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时代精神的火炬
1990-08-28李源潮
李源潮
上海《青年报》和20所大学发起的“评选80年代卓越青年”的活动搞得很好。好就好在它给我们中国青年塑造了一座时代的雕像。在这些青春雕像面前,我想到了很多。
20多年前,雷锋精神曾像一把火炬,迅速燃遍全国,其必然的历史原因是雷锋精神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我们民族的奋斗,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需要,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愿望。正是雷锋的艰苦奋斗精神,集中体现了60年代初我们民族英勇奋斗的精神状态,雷锋的言行才在群众中引起强烈的共鸣;正是由于雷锋为党分忧、为民解愁的觉悟,符合当时我们国家渡过难关的需要,雷锋的思想才得到全国上下的一致赞许:正是雷锋为人民、为社会无私奉献的品德,深得老百姓之心,雷锋的名字才会在人民心中不胫而走。所以,任何一种集中了民族意愿,反映了时代需要的东西,都必然会在历史的发展中放射出光芒来,都会成为那个时代的精神火炬。
20多年过去了,中国进入了一个改革开放、在共产党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代。80年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值得骄傲的10年。在这10年里,中国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一个伟大的时代必然会产生伟大的精神,一个奋斗的事业必然会产生奋斗的光辉人物。但是,在种种思潮影响下,有人对我们时代的精神和时代的榜样有种种评说。有人说,我们已进入了“向钱看”的时代,只有能赚钱的才是当代英雄;也有的人把我们的民族美德诋毁得一塌糊涂,好像所有好东西都属于西方。这次“80年代卓越青年”的评选结果,对于上述问题是一个极好的回答。青年的选择再一次说明,只有那些集中反映民族意志,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才称得上是我们的时代精神;只有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踏实苦干、奉献牺牲的人们,才称得上是我们时代的榜样。这次各地青年们评出的14位杰出青年,不正是闪耀着80年代时代精神的火炬吗?
我们已经步入了90年代。在未来的10年里,我们的民族要进行艰苦的奋斗,使中国大大改变贫穷落后的状况,成为小康社会。这是一个伟大的任务,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进程,尤其是在当前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有许多复杂的困难,需要我们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年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逐步地去克服和解决。在一大堆困难面前,我们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持,需要发挥榜样的作用。榜样是一个鼓舞,榜样又是一种尺度,同时榜样也是一种价值观念。榜样能成为一种凝聚人心,克服困难的精神力量。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宣扬时代的榜样,以此鼓舞中国青年的巨大热情,为克服我们建设和改革中的困难而艰苦奋斗。毋庸讳言,当前党和国家有困难,整个社会主义也在世界的范围内经历着动荡,我们每个青年人都应该为我们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宋朝的大诗人苏轼曾经说过:“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据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当代的青年理应有超过古人的思想境界,更应该为国家和政府分忧解难,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德,像这14位先进青年一样,做充满着时代精神的人。
在9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里,每一位年轻人都应该认真想一想,什么是90年代应该有的时代精神。当然,时代精神只能在实践当中形成和体现,不久前,党中央领导在接见共青团十二届二中全会代表时,引用了古人范仲淹的一段话,我认为这其中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青年人在当今时代应有的精神状态。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这段话除了讲“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那个“君”应改为党和国家以外,对于我们任何一个有志青年来说,应该成为座右铭。范仲淹在这段话之后还叹息了一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在他那个时代,范仲淹深感缺少同道之人,感到了一种时代的孤独。今天时代不一样了。我们相信,在90年代的门槛上,广大青年评选出来的“80年代卓越青年”是会有无数志同道合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