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尚博士:光学科研成果与人才培养的交融

2025-02-21新文

科教新报 2025年8期
关键词:共振光学博士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2024年12月29日,笔者有幸采访到王尚博士。王尚博士现任华北科技学院的副教授,在光学领域的研究和教学方面颇有建树。

王尚博士长期专注于先进光学仪器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投身该领域达十余年之久。他依靠以往的成熟经验,已拓展至红外波超材料及逻辑门这两大研究方向。

访问中,王尚博士分享了一项近期的研究成果——基于全介质超表面的中红外高性能双范诺共振折射率和气敏特性研究。

在中红外光谱领域,高Q因子双共振是极具吸引力的研究方向。超表面作为超材料的二维形式,相比传统材料,它在操控电磁波上优势显著,能通过精心设计表面微结构,精准调制入射电磁波的振幅、相位与极化,满足多样应用场景需求。因此,超表面在超透镜、吸收器、传感器等光学器件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些应用多依靠其与电磁波的共振作用实现功能。窄线宽、高Q 因子共振对提升光学器件性能极为关键。

过去,基于表面等离子体理论发展起来的SPR和LSPR等金属传感技术备受关注,但金、银等金属结构因欧姆损耗,能量转换效率低、Q因子受限,影响传感性能。而王尚博士和团队基于介质材料研究的超表面,用位移电流代替传导电流,降低了损耗,实现了更高Q因子的共振,使Q因子成为微纳米光学研究热点。

通过王尚博士的分享,可以深刻领略到科学研究工作的高深精妙之处。与此同时,他还分享了将科研成果和人才培养结合到一起的方法。

他说:“我始终秉持‘学中做,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适时引入科研案例。例如,在讲解光学结构设计课程时,我会以曾经研究的拼接屏边框弱化结构及其实际应用装置为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光学原理的实际运用。同时,结合当下正在开展的红外波与集成技术研究,让学生及时了解行业前沿技术动态以及面临的技术难题。此外,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科研项目中去。不仅如此,我还会定期邀请行业内的资深专家走进校园,举办学术讲座或者对学生进行科研指导,让学生全方位感受科研的魅力与挑战。值得欣慰的是,学生们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他们在大学生物理竞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

在整个交流的过程中,王尚博士对学生们的殷切期望与高度赞誉、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以及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一次次深深打动着笔者。

猜你喜欢

共振光学博士
滑轮组的装配
光学常见考题逐个击破
制冷博士来帮忙
神奇博士感冒了
安然 与时代同频共振
选硬人打硬仗——紫阳县党建与脱贫同频共振
CTA 中纺院+ 化纤联盟 强强联合 科技共振
博士蚊
改革是决心和动力的共振
光学遥感压缩成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