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位年轻劳模的苦恼和欢欣

1983-08-21肖复兴

中国青年 1983年5期
关键词:李燕劳模李老师

肖复兴

1

有谁知道一位年轻劳模内心深处翻腾着的层层波澜?

1982年12月底。共青团十一大。正是北京冬日难得的好天气。气温回升,暖洋洋地象秋天。人民大会堂前柳枝袅娜,随风摇曳。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们兴致勃勃,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和活力,和这美好的天气正相协调。

天津市代表、市特级劳动模范—李燕,却心事重重。大会期间,代表们吃住在一起,混得很熟,象亲姐妹。电影呀,晚会呀,也多。每次去,大家都招呼她:“李燕,快走啊!”她却摇摇头。昨晚,首长接见,姑娘们纷纷去烫头发,又招呼她:“李燕,快走啊!”她还是摇头。

在人们心目中,能出席这样的大会,是幸福的,幸运的。她是不是有点太不知足了呢?

不,不是。她有心事。

不过,临出大会堂前,走过小卖部时,她没有忘记给姥姥买上几包北京牌过滤嘴香烟,又买了几盒长杆红头的大火柴,盒上印着“大会堂纪念”。

把烟、火柴放进书包,在琳琅满目的柜台前,她又看了一遍。很想给她的李老师买件礼物捎回去。买什么呢?什么能表达她的心意呢?

没有买。她走了。

天气怎么这么好?

2

这位今年24岁的姑娘,长得不大漂亮。胖胖的身材,胖胖的脸庞,略显小而呆滞的眼睛,都是年轻姑娘们常常忌讳的。一双长长的大辫子也显得和这个年代落伍了起码20个年头。

她不是一个机灵的姑娘。有人说她“老实”,有人则说是笨。没办法,小时候,刚两岁那年,她得了软骨病,缺钙,缺氧。时常虚脱,脑袋上直往外冒黄水,洇湿了枕头。偏方吃了不少。总算大难脱过,忙坏了一家人。大夫说:“人是保住了,孩子的脑子得受影响!”

从此,她不爱讲话,不爱唱,不爱跳。学习总是跟不上。姥姥用火柴棍教她数数,每学期数学考试还是常常不及格。

13岁就当了童工的爸爸,生性好强,靠艰苦自学,带职带薪上了天津大学。上学的那一年,刚好添了她。一共去了16个人,最后坚持到底的只剩爸爸一个人。现在,他成了电光源公司的总工程师。爸爸最看不上学习不好的孩子了。李燕最怕爸爸下班回家,躲没处躲,没活也要找点儿活干,好自在些。一间狭小的屋子,一块铺板摆在窗根底下,四个姐妹统统伏在上面做功课。爸爸站在她们背后,象个监考的老师,脸上没有笑模样。姐姐、妹妹都比她功课好。爸爸脾气暴躁,她没少挨打。星期天,爸爸带上姐姐妹妹去水上公园,唯独不带她去。她没少掉眼泪。只有姥姥心疼她:“我们燕儿L没扎这根红头绳!爸爸不带你去,姥姥带你去!”

1976年,她初中毕业了,进了天津衬衣厂。偏口布鞋,蓝裤子,绿军装,却扎着两根红头绳。红头绳并没有改变她的性格。

“这孩子,不机灵!”这是她第一眼留给师傅们的印象。

她干上了案工,给衬衣捏小号,烫商标。这是缝制车间辅助工序最简单的活儿。

连她自己都没想到,她竟当上了劳动模范,而且是特级劳动模范!

3

缝制车间是一片花的海洋。鲜艳夺目的衬衣,象姹紫嫣红的花朵在姑娘们的手中、怀里盛开。五线包缝机、平缝机喷吐出一丝丝雪白的线,象是玉珠飞溅,浇灌着这些美丽的花朵。但这只是一方面。一件衬衣的缝制要经过一百多道工序。现代化的流水作业要求姑娘们手眼灵活,精神高度紧张集中。

绱袖合身这道工序,是缝制车间的中枢神经。它承上启下。剪裁好的衣片、袖片,要经过这道工序缝缀起来。缝不上,下面的绱领子,钉口袋,绱袖口……一系列工序只好停工待料。这是让人羡慕的技术活儿。

这道工序的老师傅突然病倒了。一个萝卜一个坑。急需人。新上任的组长谢美芬是个脾气爽快、处事果断的人。大家送她外号“大老美”,可见是个厉害主。她相中了老实的李燕,当场拍板:“你来干!”

“我?”李燕有点儿不相信。象她这样的人,居然还会有人重视?一起进厂的人不少呢。

幸亏她没有自惭形秽,永远干那捏小号、烫商标的案工。幸亏她干上了绱袖合身这道工序。对于一个青年来讲,勇气和机会是同等重要的。

她抱来一堆布条,练了一天半,开始正式干。短短一个星期,居然完成了400件,超额了计划。

谢美芬更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高兴地带她到别的组,请教老师傅。回来后,对她说:“你掐着表干!干咱们这一行,就得眼疾手快!”

姐姐给李燕买了一块表,她没敢戴。刚进厂,怕扎眼。车间里有个电钟。谢美芬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对钟,生怕电钟有时电不稳,走不准。指着钟,她督促李燕:“下一拨就是提前一分钟,也是胜利!”

难怪谢美芬着急。这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观点的飞跃,服装行业发展突飞猛进,京津沪三大城市竞争相当厉害。北京的质量,上海的速度,唯有天津,质量、速度两条一条不沾。天津服装行业提出口号:赶上海,超北京,打翻身仗!

是啊,粉碎“四人帮”特别是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生活的脚步加快了。谁要是心安理得,慢吞吞踱着方步,谁就要被生活远远抛在后面,做个不光彩的落伍者。

李燕凭直觉感到,世道在变,生活对每个人提出了更高、更苛刻的要求。你没看到天津服装行业领导人的焦急的神色吗?你没看到谢美芬冲我大叫大嚷,一个劲地催吗?形势真有点逼人劲儿。绱袖合身是关键工序,我可不能稀松!

李燕的心绷得紧紧的,干活象拼命。就是上厕所、喝水,一律也跑着去,跑着回。三个月过后,她日产700件,创全厂、全市最高纪录。

1978年10月。她作为天津市代表到北京参加京津沪三市技术操作比赛。她独占鳖头。

什么时候都不要小瞧自己。什么时候也不能小瞧别人。谁都有短处,也有长处。每个人的心中都埋藏着英雄模范的种子。只要有阳光雨露,只要自己肯往上拱,种子就会破土而出。

4

姥姥眉里眼里堆着笑,心里淌着蜜。不是吹大话,燕儿的成绩,有一半是她老人家的功劳。小时候一把屎,一把尿不说,别人看不起李燕,还不是她护着?

也怪!三市比赛,她夺了魁,干嘛还闷声不响的,一点也不高兴?姥姥疑惑了。知道燕儿一天马不停蹄,够累的,姥姥早就把饭做好了。那天,做的是捞面条、绿豆汤。谁知燕儿看都不看,放下一大抱布条子,拉过缝纫机就干起来。好象跟谁赌气。

“燕儿,吃饭吧!”姥姥把面拌好菜码,浇好卤,又放上两瓣蒜。

“等会儿。”缝纫机嘎嘎地响。

“你这是干嘛呀?天天跟这堆布条子较劲!”姥姥心疼燕儿呀,看,脸都冒汗了。

“甭管!告诉您也不知道!”

什么?甭管?甭管,你长这么大?你这样搡姥姥,还模范呢!姥姥伤心了。

李燕后悔了。干嘛呀,自己急,不能对姥姥也急呀。在北京比赛时,虽说从几方面统一评定,自己是第一名,可是自己的速度比上海的李春妹慢呀。30件绱袖合身活,自己用了19分23秒,人家李春妹只用了16分35秒呀!她看直了眼。续活,走线,抖身……呵,那手,简直象在飞。30件活慢3分钟,一天要比李春妹少干48分钟,一年就要少生产14,400件衬衣呀!

十月的北京,秋高气爽。李燕第一次上北京,要玩的地方真多。她没敢去。她推开李春妹宿舍的房门,小姐妹俩比划起来。

看花容易绣花难。回到厂里真干起来,不简单哩。

“上海人就是灵。咱们赶不上。”伙伴们直摇头。

“改手法!”谢美芬着急地大声叫。

常年的积习,改,那么容易?李燕急坏了。家里有只波斯猫,一只眼蓝,一只眼红。平常,她一回家非抱着它亲热亲热不可。这两天,猫象往常一样向她扑来。她一脚踢开它:“去去去!”

“猫也惹你啦?”姥姥说她。

前些天,厂总支书记从香港考察归来,见到李燕说:“香港绱袖合身的最高日产量是720件,你敢不敢超过他们呀?”

李燕不是好说大话的人。她低声说了句:“试试吧。”她知道,不多流汗水,不多下功夫,赶上海,超香港只是一句空话!

姥姥知道了这一切,说:“唉,你倒是早说啊。姥姥跟你一块赶上海,赶香港!”说着,拿起一把扇子,站在背后,替她扇起来。

汗水。消瘦。失眠。终于,她打破了以往的程序,创造了五指绱袖合身操作法:起手快。叠合快。拷缝快。转手快。对褙齐。切边少。八次停车改成一次停车……十个手指,无一不用,配合作业,宛若在钢琴键上频繁而灵活地滑动,奏出只有她自己才能体味得出的一曲动听的音乐……

1980年,她创造了日产绱袖合身800件的全国同行业最高纪录。上海,香港,都甩到了背后。

这一年,她被评为天津市特级劳动模范。

照片,事迹,名字……都上了报纸。“燕儿飞”,“让更多的燕子飞出来”!多响亮啊!这是服装厂的骄傲,这是全天津的骄傲,这也是姥姥的骄傲。劳动模范,拼出来的。800件衬衣,一件件,一针针,绱袖合身,干出来的!姥姥替孩子高兴,也替她心疼。

没曾想,劳动模范,难当之处还在后头。

5

“出风头!”

“累死她!”

“看吧,她干得多,厂里非给咱长定额不可!”

飞短流长,污水般朝她溅来。在车间,在厕所,在洗澡间……到处可以听到。我们的生活里,到处吟诵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诗篇,也到处重复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感叹。吃惯了大锅饭的人们,有一种顽强的习惯势力,五个指头伸出来,最好一般齐,不能有出头的椽子。先进模范一当上,开始就意味着结束,或者便酿造出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悲剧。这真是可怕的腐蚀剂!

好心的伙伴劝她:“算了吧,你别这样玩命干了,咱们厂子也不是没有例子!”

李燕知道,这是指厂里原来一位团总支委员,带病工作,最后累成肺结核,没人管了,象被搁浅的船,被冷落的帆。

李燕没想这些。她想得简单:干活,是工人的本分。比别人多做了几件衬衣有什么错呢?谁都不愿意“出风头”,我们国家还能前进吗?谁爱说闲话说去。

让她苦恼的是上台发言。从小就是扎嘴的葫芦,这可真是赶鸭子上架。发言稿是人家帮助整理写成的,她拿着上台念,真有点象演双簧。头一次在市体育馆几千人大会上发言,心跳得格外厉害。在家里,照着发言稿,对着墙,不知练了多少遍。一上台还是心慌,怀里象揣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

“你只当着没几个人!”谢美芬开导她。

到李燕发言的时候,谢美芬坐在台下,心先跳了。象初次登台唱歌的演员,头几句,颤颤的,发紧,发软。没几句,渐渐舒展了,自然了。什么不是练的?谁天生就会?谢美芬也踏实了,仿佛她自己刚刚迈过一道险要的关卡。

1981年夏天。领导让李燕去北戴河疗养。美差!在有些人眼里,这是求之不得的。李燕倒发愁了。

“我这么年轻别让我去了。”

“不去不行,这是任务,象你干活一样!”工会主席这样对她说。

任务!她去了。第二天,就想回来。在雪浪飞溅的海滨,她给组里写了封信。工会代表大家回了封信,要她不要分心,坚持下去。海滨风景宜人,海风骀荡,日光浴,紫外线,贝壳……没有一件能夺走她的心。她仿佛在服苦役。似乎这一切本不应该是她得到的,无功受禄,于心不忍。都是小青年,凭什么自己要得到这样的待遇?自己不就是多缝了几件衣服吗?

从此,她干活更不惜力了。她觉得惟有如此,才能补偿这种荣誉和奖赏。如果外出开会,早上八点半开始,她七点多提前到厂,先要干点活儿。如果散会早,还没到下班时间,招待的电影,她那么想看也咬咬牙,回到车间里干活。

穿着打扮,也得注意。模范嘛!去太原开会,伙伴们纷纷到外宾小卖部选购真丝纱巾。红的,黄的,薄薄的,象透明的云朵。

“买条吧!”同来的和她一组的组长李爱蓉,比她大两岁,劝着她。姑娘嘛,谁不爱美?

她咬着嘴唇,一甩大辫子,买了条浅格、黄色的纱巾。

李爱蓉替她高兴。真难得!她一年四季,身上总不挂色。单调、枯燥得要命。劳动模范就不能穿戴得漂亮一点吗?

“我给我姐姐戴。”一“给嘛呀?自己戴吧。”

真是没法子。她就不知道打扮自己。平常伙伴们一起上商店买东西,她总是把车一支,对大家说:“你们进去吧,我看车!”

去北戴河疗养前,她破例进了一次商店,扯了一块纯涤纶,浅蓝条,一点也不艳乎。她还是嫌扎眼,做了一件衬衣。衬衣厂的姑娘做衬衣,合身,精神。她不敢穿。

工会主席老黄劝她:“干嘛不穿呀?”

“我得穿朴素些,免得影响不好!”

“穿漂亮点儿有嘛不好?”老黄真喜欢她,又责备她。

她穿了。从北戴河回来,又脱了。

多干活,少亮相。穿着打扮注意影响。当模范就得站如松,坐如钟,不能让人戳脊梁骨。在这些问题上,李燕显得幼稚,显得有点倔,近乎“左”得可爱。切记:劳模也不是十全十美的1

1981年,民主选举,她当上了小组副组长。厂里实行改革,计件工资,超产提成。组长享受工资补贴,每月工资按小组平均工资150%计算。她不要这150%,还是按自己实际工作定额拿工资。细心人算了算,两年来,少拿了369元多。为什么?是钱拿了汤手?

议论纷纷。有人竖大拇哥。有人摇头。树大招风。她又成了众矢之的。

6

一次班上。组里的老师傅俞丽珍卖扣子。

李燕刚当副组长,想管,又不敢。人家是二十多年工龄的老师傅,再说,又是为了组里的姐妹们。睁一眼,闭一眼算了!可是,就在自己眼皮底下卖扣子,影响干活,不管,合适吗?自己还是模范呢1她鼓足勇气,站起来说:“俞师傅,下班再卖吧!”

“哎!”俞丽珍答应着,还在卖。

李燕走过去。心里直哆嗦。

俞丽珍喊着:“不卖啦,不卖啦!”手里还在卖。

李燕走到她面前,伸出手:“把扣子给我1”

“哗啦……”俞丽珍把扣子都撒在地上。全车间都静下来。大家惊讶了。戏开始了,看怎么收场吧!

李燕默默蹲了下来,一颗颗把扣子拾起来,转身走了。下班后,她把扣子还给俞丽珍。俩人都没说话。不欢而散。回到家,她悄悄哭起来。

去年夏天,组长李爱蓉去北戴河疗养。小组生产的担子落在李燕的身上。大家干得不错,每天超150件。

半月后,李爱蓉回来,李燕高高兴兴告诉她:“每天超150件呢!”

李爱蓉一脸阴云,没讲话。怎么了?超额了,她干嘛不高兴呢?李燕不明白。

这一天,又超额了,完成了700件。李爱蓉只交了340件。为什么呀?李燕更不明白了。

李爱蓉也是个能干、好强的姑娘。一手漂亮的活儿,嘴巴也能讲。干事泼辣、干脆。人称“二老美”,形容她脾气秉性,和她的前任一—现在车间总支书记谢美芬—一大老美一样。

在北戴河,李爱蓉对伙伴讲:“我现在天天担心。”

“担心嘛呀?”

“我不在组里,我们组保证完不成计划。这一砸锅,我回去半年爬不起来。”

她回来了,没砸锅。相反还超额了计划。姑娘有个小心眼,有点儿嫉妒呢。

“她把我存活的件数都吃光了。”李爱蓉说。所以,她回来的头一天,只交340件活。

“我吃了你的底?你走了15天,全组超额了2,250件,你能存这么多吗?查记录呀!”李燕心里气鼓鼓的。可是,她不会说。再说,自己是模范呀,怎么能小肚鸡肠的?回到家,她不吃饭,呜呜哭了一场。

姥姥心疼地说:“这是怎么啦?一出又一出的。当了模范,眼泪倒多起来!”

姥姥明白了:模范,不光是堂堂皇皇地进大会堂开会,麦克风前发言,首长接见,奖状,会餐,大照片……模范,后边还跟随着无数眼泪和苦恼。她的外孙女能不能不断地战胜这些苦恼,不断地获得生活的欢欣呢?

领导支持她。工会主席老黄,年轻时一直做共青团工作,最能体会她的心。群众,对于本分的老实人,更是肝胆相照。

“我不会讲话,以后工作大家多捧场!”她说。

不管甜活,苦活,分配给谁,谁都没二话。就是车间里最调皮、劳教过几年的“小玩闹”也说:“李燕,什么活不好干,给我!”须知这是计件工资,意味着少拿钱啊!

那天,她发烧40度,愣是让妹妹用自行车把她推到车间,坚持上班。干着,干着,脸发白,虚汗直冒。大家都劝她快看病去。她不去。一位老师傅看劝不走她,又心疼又感动,跑去找老黄:“你快去看看吧!”

大家生拉硬拽,把她拉到卫生室,整整打了三天消炎退烧针。

这位老师傅不是别人,正是俞丽珍。

“有病就歇着!一写劳动模范,就写加班加点,带病坚持工作。要不就是奖金不拿……好象劳模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金刚……”工会整理李燕材料时,大家都这样说。大家心疼她呀!

还有几个愣头青更是说得没谱了:“看吧,李燕早晚要毁在你们手上!”

群众的心意,工会的同志是理解的。仅仅把劳动模范当劳动力,当什么宝贝捧起来是不行的。他们的李燕不是硬“树”起来的样板,而是自己磨硬了翅膀,慢慢飞起来的燕子。大家希望她不做笼中被观赏的燕子,而一直飞在他们中间!

病好了,李燕又出现在车间里。见了她的面,一位小伙子说了一句平常的话:“李燕,你好了?”竟把大家说愣了。这位小伙子过去因为搞对象,拿刀子捅人,被判了两年刑。平常哪有一句正经话?“现在,连他也会说话了!”大家说,“也就是对李燕吧!”

组长李爱蓉被感动了,挺惭愧。李燕不计较。李爱蓉入党时,李燕做了她的介绍人。

7

李燕太天真了。她的心纯净得象没有一丝云彩的蔚蓝天空。当刚刚飘来一片阴云时,她吃惊了。

公司派来了工作组。衬衣厂打击经济犯罪分子的工作在桌面上摊牌了。全厂29名中层干部,其中11名犯有经济问题和罪行。自天津地震以来,工人住房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厂里决定拨一部分公款买一批私房,以解燃眉之急。谁知道他们从中渔利,不仅把好房子占为已有,而且将大把大把的人民币揣进了自己的腰包。问题揭出来了:一名干部被判刑一年半,缓期执行两年;另一名干部判刑两年,缓期执行两年。一名干部畏罪自杀。厂主要领导被免职。

李燕简直是瞠目结舌了。这情况不是今天在会上才听说的。车间里,早就议论纷纷了。她不信,也不愿去打听。一个工人,管不了那么多、那么大的事。经济犯罪,虽说在报纸上见到不少,但在眼皮底下也会有这触目惊心的现实,她根本没有想到。甚至,当伙伴们对她讲起这事时,她还讲:“别乱说。哪儿有的事!”

可是,现在……

“他们在全厂职工大会上天天喊房子怎么分配,自己为什么这样呢?他们怎么能板起面孔,一本正经地教育工人呢?”她想。怎么也不能把他们的话和行动对上号。

“他们平常见到我,总是教育我,劳动模范要保持荣誉,要立新功,要为四化做贡献,在改革潮流中当先锋。他们的觉悟不是挺高的吗?可是……”她觉得象是看了一场假面舞会,受到了欺骗。,“他们不都是共产党员吗?入党宣誓不是要为共产主义而献身吗?”她有一种神圣的东西被玷污的感觉。对于一个纯洁无瑕的年轻人,这是最可怕的。

难怪工人气愤地说:“我们汗珠子掉地摔八瓣,这点钱都让他们捞走了!”

好心的伙伴对李燕说:“你干这么多有什么用?别冒这份傻气了!”

苦恼的漩涡在李燕的脑海中回旋。“我这么玩命干,打破了日产800件的记录,容易吗?他们却这样,唉,这倒底是怎么回事呵……”

李燕到底是李燕。苦恼的漩涡不会卷走她。她又一次冲过苦恼的漩涡,朝着认准的目标继续前行。我不是为他们干的!我是为了这个多灾多难的共和国呀!我是一名普通党员,我管不了那么多,却管得了自己。我可不能看到生活中的阴暗面就趴下。我不能给党—光荣的旗帜上沾染一丝污痕。

她不再把周围看得象蒸馏水。她在思索中找到了欢欣。她在走向成熟!

8

1982年9月。李燕脱产参加了局工会组织的劳模、先进工作者文化补习班。新的苦恼又不请自来。

她真不愿意参加这个补习班。三个半月时间,补整个初中课程。上学时,她就憷数理化。学不好,人家该怎么看呀!“看1这就是市特级劳模。”特级劳模,似乎就得处处名列前茅,事事争做榜样。一抬头,一投足,都与凡人不同。

上学校报到前,正赶上一位记者采访她。她老老实实把自己的苦恼诉说了。好心的记者鼓励她:“没问题,你干活那么有毅力!”

她连连摆手:“不行!干活和学习是两码事!”

头一天进校,她戴着个大口罩,生怕人家认出来。象一片云,轻轻地、悄悄地走进教室,坐在位子上,便垂下头。同桌虽也是一位先进生产者,对市里少有的几名特级劳模,还是敬而远之,上下打量她。

上课了。班主任李老师出现在面前。这是一位三十六七岁的中年妇女。和蔼,可亲,却也透着严厉和认真的神情。

天天头晕脑涨。天天复习到深夜。天天象负重上山的牛。沉重的负荷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姥姥心疼地说:“别累坏了!自小脑子就落下了病!”

爸爸严肃地说:“新时代的工人要做有知识的一代!知识就是力量!这是领导对你的培养,你要努力!”

两个星期后,数学、物理摸底测验。发卷子时,大家蜂拥而上抢卷子。不是抢自己的,而是抢李燕的。大家要看看这位特级劳模考得怎么样?卷子抢到手了。物理:70分;数学80分,将将及格。

哦,特级劳模也有名落孙山的时候!

她的脸红了。

两个月后,记者来到学校,要为李燕照相。劳动模范战斗在新的战线上!这的确是惹人注目的新闻。

她吓得直哆嗦。

李老师挺不满意:“还没到那儿呢,报社就来了!”

呵,李老师理解她!

三个月后,她累得心跳过速,不住呕吐。李老师送她去医院。病好了以后,李老师问她:“你这些日子是怎么学习的?”

“每天早上五点起床,五点半复习到七点一刻,然后上学校。晚上六点一直复习到十一点。连一次电影电视都没看。谢美芬每月送我一本《小说月报》,也没顾上翻。”

李老师听罢,摇摇头,半晌没说话。好一会儿,说一句:“你不懂得生活!”

这真是尖锐的批评。自从当上模范以后,李燕听到的净是赞扬呵。李老师没有把她仅仅看成模范。刚进校时,李老师和她有隔阂。是李燕的老实、本分赢得了李老师的关注。,她曾对李燕说过:“你转变了我对劳模的看法。以前,我以为劳动模范净是能说会道,凭一张嘴,吹出来的……”现在,她要说什么呢?

“你不能这样呀!你每天用这么多时间,到底有多大收获呢?该看的电影、电视、小说,还是要看!不会做的题,不要硬做,出去散散心,聊会儿天,回来再做。可你怎么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

“我看会儿数学,再温会儿物理,又翻化学……”

“这怎么行!”

李老师给她抄了一大张纸的口算数学习题。“你的反应慢,先练练口算能力,突破数学这一门。一门不行,门门不行。学习是触类旁通,连锁反应的!”

,以后,李老师上课,总爱叫李燕上黑板做题。她常常不会做。二十多岁的姑娘,在众目睽睽之下,脸上真不光彩。

“你知道为什么吗?我就是要锻炼你!”李老师说。

下了课,李老师常常给她补课。讲完一段就问:“明白了吗?”

“明白了。”

当场李老师又出题让她做。

又不明白。再讲。学习,来不得半点浮夸。求根公式,解方程组……李燕永远忘不了。忘不了这X、Y、z的无穷奥妙。忘不了李老师的一片深情。

三个半月的学习就要结束了。就要总复习考试了。见真本事的时候到了1李燕和李老师都捏着一把汗。

“这次考试不及格,我还不成了新闻?”她对李老师说。

就在这时,她要作为团的“十一大”代表去北京开会了。一去二十五天。

伙伴们说:“李燕,这回好了,开完会回来,准不会让你参加考试了!”

李老师也替她松了口气……

9

现在,共青团十一大结束了。李燕又回到学校。果然,不出所料。局领导看她耽误这么长时间学习,决定不让她参加考试了。

她不干。“这些日子,我没缝一件衬衣,脱产学习这么长时间。别管及格不及格,我得向大家汇报!”

有人撇嘴了:“又逞能了!”

有人甩闲话了:“特级劳模嘛!”

李老师格外高兴:“好,李燕,你又进步了。你能放下包袱。劳模怎么样?劳模也有血有肉,也不是神仙。甭听他们那一套,考不及格,我跟你一块烧锅炉去!”

李老师帮她复习数学,又带她找物理老师补物理,找化学老师补化学……

李燕的眼睛湿润了。在北京开会时,李老师给她写了一封信,里面夹着各科复习提纲。信的开头,是语文、物理、化学几位老师一人写了两句话,下面是李老师语重心长的话,她永远也忘不了。“李燕,你对待工作,是强者。我相信,对待学习,你也会是强者!”李老师不是把她当作特级劳模,而是当作一个普通的学生。她把李老师当作自己的姐姐。她们的心相通了。

考试结束了。物理91分,化学99.5分,数学83分,语文83分,平均近90分。

局里让李燕参加市劳模文化补习班继续学习。为期两年,补习高中课程。

临离开学校前,李老师把她叫到办公室,说道:“你这次虽然考得不错,但学习还是吃力。这次到市里学习,困难一定不少。实在跟不上,一定注意学点实际的本事,以后回来对工作有用处。春节过后,你到我这几来一趟。有些书,材料,我替你拢拢,送给你……”

李燕还能说什么呢?在短短的人生道路上,她遇到了这样一位良师益友。如果说,她成长了,做出了一定的新成绩,那里头一定有李老师的一份心血。

送她出门时,李老师又悄悄问:“交朋友了吗?”

“没有。”

“你都二十四啦,不小啦。”

“谁也不愿意找劳动模范……”

李老师呵呵笑了:“你真坦白!以后,这也是你苦恼的事!”

可不是,又一种苦恼在前面等着她呢!她能再一次冲过苦恼的漩涡吗?

请理解一位青年劳模内心深处波动的层层波澜吧!理解他们,就会理解我们今天年轻的一代。他们是怎样克服着自身和周围的纷扰和苦恼,艰难地迈出每一步呵。他们是不容易的,他们是可爱的,他们是值得信赖的!

猜你喜欢

李燕劳模李老师
劳模在身边 服务你我他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该得奖的李老师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乖小兔豆豆
舍不得您,李老师
“李老师是坏人”——对5+2=0教育的思考
打开了门的《房间》
瑞士镇迷阵
李老师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