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厄运”和“机会”一齐降临

1990-08-28丰明

中国青年 1990年5期
关键词:待业厄运厂子

丰明

我的桌子上放着一封来自吉林的信。信中说:“……我是一名青年工人。几年前我顶替母亲,高高兴兴进了当地一家有名气的国营工厂。人家都说我交了好运。谁知几月前,厄运降临了。厂长阴沉着脸宣布,产品卖不出去,厂子全面停工了。起初我还挺高兴,我可以轻松一下了。几个月下来,听不到机器的欢叫,我渐渐变得心灰意冷了。整天价喝酒,然后蒙头大睡。最近厂里搞什么职业技术培训,我也没了心思。厂子都黄了,每月才开60多块,还整那玩艺干啥?编辑同志,请给我出个主意,我该怎么办?”

“国营工厂停工待业”——我还是头一次碰到这样的难题,我该怎么答复那位远在吉林的青年朋友呢?星期天,我恭恭敬敬泡好了茶,把我的三位朋友请到家里,想聆听他们的高见。

在某部委工作的A君扶了扶眼镜,首先发言。“治理整顿期间,出现了少量工厂停工、工人待业的现象是正常的。前几年,我们的经济过热、生产连年超高速增长,造成投资和需求的膨胀,物价大幅度上涨。这样下去,国家吃不消,老百姓也吃不消。所以要治理整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一些长期以来产品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较差的企业可能会停工待业。请你转告那位吉林朋友,不要着急,国家对一时无工作的工人不会坐视不救的。据我所知,各地都采取了措施,切实保障停工人员的生活……”

“你这是宣传依赖思想!”在一家民办科技开发公司当业务员的B君打断了A君的话。“一个大活人呆着没事干,怎么会不着急?要是你靠吃救济生活,你是什么心情?不过,我觉得降临在那位停工待业青年头上的,不仅仅是厄运,还有机会。抓住机会就可以柳暗花明,绝处逢生。就拿我来说吧。我曾经待业几年,好容易到一家集体企业当工人。由于我工作马虎,出了责任事故,我被开除了。可谓是厄运缠身了。厄运逼得我只好换个活法。干个体去,头一年就挣得相当可观。去年服装滞销,我赔了个底透。由于我干过个体,有销售经验,很快就被科技开发公司录用当了业务员,比干个体还痛快。我认为,人生的挫折感不能太强。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嘛。干吗心灰意冷,不就是没工作吗。你看高尔基,也曾是个失业青年,正是由此他才深刻了解了俄国下层社会,写出名著。假如他早年有一份收入丰厚的工作……”

“喂,你不要扯那么远。”A君不满地说。“我们现在是在

帮一个中国青年想办法。”

B君不甘示弱,“好,咱们就说说中国的事。北京有个青年叫葛晓峰,没有工作在家待业,刻苦钻研,搞了好多项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难道不是生活得很充实吗?”

“像葛晓峰那样能够搞发明的有几个?”A君反唇相讥。

“那好,”B君毫不退让。“我就说普通人的事。山东省有个建筑机械厂,过去人均创利3万元。由于国家压缩基建规模,工厂被迫停业。可

是,有5名工人破除依赖思想,不等待救济,率先搞起了切面加工。压一公斤面条,只赚4分钱。还有24名工人开办了豆腐坊,以优质服务挣得了利润。在过去,这家国营厂不屑干这些,现在逼上梁山,反而有了新的生机,在他们带领下,所有的工人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厂子不仅没垮,大家的收入还高于往年。还是那句话,活人不能让尿憋死。”

这时,一直保持沉默的C君(某服装厂车间主任)开了腔。“读了这封来信,最使我担心的是来信者称他对职业技术培训不感兴趣。他说厂子黄了,还培训什么。他不明白厂子之所以黄,除其它原因外,相当大程度上是技术力量薄弱,去年我们厂有一批出口到日本的服装打回来了,因为质量不合格。没办法,我们只得让一部分工人停产培训。经过培训达标,才能上岗。今后我们的企业要从速度型转为效益型,对技术的要求会更加严格。产品的生命在于质量,质量又取决于技术。据我了解,现在有的行业,青工的技术水平还赶不上老工人。农村有句话,人哄地一时,地哄人一年。你不抓技术,产品质量上不去,唬弄市场,市场反过来就会教训你。我劝那位朋友,别蒙头大睡了,赶紧借停工培训的机会掌握一门过硬的技术。等到市场情况好转,工厂重新开足马力上新产品的时候,你还是两手空空,那就晚了,我同意B君的说法,暂时失业是厄运,同时也是机会。是福是祸,全凭你自己。”

我把他们三位的话摘录下来,寄给了那位远在吉林的朋友。不知他满意不满意。如果能给他一丝帮助,一丝慰藉,那我就大喜过望了。不过,如果我们一味祈求别人来全部解答我们的生存难题,那么我们将永远也得不到满意的答复。

猜你喜欢

待业厄运厂子
从《待业啄木鸟》说开去
待业啄木鸟
徐州贾汪区走出“院子”多跑“厂子” 用“辛苦指数”换“安全指数”
Fortune Cookies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厂子里的甜品盒子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困境成因与解决策略①
一个人俩单位
基于市场分割理论下的大学生待业成型机理和对策研究
漫画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