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B/T 19635—2024《棉花 长绒棉》标准解读

2025-02-20王娟马辉王会平王永斌张小建

中国标准化 2025年3期
关键词:长绒棉品级长度

关键词:长绒棉,品级,异性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5.03.031

0 引言

GB/T 19635—2024《棉花 长绒棉》新版标准代替GB/T 19635—2005《棉花 长绒棉》旧版标准于2024年3月15日发布,10月1日实施。GB/T 19635—2024《棉花 长绒棉》对原有的技术要求和规范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更新,不仅保留了GB/T 19635—2005[1]中的基础框架和核心内容,还在多个关键领域进行了扩展和深化,使新版标准更加全面、具体,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前和未来的市场需求。在标准结构上,GB/T 19635—2024[2]采用了更加清晰、逻辑更加严密的结构体系,使阅读和理解更加便捷,新增的内容不仅丰富了标准的内涵,也提高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在标准语言表述方面,GB/T 19635—2024采用了更加准确、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方式,避免了模糊和歧义的产生,提高了标准的可读性和易懂性,也增强了其在国际交流中的通用性和认可度。

与旧标准相比,GB/T 19635—2024《棉花 长绒棉》在长绒棉长度、马克隆值分级分档、断裂比强度质量要求、异性纤维含量、抽样及试验方法等方面有较大的变化。笔者作为GB/T 19635—2024《棉花 长绒棉》的主要修订者,结合GB/T 19635—2024《棉花 长绒棉》(以下简称“新标准”)、GB/T19635—2005《棉花 长绒棉》(以下简称“旧标准”)中的主要不同点进行分析和解读,以期能够为棉纺企业及相关检测机构在长绒棉检验中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帮助。

1 更改规范性引用文件

根据引用标准的性质变化和标准修订的要求,新标准中删去了GB/T 6100《棉纤维线密度试验方法 中段称重法》、GB/T 6103《原棉疵点试验方法》,新增加了GB/T 19617《棉花长度试验方法 手扯尺量法》、GB/T 20392《棉纤维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大容量纤维测试仪法》、GB/T 41690《原棉异性纤维定量试验方法 手工法》。

2 完善术语和定义

2.1 新增“品级”“异性纤维”“成包皮棉异性纤维含量”的定义

新标准中新增了三个定义,一是“品级”:表示棉花成熟程度、色泽特征及加工质量等品质等级的综合性指标。二是“异性纤维”:混入棉花中的非棉纤维和非本色棉纤维。三是“成包皮棉异性纤维含量”:从样品中挑拣出的异性纤维的重量与被挑拣样品重量之比。

2.2 删除“准重”“籽棉准重衣分率”的定义

不适用于当前实际的交易结算,因此不再需要通过定义进行解释。

3 调整顺序

将旧标准“籽棉采摘、晾晒、存放和出售”“籽棉收购和加工”相关异性纤维内容调整至新标准“危害性杂物”部分,调整了顺序,更便于使用者理解。

4 规范质量要求

4.1 取消和删除部分表述

新标准中长绒棉品级分为1~5级,取消了级外棉的说法,删除了品级条件参考指标及品级实物标准的表述。

4.2 增加长度分级

为更好、更精准的提供长度的分级指标,满足纺织企业的纺高支纱的需求,同时也能够提高长绒棉附加值。将旧标准当中的“33毫米,包括33.0~33.9 mm;34毫米,包括34.0~34.9 mm;35毫米,包括35.0 ~35.9 mm;36毫米,包括36.0 ~36.9mm;37毫米,包括37.0 ~37.9 mm;38毫米,包括38.0~38.9 mm;39毫米,包括39.0 mm及以上”调整为“33 mm,包括33.9 mm及以下;34 mm,包括34.0~34.9 mm;35 mm,包括35.0~35.9 mm;36 mm,包括36.0~36.9 mm;37 mm,包括37.0~37.9 mm;38 mm,包括38.0~38.9 mm;39 mm,包括39.0~39.9mm;40 mm,40.0 mm及以上”。

4.3 更改长度规定

修改长度规定,考虑到长度与品级没有必然联系,删除了长绒棉品级四级、五级的限定长度。增加了“棉花手扯长度实物标准根据纤维快速测试仪测定的棉花上半部平均长度结果定值”的要求。

4.4 更改马克隆值分级分档

旧标准中将马克隆值分为五级,没有标准级。

新标准参照GB 1103.1,将马克隆值分为三级五档,即A、B、C三级,A、B1、B2、C1、C2档;标准级为B级。使长绒棉马克隆值指标与细绒棉马克隆值指标一致,同时也符合当前长绒棉加工、纺织企业的检验要求。

4.5 调整回潮率最高限制

旧标准中“棉花回潮率最高限度为10.5%”调整为“棉花回潮率最高限度为10.0%”。

4.6 增加断裂比强度分档及代号

断裂比强度指标在纺织环节作用较大,故将其单独列为检验项目。新标准中断裂比强度代号参照GB 1103.1,并根据近5年长绒棉实际断裂比强度情况进行分档,分为很强(S1)、强(S2)、中等(S3)、差(S4)、很差(S5)5个档。

4.7 增加成包皮棉异性纤维含量分档及代号

新标准中异性纤维含量代号参照GB 1103.1,并对长绒棉异性纤维含量情况进行分档,分为无(N)、低(L)、中(M)、高(H)4个档。

5 调整了抽样方案,增加了异性纤维抽样要求

5.1 修改抽样籽棉数量

新标准中修改了籽棉抽样数量。1 t及以下抽取1个样品;1 t以上、5 t及以下抽取3个样品;5 t以上、10 t及以下抽取5个样品;10 t以上抽取7个样品。以1 t、5 t、10 t,作为抽样基数,更加符合当前长绒棉交售方式,而且与原标准当中的500 kg的抽样基数更加具有抽样代表性。

以垛为单位抽样,修改抽样数量为:10 t及以下大垛抽3个样品;10 t以上、50 t及以下大垛抽5个样品;50 t以上大垛抽7个样品。每个样品不少于1.5 kg。

成包皮棉抽样,修改抽样数量为:50包(不足规定抽样包数时包包抽取)及以下抽15包;50包以上、100包及以下抽18包;100包以上、200包及以下抽20包;200包以上(不足50包按50包计)每增加50包加抽1包。旧标准按批抽样采取10包抽1包的固定比例抽样规则,表现出“小批宽,大批严”的不合理性,即批量大,检验经济性不足;批量小,样品偶然性有余。从遵循统计规律,确定合理的取样数量,尽可能消除和控制试样数量原因产生的误差出发,基于相关研究,新标准修改了抽样方案。

5.2 增加了异性纤维抽样要求

新标准增加了异性纤维抽样要求,并规定“抽样样品量应符合GB/T 41690”。

6 修改了检验方法

6.1 修改了品级检验方法

新标准中调整了参考的品级检验实物标准,旧标准中规定“检验品,以皮辊棉品级实物标准结合品级条件决定”调整为“检验品级,以长绒棉品级实物标准结合品级条件决定”。新标准要求分级室符合GB/T 13786。

6.2 增加GB/T 20392《棉纤维物理性能试验方法大容量纤维测试仪法》

目前随着长绒棉机械采摘及加工方式的不断优化升级,引入GB/T 20392《棉纤维物理性能试验方法 大容量纤维测试仪法》检验长绒棉长度、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检验,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极大地提高了检验的准确性与检验时效性。长绒棉采用纤维快速测试仪检验时,其长度、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的检验方法参照GB 1103.1。

6.3 增加GB/T 41690《原棉异性纤维定量试验方法 手工法》

目前纺织企业对棉花的异性纤维检验需求很大,而且《原棉异性纤维定量试验方法 手工法》也已经很成熟,符合长绒棉检验需求。同时,为满足长绒棉异性纤维检验,增加了成包皮棉异性纤维含量的划分和异性纤维抽样方法。

6.4 删除了线密度、黄根率、毛头率检验方法

旧标准中线密度检验参照GB/T 6100[3]执行,检验手法及流程较为繁琐,检验周期较长,无法满足长绒棉生产、加工及纺织企业的检验需求。由于长绒棉品种基本上为光籽,黄根很少,毛头可以忽略,再者由于当前长绒棉加工工艺有了较大的提升,黄根、毛头等很少。总体来说,黄根率、毛头率对长绒棉品质影响不大。

6.5 修改了重量检验中含杂率检验方法

新标准规定“含杂率检验按GB/T 6499方法A原棉杂质分析机法执行”,未提估验,增加了含杂率结果修约的要求。

7 修改了检验规则

7.1 调整了检验项目内容

结合长绒棉收购实际情况,调整了籽棉收购检验项目顺序,删除了籽棉收购时异性纤维检验。新标准调整了成包皮棉检验分为按批检验和逐包检验,且均在品级检验之后、长度检验之前增加了异性纤维检验。

7.2 调整了检验顺序

新标准籽棉收购检验顺序调整为“危害性杂物、籽棉称量、抽样、试轧衣分率、回潮率、含杂率、品级、长度”,优化了检验流程,便于提高工作效率。将成包皮棉检验顺序分为重量检验和品质检验,相较于旧标准,新标准条理更清晰,便于使用者理解记忆。

7.3 修改了组批的要求

旧标准组批要求“成包皮棉组批应类型、主体品级、长度级、主体马克隆值级相同。同一批棉花中,不允许有跨主体品级的棉花;与主体品级相邻品级的棉花比例不得超过20%。不符合者应挑包整理或协商处理”,新标准要求“棉花加工单位对加工成包皮棉进行组批,应具有主体品级、长度级(不应超过3个长度级且长度级连续)、主体马克隆值级”,相较于旧标准,新标准的要求更灵活,可操作性强。

8 完善了包装标识的要求

新标准对于棉花包装标识进行了组批和逐包的区分描述,并与时俱进,提出了塑料包装棉包的包装要求。

9 结语

《棉花 长绒棉》新标准是在棉花产业大变革背景下修订的,针对产业、地区、监管对长绒棉质量的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在发挥国家推荐性标准基础作用的同时,补充完善长绒棉标准体系。新标准聚焦棉纺企业加工质量控制、推进客观仪器检验、提升棉花信息基础、服务纺织工艺需求等难题,促进长绒棉在收购、加工、存储等环节的标准化水平,提升长绒棉质量指标的一致性,引导棉花加工企业规范化生产长绒棉产品,增加农民的种植收益,促进特色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

王娟,通信作者,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纤维检测与相关技术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张瑞洋)

猜你喜欢

长绒棉品级长度
金刚石镀覆工艺、品级及含量对金刚石/铜基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
Xinjiang Cotton
埃及长绒棉特性分析与纺纱面料质量控制
1米的长度
血鹦鹉温室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与应用
清初盛京总管与盛京八旗驻防体制确立
爱的长度
怎样比较简单的长度
不同长度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三个“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