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研究
搜索
水土保持研究
2018年1期
浏览往期
订阅
目录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坡面土壤侵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不同生物埂模式对川中丘陵区坡耕地土壤抗蚀性的影响
南京紫金山灵谷寺不同林地土壤抗蚀性研究
三峡水库消落带草本植物对若干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野外模拟降雨条件下径流小区产流产沙试验研究
气候变化及人为活动对湘江流域径流和输沙的影响
基于地统计学和GIS的江西省森林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
平筛和旋筛测定土壤风蚀可蚀性的比较研究
地形起伏度最佳统计单元算法的比较研究
PRISM模型在复杂地形月降雨空间插值中的可行性研究
大围山花岗岩风化物发育土壤抗蚀性垂直分异
孔兑流域产沙关系浅析
模拟降雨下冻融作用对坡面侵蚀过程的影响
黄土丘陵区微地形梯度下草地群落及土壤对氮、磷添加的响应
汶川震区不同植被下土壤组成及其分型特征
长期持续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特性、酶活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洪水径流对种子传播及种群更新的影响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旱柳为例
平顶山矿区丘陵坡地土壤理化性质及质量评价
纳板河自然保护区土壤酶对不同海拔、坡向的响应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矿山废弃地的恢复效果研究
山东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颗粒组成及其分形维数特征
地学环境变量支持的土壤全钾含量自适应曲面建模
——以青海湖流域典型地区为例
不同放牧强度对锡林郭勒典型草原生产力及碳储量的影响
基于Budyko假设和SCS-CN模型的河源区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近60年来辽河流域径流量变化及其主控因素分析
基于Morlet小波的呼伦湖流域降水多时间尺度分析
宏观坡向对不同等级降水的影响
基于相对湿润度指数的近56年若尔盖湿地干湿变化
洛阳市大气PM10,NO2和SO2浓度变化特征
不同干旱指数集对1961-2009年东北地区干旱描述的比较
基于遗传算法的条件植被温度指数的时间尺度转换方法
基于不同变换形式的干旱区土壤盐分高光谱特征反演
滇池小流域多环芳烃的沉积学记录及其源解析
钟山县山洪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预警
2000-2016年宁夏植被覆盖景观格局遥感动态分析
N,Mn元素添加及其二者交互作用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植物凋落物土壤酶活性影响
河南省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估算及区划
五华河流域景观格局演变对径流泥沙的影响
基于GIS的安塞县县南沟流域农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基于干燥指数的近45年云南滇中地区干湿状况的变化特征
基于遥感和GIS的陕南地区近20年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
不同覆盖措施对宁夏沙化地区枸杞地土壤水热条件及产量的影响
阿拉善戈壁区白刺灌丛沙堆形态特征研究
沙柳生物炭对矿区铜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
三峡水库消落带紫色土物理性质对反复淹水作用的响应
豫西南土坎水平梯田田坎稳定性分析
黔桂岩溶山区土地利用程度演变的空间分异特征
1981-2010年内蒙古沙漠化演变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耕地质量空间差异特征及耕地保护分区
——以江西省上高县为例
限制开发生态区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适应性研究
——以宁夏盐池县为例
农户生态环境认知与保护行为的差异分析
——以农药化肥使用为例
安徽省近10年降水预报性能评估及应用对策
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基于GIS的石漠化山区县域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生态风险测度
粮食产销平衡区耕地非粮化负外部效益空间分布特征
怀来县未利用地开发生态敏感性研究
河北省生态文明及其协调度的时空分异研究
欠发达山区土地流转的生态效应分析
——以晋西北地区为例
豫西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陕西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影响因素及脱钩效应分析
耕地保护对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
——以武汉市为例
基于GIS技术的杨陵区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