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亚运会是项光彩的事业
1990-08-28
举办亚运会有哪些意义?
我国举办11届亚运会有什么实际效益?
我国为筹办11届亚运会做了哪些工作?
围绕亚运会召开,在青年中出现不少热点话题。为此,我们走访了第11届亚运组委会执行主席、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同志。
记者问:最近我刊准备设一个亚运专栏,因为广大青年读者非常关心有关亚运会的情况。我们想请您来谈一谈这方面的问题。
伍绍祖答(以下简称“问”、“答”):非常感谢你们关心和支持亚运会。《中国青年》杂志宣传亚运会十分必要,也很符合她的身分。体育事业是全民的事业,然而更直接、更大量的是青年人的事业。特别是一些高水平竞技,几乎完全是青年人的事情。青年朋友应该是最关心体育的了。
问:随着对亚运会宣传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亚运会的认识也不断扩展加深。大家普遍想了解的一个问题是:举办亚运会的意义是什么?
答:这个问题提得很重要,我们应该弄清举办亚运会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知道,亚洲是人类文明发展较早的地方,黄河流域、恒河流域和两河流域都曾产生过灿烂辉煌的文化。只是在近代,由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掠夺,亚洲各国除了日本走上帝国主义道路外,其它都逐渐落后了。对中国而言,落后的一个标志是150年前的鸦片战争,中国从此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中国人被扣上“东亚病夫”的帽子。那时,亚洲人是被人看不起的,做为中国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屈辱的历史。
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开始崛起,最重要的表现是新中国的成立。当然东南亚、南亚、西亚各国也都纷纷独立和发展起来。亚洲的重新崛起,使一此有远见的政治家开始考虑,如何把四分五裂的亚洲各国人民团结起来、联合起来,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把各国人民联合起来的途径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体育。当时,印度的尼赫鲁最先想到这个问题,在1947年开始提议是否开亚洲运动会。这一提议得到一些国家的同意、支持。于是在1951年,在新德里举行了第1届亚运会,1954年在马尼拉举行了第2届亚运会。以后每4年举行一次。
所以,从政治和历史的角度看,亚运会的召开,表明亚洲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压迫剥削,开始觉醒、崛起,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不容忽视的力量。
问: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中国一直拖了这么久才在1990年举办亚运会呢?
答:这里又涉及到许多历史原因。1951年印度举办第1届亚运会时,曾邀请我国参加。这样,中国派了一个代表团去,但不是比赛而是去观察,由团中央联络部的吴学谦同志任团长。1954年举办第2届亚运会时,由于当时国际上反共反华势力的影响,在亚运联合会中,我国的合法席位被国民党当局窃据,我们反倒被排斥在外。所以这又是一场斗争,就是如何反对制造“两个中国”,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的斗争。这场斗争错综复杂、异常激烈。一直持续到1973年开第7届亚运会前夕,主办国伊朗提出:如果亚运会没有人口众多的中国参加,就不能称之为亚运会。这一提案在亚运联合会理事会上得到大多数成员的赞同,终于重新接受了中国,同时也取消了台湾体育组织代表中国的资格。1974年第7届亚运会在德黑兰召开时,我们第一次正式派体育健儿参加了亚运会。成绩也很不错,得了第3名。以后逐年提高,成为亚洲第一体育强国。
自从中国回归亚洲体育大家庭之后,许多成员国都希望中国来举办亚运会。早在1976年,亚洲有些国家就提出让中国举办1978年第8届亚运会。但由于当时中国刚打倒“四人帮”,拨乱反正,百废待兴,所以我们还腾不出手来办亚运会;1982年第9届亚运会,我们刚刚开始迈出改革开放的步伐不久,也面临同样问题。到了1983年,我们感到条件差不多了,应该承担这一国际主义义务了,因此,经国务院批准,向亚奥理事会正式提出要举办1990年第11届亚运会的申请,并获得通过。
从1949年到1973年,我们为参加亚运会斗争了24年;从1974年到今天,我们为举办亚运会准备了16年。我们有这个机会办亚运会真是来之不易,从这个意义来讲,我们应该非常珍视这一机会。
问:这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举办亚运会的意义。从当今现实来看,我们举办亚运会到底对国家、民族,对每一个公民有什么好处呢?
答:对这个问题,我也曾考虑过很久。因为我们有些同志对我国为什么主办亚运还认识不清。我还是先讲一个情况吧。
去年12月,我们去印度尼西亚参加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全体代表大会。在会上,我们向亚奥理事会30多个成员组织汇报亚运会的筹备情况。在会议中发现一个现象,会场里挤进来许多蓝眼睛、高鼻子的欧美人。我们这是开亚奥理事会,他们干嘛要挤进来呢?原来,他们是为自己的城市能举办1996年奥运会来争选票的。由各城市高级政府官员亲自带队,不厌其烦地向我们宣传他的城市如何如何的好,应该成为奥运会的举办城市。看着别人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我内心感受很多。去年秋天,在北京亚洲射箭锦标赛上,碰到南朝鲜射箭联合会的会长,他是一个大资本家。我就问他,汉城为什么要争着办亚运会和奥运会呢?这个会长不会讲汉话,但会写汉字,他在一张纸条上写道:“民族团结,爱国精神,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这一条后又画了个括弧写上(3.5亿美元),意思是办运动会赚了多少钱。后又一思索,又加了一条“国家名声”。我想这几条都很有道理。
再拿日本为例。1940年,日本东京曾被选为第12届奥运会会址,由于二次大战爆发,葬送了这届奥运会。战后,日本又申请举办1960年第17届奥运会,由于各国人民对日本发动战争的丑行印象太深,故都不同意。但日本没有泄气,继续坚持申请竞争,终于得到了奥委会多数国家的支持,于1964年在东京举办了第18届奥运会。这届奥运会获得圆满成功,受到了世界人民的高度赞扬,正如日本国人所说:“我们恰恰利用举办奥运会的机会向全世界宣布:日本,不再是一个战败国了。”的确,通过这次盛会,日本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经济得到极大的振兴。就是为举办这次11届亚运会,日本广岛市不也是毫不相让地与我们竞争吗?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1990年正好是广岛市建城100周年,又是这座城市遭受原子弹爆炸45周年,在这样的日子里举办亚运盛会,让亚洲各国人民去看一看从废墟中建设起来的现代化城市广岛,是很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所以,为争得11届亚运会举办权,他们态度坚决,行动积极,不惜花费大量财力人力四处活动游说。其目的也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中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站起来的主人,那种被洋人奴役、歧视,“东亚病夫”、“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做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终于赢得了这样一个机会,怎能不感到自豪和荣幸呢?
问:请您具体谈谈举办亚运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好?
答:我认为举办这届亚运会与我们利益密切相关,从政治上讲,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第一次”。
第一:我国是第一次办这种国际性综合大型运动会,从150年前的“东亚病夫”到能把这样的运动会办得成功,不正是中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真实写照吗?不仅使我炎黄子孙感到无比自豪,也促进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
第二,亚运会是第一次在社会主义国家举办,这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有着非常的意义和影响;
第三,我国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走上了新的发展时期第一次办亚运会,要通过这次亚运会展示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以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第四,是在我国平息反革命暴乱以后第一次办亚运,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政局、社会是稳定安定的,中国的各项基本政策不变;
第五,这届亚运会是在我国已完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目标解决温饱问题的第一步,开始迈出奔向小康的第二步时举办的,另外也是在我们党的领导核心从第二代向第三代过渡的时候第一次办。办好亚运会就是一个好的开头,会给下一步工作带来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六,是在亚运历史上第一次规模这么大。有29个竞赛项目,有6000多运动员参加,10000多境外来宾,这是空前的;亚奥理事会的39个国家和地区将全部到齐,形成“全家福”的局面。多少人企盼的梦想,在我们中国首先实现,对我们来讲难道不是一种幸运吗?
此外,我们还会极大地促进海峡两岸人民的交流,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
问:综上所述,办亚运会肯定会获得很高的政治效益,那么在经济效益方面如何呢?是不是也同样会收到很高的效益呢?
答:上面我曾讲了一个南朝鲜官员看待亚运会的例子,他不是讲了一条“经济发展”又写上3.5亿美元吗?确实是这样,他们举办这样大型的国际比赛,首先会带动城市建设的高度起飞,水泥业、钢铁业、建筑业、汽车业、电子业等等都会被带动起来,会消耗大量原料,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南朝鲜经济迅速起飞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吗?当然中国不像南朝鲜搞奥运会,光一项电视转播权,美国就给了几个亿。但即便这样,举办亚运对我们经济仍有很大好处。我讲一个大概的数字:我们为筹备亚运会有关设施,国家出10亿元,北京自筹6亿元,向社会集资6亿元,共计22亿元人民币。用这笔款为本钱,在北京建造了约260万平方米的建筑,其中体育场馆约50万平方米,各种服务设施包括电视转播、通信、道路、立交桥等50万平方米,这对提高城市的效率大有好处。亚运村等一些公寓、宾馆、写字楼约30万平方米,这些建筑亚运会用不到一个月,以后就变成企业了,可以出租或卖掉。同时,我们还建了130万平方米的居民宿舍,解决了大量居民住房问题。可以说在北郊等于建了北京的一个新北城。
从体育来讲,比赛要用33个场馆和46个训练场地。新建、改建的就有31个,北京各区县都有,这是几十年、上百年都会起作用的东西。
再说钱,我们花了22亿元人民币,折合成美元约5个亿,而按我们粗略的预算,在举办亚运会期间,大约会吸引近20万境外旅游者前来参观游览。他们一进来,就要吃喝住行玩,买东西,光这半个月,平均每人一天留下200美元,15天就是3000美元,合计就是6亿美元,也就是20多亿元人民币。不到一个月就赚这么多,从整个国家来算,我们并不赔。这些外汇留在中国,会发挥良好的效益。
问:我们编辑部经常接到为亚运会集资的捐款,人们听说亚运会在筹备中有不少困难。所以很想了解目前亚运筹备工作的进展情况。
答:亚运筹备工作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大规模上马至今已5年时间。具体讲这一工程被分为八大块。第一块,就是花钱最多的几十个比赛场馆,电子服务系统的设施建设,兴奋剂、性别检查中心,现在绝大部分已经完备。第二块,是要安排好29个项目308个单项比赛的程序。这个工作已完成。第三块,亚运期间还要举办艺术节,举办科学大会和几十个展览。这些都在筹备中。第四块,亚运期间将有4000名左右外国记者和几千名中国记者来采访,为此我们新开设了8000多部程控电话,600多台计算机网络系统终端,建成了19个场馆的现场转播,并且可以同时发射10场比赛的实况给卫星的电子设备。第五块,是已经动员和组织起各行各业的人参加亚运会的各种服务工作,如吃喝拉撒、医食住行等,现在正抓紧进行培训。第六块,也是最令人担心的一块,就是亚运会期间的社会风气、精神文明的问题。我们将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迎接亚运会,给外国朋友留下文明礼貌、热情友好、守纪律的印象,也是亚运会举办成功与否的重要内容。第七块,是对外联络和接待。现在所有亚奥理事会的成员组织都要来,国际奥委会的绝大部分官员也要来。第八块,我国各种各样参加亚运会人员的训练工作,对我们体委来讲,就是要选拔组成中国体育代表团,创造好的成绩。现在我可以这样讲:亚运会的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说到集资,这确实体现了我国人民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集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非常感人的、可歌可颂的事迹。正是在广大人民群众支持下,集资6亿元的任务,可望在亚运会之前顺利完成。所以亚运会的开办成功,首先是人民群众的功劳。有了人民群众,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问:听说亚运组委会在抓廉政建设和无私奉献等方面很有特点和成效,能不能给青年们介绍一下?
答:在这方面,我们是做了明确的规定。亚运组委会对工作人员提出了要发扬亚运精神,就是“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团结协作、争创一流”的要求。干亚运工作,你别想捞点什么,你也捞不着什么,到组委会来工作,就是认清意义,到这里做贡献来了。比如,组委会里的工作人员、翻译、驾驶员都是从各单位调来的,吃喝住行都自行料理。这里的工作非常艰苦,却没有什么优惠和补贴。
我可以再讲一个情况,按以往办亚运的惯例,体育官员、职员都应该统一做制服。为此我们开了个会,讲到亚运会的钱,都是老百姓一分一分攒起来的,我们不能随便乱用。所以,原来我们最早做出决定,官员不做制服。后来有人说这样不行,并且表示有些外商能提供赞助。我们讲,你要赞助就赞助到亚运会上去。我们亚运高级官员,包括亚运组委会中19个部的副部长以上的干部,制装一律自掏腰包,全部自费。其他低级官员,制装也要自掏60%。这里不存在乱发补贴、白吃白拿的情况,对于这一点,我们也欢迎和希望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工作监督检查,谁发现有人沾亚运会的光,揩亚运会的油,都可随时举报揭发。
问:我们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做为主办国,可以在项目设置上多设一些有利我国夺金牌的优势项目。为保亚洲体育第一强国的位子,我们是否在项目上做了一些有利的安排?
答:这次亚运会我们共设29个项目313块金牌,其中绝大多数项目是遵照亚奥理事会的规定设立的,两个项目是表演赛。主办国可以根据自己比较好的方面设立一些项目。但中国历来坚持国际主义精神,奉行公平竞赛的原则。我们设立了一些项目,可并不都是我们的强项。比如武术,我们强些,可只设了6块金牌。如果我们想拿金牌,设立十几个金牌也可以,而我们只象征性地性设6块。并且在这6块中,有一块是太极拳,日本就比较强。我们还设了一些东南亚国家开展比较普遍的项目,如藤球,这个项目我们才刚刚开始学,比赛中我们肯定拿不了金牌。还有一个项目叫卡巴迪,这个我们中国人连名字恐怕还是第一次听说,更不要说比赛是什么样的内容形式。再比如,我们还设了高尔夫球项目,谁都知道这个项目在中国很不普遍。北京只有两个半球场。而日本有上千个场地,南朝鲜也有几百个场地。在项目设立上,我们中国是体现了泱泱大国的胸怀和风度的。
前面我曾讲到了,这届亚运会很可能所有成员国都到齐,朝鲜北南双方、两伊、南北也门和我们海峡两岸都可能同时参加,形成“全家福”的空前盛会。我们会努力创造一切条件,促进亚洲各国人民团结、友谊、进步,把这届亚运会办好。
我也曾在共青团的岗位上工作过几年,对共青团的工作有着深厚的感情。我真诚地希望团的组织、团员及青年积极投入到为亚运做贡献、为国家添光彩的活动中来,为办好亚运,开创我国政治、经济和体育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