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炎和肝炎的预防

1982-12-30屠聿修

祝您健康 1982年4期
关键词:甲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

屠聿修

近年来,无论在我国或在全世界,肝炎(指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者都有增多的趋势。

肝是人体中担负合成与贮存养料,提供消化液——胆汁,并为人体解毒的极重要器官。因此,肝一旦发炎生病,对于人的健康威胁是很大的。

病毒性肝炎是最常见的一种肝病,它的发病率很高,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甲型肝炎(旧称传染性肝炎),乙型肝炎(旧称血清性肝炎)和非甲非乙型肝炎(或称丙型肝炎)。现在知道,它们都具有传染性。其发病后的主要症状都包括;食欲减退、恶心、乏力、肝肿大及肝功能受损害等,部分病人还会出现黄疸。病程一般2~4月,大多顺利恢复,少数转变成慢性,极少数较为严重。然而本病如不注意防范,就极易传染,因而常会广泛流行。

肝炎传播者比较多

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传播者,不仅仅包括急性肝炎病人,而且还包括慢性肝炎病人,以及表面上“健康”的肝炎病毒携带者。这后面两种人,特别是第三种表面上健康的人,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因而成为肝炎的重要传播者。

1,病人甲型肝炎病毒存在于病人粪、尿、血液中。病人的大便,自潜伏末期起,至发病后2~3周内均有传染性,其中尤以发病前4天至发病后4~6天的传染性最强。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经胃肠外途径传播的可能较小。乙型肝炎病人在血清谷丙转氨酶(即SGPT)升高前1O~60天,血中即发现病毒。病毒在血中持续时间不一,虽然80%以上的病人于发病后4~12周内消失,但也有部分病人可长期携带病毒,他们仍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见后面)

在肝炎病人当中,以无黄疸型肝炎病人最不易被人们发现,而他们所占的比例却很大。据某单位调查:在几百名病人中,无黄疸型病人比有黄疸的竟多24倍,因此他们作为传染源的重要性,要比黄疸型的更大。对无黄疸型肝炎病人要特别提高警惕。肝炎病人自己也应注意提醒别人,并尽力避免传染给别人的机会。慢性肝炎由于症状较轻,时间迁延,也有一定传染性。

2,病毒携带者甲型肝炎于发病前的潜伏末期可呈短期带病毒状态。乙型肝炎患者则有相当多的人是慢性长期带毒者,他们都具有传染性。

另有一些人并无肝炎症状,各项肝功能化验也正常,唯独化验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即HBsAg,过去称为澳抗或肝炎相关抗原HAA)为阳性,这种人经6个月观察无变化者称之为表面抗原携带者,但不按肝炎病人对待。表面抗原阳性者除不能做献血员外,可照常工作,不影响他自己和周围人的正常生活。然而表面抗原携带者不是静止不变的,其中大多数一定时期后,抗原可被清除;但也有部分人,以后可能出现肝炎病状并有传染性。因此,不能将所有携带者都等同视为安全无害。表面抗原携带者仍应定期到医院复查,这是不可忽视的。国际上一般认为,有一种人化验为“e抗原阳性者”,其传染性较强,特别是HBsAg阳性的母亲,如其e抗原也为阳性者,其子女受垂直传播的机会非常之大。

肝炎的传播途径:

口、注射、胎盘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经口(消化道)传播;经注射传播,通过胎盘传播(给新生儿)。

经口传播是多方面的,如与肝炎病人、病毒携带者同吃、同住,特别是使用共同的食具,就很容易被传染上。集体生活中卫生条件较差,卫生习惯不良,以及在饮食卫生很差的小摊贩上进食,或买茶水喝,都可能传播肝炎。

注射传播最常见的途径是打针、验血、采血或输血。由于注入极微量含肝炎病毒的血液(例如O,O0004毫升)即可使人受到传染。因此应用被肝炎病毒污染的血制品(血液、血浆等),以及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操作(注射、针刺、采血、拔牙等),在肝炎传播中均起重要作用。所以,不必要的打针和输血应该避免,以减少感染肝炎的机会。

此外还有人指出,吸血昆虫也可能机械地传播肝炎,因此要注意预防蚊子、跳蚤、臭虫等吸血昆虫叮咬。

甲型肝炎主要经过消化道传播。病人或病毒携带者的粪便直接或间接地污染了食物和水,在肝炎的传播中起主导作用。一旦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往往可以引起暴发流行,曾有报道,由于进食污染的蛤蜊或泥蚶而发生甲型肝炎流行者。其他如苍蝇、蚊子、臭虫等也可以是传播媒介。此外,甲型肝炎亦可通过输血、预防接种而传播。

乙型肝炎则主要通过打针以及密切的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播。带有乙型肝炎病毒者,其唾液、鼻咽分泌物、血性分泌物、精液等(特别是唾液),均可能带有传染性,对之都要认真注意消毒和隔离。

严格预防措施

搞好饮水卫生:要防止饮水被污染,注意水源保护和饮水消毒,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

管好饮食卫生:(1)饭店、食堂、饮食摊贩和家庭要严格执行饮食卫生制度和操作过程。(2)大力宣传改革目前的进食方式,实行分食制或使用公捷、公勺。(8)饮食用具专用,或煮沸至100℃10分钟,以达到消毒。(4)尽量少到外边饭馆、小吃部或饮食摊贩吃喝,如要去吃喝最好能自带碗筷。(5)饭前,便后洗手。

注射器、针头、采血针、手术器械等应高压消毒。预防接种和注射药物,每人均需用单独的针头,有条件的最好一人一个针筒,如医务人员不换针头,可提醒他换针头,必要时拒绝接受注射。一定要做到一人一针的注射和针刺原则。

尽可能不输或少输血、血浆及其他血制品。尽可能少接触病人或不接触病人,接触病人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即HBsAg阳性者)应加强个人卫生,进行适当隔离,如饮食用具、漱洗用具(包括刮脸刀片)专用,注意血液污染等。至于HBsAg阳性保育员、炊事员及饮食业人员应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必要时要调换工作。

防止垂直传播:孕妇产前应做常规检验。如是HBsAg阳性者(尤其是e抗原阳性者),在早期妊娠时,应中止妊娠;如为晚期妊娠,对婴儿的危害极大,如要保留,婴儿最好能与母亲分开,交他人代抚养。

HBsAg阳性母亲要特别防止自己唾液、血液污染婴儿。在有条件的幼托机构,HBsAg阳性儿童应与其他儿童分开食宿,集中管理。

中药预防:(1)茵陈30克,山栀9克,甘草3克,煎汤服。每日1次,连服8天。(2)蒲公英30克,甘草6克,煎汤服。每月1次,连服3天,以上二组任选一种。据报道,在肝炎流行时,对预防本病可能有一定效果。

注射丙种球蛋白,仅对甲型肝炎可能有一定预防作用(需在接触后十天内注射);对乙型肝炎的预防作用则较差。

急性肝炎病人,因其传染性大,更应尽早隔离和积极治疗。

猜你喜欢

甲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截短片段P165在酵母中表达
美国诸州甲型肝炎暴发流行
甲型肝炎病毒的微生物学检验分析
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与D-二聚体在医院获得性肺炎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三种方法检测低浓度乙肝表面抗原的比较与分析
校园甲型肝炎流行的特点及预防措施的分析
辽宁省朝阳市2005~2009年度甲型肝炎发病特征的研究
自愿无偿献血者采前筛查ALT和HBsAg的调查与分析
333例皮肤病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15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