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创业的理论基础、过程要素及实现机制

2025-02-21余嘉琦

科技创业月刊 2025年1期

摘 要:数字经济背景下,从不同经典理论视角研究数字创业。以商业模式的价值创造理论为基础,提炼出以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捕获的数字创业过程要素,进一步提出了数字创业DCDC模型。研究发现数字创业的实现机制本质上是以用户价值、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为捕获目的,通过价值发现驱动数字产品的价值创造,以用户体验、营销和口碑传播作为价值的传递方式,最终实现数字创业的价值循环。

关键词:数字创业;创业理论;创业过程;DCDC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9.1;F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2272.202409055

英文标题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Process Elements, and Realization Mechanism of Digital Entrepreneurship

Yu Jiaqi

(School of Finance,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英文摘要Abstract:In the era of the digital economy, this article studies digital entrepreneurshi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rious classical theories. Based on the value creation theory of business models, it extracts the process elements of digital entrepreneurship, which include value discovery, value creation, value delivery, and value capture. Furthermore, the article proposes the DCDC model of digital entrepreneurship. The study reveals that the realization mechanism of digital entrepreneurship essentially aims at capturing user value, business value, and social value. It drives value creation in digital products through value discovery, utilizes user experience, marketing, and word-of-mouth as paths of value delivery, and ultimately achieves a value cycle in digital entrepreneurship.

英文关键词Key Words:Digital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ial Theory; Entrepreneurial Process;DCDC Model

0 引言

自互联网革命以来,数字创业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创业浪潮[1]。经济发展的动力源自于创业者通过创造新产品和服务,对旧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创造性破坏[2]。进入21世纪以来,数字创业作为典型的“创造性破坏”活动,推动着人类社会进入数字变革阶段。近年来,数字创业的领域已从互联网革命演变为数字革命,数字产业已发展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和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的重点产业。数字技术主要应用于大模型、无人驾驶、智慧医疗和元宇宙等领域[3]。

然而,数字创业的理论研究尚处于早期阶段,数字创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单元如数字创业者、数字创业孵化机构、高校和政府等对数字创业理论需求迫切[4]。同时,学界对数字创业的理论基础、数字创业过程的关键要素和数字创业的实现机制,尚未达成统一共识。

在此背景下,衍生了3个重要的问题亟待解决:第一,是哪些经典理论在指引数字创业实践的发展?第二,数字创业过程中,有哪些关键要素?第三,创业者如何把握关键要素,实现创业成功?这3个问题是数字创业的基本问题,即理论、过程和实践的问题。由此,本文研究思路如下:

第一步,理论问题研究。与数字创业有关的经典理论主要有六大类:创新与变革类理论、商业模式理论、机会导向类理论、创业过程类理论、资源与能力类理论和社会与网络类理论。接着,从每个类别中选取最具有代表意义的理论,剔除相近或影响较小的理论,最终选择创造性破坏理论、数字创新理论、数字商业模式理论、创业机会识别理论、动态能力理论和创业生态系统理论。以上6个理论互为纵深,互为依托,相互渗透。具体而言,创造性破坏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数字创新驱动的创业是创造性破坏代表性活动,而数字创业必须完成商业模式闭环才可以创造价值、经过严密的分析才可以发现和识别创业机会。同时,数字创业是动态发展的,在价值创造的循环当中,无论是创业机会、商业模式还是数字技术本身,都处于动态前进的过程中,创业者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主动变化以适应市场,同时积极寻求共建良好的数字创业生态系统。

第二步,过程问题研究。凝练、抽象和总结与数字创业过程有关的关键要素,是理论指导数字创业实践的重要工作。本文梳理数字创业过程的关键要素有两点主要创新:第一,理论发展。在商业模式的价值创造理论基础上,发展了价值发现、创造、传递和捕获四大过程,其目的是深刻剖析数字创业的适应性。第二,串联经典理论。数字创业的价值发现过程即是创业机会识别过程,价值创造过程即是创造性破坏和数字创新过程,价值传递过程即是创业生态系统中数字创新成果向用户和社会传递的过程,价值捕获过程即是向用户、企业和社会三方获取新一轮创新活动资源的过程。

第三步,实践问题研究。根据前两个步骤的六大理论和四大过程的研究,整理和完善了数字创业的价值循环模型,用以帮助创业者和其他相关利益方快速通过数字创业DCDC模型工具,对在数字环境下新创企业的核心价值进行4个维度的发散和循环,使得理论指导数字创业实践。在模型构建的过程中发现,数字创业的四大过程并非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动态多次循环演绎发展,使得数字创业动态发展。

总之,本文对现有数字创业理论和数字创业的过程要素进行系统综述,提出以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捕获4段过程的数字创业DCDC模型。本文总结提炼了数字创业理论框架,对数字经济情境下创业机会识别、创业过程和创业生态系统提供启示。

1 理论基础

数字创业是使用数字化技术和社交媒体以及其他新兴信息通信技术参与创业机会的识别、发展、实现和改进的过程[5],已有研究从不同理论视角对数字创业产生重要影响,如表1所示。

创造性破坏理论由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在1942年提出,强调创业者通过创造新产品、新技术、新供应链和新组织类型从而推动经济进步的核心作用。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理论描述了创业者通过引入创新取代旧有产品、服务或行业的循环过程,从而推动市场变革与经济增长[2]。在数字创业背景下,数字技术的快速创新持续颠覆传统行业,使得数字创业者通过创新重新定义市场格局。

数字创新理论由Yoo等[6]在2010年提出,强调数字技术在重塑产品、服务和业务流程中的角色。数字创新超越了传统的创新模式,通过数字化的组件,使企业能够在实时环境中进行扩展和调整。数字创业者通过利用数字创新,能够在现有行业中进行颠覆,开发出更加敏捷和灵活的业务模式[7]。

数字商业模式理论可追溯到Amitamp;Zott[8]在2001年对电子商务的价值创造相关分析,尤其强调了熊彼特式创新是价值创造的源头,而价值创造又是商业模式的核心。数字商业模式理论后经Weill等[9]在2015年正式提出,其内涵是通过使用数字技术实现新的商业逻辑来为其利益相关者创造和获取价值的新的商业模式。数字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通过数字技术对新产品进行开发,用以完成对数字商业模式的价值创造。

创业机会识别理论由Erikson[10]在2001年提出,探讨了创业者如何在市场中识别、评估并利用机会。数字创业者通过对用户和市场的需求洞察,建立企业的价值主张,基于数字技术和外部环境,对数字创业机会进行识别和利用。

动态能力理论由Teece等[11]在1997年提出,强调组织适应、整合和重组内部与外部资源的能力,特别是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数字创业者利用动态能力,通过数字工具和市场趋势实时调整业务模式,以抓住新机会。

创业生态系统理论由Dunn[12]在2005年提出,认为创业的成功依赖于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政府政策、教育机构、投资者、文化和基础设施。在数字环境中,这些生态系统通过数字平台、在线社区和云基础设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 过程要素

数字创业的内涵为创业者利用并协同数智技术智能甄别创业机会,精准匹配创业资源,从而实现最优创业解决方案的过程[13]。创业者通过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以实现价值创造,构建数字创业的商业模式[8],因此价值创造成为了数字创业的关键流程要素。本文根据上述维度进行探索,价值创造无法涵盖数字创业的全部过程,而是经历了价值的发现、创造、传递和捕获4个阶段。因此,本文从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捕获四个方面分别阐述数字创业的过程要素,4个阶段互相影响且逐步递进。如表2所示。

2.1 价值发现

数字创业的价值发现过程主要包含需求洞察、数字技术、外部环境和价值主张4个要素。在此过程中,创业者通过洞察用户和市场需求,寻找用户痛点或尚未满足的需求[14],结合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和元宇宙等数字技术的创造性破坏趋势[15],积极适应政府、高校、孵化机构和投融资机构等数字创业生态系统提供的外部环境[5],根据创业初心和用户需求提出数字创业公司的价值主张[3]。例如,抖音作为全球最成功的短视频平台之一,其价值发现过程集中于用户对快速消费内容的需求和短时高效娱乐的痛点。通过与领先用户的紧密合作,通过分析生产内容型用户的拍摄视频习惯和音乐短视频乐趣,开发了“剪映APP”以便愿意分享的用户以最低成本生产短视频内容;通过分析消费型用户的观看习惯和内容偏好,抖音识别出了用户希望获得短时、个性化、娱乐化内容的趋势需求。基于此需求洞察,抖音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精准推送符合用户兴趣的视频内容,并根据用户的反馈和互动不断优化推荐算法。这种基于用户需求的发现,不仅提升了用户的参与度,还为平台的商业化提供了坚实基础,帮助抖音构建了独特的市场竞争优势。

2.2 价值创造

数字创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主要包含数字产品、数字创业团队和数字创业资源3个要素。创业者为实现创业目标基于数字技术而设计和开发新的数字产品和服务[1],组建一支异质性和高效协同性的数字创业团队[16],挖掘和寻求适配的数字创业资源以保证新产品开发和上线[17],实现数字创业团队的价值创造。因此,数字创业的价值创造是指数字创业团队通过整合数字创业资源设计和开发数字产品的创造性活动。例如,京东健康通过利用互联网医疗模式,实现了价值创造过程的全面升级。该公司通过整合数字资源,开发了一个连接用户、医生、药品供应商和保险公司的平台。京东健康的数字创业团队不仅负责平台的技术开发,还与药品供应链平台和医疗服务机构进行深度合作,确保用户能够获得便捷、高效的在线医疗服务。通过整合外部资源与内部技术,京东健康不仅为用户创造了数字化医疗服务的新体验,还通过提高医疗服务的可达性和透明度,显著提升了其商业价值和社会效应。

2.3 价值传递

数字创业的价值传递过程主要包含用户体验、市场营销和口碑传播3个要素。数字产品是连接用户和创业者的价值传递媒介,为提供卓越的用户体验,数字创业者邀请用户一同参与新产品的创意挖掘和开发,以创造满足或超出预期的数字产品[18]。为了将新产品推向市场,创业者经过缜密分析对不同营销渠道进行对比和采用新的分销或营销方式,以触达消费者[8]。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卓越用户体验的数字产品才是最关键的营销工具,这会刺激用户自发的进行口碑传播[19],将好产品向身边的人进行主动推荐,以达到口碑裂变的目的。例如,微信读书通过精心设计的用户体验和传播策略,成功实现了价值传递的目标。用户在使用微信读书时,不仅可以阅读,还能够与好友分享读书感受和想法,形成深度的互动交流。这种社交阅读体验大大增强了用户对平台的黏性。此外,微信读书利用微信强大的社交网络,通过用户之间的分享和讨论推动口碑传播,极大提升了平台的知名度和用户活跃度。平台通过引入积分制,鼓励用户推荐好友一起读书,进一步加速了用户增长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2.4 价值捕获

数字创业的价值捕获过程主要包含用户增长、数字创业绩效和社会效应3个要素。首先是用户价值,数字创业公司作为经营主体,需要通过用户活跃人数、用户在线时长、产品交互次数等用户增长指标衡量用户价值,用户增长速度越快,越能够推动企业实施产品多元化战略[20]。其次是商业价值,数字创业还需关注数字创业绩效,数字创业产品的数字化程度越高,越可以加快新产品上市速度和迭代速度[21],创业公司才可以更早的开展商业化尝试以实现盈利。最后则是社会价值,数字创业通过创业生态系统获得创业机会和资源,在成功之后回馈创业生态系统以实现价值共创[4],进而参与社会公益等实现社会价值的捕获。例如,拼多多作为中国领先的数字创业平台,充分利用用户社交互动的力量来实现用户增长。通过创新的拼单模式,拼多多激励用户分享购买链接,从而快速提升了用户活跃度和平台的交易量。这一独特的用户增长模式帮助拼多多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数据,并依靠这些数据分析用户偏好,进一步优化产品推荐系统。在商业价值方面,拼多多通过精简的供应链和大数据分析,提高了物流效率和供应链管理能力,从而快速实现了盈利[22]。在社会价值方面,拼多多通过平台连接农产品供应商与消费者,帮助中国农村的农民提高收入,推动了农村电商的发展,并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

3 实现机制

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数字创业的实现机制可以归纳为一个多层次的、持续循环的过程。首先,价值发现过程。数字创业的实现机制是以价值发现为起点,创业者通过市场调研和用户需求分析,识别尚未满足的痛点,构建初步的创业理念。其次,价值创造过程。通过组织和协调数字创业资源,创业者利用数字技术和平台,开发新产品并实现价值创造。再次,价值传递过程。创业者通过精心设计的用户体验、精准的营销和强大的口碑传播策略,将产品传递给用户群体。这一过程中,价值传递成为企业与消费者互动的核心环节,确保了产品的成功推广并提升了品牌影响力。成功的价值传递不仅依赖于产品本身的质量,还与用户的参与度、对产品的口碑分享以及营销策略的执行紧密相关。最后,价值捕获过程。创业者通过用户增长、数字创业绩效和社会效应的捕获,完成数字创业的全流程闭环。这不仅体现在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和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上,还体现在企业对社会价值的贡献中,如图1所示。

结合不同学者对于数字创业内涵[5,7,13]的研究和DCDC模型的归纳,本文认为数字创业的内涵是创业者基于数字技术或数字平台,通过价值发现(Discover)驱动数字产品的价值创造(Creation),以用户体验、营销和口碑传播进行价值传递(Delivery)完成对用户价值、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捕获(Capture),最终实现数字创业价值循环的过程。创业活动本身是价值的发现(Discover)、创造(Creation)、传递(Delivery)和捕获(Capture)的过程,结合到数字创业中,发现的是数字用户痛点和尚未满足的需求,创造的是数字产品和服务,传递的是用户体验、品牌和口碑,捕获的是数字用户增长、数字创业绩效和社会效应。

研究中进而发现,数字创业的价值发现、创造、传递和捕获过程中,数字创业不是线性的,而是对数字创业价值动态能力的循环[11]。具体而言,有两个特点可供证明上述观点:其一,数字创业中的价值循环依赖于创业者的动态能力。在价值传递过程中,创业者通过用户反馈捕获了新的价值发现,用以改进和发布新版本,用户深度参与数字产品的开发和迭代[18]。其二,数据驱动的决策。在价值捕获过程中,创业者可通过对用户画像、行为数据和内容/商品偏好的事实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进而得出新的价值发现,供于新一轮的价值循环。在此基础上,数字创业者为市场提供动态数字产品,并在此过程中建立核心竞争力,为用户和合作伙伴创造价值。通过这种价值循环,数字创业者能够持续创新和拓展市场,从而在激烈的数字经济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以钉钉(DingTalk)为例,钉钉的成功体现了数字创业价值循环的全流程。钉钉的价值发现始于对用户痛点的洞察。作为一款企业沟通和协作平台,钉钉发现许多企业在疫情期间面临远程办公和内部沟通效率低下的问题[23]。通过对用户需求的精准分析,钉钉识别出了这种市场空白,并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提供从即时消息、文件共享到在线会议的整合服务。在价值创造阶段,钉钉团队利用阿里巴巴的数字资源,开发出涵盖多功能、易用的协同办公平台。这个平台不仅支持文字和语音沟通,还通过视频会议、远程考勤等功能满足企业远程管理的需求。产品设计上,钉钉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让平台能够快速扩展,适应不同规模的企业用户需求,从而实现了数字产品的价值创造。钉钉的价值传递通过卓越的用户体验和灵活的推广方式实现。平台提供了极佳的用户界面和无缝体验,帮助企业快速上手并高效运营。同时,通过阿里生态系统的支持,钉钉迅速推广到各类企业用户,扩大了市场份额。借助于阿里巴巴的品牌效应和大量的企业合作,钉钉的口碑传播迅速扩大,推动了平台的快速普及。在价值捕获环节,钉钉不仅成功地实现了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还通过收费的高级版本、第三方应用集成以及企业服务来获得商业回报。钉钉平台不仅创造了用户价值,还通过为企业提供高效的远程办公解决方案,提高了社会效率和数字创业绩效。随着钉钉平台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平台的价值循环机制进一步增强,形成了强大的网络效应,帮助其捕获更多的市场价值。通过这一价值循环,钉钉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还推动了整个远程办公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4 未来展望

尽管本研究提出了数字创业的理论模型,但在实证分析方面尚有不足,未来研究可以通过更多的案例研究或实证研究,验证模型的适用性。基于以上讨论,未来数字创业研究可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数字创业机会识别。未来研究应更加深入地探讨创业者如何在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中识别和捕捉创业机会[24]。技术的飞速发展,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数字创业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会。通过数据驱动的用户洞察,创业者能够更准确地预判市场趋势,快速响应用户需求。此外,结合行为数据、社交媒体分析等工具,创业者可以持续优化产品迭代,确保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第二,数字创业过程。数字创业者不仅要在产品研发上迅速迭代,还应重视团队建设、资源整合和数字平台的利用[25]。高效的团队合作和精确的资源匹配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表现。未来研究可关注如何通过精准营销和用户体验优化来增强市场竞争力。在数字化工具的支持下,创业者可以借助创新的分销方式、社交媒体影响力、用户生成内容等途径,扩大产品的市场接受度,最终实现用户的持续增长。

第三,数字创业生态系统。数字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对创业者的成功至关重要。未来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讨数字创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26],如政府政策、投资者支持、科技基础设施和文化环境等,如何为创业者提供资源和机会。随着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创业环境差异化加剧,未来的研究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生态系统,深入分析数字创业环境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探索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生态系统内的价值循环。

以上未来研究方向的探索将有助于填补现有研究的空白,进一步推进数字创业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STEININGER D M, BROHMAN M K, BICHLER M.Digital entrepreneurship: what is new if anything?[J].Business amp;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2022, 64(1):1-14.

[2] SCHUMPETER J A.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M]. Harper: New York,1942.

[3] 朱秀梅, 刘月, 陈海涛. 数字创业: 要素及内核生成机制研究[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20, 42(4): 19-35.

[4] 何婷.多主体赋能视角下数字创业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 2023, 36(4):107-110.

[5] 余江, 孟庆时, 张越, 等. 数字创业: 数字化时代创业理论和实践的新趋势[J]. 科学学研究, 2018, 36(10): 1801-1808.

[6] YOO Y, HENFRIDSSON O, LYYTINEN K. Research commentary—the new organizing logic of digital innovation: an agendafor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J].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010, 21(4): 724-735.

[7] NAMBISAN S. Digital entrepreneurship: Toward a digital technology perspective of entrepreneurship[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17, 41(6): 1029-1055.

[8] AMIT R, ZOTT C. 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1, 22(6-7): 493-520.

[9] WEILL P, WOERNER S. Optimizing your digital business model[J]. IEE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Review, 2015, 1(43): 123-131.

[10] ERIKSON T. “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 a few comments and some suggested extension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1, 26(1): 12-13.

[11] TEECE D J, PISANO G, SHUEN A.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7, 18(7):509-533.

[12] DUNN K. The 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J]. Technology Review, 2005,6:9.

[13] 刘志阳, 林嵩, 邢小强. 数字创新创业: 研究新范式与新进展[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21, 33(1): 1-11.

[14] CAVALLO A, COSENZ F, NOTO G. Business model scaling and growth hacking in digital entrepreneurship[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2024, 62(4): 2058-2085.

[15] NAMBISAN S, BARON R A. On the costs of digital entrepreneurship: Role conflict, stress, and venture performance in digital platform-based ecosystems[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21, 125: 520-532.

[16] 贾建锋, 刘梦含. 数字创业团队: 内涵, 特征与理论框架[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21, 33(1): 101-109.

[17] 张艺馨. 数字创业: 传统创业基础上的发展与超越[J]. 科技创业月刊, 2022, 35(7): 18-22.

[18] 张玉利, 冯潇, 田莉. 大型企业数字创新驱动的创业: 实践创新与理论挑战[J]. 科研管理, 2022, 43(5): 1-10.

[19] YAN X, HU H. New product demand forecasting and production capacity adjustment strategies: within-product and cross-product word-of-mouth[J]. Computers amp;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23, 182: 109394.

[20] 郭海,郭安琪,韩佳平.组态视角下数字创业企业的产品多元化驱动因素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22,34(3):94-105.

[21] PROKSCH D, ROSIN A F, STUBNER S, et al. The influence of a digital strategy on the digitalization of new ventures: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digital capabilities and a digital culture[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2024, 62(1): 1-29.

[22] 蒋石梅,曹辉,覃欣然,等.社交电商平台颠覆性创新的触发机制研究——基于拼多多的案例研究[J].技术经济,2023,42(6):73-87.

[23] 单宇,许晖,周连喜,等.数智赋能:危机情境下组织韧性如何形成?——基于林清轩转危为机的探索性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21,37(3):84-104,7.

[24] 尹苗苗,刘鑫怡,刘彦坤.机会转化视角下的联盟创业动态演化——基于T3出行的纵向案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4,45(8):126-143.

[25] 叶江峰,陈珊,靳瑞杰.知识搜寻、动态能力与数字创业——基于盒马鲜生的纵向单案例研究[J].经济管理,2024,46(05):92-110.

[26] 李志刚,张越,周琦玮,等.公司孵化器如何构建创业生态系统——基于“动因—行为—结果”分析框架[J].南开管理评论,2024,27(01):235-247.

(责任编辑:宋勇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