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新时期的文学创作
1994-03-31刘景龙
刘景龙
活跃于当今安徽文坛的一批青年作家聚集一堂,畅谈繁荣新时期的文学创作问题,这是我省文艺界令人瞩目的一件事情,是组织跨世纪文学队伍的一次盛会。青年作家是整个作家群体中一支朝气蓬勃、富有活力的生力军,正处于创作力旺盛、多出作品的年华。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党的文艺大政方针已定的新形势下,如何从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创作主题、生存方式等方面适应新形势,就这些问题,我想和青年作家朋友们谈谈心。
新的历史时期有两个重大转变,一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二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始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这两个“转变”,给文学创作带来了令人欣喜的新局面,给文艺事业的繁荣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现在正是有追求的作家大显身手的好时机。我们一定要以全新的姿态,肩扛“皖军”大旗,潜心创作,推出堪称时代和历史画卷的力作,力争三年使我省文学创作进入繁荣时期。
力争三年繁荣,是我们的管理目标,也是作家的奋斗方向。其内容相当丰富,但关键是作品,是作品的内容、数量和质量。
内容上坚持正确的创作导向,这是文艺繁荣的前提。每个时代和社会都有历史发展的时代精神。大力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反对和抵制有害于人民团结、社会进步和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时代杂音,是我们创作的正确方向。如果纰漏不断,消极的东西泛滥,这只能是一种虚假的“繁荣”,是创作的颓废和倒退。
数量上要有量化的要求,这是衡量整体创作水平的标准之一。文艺的感染、启迪、教育作用,主要是通过作品来体现的。在坚持创作导向的前提下,作家、艺术家创作的作品越多,贡献就越大。文艺繁荣就越能得到保障。根据这几年的创作情况,每年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和省级以上出版社出版的文学作品(中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散文集、杂文集、报告文学集、诗词集、影视剧文学剧本、文学评论集、文学理论专著)应该在80部(篇)以上。
质量上必须坚持高品位,多出精品,以优秀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形式来吸引人、陶冶人、鼓舞人。精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影响大、作用大,能集中反映我们的创作水平,更符合党的要求和人民的意愿。每年应该有15部(篇)以上作品获省级以上奖,1至2部作品在国内叫响,产生良好效应。
力争三年创作繁荣,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努力。在这一重大历史任务面前,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者,作为作家。我想首要的是要明确创作的方向,创作的主题以及自身所处的价值方位。概括起来说,就是要定好向,定好题,定好位。三位一体,不可偏废。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是文学创作的根本方向,是作家的社会职责和历史使命。黑格尔说:“真正的作家,不知道自己的创作方向,这是一个失误”。新的历史时期,给文学坚持“二为”方向赋予了新的内涵。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它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应当是激昂号角,铿锵鼓点,应当能鼓舞着、推动着人们奋勇前行。宏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创作出体现时代精神、内容健康向上,鼓舞人们积极献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具有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这是新时期坚持文学“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的集中体现和时代特征。邓小平说:“一切进步的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忘记、忽视或割断这种联系,艺术生命就会枯竭。”所以,歌颂我们伟大的人民,歌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要求。文学创作的许多现象表明,偏离“二为”方向,污七八糟的东西就会鱼目混珠、泥沙俱下,清清的山泉就会泛起死鱼烂虾,幽静的山野就会出现山猫野狗。这一点,我们中青年作家尤其要注意。
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是创作的主题。坚持“二为”方向重在建设,落实在文学创作上,就是既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又要加强自身建设,以繁荣文学事业为中心。而这都离不开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这个伟大时代主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当前人民最根本、最高的利益。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文学创作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具体体现。只有以“弘扬主旋律”为主题,才能使我们的精神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的进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讲文学的社会效益,这就是最大、最根本的社会效益。所以,以“弘扬主旋律”作为我们的创作主题,就等于抓住了文学创作繁荣的中心环节。如果削弱乃至回避这个主题,即便作品可以“炒”得、“玩”得一时热热闹闹,那也是虚火潮红,不会久远的。这里,需要指出的,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要提倡内容、题材、形式、表现手法上的多样化。在艺术上要精益求精,使思想性和艺术性得到完美的统一。能做到这一点,就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对于文学作品,它的思想文化内涵不能是某种观念的形象演绎,而是从生活形象中发掘出来的,并加以提炼,最后又血肉生动地融于艺术形象之中。有抱负、有作为的作家要弘扬主旋律、反映时代精神,就必须对现实生活的变革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变化有切实深刻的感受和体验。老舍说:“我能描写大杂院,因为我住过大杂院,我能描写车夫,因为我有许多朋友以拉车为生”。歌德说;“我始终认为,现实比我的天才更富天才”。这要求我们作家走出院宅,深入社会、沉入基层,去认识,去感悟,去提炼。如果常年闭门造车,我想只能是小天地里的陈谷子、烂芝麻,味同嚼蜡。因此,采取适当的方式深入生活,对于任何时代的作家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伟大变革时代的作家来说,更不可少。
潜心创作,精益求精,多出作品,多出精品,是我们作家的位置所在。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的利益关系有了新的调整,各种观念的冲撞在作家队伍中也有所表现,少数人“下海”经商,文人成了商人。这使一些人思想上产生了困惑,引起了心态上的不平衡。世界是一个矛盾的世界,在这种形势面前,我感到,作为作家应该有个如何定位的问题,如何选择最佳位置,实现自我最好价值。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目标下,“人各有志”无可厚非,但同时,也需要提倡献身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稳定心态,淡泊明志,潜心创作,把文学事业作为自己终身不倦不悔的选择,这是历史和时代的最佳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凝聚着作家对生活的深入思考和独特的人生体验,不付出代价和艰辛、没有一点献身精神,是不可能获得艺术真谛、创作出文学精品的。秦牧是一个很讲艺术良知的作家,是“先党员、后作家”的楷模,他说:“如果为了稿费,我根本不会去写”。他不急功近利,不追求“时髦”,不粗制滥造,不把庸俗、无聊、格调低下的作品塞给读者。冯德英说;“一个作
家靠什么生活在世界上?靠作品,靠益人益世的好作品。”他把出好作品看作同生命同等重要。不可否认,在可以作多种选择的今天,作这样的选择是艰苦的,甚至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但我相信,作这种选择将会获得普遍的尊敬和颂扬。令人欣慰的是,当前我省有批青年作家正默默地、甘于寂寞地在文学这块园地里辛勤劳作,恪守文学的精神,不为杂念所惑,不谋官,不为钱,不图名,始终对文学执着地追求,诚挚地拥爱,这是一种可贵的奉献精神,这是一个高尚的牺牲精神。这正是郑板桥所说的,“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的崇高境界。
不容置疑,在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下,文学作品不可避免地要参与文化市场的流通,这当然不是坏事,这对文学事业的发展确实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文学作品的生产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生产,它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它不仅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更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因此,光靠市场的功利行为是难以确定其是非优劣的。它的价值不只体现在能否产生、产生多少经济效益上,而是要体现在其所创造的社会效益上。“地摊文学”作者收入一定挺丰厚,但不可能被社会所认可。不可能成为有影响的作家。商品价值的高低与文学作品的艺术品味的高低并不等同,“有价格”的作品并不一定就是“有价值”的作品。小平同志说,“思想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无论何时、何种潮流下,我们的作家都应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肩负起光荣而伟大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始终不渝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并以此作为我们创作的最高准则。商品经济,大浪淘沙。有追求的作家应该坚强起来,阵痛毕竟是暂时的,崇高的理想和生活的价值是永恒的。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省人杰地灵,名家荟萃。建安文学开创过一个群星灿烂的文坛盛世,桐城文派也独领风骚几百年。在近代文坛上,也崛起过蒋光慈、阿英、张恨水、田间、胡适等一大批文学英华,闻名遐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省文学创作无论是在思想深度,还是艺术水准,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我省前辈作家的小说、诗歌、电影和报告文学,曾多次摘取全国大奖的桂冠,《天云山传奇》一部作品。即获得数项国家奖。前人刻苦自砺、勇成大业的大家风范,给我们以启发和动力,我们这些后来的年轻人没有理由不踏着前人的足迹,走向再一次的辉煌。
(作者系安徽省文联党组书记,此文是他在安徽省青年作家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