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现状与热点分析

2025-02-20李素梅

江苏科技信息 2025年2期
关键词:馆员智慧图书馆

摘要:为探究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进展状况,文章以CNKI期刊数据库中收录的2010—2024年主题为“智慧图书馆”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Ⅴ,从核心研究作者、主要研究机构及高频关键词共现等方面绘制相应知识图谱。文章通过对知识图谱和相关文献的深入解读,识别出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主题分布情况,以便更好地把握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知识图谱;研究热点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智慧图书馆”概念在2003年由芬兰学者Markus Aittola等[1首次提出,自此以后,国外就有大批学者开展了相关研究,并由此提出自己的见解。继2008年“智慧地球”这一概念被提出后,以“智慧”为代表的“智慧城市”和“智慧校园”等概念也相继被提出,智慧技术和智慧服务得到广泛应用和实践。2010年,随着国内学者严栋[2首次提出“智慧图书馆”的概念以来,国内图书馆界的大批学者就对智慧图书馆展开了相关研究。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产品在图书馆的普遍应用,特别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促使智慧图书馆的内涵不断丰富,相关的研究与实践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为了更系统、全面地了解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现状。笔者在CNKI期刊数据库中选择“主题”作为检索字段,检索词为“智慧图书馆”,时间不限,专辑名称为“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检索日期2024年10月27日,剔除不相关文献,共检索到有效文献5142篇。国内图书馆关于“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始于2010年,故笔者选取2010—2024年15年的文献数据做智慧图书馆的知识图谱分析。本文结合文献计量学相关分析方法,并运用 CiteSpaceⅤ软件对发文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进行共现聚类分析,形成可视化图谱,用可视化的方式立体呈现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的现状、研究热点及主题分布情况。

2 数据分析

2.1 文献发表年度分析

发文量年度分布如图1所示。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1)2010—2012 年为探索阶段。该阶段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比较缓慢,年度发文量较少。随着2010年国内智慧图书馆概念的首次提出,仅有少数学者对智慧图书馆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集中在对智慧图书馆理论的探讨和国外研究经验的总结。(2)2013—2016 年为发展阶段。该阶段年度发文数量较前一段有所增长,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们开始探讨智能技术的应用、智慧服务模式的创新、智慧馆员培养等方面。(3)2017—2019 年为快速发展阶段。该阶段年度发文量呈大幅增长趋势,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内容更加广泛,并且伴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大量研究者将情景感知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智慧图书馆建设中来。(4)2020—2024年为平稳发展阶段。文献数量基本上保持每年持平的状态,研究内容向广度和深度延伸,众多研究者除继续关注新技术的应用及实践外,也开始探讨用户隐私保护等热点主题。

2.2 核心作者分析

节点类型设定为作者,运行CiteSpaceⅤ软件,生成作者合著网络图谱2(截取部分)。经统计,发文量排名第1位的作者是邵波,发表论文47篇,其次为来自南京晓庄学院图书馆的陆康,发表论文29篇,且大多是以第一作者发文,共有24位作者发文量在8篇及以上(见表1)。

统计发现,目前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方面的高产作者不多,尚未形成稳定的高产作者群。从图2可以看出,该领域的研究已形成了6个比较大的合作团队,其中成员人数最多的是由来自南京大学的柯平、胡娟,中国科学院的初景利、张颖,军事科学院的段美珍、冯占英等11人组成的合作团队,该团队实现了跨地域合作;发文量最高的团队是由来自南京大学的邵波、沈奎林等8人组成的合作团队,从时间跨度上看,该团队在过去十几年每年都有相关文献发表,研究的持续性较好;团队3为以陆康为代表的南京晓庄学院图书馆团队,从连线的粗细程度可知该团队合作强度较大,其研究成果在智慧图书馆研究领域影响比较大,属于领域内的核心团队。

2.3 核心研究机构

在CiteSpaceⅤ中,网络节点选择机构,运行软件得到图3(截取部分)所示的机构合作网络图谱。从研究成果数量看,发文量2篇及以上的机构共有517个,排名比较靠前的20个研究机构(见表2),有11个属于高校的图书馆或者院系,发文量最高的是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以119篇发文量居于首位;公共图书馆有7个,其中国家图书馆发文117篇,仅次于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位居第二,表明高校的院系及图书馆研究实力比较强,是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领域的主力军,公共图书馆的研究实力也日益增强。

从图3可以发现,研究机构间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大的合作团队。该团队由高发文量的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国家图书馆、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等机构组成,这些合作机构中既有同单位二级机构之间的合作,又有跨地域跨机构间的合作,这有利于知识的交流、碰撞与创新。除此之外,其他机构之间的合作不是很高。可见,目前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跨地域、跨学科、跨机构的合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3 智慧图书馆研究主题内容分析

3.1 研究热点分析

在CiteSpaceⅤ中,节点类型设定为关键词,数据抽取对象为Top15%,对意思相近或相同的关键词进行合并,生成图4所示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剔除掉高校图书馆、图书馆、高校等意义不大的关键词,整理得到如表3所示的前30个高频关键词。

3.2 主题内容分析

通过对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热点共现图谱分析,可总结出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的热点主题分布情况,有以下5个方面。

3.2.1 智能信息技术应用

智慧图书馆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5G、RFID、区块链等联系密切。物联网是实现智慧图书馆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它通过智能感知技术,实现人与物间的互联互通、相互感知,以此实现图书馆服务和管理的智慧化。因而,范炜[3等众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中应用的问题。陈嘉懿4认为RFID是实现智慧图书馆的基石,应用于图书馆可实现图书自助借还、静态资源的定位查找、图书盘点等功能,使图书馆的服务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完美结合实现了图书馆海量读者行为数据的快速、廉价的存储,挖掘与分析,为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图书馆智能空间管理、文献资源整合、服务效率及管理水平的提升。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不易篡改、可溯源等特性,已被国内图情领域的学者引入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数字阅读推广平台构建等领域进行探索与研究。

3.2.2 智慧服务模式创新

服务是图书馆的永恒主题,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利用图书馆人的智慧,借助技术力量为用户提供无时空限制,便捷、可交互性的智慧服务。宋芳[5、乌恩6等认为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应该是基于馆员智慧的知识服务,融入用户所处问题与环境之中,借助智能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度知识挖掘,形成有用的知识产品,最终为用户提供能有效支持其知识应用与知识创新的智慧服务。黄幼菲等[7认为 “转知成慧”是智慧服务的核心价值所在,为用户提供基于大数据的公共智慧服务是未来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的方向。陈臣[8构建了基于读者行为大数据分析的智慧服务模式。有研究者分别对5G、大数据、互联网+环境下的智慧服务模式进行了探讨;部分研究者借助某一学科理论视角(如众创理念、协同生态理念),对智慧服务模式或体系进行了研究与构建。

3.2.3 智慧图书馆建设

李玉海等[9指出目前我国的智慧图书馆建设面临建设目标不明确、对馆员队伍的要求不明晰及管理、服务、宣传等既有业务的智慧化转型流程尚不具体等难题,并指出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不能单靠某一图书馆独立完成,需要走合作之路。一是需要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图书馆的合作;二是整合不同部门、不同机构的信息资源;三是图书馆与社会机构和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卢小兵等10通过对国内外图书馆资源、用户服务体系、技术建设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标准体系的构建对策。江山11指出智慧图书馆建设需要在遵循其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推进。王欢[12指出智慧图书的系统架构应涵盖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层、平台层与服务层5个层面,并从馆舍、管理、数据、平台、服务5个方面的智慧化建设来构建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模式。实践层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国内的上海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开展了智慧图书馆建设。此外,以超星为代表的企业也深入智慧图书馆系统和设备开发研究中。

3.2.4 智慧馆员能力要求与培养

初景利[13指出智慧图书馆建设的一个核心方面应是图书馆员能力的提升,馆员的能力建设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强化与完善:一是用户需求分析能力;二是数据管理服务能力;三是技术研发应用能力;四是智慧智能服务能力;五是创新创造能力;六是专业核心竞争。陈凌等[14认为,智慧馆员除具备基本的传统业务能力外,还应当增强开拓创新能力,提高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用户服务能力,增强馆员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综上,智慧馆员的能力除具备不可缺少的沟通交流、团队合作、持续学习与思考、语言表达等基础能力之外,还应具备与其岗位要求相对应的核心能力,如数据馆员要具备数据收集、管理及分析能力。学科馆员要具备嵌入科研一线的能力。多数研究者认为图书馆可构建一套科学、完备的馆员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馆员各项能力进行检测,以评价为引领来充分调动馆员的内在积极性,通过自我学习及能力提升来提升智慧服务的能力。此外,完善馆员的培训和学习机制,不断创造条件支持馆员的业务学习,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类培训及行业交流活动,学习新技术、新业务,不断优化馆员的知识技能,促使馆员在实践中熟练应用数据知识与技能,提高对数据的重视度与敏感性。

3.2.5 用户隐私数据保护

智慧图书馆的精准服务是建立在对用户数据(借阅记录、社交网络数据、日常行为数据)的全面采集、深入挖掘与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在采集与分析的过程中,会增加个人数据安全和隐私泄露的风险。谢珍等[15从智慧图书馆环境下用户数据应用与隐私保护之间的矛盾论述入手,在遵循相应原则的基础上,从数据的收集、存储、利用、转移与清理各个阶段提出相应的措施。陆康等[16指出那些涉及用户隐私的敏感数据在收集、分析与使用中会带来安全方面的问题,尝试将PPDM方法引入到智慧图书馆数据的收集、发布、共享及汇聚方面,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业务实施与数据保护融合的可行性方案。梅振荣等[17从用户行为数据入手,在对用户行为数据面临的泄露风险和途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从数据流动过程、数据清洗、馆员职业素养和用户安全防范意识这几个方面进行数据保护。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笔者利用 CiteSpaceⅤ 软件和文献计量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智慧图书馆领域相关研究文献的年发文量、核心研究作者、主要研究机构及高频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由此得出如下结论。

(1)从年度发文分布来看,近15年来,国内智慧图书馆相关研究成果颇丰。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早期研究文献增长缓慢,研究内容相对集中;2013年后,研究文献开始缓慢增长;2017年后,伴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国内智慧图书馆的研究迎来快速发展阶段,年度发文量开始大幅增长,研究内容也向广度和深度延伸;2019年后,国内智慧图书馆的研究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年度发文量稳定在700篇左右的高位。

(2)从作者合著图谱看,虽已经形成6个比较大的作者合作团队,但高产作者不多,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大多数非核心作者以独立研究为主,多属于突发性的研究,研究的持续性不强。机构间已经形成一个跨地域、跨学科、跨机构的最大合作团队,除此之外,机构间组成的3个以上的合作团队很少。

(3)智慧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高级形态,智能技术是构建图书馆的基石,为用户提供智慧服务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核心目标。因此,智能信息技术应用、智慧服务模式创新、智慧图书馆建设这几个方面成为众多研究者讨论的热点主题。用户隐私数据保护也成为近几年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4.2 策略与展望

(1)注重学者间的学术交流与沟通,吸纳更多研究者参与进来,从而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加强研究者对该领域研究的深入性与持续性,促进该领域的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

(2)各研究机构应确立自身的研究方向,创作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提高自身影响力,加强与跨地域、跨学科机构间的合作,促使该领域的研究能互相交融与渗透,从而使研究内容更加全面、立体和系统化。

(3)智慧服务的开展离不开一支高质量的馆员队伍。首先,图书馆应积极争取学校的人才政策,吸引高学历、专业型人才落户图书馆,为智慧图书馆建设输入新生力量;其次,完善馆员的培训和学习机制,促使馆员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增强智慧服务的保障力。

(4)过去15年间,虽然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颇丰,但在实际建设中由于服务资源及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专业技术力量短缺、建设目标不明确等问题,智慧图书馆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应理论联系实际,多方参与、群策群力、统筹规划、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君.智慧图书馆时代高校图书馆员职业能力建设策略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9(增刊1):103-106,115.

[2]严栋.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学刊,2010(7):8-10.

[3]范炜,胡康林.物联网环境中的智慧图书馆智能响应服务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20(12):19-25.

[4]陈嘉懿.智慧图书馆的构建之道:浅谈高校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新思路[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1):54-58.

[5]宋芳.支撑新型智库的图书情报机构智慧服务创新探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5(5):81-85.

[6]乌恩.智慧图书馆及其服务模式的构建[J].情报资料工作,2012(5):102-104.

[3]黄幼菲.公共智慧服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高级阶段[J].情报资料工作,2012(5):83-88.

[8]陈臣.大数据时代一种基于用户行为分析的图书馆个性化智慧服务模式[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2):96-99.

[9]李玉海,金喆,李佳会,等.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面临的五大问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0(2):17-26.

[10]卢小宾,宋姬芳,蒋玲,等.智慧图书馆建设标准探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1(1):15-33.

[11]江山.智慧图书馆要素研究及建设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究,2022(2):58-63.

[12]王欢.“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智慧图书馆建设模式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增刊1):97-101.

[13]初景利,张国瑞.面向智慧图书馆的馆员能力建设[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2(4):1-4.

[14]陈凌,王燕雯.智慧图书馆馆员综合能力评价指标研究[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8(4):66-72.

[15]谢珍,陆溯.智慧图书馆视域下用户数据应用与隐私保护平衡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0(2):49-59.

[16]陆康,刘慧,任贝贝,等.基于PPDM的智慧图书馆用户隐私数据保护研究[J].现代情报,2020(10):93-103.

[17]梅振荣,裴丽.智慧图书馆用户行为数据的隐私保护策略[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21(4):27-31.

(编辑 李春燕)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and hotspots of domestic smart libraries based on knowledge maps

LI Sumei

(Library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 Xinyang 464000, China)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smart libraries in China, this paper take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with the theme of “smart libraries” from 2010 to 2024, which has been collected by CNKI database. Using the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software CiteSpaceⅤ, the corresponding knowledge map is draw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re research authors, core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high-frequency keyword co-occurrence.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knowledge map and releva-nt literature, the research hotspots and topic distribution are identified, so as to better grasp the research dynam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in this field.

Key words:library; smart library; knowledge map; research hotspot

猜你喜欢

馆员智慧图书馆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飞跃图书馆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智慧派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