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业技术转移市场机制和政策引导研究
2025-02-20徐洪滔宋佳亮
摘要:农业技术转移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它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市场机制与政策引导在这一过程中至关重要。文章基于对相关理论的深入探讨和实际数据的详细分析,全面揭示江苏省农业技术转移的现状。目前,江苏省在农业技术转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技术推广渠道不畅,农民对新技术接受度不高等。市场机制通过价格、竞争等方式促进技术供需匹配,政策引导则为技术转移提供有力支持。两者协同发挥作用,将更好地推动江苏省农业技术转移,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关键词:农业技术转移;市场机制;政策引导;江苏省;协同效应
中图分类号:N3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随着全球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农业技术转移成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江苏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在农业技术创新和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然而,面对日益复杂的农业发展环境和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如何实现农业技术的高效转移和广泛应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农业技术转移中的市场机制与政策引导协同作用,对于促进江苏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业技术转移的概念
技术转移的本质是一种以科技为基础的经济活动,是科技成果知识化、商业化、资本化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环节[1]。农业技术转移是指农业技术从技术源向技术受体的传播和应用过程,是一个涉及多个层面的复杂过程,它不仅关乎技术的传播,还包括技术的应用、适应和创新。农业技术转移是农业技术成果直接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并在不同区域和系统间输入与输出的过程,是农业科技进步的核心内容,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推动因素[2-3],具有复杂性、风险性、地域性、季节性、动态性、政策依赖性等特点。
2 江苏省农业领域技术转移现状
2.1 技术转移的类型与特点
江苏省农业技术转移类型多样,包括技术转让、技术合作开发、技术服务等。其特点表现为技术转移的领域逐步拓宽,从传统的种植养殖技术向农产品加工、农业信息化等领域延伸;技术转移的方式不断创新,如产学研合作、农业科技园区等模式逐渐兴起。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农业领域的技术合同主要是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分别登记了1310项、34.14亿元,3695项、11.00亿元,二者成交额之和占全省涉及农业领域技术合同总成交额的87.98%。
从表2可以看出,农业领域的技术合同主要为未涉及知识产权、技术秘密、专利,成交额分别为34.11亿元、9.36亿元、5.50元,三者成交额之和占全省涉及农业领域技术合同总成交额的95.44%。
2.2 技术转移的主体与渠道
技术转移的主体包括农业科研机构、高校、农业企业和农户等。其中,农业企业在技术转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技术转移的渠道主要有技术交易市场、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合作社等。江苏省科研院所共输出技术合同7128项,占全省登记总项数的7.61%,输出至省内合同4584项,占科研院所输出总项数的64.31%;成交额80.30亿元,占全省登记总成交额的1.74%,输出至省内61.00亿元,占科研院所输出总成交额的75.96%。农业领域的技术合同,卖方主要为内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成交额分别为31.52亿元、9.54亿元、6.20亿元,三者成交额之和占全省涉及农业领域技术合同总成交额的92.13%。从买方性质来看,农业领域的技术合同,买方主要为内资企业、国家级行政机关(多为国家科技计划、部门计划),成交额分别为38.38亿元、3.33亿元。
3 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3.1 技术转移的成效与问题
江苏省农业技术转移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逐步提升。2023年,农业领域共登记技术合同5818项,占全省登记总项数的6.21%;成交额51.31亿元,占全省登记总成交额的1.11%。虽然2023年农业领域技术合同登记项数有所减少,但成交额依然保持增长,单项合同成交额从2022年的86.01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88.19万元,增幅达2.53%。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区域不平衡,技术转移的供需不匹配,技术转移成本较高,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完善等。
江苏省不同地区在农业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资源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农业技术转移的需求和能力也各不相同。从卖方地区来看,农业领域的技术合同,卖方主要集中在南京、徐州、常州、镇江、扬州5个地区,成交额分别为11.51亿元、8.33亿元、6.40亿元、4.45亿元、3.30亿元。上述5个地区成交额之和占全省涉及农业领域技术合同总成交额的66.26%。从买方地区来看,农业领域的技术合同买方主要集中在江苏、北京、安徽、山东、广东5个省(市),成交额分别为31.69亿元、6.37亿元、2.71亿元、2.30亿元、1.11亿元,买方位于省内的成交额占全省涉及农业领域技术合同总成交额的61.77%。
技术转移的供需不匹配现象较为突出。一方面,科研机构研发的部分技术过于前沿或复杂,难以与实际生产需求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者迫切需要的实用技术却未能得到充分地研发和推广。技术转移成本较高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包括技术转让费、设备购置费用以及技术培训成本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技术的大规模应用。
此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还不完善,推广人员数量不足,专业素养参差不齐,推广方式和手段相对单一,难以满足农业生产者对技术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农业农村领域的数据资源管理和应用还存在数据质量不高、数据共享不畅、数据安全不足等问题,可能导致技术转移数据泄露、滥用和安全风险[4]。
3.2 成因分析
市场机制与政策引导缺乏科学协同。目前,市场机制与政策引导在农业技术转移过程中存在着互动不良的现象。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反映了农业生产与发展的实际需求,这使得政府未能及时且精准地调整政策支持的重点和方向。例如,当市场对某一类高效、环保的农业技术需求急剧上升时,政府对于在研发投入、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能及时增加,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市场机制在追求效率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一些具有公共利益属性但短期经济效益不显著的农业技术可能会被市场忽视。市场主体对政策的积极响应和反馈,存在逐利现象,不能为政府进一步优化和调整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造成互动循环不畅。
(1)农业科研投入相对不足。与一些先进地区相比,江苏省在农业科研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还有一定差距。这使得农业科研机构在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引进先进设备和培养高端人才等方面受到一定限制,进而影响了农业技术创新的速度和质量。
(2)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农业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的合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信息交流不畅,导致科研成果难以快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同时,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缺乏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和积极性。
(3)农业技术创新人才短缺。农业技术创新需要既懂农业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江苏省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相对不足。缺乏高素质的农业技术创新人才,使得农业技术创新缺乏动力和支撑。
(4)农业技术创新环境有待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创新成果容易被侵权,降低了科研人员和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同时,政策支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未能充分激发农业技术创新的活力。
4 政策建议与对策
4.1 加强市场与政策的协同机制建设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建立健全市场机制与政策引导的沟通协调机制显得尤为关键。这需要搭建一个高效、透明且常态化的信息交互平台,使市场主体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政策动态,政府部门也能敏锐洞察市场的实时变化。通过定期举办政策解读会、市场形势分析会等活动,促进双方的深度交流与理解。
在政策制定环节,应当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经济模型预测等先进手段,深入研究市场规律和发展趋势,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同时,要广泛开展实地调研,倾听企业、行业协会以及消费者的声音,使政策更具针对性,能够切实解决市场中的实际问题。
为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应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也要强化政策引导的宏观调控作用,在市场失灵时及时出手,通过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手段,引导资源向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保障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4.2 提升农业技术创新能力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此,需要持续加大农业科研投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前沿性、基础性和共性农业技术研究,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形成协同创新的合力。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打造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农业科技园区,为农业技术研发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和创新环境。同时,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促进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一方面,要加强本土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农业科技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大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投身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事业。
4.3 优化技术转移的政策环境
完善农业技术转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是促进农业技术广泛应用和传播的重要保障。应加快制定专门的农业技术转移法,明确技术转移过程中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技术转移行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技术转移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
在政策支持方面,加大对农业技术转移的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技术转移平台建设、技术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等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对从事农业技术转移的企业和机构给予税收减免或优惠,降低其运营成本。
降低技术转移的交易成本是提高技术转移效率的关键。政府应加强对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的培育和规范,提高其服务质量和专业化水平,减少技术转移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交易风险。此外,建立健全技术评估和定价机制,确保技术交易价格的公平合理,促进技术资源的优化配置。
4.4 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与技术普及
为了实现全省农业技术转移的均衡发展,缩小区域差距,必须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技术转移支持力度。这不仅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全省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农业强国建设需要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智能育种技术、智能农机装备、智慧养殖技术等研发、应用和产业化[5]。通过建立区域技术转移中心,整合当地的技术资源、人才资源和市场需求,为技术转移提供一站式服务。这些中心可以承担技术咨询、技术评估、技术交易等职能,为供需双方搭建便捷的沟通桥梁。
开展对口帮扶工作,组织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科研机构、企业与欠发达地区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技术指导、人才培训、项目合作等方式,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输送到欠发达地区。
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通信等条件,为技术资源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和共享提供便利。此外,构建农业数字化协同平台,通过集成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全链条的数字化协同管理[6],鼓励不同地区之间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攻克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5 结语
江苏省农业技术转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市场机制和政策引导的协同作用。通过加强市场与政策的协同机制建设、提升农业技术创新能力、优化技术转移的政策环境以及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与技术普及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推动江苏省农业技术转移的顺利进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未来,应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农业技术转移的有效模式和路径,为实现江苏省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金哲,米娟.辽宁省自主创新、技术转移与经济增长关联性的实证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4(7):82-85.
[2]刘学瑜,蒋和平.农业技术转移国内外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5(7):32-35.
[3]刘洁.浅论建立国家级农业技术转移中心的必要性[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6(4):32-33.
[4]王楠楠.浅析数字化背景下乡村的创新性发展[J].村委主任,2022(10):30-33.
[5]刘婧元,刘洪银.数字化赋能农业强国建设的作用机理、现实困境和路径选择[J].西南金融,2023(6):82-94.
[6]刘永彪,黄嘉怡,姜岭峰.江苏农业科技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化策略与实践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2024(16):1-5.
(编辑 李春燕)
Research on market mechanism and policy guidance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ransfer in Jiangsu province
XU Hongtao1, SONG Jialiang2*
(1.Jiang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Coordinating Service Center, Nanjing 210012, China;2.Yancheng Normal University, Yancheng 224002, China)
Abstract: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ransfer plays a key role in promoting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arket mechanisms and policy guidance are crucial in this process. Based on the in-depth discussion of relevant theories 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actual data, this study fully reveal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ransfer in Jiangsu province. At present, Jiangsu province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in the transfer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channel of technology promotion is not smooth, and farmers’ acceptance of new technology is not high. Market mechanism promotes the matching of technology supply and demand through price, competition and other ways, and policy guidance provides strong support for technology transfer. The synergistic function of the two will better promote the transfer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accelerate the pace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Key words: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ransfer; market mechanism; policy guidance; Jiangsu province; synergistic 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