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笔划论英雄
1993-08-27孙月沐
孙月沐
论英雄,排座次,原本是一件很风光、亦很严肃的事情。想当年梁山泊一百单八将,造花名册时,齐崭整肃,阵容何等威风,何等不凡!但既为排座次,少不得要有站在前后之分,这分别之中便能见出高低上下——梁山泊诸英雄是按照战功大小、本事强弱定位置、坐交椅的。不光梁山泊草莽英雄们如此行事,翻开古代典籍,正史上的许多人物,也大抵都是按功劳、战绩“叙年齿、定序列”的。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按“硬指标”办事的方法,但终弄不懂他们是如何“平衡”其中一些人的不平衡情绪的?纯然按本事、功劳排座次,出现叽叽喳喳怎么办?互相攀比不服气哭天抹泪怎么办?未及细考。倒是我们当代人,智商高了,办法多了。而其中一个最流行也最简便的办法就是:按姓氏笔划为序。
这个法子,对于国人来说已是司空见惯,毋须解释。且多年使用,已经积累了一套相当成熟的经验,可谓屡试不奥的。
但是,最近,这一“宝方”却受到了挑战。新华社一则电讯报道说,春节前,大连市正在为46名乡镇企业家排“英雄谱”时,就出现了一个小插曲:“他们的名字最初是按照姓氏笔划为序排列在光荣榜上的。大连市代市长薄熙来看后,提出建议:最佳乡镇企业家要以实绩和贡献为基础,重排‘英雄谱。”“目前,全市乡镇企业经济发展的最终数字已经明了,大连市乡镇企业局据此对46位企业家重新排列了座次。”
这是一个颇值得注意的“花边新闻”,或者说,是一个很有寓意的新闻。表面上看,只是两种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但其中却大有文章,结果和影响也会迥然不同。其实,道理极明显:既为表彰,当然是表彰优秀者,也当然要分出个甲乙丙丁,要有个先后之分,这是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的常识,虽然,他们同居于“先进”一个档次上。换言之,要表彰,就应当理直气壮地“按实绩和贡献为基础”去排列名次。无奈,在多年的旧体制下,我们已养成了一种“大呼隆”、“大锅饭”的习惯。表彰嘛,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一个先进的“大筐”,全装得下。在这里,“按姓氏笔划为序”便成了最佳的排列组合方式。不管排在前面还是后面,都是“待遇相同”,彼此彼此,大家乐得“心理平衡”。但是,表彰先进本来所应有的鼓励和激发先进的本义,却在这“无序排列”中打了个大折扣!
小平同志去年南巡讲话的发表,党的十四大召开,加上今年“两会”上,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进宪法,在在表明:我们正在建立一个全新的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只有在这个新体制面前,在市场面前,“排座次”才被我们重新认识,“按姓氏笔划为序”才受到严重挑战。这是时代发展之必然。“生产力标准”,说穿了,就是“排座次”“论英雄”的主要标准。在这里,丁是丁,卯是卯,没有多少马虎眼好打!
当然,笔者并不是笼统地反对“按姓氏笔划为序”,在许多场合,它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无伤大雅的、调节平衡的有效手段。中国汉字造就了我们的“按姓氏笔划为序”法,而西洋也一样有“按ABCD字母顺序排列法”。这里的分水岭在于:在“论英雄”、“比贡献”、彰扬先进、鼓励典型等关键时刻,在应该分出个“高下蔡田”、不能含糊了事的关口,切切不可套用此法;不能打马虎眼时,就一丝一毫也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