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数学空间思维与图形观念的教学探究

2025-02-21盛紫兰

科教新报 2025年8期
关键词:中学数学图形空间

一、教学背景

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要求教师以整体性、系统性观念看待学生学习过程,着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注重知识和学习的“整体性”已逐步成为各阶段教学的重点任务[1]。以低年级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过程为例,学生在该部分学习过程中存在以下特点:(1)立体问题平均错误率比平面问题的平均出错率高。(2)平面问题中情境越具体,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出错率越低。(3)立体问题中,看抽象图形的出错率比看实物高。上述现象的产生,不仅源于学生对单个知识点掌握不到位,还与学生所处年龄和学习阶段的思维发展情况有关,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切合其年龄方式的教学方法开展实践[2]。

二、教学思路

把握好空间思维和图形观念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培养目标和发展步骤,是结合低年级学生情况和未来发展需求设计教学思路的前提和基础。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学习特点,教师需要充分把握住空间与图形和现实丰富原型的结合点,以“兴趣”为主题设计趣味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空间能力和思维习惯[3]。

在上述要求下,该部分教学思路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课前设计立足生活实际,从周围事物出发建立基础认识;第二步,课中教学融入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第三步,课后巩固引入数学问题,强化学生对于空间观念的直观认识。通过教学思路的“三步走”,教师能够在理论和实践层次上帮助学生构建和巩固空间思维和图形观念。

三、教学方法

(一)在游戏中学数学。针对错误率较高、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时,课堂需要加入一定的游戏环节引导学生理解难点,缓解学生畏难情绪。以数学游戏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有效将抽象思维和具体实际、学生兴趣联系在一起,促使低年级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空间思维的魅力。

(二)在对比中学数学。教师教学空间与图形问题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平面和立体事物的表面,更要进一步培养学生透过表面发现各类图形本质的能力。教师要结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特点,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并从不同角度按照一定目的有顺序、有重点地去观察,找出事物不同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三)在情境中学数学。低年级学生难以直接理解复杂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引入等方式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空间关系和图形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设计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好体验到图形之间的关系和空间变换,并感受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基础空间数学概念的过程。

(四)在生活中学数学。学生空间概念的形成离不开观察、感知、操作的支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并想象图形的特征,有效发展其空间想象能力,在直观教学和实践体验中充分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更加深刻地理解空间关系和图形特征。

四、总结

空间与图形教学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部分。做好该部分内容的教学工作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并为学生后续数学学习和几何空间思维能力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应当考虑到“整体性学习”的具体要求,积极主动根据学生的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运用生活实例、互动游戏和图形创作活动等具体生动的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深度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达成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唐荷意“. 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中的整体教学实践[J]. 教育探索,2012(06):57-58.

[2]王磊.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学生思维能力培养[J].吉林教育,2017(42):118.

[3]赵岩.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策略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1):72.

猜你喜欢

中学数学图形空间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