最美最美的图画。此时我渴望奋力泼上一块乌黑的浓墨,则石破天惊。如代表中国新潮参展,我希望展一方素白的无光宣纸和一块墨黑的光亮漆板。”
无怪兼擅中西画的吴先生有此赞谙。西画中的白色是用锌白厚积来表现的,而中国画之白,却是宣纸素雅而光润的本色,更何况中国画讲究计白当黑。于是宣纸那洁白的本色,便使得一幅幅书画佳作灵气充溢,意境无穷。
这些意境无穷的中国书画,千百年来陶冶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于是中国书画与中国的医学、京剧一起,被世人称为我们这个文明古国具有代表性的三大国粹。
此外,由于宣纸不腐不蛀,寿逾千年,它还被广泛应用于典籍印刷、档案保存、艺术加工、科学研究乃至工业、国防、医疗卫生等诸多领域。
因此它便当之无愧地被誉为国宝。
这国宝的发祥地和正宗产地是泾县。产于泾县却为何取名宣纸,许多人不得其解。其实《辞海》里便有解释:“宣纸原产唐代宣州泾县,在宣城集散,故名。”
1000多年来,这享誉海内外的国宝几经兴衰,有时甚至濒临绝境。当历史跨进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中华大地的时候,宣纸乘着这浩荡春风步入了它的鼎盛期。县委、县政府在解放后宣纸逐步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江南纸城”的响亮口号。这一口号的具体内容是以宣纸为龙头,舞活造纸工业这条龙,带动全县经济腾飞。
10多年过去,“江南纸城”已初具规模:几个骨干企业不断壮大,一批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原料基地逐年发展。书画纸,办公纸,生活纸,工业纸,全县造纸业形成了四大群体的新格局,全县造纸及纸制品企业达40多家,10户企业的13个产品创17项优秀产品称号。其中宣纸集团公司被评为全国造纸制品行业50家最佳经济效益企业。
真可谓银龙飞舞,龙头高昂。
有一天纸乡人民忽然想:何不让这条银龙载着人杰地灵的泾县飞往世界?
这一构想酝酿于90年代初期。是那高高飘荡在蓝天上的潍坊风筝给了他们灵感。既然那小小风筝能飘向世界,那细细的风筝线能系住五大洲新老宾朋的心,已然享誉国内外的宣纸,为什么不能帮助
它的故乡进一步打开通往世界的大门?越到后来他们这信念越是坚定:既然水果、豆腐都能举办艺术节,为什么冶铸了民族性情,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宣纸不能?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作为文化载体的宣纸,不仅应该载书载画,还应载着它的故乡迈向国际经济的大舞台。
于是认真研究外地办节经验,细心分析本县的实际情况。很快,纸乡人自囊而又欣喜地宣布:举办93泾县国际宣纸艺术节,以纸为媒,以纸会友,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泾县经济的快速起飞。
这是宣纸发展史上一件前无古人的大事,也是中国文房四宝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
1993年初,泾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顺乎民心,作出决定:确定1993年为“泾县宣纸艺术年”,并于10月18日举办93泾县国际宣纸艺术节。元月30日召开了泾县宣纸艺术年动员大会。2月初,县宣纸艺术节筹备委员会开始运作,拉开了筹备活动的序幕。
很快,这一举措得到情系宣纸之乡的国家和省、地党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热情支持。
北京。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同志听取了宣纸艺术节筹委会总指挥关于艺术节活动安排与筹备情况的汇报。这位安徽籍的首长仔细询问了泾县宣纸工业发展情况,要求通过办节提高泾县的知名度,把泾县的名特产品打出去,一定要为当地老百姓造福。他破例地谈了很长时间,关切之情溢于言表,令听者心折动容。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在百忙之中为宣纸艺术节题词:“宣纸之乡——愿泾县保持和发扬优质宣纸的光荣传统为弘扬中华书画艺术作更大贡献”。
省长傅锡寿同志专门听取县委对办节的汇报,并作了具体指示,还欣然题词:“中华瑰宝,纸中之王——祝贺首届泾县国际宣纸艺术节”
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同志也赠送了题词:“泾县宣纸,中华一绝”。
宣州汇报会上,宣城地委行署领导对宣纸艺术节的筹备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动员行署各部门对泾县办节给予大力支持。
合肥。筹委会在这里举办宣纸艺术节新闻发布会。中央驻皖新闻单位和省内各大新闻媒体均作了报道。香港《国际经贸报》和北京《中国文化报》刊发了艺术节专版,喜讯传遍全国。
年过古稀的著名音乐家、中国音协常务理事、上海市文联主席、音协主席朱践耳先生,是泾县黄田籍人。多少次有人用数千元请他谱一首歌曲,他都婉言拒绝了。他却乐意为宣纸节节歌谱曲:一次次斟酌,一遍遍修改,一行行乐曲饱含着对故土的深情。
驰名海内外的京剧名丑、武汉京剧院的朱世慧先生,祖籍也是泾县黄田人。家乡人特邀他为宣纸艺术节演出,他二话没说一口答应,还写信邀请他的朋友、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赵忠祥,请他为泾县宣纸艺术节文艺演出作主持人。
中央电视台、国家文艺团体的演出活动何其多,邀请赵忠祥、冯巩、牛振华这些
明星何其难!宣纸艺术节筹委会的同志初到京城人地生疏,门都摸不着。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副局长卫金木同志急家乡人之所急,亲自联系;拿出家中好酒招待这些星级主持人和演员,硬是以执著的故乡情感动了他们,落实了演出事宜。
张长胜、吴化水、凤兆干、张绍南、章延林等曾在泾县工作过的同志,为宣纸艺术节的顺利举办四处奔走。在他们的努力下,宣城行署交通局、矿煤局、税务局、陈村灌区指挥部纷纷为宣纸艺术节捐款达数万元。
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等几大班子领导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既抓宏观决策,抓具体实施。
以宣纸为契机,造福一方,推进全县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改善泾县城市建设,优化投资环境,加快全县奔小康的步伐,这是全县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广大群众精神的原动力,这种原动力是怎样化为实干精神的?泾县的干部群众是以怎样的精神面貌迎接93泾县国际宣纸艺术节的?这又是一篇大文章,在这里是难以一一铺陈的。好在泾县已经竖起一部部立体的作品,我们只能点出其中主要作品的“篇目”。
——宣纸大厦。桃花潭宾馆。中心菜市场。有线电视台。迎宾路商业一条街。4000门程控电话。205国道泾县——乌溪段文明路。体育馆(宣纸艺术节主会场)改造工程。苏红广场广告群。泾川宾馆改造工程。蔬菜果品批发市场。小商品市场。三个停车场工程……
这些工程完成时间只有一年半年时间。这一项项工程就是一首首老区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云岭精神的颂歌。
泾县的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创作了宣纸艺术节的节歌,设计了节徽和吉祥物,为《泾县画册》拍摄了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创作了一幅幅反映泾县风情的书画作品。泾县的纸史研究者查典籍搞调查,写出了一篇篇有分量的学术论文。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泾县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的整体水平。
尤为感人的是,宣纸艺术节筹委会收到的第一笔捐款就是城关一小的小学生捐献的。他们把少吃一块糖、少吃一块巧克力、少吃一次零食省下的钱捐出来了。900多元钱不是一个大数目,却是宣纸之乡下一代对家乡的一片爱心,他们是宣纸之乡未来的希望。
紧锣密鼓的序幕已经拉开。情系宣纸之乡的全国各界人士,热恋这片热土的县内外泾川儿女为着“10.18”这辉煌灿烂的一天,还在全身心地投入奔忙之中,奉献之中!
公元1993年10月18日,是中国宣纸艺术发展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天,是泾县改革开放的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天。
几天来的急风骤雨洗涤着山城,扫荡着落叶与尘埃,也是在为自远方而来的友朋嘉宾洗尘。这看来是好事,而宣纸艺术节组委会的主要负责同志却忧心忡忡:万一天公不作美,依然雨猛风狂,岂不大煞节庆的风景?
苍天对宣纸之乡是有情的,10月18日清晨,阴霾退开,朝霞升起。泾城沸腾了,宣纸之乡沸腾了!一只只硕大的气球腾空而起,一条条巨幅标语让一幢幢高层建筑穿起节日的盛装,装饰一新、洁净清朗的条条街道上,一面面印着节徽吉祥物的小彩旗、大横幅横街凌空挂起来……
通往主会场县体育馆的大街上,欢庆锣鼓敲起来了,载着嘉宾的车队徐徐开来了。人如潮涌,万头攒动,都在等待着激动人心的时刻的到来。
9时整,开幕式在礼炮和宣纸节节歌的乐曲声中隆重举行。海内外宾客、中央办公厅、省地县党政领导和各界人士2700多人出席。县长冯金水主持开幕式,宣城地委书记杨璞雄宣布艺术节开幕;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杜诚代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致词;县委书记夏邦文代表县几大班子致词,以宣纸之乡人民的名义向海内外宾朋表示热烈欢迎。艺术节总指挥、副县长李志高宣读了省地党政领导机关和马鞍山市委、市政府、马钢总公司、中国文化报社等20多家单位的贺电贺信。发来贺电贺信的还有全国政协副主席、澳门总商会会长马万琪、林业部长徐永芳、著名书画家吴作人、萧淑芳等领导和知名人士20余人。
开幕式之后,一百只“小鸡”晶晶——宣纸节的吉祥物——以欢快热烈的群舞、童趣盎然的表演,逗乐了全场观众。“晶晶”象征着宣纸艺术的结晶与历史悠久(经久),象征着宣纸之乡的吉祥,她的谐音又是宣纸正宗产地泾县的简称。一群小晶晶令人喜爱又让人回味不尽。文艺演出开始了,在热烈的掌声中,人们久已盼望的著名主持人、著名演员一一登场了。文艺节目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赵忠祥儒雅的风度,冯巩、牛振华令人捧腹的相声,朱世慧独具一格的京剧名丑表演,马兰、黄新德声情并茂的黄梅戏对唱,省歌舞团的优美歌舞,都给海内外宾朋和泾县人民以高层次的艺术享受。一天接连演出三场,观众达8000多人,轰动了泾县,轰动了皖东南。
为着这一天,为着提高节庆活动的品位,艺术节筹委会的代表去北京邀请有全国影响的主持人、演员和书画家。他们在北京整整奔波了10天,却连一处景观也没去游览!
为了开幕式和文艺演出顺利进行,宣纸艺术组委会的负责同志日以继夜周密部署安排。为了能让各方面的人尽可能多地看到开幕式和文艺演出,两场不够,全力争取再加一场;还要有最佳座位,让宾客和离退休老干部看到开幕式,也让工作在基层的乡镇领导看到开幕式;座位排满,尽可能加座。入场卷有上午、下午、晚场之分,座位又有甲、乙、丙之别,还有方方面面各场票的搭配,这些就是电脑也不易分清。负责分票的同志几天几夜连轴转,眼熬红了,腿站肿了。
为着这一天,冯巩、牛振华特意赶排了《泾县你好》的相声段子,朱世慧带来他炉火纯青的代表作,马兰从天津乘飞机马不停蹄地匆匆赶来;也是为着这一天。安徽省演出公司总经理、省歌舞团团长沙维鸿把省城一项重大演出活动托付予人,亲自率团来到泾县,并担任艺术节文化演出的总监。他说,泾县是第一次办这样大的节,要考虑国际影响。省歌舞团副团长、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申保山,专门为宣纸艺术节创作并演唱了歌曲《宣纸传友谊》……
为着这一天,城关一小、二小的100位小同学,这一群平均年龄只有8至10岁的娃娃,为了高质量排出《晶晶献词》的舞蹈,整整一个暑假冒着炎热酷暑排练,家长每天还要接送。一个个一身汗水一身泥灰,老师、学生、家长没有一句怨言:他们都把参加排练当作一项神圣使命,感到荣幸而自豪。钢铁厂的锣鼓队工余时间一遍遍排练,终于打出刚劲有力、节奏感强的欢庆锣鼓,打出泾县工人的雄威与阳刚之气。
也是为着这一天,筹备花卉彩灯展的同志顶着风冒着雨打椿、扎置彩灯,摆放花卉,如期安装好具有电子电动、光纤新技术的彩灯。山城人民第一次看到了形态变换、声色兼备、造型逼真的彩灯。荷花塘畔灯光变幻,乐声悠荡,花卉斑斓,山城泾县装点得更加妩媚多姿。
与火红、热烈的文艺活动相融会的,是
围绕宣纸艺术的系列活动。10月18日下午,坐落在新落成的宣纸大厦里的、国内唯一的中国宣纸博物馆开馆了。这里的实物和模型向人们展示了悠久的宣纸制造历史、灿烂的宣纸文化和宣纸之乡当代的风采。宣纸博物馆和中国宣纸陈列展还向人们展示了历代宣纸艺术珍品和工艺品及各种规格的宣纸。与此同时,一列车队来到九岭十三坑的小岭,幽幽山谷,湍湍清泉,宋末元初遗存的古槽宣纸作坊,向参观者诉说关于宣纸的古旧的往事。一如这涓涓河水如何走出山谷汇入大江、大海一般,令人们寻思纸乡人民如何以自己的智慧让宣纸艺术从这里走出泾川,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
像是给这寻思做出答复一般,10月19日上午在红星大酒店举行的中国宣纸艺术国际研讨会上,中国造纸学会纸史委员会副主任、纸史专家黄河,中国科技大学著名教授张秉伦,以及来自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内专家学者、县内纸史研究者共60余人的学术论文都确认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还进一步确立了泾县作为中国宣纸正宗产地和“宣纸之乡”的正宗地位。
又像是给学术的确认来一个形象的证明一般,10月19日下午《红星杯》书画大赛宣布获奖名单和著名书画家联手作画表演,泾县宣纸在书画艺术方面又一次展现了无穷的魅力。无怪乎一代代艺术大师、文化名人对泾县宣纸情有独钟。一听说泾县要办宣纸艺术节,吴作人、尹瘦石、朱乃正等就赠送了艺术精品20余件。朱乃正、田零、龚继先、张立辰、华其敏、朱修立、李好军、刘天明等国内著名书画家专程到泾县参加宣纸艺术节,担任书画大赛的评委,还现场联手作画。书家画坛在宣纸之乡又添佳事一椿,也为本地书画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欣赏机会。这一幅幅艺术珍品无不雄辩地证明,从古至今,泾县宣纸艺术对东方书法、绘画、造纸及社会与文明发展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文明所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难怪首都的几位著名的主持人和演员演出结束后还流连于泾城,忘情于宣纸所体现的韵味无穷的书画艺术。
10月19日晚的焰火晚会,再一次将节庆活动推向高潮。城东0公里处,青弋江总干渠运河一侧的山坡上,是焰火燃放点。以此为园心的扇面上有新开辟的太平湖大道、去黄山的205国道、去陈村的公路。三条大道和城东的高层建筑上站满了人,这里成了人的海洋。乡乡镇镇来看焰火的人下午就到了。暮色初降时,公路上个体户客车、机动车满载着人不断地开来,开来。有位个体运输户说,我这一天就赚了1000块钱。
夜幕降临,7时正,一串信号弹拔地而起,直冲云霄,紧接着礼炮声声,焰花怒放。如彩凤翩翩起舞,如仙女袅袅散花;有的似高高挂起的美丽的宫灯;有的如孔雀开屏,似嫦娥奔月,如银河倾泻……10万人仰望着空中变幻莫测的、难以言说又美妙无比的焰火,如痴如醉,展开了各自的想象。山城泾县的夜空从来没有如此的辉煌,灿烂!
负责焰火晚会安全的同志,此刻的心弦却绷得紧紧的。他们无心去看焰火的千姿百态,却早早地来到各条要道口。尽管早已实行车辆管制,10万人拥挤在这扇面上,可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发生了伤亡事故,怎么向领导向群众交待!焰火放完了,如潮的人流撞得他们东倒西歪,他们还是镇定地疏散人群,时刻防备着突发事故的发生……终于,人群散尽,负责安全保卫的几路人马会师了,没有踩伤、挤伤一个人。他们这才抹抹汗水,舒心地笑了。
看焰火的人流刚回到城里,茂林镇长长的龙灯合着锣鼓的节奏又走上街头,长龙在鞭炮硝烟里舞动,人群在彩灯下奔走。到了县城中心荷花塘,龙在花影中舞动,霓虹灯、彩灯竞相争艳,鞭炮在乐声中炸响,夹道的人群目不暇接……泾城又一次沸腾了,又一次陶醉了。这是泾县人民难忘的节日之夜,这是海内外宾朋难忘的宣纸之乡节日之夜!
一个北京来的客人深有感慨地如是说:难得一个县能举办这样高档次的节庆活动。县城城市建设和环境这样好,三场大规模的文艺演出居然没有一声起哄的口哨,几万人的焰火晚会组织得这样井然有序,连许多地级市和有些省城都办不到。据公安部门反映,节庆期间,小偷小摸、打架斗殴几乎绝迹,全县社会治安情况特别好。
节庆的文化艺术活动搭起了喜庆热烈的舞台,经济贸易、旅游开发的戏唱得更为精彩。
泾县办国际宣纸艺术节,上海、浙江、江苏和本省的客商纷至沓来。各种体制的工商户106家带来了各自的名特产品。10月16日商品展销会开幕了,他们的商品摆满了摊棚,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作为东道主的泾县各商场、企业更不示弱,他们把本县的名特产品设立专柜置于突出地位,还采购了大量商品满足节日的需要。迎宾路商业一条街,早早开办起来。一间间商品营业店各显优势,争奇斗彩。
10月15日至17日,泾县各企业单位集中举行招商恳谈会、经贸洽谈会。来自日本、韩国、加拿大、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内20多个省市58户企业的164名客商参加了商贸活动。其中外商34人。共发布本县招商项目103项,签订各类合同502份,签订三资、合资企业正式合同3份、意向书9份,其经济效益如何显著,作为一个悬念,留待下文总结吧。
节庆期间的泾城,家家旅馆爆满。红星大酒店就有一个床位横着睡五六个客商的趣事。他们是临时即兴呼朋引伴而来,就不再麻烦早已订满床位的接待人员了。
泾县山川的青山秀水,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早已为海内外宾朋所心向往之。凭吊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参观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和王稼祥故居,游览太平湖,去踏歌古岸领略李白当年泛舟桃花潭的诗情画意,去看百里茶乡,游蔡村竹海……节庆期间遂了他们的夙愿,也引起他们的深思。他们亲眼看到,泾县的山川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泾县的物华天宝更是投资的好环境。而泾县历史又告诉了他们,宣纸之乡的人民为什么这样顽强坚毅和真诚热情。
首都一家大报的记者未能赶上参加宣纸艺术节,不无遗憾地说,哪知道去合肥的机票早早订完了,10月17日北京至合肥的班机就是泾县的专机。是呵,就在那一天,泾县在合肥机场就接来满满两面包车客人。
远方的朋友,来日方长!好客热诚的宣纸之乡的人民在积极准备着,盼望老朋友再聚首,盼望结识更多的新宾朋。
正是基于这一思考,泾县县委、县政府决定,把今后每年10月18日定为宣纸艺术节纪念日,届时将举办纪念活动,原则上每隔四年举办一次大型的宣纸艺术节,也可以根据当时的形势和本县的实际,适当提前或推迟举办节庆活动,使艺术节这一活动形式成为推动全县两个文明建设不断发展的恒久动力。
让我们回过头来再介绍一下宣纸的发明。
这是_个美丽的传说。东汉末年,擅长竹料造纸的孔丹,出于对祖师蔡伦的尊崇与怀念,日夜梦想着造出一种不腐不蛀的
好纸,能将祖师的形象与事迹永留人间。为此他四出寻觅原料,竟数年不得。一天,他行至皖南一个深山,发现溪面上横一株青檀,树干已腐,树皮却仍洁白如缎。大喜之下,他遂用这青檀为料,经无数次试验,终于造出了千年寿纸。
当年孔丹藉宣纸实现了他自己也是我们民族的一个古老的梦想。如今的纸乡人则要藉宣纸实现新的期盼。这期盼自然便是宣纸艺术节的宗旨。
那么这期盼实现了吗?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台是搭起来了,戏唱得如何?从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和节后一年的实践来看,答案是肯定的。聪明的纸乡人在宣纸搭就的舞台上,确实演了一出有声有色的活剧。
让我们首先来看一下直接的经济效益。
节日期间,全县各类企业共签订合同440多份,总成交额近4亿元,其中出口额178万美元;12项投资合同与意向性协议总额达806万美元,其中引进资金282万美元;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3000万元,商展会现货交易额突破了100万元。
还有间接的经济效益,或者说长远的经济效益。艺术节的举办推动了市场和商业网点建设的加速发展,全县基础设施的建设则更为喜人。宣纸大楼、程控电话等7大工程的实施,5个市场和3个停车场的建成,大大改善了泾县经济建设、旅游接待的基本条件和投资的硬软环境,为今后经济的发展乃至腾飞奠定了基础。
应该说这是一笔巨大的产出,已经实现的和可以预期的产出。而投入是多少呢?作为一个山区小县,县财政对这次艺术节只投入60万元,艺术节文化演出门票转为投入39万元,县内外捐资投入5.5万元,其它零散投入4万元,总计108.5万元。如此大规模、高档次、上水平的节庆活动只有这么点投入,确实当得起节俭高效4个字。
直接与间接的经济效益之外,宣纸艺术节还有其它许多收获。主办者将其分别归类为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宣传效益。根据精神可以变物质的著名论断,谁能说这些效益在或远或近的将来不会转化为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效益呢?
收获之一是有效地宣传了泾县。首先是通过宣纸博物馆的建设,宣纸研讨会的召开,书画家联手为纸乡作书作画,使泾县宣纸正宗产地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多少年来,由于宣传的缺乏,望文生义,推断宣纸产在宜城的大有人在,其中甚至不乏较高层次的宣传文化界人士。在这个问题上,此次艺术节的举办也许可以说是一次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其次是宣传了泾县一大批企业的产品。不少以前不为外人所知的厂家通过艺术节提高了知名度,许多土特产品也因此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再其次是宣传了泾县丰富的山区资源。尤其是县内那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给有志于开发旅游业的宾客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收获之二是全县人民获得了一次精神上的享受,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对全县大事的参与意识。这确实是全县人民一次盛大的节日,在时间已经过去一年的今天,许多人仍在津津乐道那精彩的文艺演出、缤纷的水上彩灯和近10万人争相观看焰火的空前盛况,仍在称赞泾县人民在这些大型活动中体现出的高度组织性和纪律性。
收获之三,是全县各级党政组织的整体工作水平得到了一次极好锻炼,尤其是改革开放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与外部世界交往的能力明显提高。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满怀信心地说,相信下一届宣纸节一定会比这一届办得更好。
那次难忘的盛会已经过去一年了,不少泾县人胸前还别着那枚椭圆形的节徽。这圆代表着地球,点明了节日的国际性,它和以折纸形式组成的飞鸟一起,寓示宣纸这一艺术瑰宝将通过艺术节飞向全球,当然也载着它们的家乡泾县奔向世界。
这圆形的节徽展示了一个多少代人的梦想,同时也预示通过这次艺术节的举办,一定会圆了这几十万人作了千百年的美梦。
写于94泾县宣纸艺术纪念日前夕
责任编辑邑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