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进入二十世纪
1982-01-01迟轲
迟 轲
二十世纪的美术呈现出多姿多采,缤纷缭乱的景象。
1905年与法国出现了“野兽派”的同时,德国出现了“表现派”。这些画家们与“后期印象派”的共同之处,是汲取了东方绘画的重视线条,提高了色彩的表现力。他们都很强调个人的自我表现,要求用个人对世界的特殊感受打破传统的绘画方法。野兽派的画家马蒂斯把色彩的组合与配置看作是绘画的主要目的。他的《红色的和声》并不重视屋子的空间透视和人物的解剖比例,追求的是大片的桃红色与窗外翠绿色的明亮的对比,以及蓝色的图案花纹构成的装饰美。“立体派”画家索性打破了人们正常的视觉感受,依照自己主观的需要把客观对象拆散了,重新拼合成一个“创造出来的世界”。毕加索的《三个音乐家》就是依照这种原则创作的。抽象派的画家们进一步抛开了具体的形象,而且用纯粹的线、色表达某种“意念”。虽然他们的“意念”往往是大多数人不能理解的(如蒙德里安的方格子式的《红、黄、蓝的构图》)。
但,与此同时,正视现实,尊重群众欣赏爱好并以自己的艺术投身于人类进步事业的艺术家们,也创造出风格多样的作品。女画家珂罗惠支以她的《织工的斗争》和《农民战争》两套组画,奠定了她在美术史上的不朽的地位。她的作品给中国革命的版画家们以巨大的鼓舞。美国画家肯特,终生坚持现实主义的道路,坚持艺术为多数人服务。他以独具风格的木刻赞美了人、赞美了人的劳动、赞美了大自然。以里维拉为首的一群墨西哥的画家,借助于墨西哥争取独立和革命的浪潮,开展了一个具有民族特色和革命意义的壁画运动。为了怀念当年的农民武装斗争,他画了革命领袖《查巴塔》。牵着白马的查巴塔正带领他的游击队员,踏着敌人的尸体前进,纯朴而又有装饰风格的画面,带有印第安人民间艺术的传统风格,人物面部表情的严峻,预示着革命任务的艰巨。
十月革命爆发后,在列宁“艺术属于人民”的思想指引下,成长起来了新的艺术家。出身于工人家庭的夏达尔,曾在工厂中担任图样设计,1927年展出了他的《石块——无产阶级的武器》,这虽然是取材于1905年的革命事件,却十分有力地表现出工人阶级在夺取政权中所作的英勇而果断的斗争。
迟轲同志的专著《西方美术史话》一书(将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以通俗生动的叙述方式,介绍了自原始社会、古埃及直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有代表性的各种流派、代表作品和著名艺术家。撰写此书时,作者参考了近年国外新出版的多种美术史著作,有分析有批判地加以运用。全书二十二万余字,插有225幅黑白图和25幅彩色图。该书可供美术院校学生、文科大学生及文艺、美术爱好者参考,也是一般青年文化修养的自学读物。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