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供没有砂粒的精神食粮

1982-07-15江柘舟

读书 1982年3期
关键词:刘老德文中东地区

江柘舟

在十年内乱时期,大家如饥似渴地想打开世界之窗,就象饥饿的人见到一碗稀粥,管它有没有几粒砂子,一古脑儿喝下去。可是,现在文化艺术都有了很大发展,肚子饱了之后,人们就要慢慢咀嚼了,品尝滋味的时候,再有砂粒在碗,就要牙齿遭殃了。

例如,有的翻译作品,尽管整体是好的,细细咀嚼起来就有砂粒。日本小说《油断》第二十九页上有这样一段话:“这次的调查,是把日本石油进口仅达平常的百分之三十的情况作为前提来进行的。目前日本进口的约百分之八十一来自中东地区,……”事实上,这个调查是一次假设,研究将来的某一天日本石油危机,进口只达现在的百分之三十时怎么办?即是除了来自中东地区的百分之八十一以外的百分之十九,再加上从另外的途径搞到百分之十一。(后来小说虚构从美国和中国等国搞到。)数字并没有错。可是,译者却随意加上了“原文如此,数字前后不一”的脚注。随着中外文化交流和国外学习中文的人数的增加,我们的书如果不是十分认真地编写、记述和出版,难免要闹些笑话。

在这种情况下,我以为学习一下许多革命前辈对翻译文字的严谨态度是有好处的。

比如《共产党宣言》的新译者成仿吾老人。成老早在二十年代就应斗争需要着手翻译这部经典著作,后在延安时期和解放后又译过多次。敬爱的朱委员长看到后称赞说:没有倒装句,好谈!一九七八年他的新译本又经过反复推敲出版。一位精于德文的老同志曾经向我推荐这部新译本,并高兴地说:“改得好。例如第一句‘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这一句多年来人们就觉得很绕嘴,不贴切。那geht in Europa um一语,确是有徘徊的意思。但是熟通德语的人还知道,这个字如果讲人,是徘徊,如果讲鬼魂,就是出现。马克思在这里用的是‘幽灵,新译参考了‘红色魔怪之说,那么,徘徊和出现那个更符合原意呢,应该是出现……”。

不久前见到七十八岁的刘思慕老人的《歌德自传》修改稿,在旧版本字里行间的密密麻麻的小字,真使我感动万分。刘老不仅对照德文原版字句斟酌,还参照英译本和日译文反复核对。他说英、日译本也有许多优点,例如有些译注就很好,对介绍当时的历史环境,更准确地反映原著,有很大帮助。然后由别人帮他誊清,这总可以交出版社付印了吧?不,刘老还要在稿纸上再改一遍哩!一部重版的旧作,他老人家都这样认真,更不要说新作了!

我最近在大同、曲阜等地看到许多珍贵的石碑和古版的刻本,心中对古代那些有名和无名的制碑、刻版的前辈们不禁油然起敬,是他们尊重原作的严格而准确的刀锋,使我们后代之人得以欣赏这些艺术珍品。今天,许多老前辈严肃的治学态度,不也可以和他们媲美吗?相形之下,倒是许多初出茅庐的作品,显得粗糙了些,他们似乎觉得,只要能了解外国文艺的动态就行了,用字遣词不必讲究,更不考虑中国读者的习惯,有的甚至前后矛盾,错行丢段。希望我们的翻译工作者们学习文坛前辈们的科学态度,象对待珍珠一样爱护文字,为祖国的翻译文学增添更多的华丽篇章!

猜你喜欢

刘老德文中东地区
徐德文
一次只爬两层楼
徐德文
我们的树
古稀爷爷爱护蝉
中东政治伊斯兰运动与教派权力冲突
中东地区未来商业航空领域缺口巨大
一腔热血精忠报国
基于证据理论的中东地区油气投资环境演化分析
中东地区当前的宗派地缘政治格局与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