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美乡村背景下农村“厕所革命”实践探究

2025-02-20翟玉茹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4期
关键词:厕所革命长效机制

摘" 要:“厕所革命”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头戏”,对有力有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农村问题的复杂性和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农村“厕所革命”面临工程质量不达标、管护责任缺失、农民主体意识淡薄和生活陋习难移等难题。该文在和美乡村建设的背景下,探讨以利益共容为指导思想,号召多元主体参与;倡导厕所文化建设,引导转变村民思想认识;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厕改模式,确保政策落实及时到位;加强工程验收与监督环节,形成长效管护机制等实施路径。

关键词:厕所革命;和美乡村;宜居宜业;利益共容;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R127"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5)04-0073-04

Abstract: As the \"highlight\" of the improvement of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the \"toilet revolu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ffectively and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building a livable, business-friendly and beautiful rural areas.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rural problems and the lagging natur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ural \"toilet revolution\" faces problems such as substandard project quality, lack of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responsibilities, weak farmers' awareness of subjectivity, and difficult habits in life. In the context of Hemei rural construction, thispaper discusses taking mutual benefit as the guiding ideology and calling on multiple subjects to participate; advoc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oilet culture and guid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villagers' ideological understanding; selecting appropriate toilet reform model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to ensure timely implementation of policies; strengthening project acceptance and supervision links, and forming implementation paths such as long-term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mechanisms.

Keywords: toilet revolution; harmonious rural areas; livable and suitable for business; shared interests; long-term mechanism

我国的如厕环境广受诟病,尤其农村地区的传统旱厕在我国存在历史久远,产生了一系列危害并引起了热切关注。首先是卫生健康问题,传统旱厕的使用极易导致蚊虫滋生、引起肠道感染疾病和寄生虫病,危害人体健康。其次,环境问题堪忧,夏季粪便在高温下发酵产生臭气,造成空气污染。排泄物在粪坑里长期存放也会对周围地下水造成污染,进而引发饮水安全问题。此外,小孩和老人在如厕时不小心掉进厕所导致生命安全受到损害的事件屡见不鲜;寒冷季节北方的露天厕所给人民生活造成诸多困扰,严重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传统旱厕存在的各种问题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业的开发,阻碍了乡村经济的创新,给城乡融合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带来极大的挑战。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就农村地区如厕问题及产生的卫生、健康、环境问题展开了治理,当时国家在政策方面的表述是“厕所改造”,不过厕所改造在当时并没有作为单独的治理板块,也没有上升到国家治理层面。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延边考察调研时曾对“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正式拉开我国“厕所革命”的序幕。此后,党和国家多措并举以实际行动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更是将农村“厕所革命”作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先决条件、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政治任务、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来抓。

1" 农村“厕所革命”存在的现实困境

农村“厕所革命”事关村民切身利益,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1]。“十四五”以来我国农村“厕所革命”不断取得新突破,截至2024年7月29日,我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经达到75%左右[2]。但这项“小厕所大民生”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尤其在全国各地推进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与挑战。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头戏”的农村“厕所革命”目前处于瓶颈期,只有攻克普遍存在的大题和难题,“厕所革命”才有可能为和美乡村建设助力。

1.1" 政策解读不到位,农民主体意识淡薄

农村厕所改造包括农村公厕和农村户厕,国家政策关于农村户厕改造的原则是“农民主体、政府主导”,强调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政府发挥引导和辅助作用。但在实际实行过程中,村民们并没有透彻解读农村“厕所革命”的相关政策,他们既没有树立自己在农村户厕改造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意识,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厕所革命”为自己带来的长久利益。农村常住人口为老年人居多,由于经济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这部分村民对政府参与管理的公共事务一直存在明显的认知误区,“等靠要”的“搭便车”心理显著。其次,虽然许多村庄采取了播放广播、发放宣传手册、发布公告栏等宣传方式,但由于广播频次少、公告栏的内容不够详尽、发放的手册农户未必熟读等原因,实际上并没有达到预想的宣传效果。如今智能信息化时代,村干部等工作人员还未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软件等技术手段展开线上宣传,可见宣传力度远远不够。村委会入户调查村民厕改意愿时,没有充分利用好此次宣传机会,出现农户“知改厕、不懂改厕”的情况。政府厕所改建相关信息发布不全面、不准确、不及时、不透明,造成双方在建设标准上存在歧义,如关于地上工程责任归属问题等,部分村民在同意建好地下工程以后,因为上述争议导致工程搁置等现象均有发生。

1.2" 模式选择不恰当,工程质量不达标

目前,我国农村厕所改造一般选用6种类型:有完整上下水道系统的水冲式厕所、双瓮漏斗式厕所、三格式化粪池厕所、三联通沼气式厕所、双坑交替式厕所和封闭循环尿粪分离式厕所。各村各地在气候、水资源、土质等自然条件方面的差异性决定了厕所改造选用的模式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否则前功尽弃。如北方干旱地区,某些乡村没有考虑自然因素选用了双瓮漏斗式厕所,冬季气温降低损坏了防冻功能较差的瓮体;还有些村庄为发展循环经济,盲目选择三联通沼气式厕所为改建模型,结果冬季气温过低、沼气池无法发酵的现象屡见不鲜;不长期从事养猪、养鸡事业的农户选择了三联通沼气式厕所,当他们不再畜养猪、鸡后,出现原料供应不足导致沼气池被搁置的情形。

工程质量问题是影响厕所长久持续使用的重要因素,部分地区双瓮漏斗式、三格式化粪池式、双坑交替式厕所改造中没有安装排气管,厕所异味问题尚未根除,而排气管是厕所除臭的重要零件,因此排气管的缺失属于工程建设质量问题。此外,新闻中揭露了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为改而改”“烂尾工程”“面子工程”等现象,许多村民担心改造后的厕所没有原厕所使用寿命长,因此持观望甚至否定态度。

1.3" 参与主体单一,缺乏长效管护机制

只建不管问题是我国农村“厕所革命”始终存在的顽疾。部分农村在实行“厕所革命”的过程当中,政府既没有派人监督施工过程,也没有验收工程结果,新厕使用后期的管理与维护板块存在严重的责任缺失问题。新厕建设不经过严格的监督与验收,厕所质量就无法保障,村民就会对政府开展“厕所革命”的决心表示质疑甚至丧失信心,那么政府前期所做的所有工作将大打折扣。厕所改造不仅仅是简单的新建厕所问题,还包括废弃物的处理、运输、利用以及设备的管护问题。部分村民因为新厕使用不适转而使用旧厕,这类“建而不用”的现象暴露了厕所管理存在漏洞。一方面,这种行为与“新旧厕不能共存”的原则相悖,说明政府没有履行好应尽的管理与监督义务;另一方面,这部分村民没有及时地将厕所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上报村委,说明村民意见反馈收集存在断层,也表明村民参与“厕所革命”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目前我国农村“厕所革命”实际参与主体单一,宣发和建设阶段主要靠政府,农民负责便器、厕所四周的围墙等小部分,管护阶段出现责任空白。相关企业没有在合理期限内承担起设备维修的责任,农村附近的花卉种植厂、蔬菜大棚等其他种植厂对于粪便处理与利用的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对于废弃物的清理或运输功能没有充分开发出来。总之,我国农村“厕所革命”不仅存在政府政策执行不力、管理失职等问题,多元参与力量的缺失也是农村厕所改造难以进一步推进的重要原因。

1.4" 健康理念匮乏,村民生活陋习难移

许多村民缺乏厕所卫生的相关知识,对传统旱厕、厕所卫生不合格容易使人患上腹泻等肠道传染病[3]、食源性疾病[4]的认识不足。其次,长期以来我国社会整体对厕所文化的回避,村民长期受生活环境、收入水平和传统认知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地区传统的如厕习惯无法轻易在短时间内转变。例如:受收入水平限制的村民认为不值得在厕所方面上投入过多金钱和劳动力,部分村民因为风水原因不愿意轻易改变厕所的位置,还有村民认为祖祖辈辈使用旱厕并没有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等情形,给农村“厕所革命”带来种种难题。还有一部分村民虽然新建了卫生厕所,但是因为家中老人使用习惯问题并没有拆除旱厕,出现新旧厕所同时存在的情形,这完全违背了厕所改建的初衷。

2" 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的可行性路径

目前,我国农村“厕所革命”已经迈过了初级探索阶段,但各地方在正式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难题与阻碍,针对农村“厕所革命”存在的普遍问题,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的可行性路径展开探讨。

2.1" 以利益共容为指导思想,号召多元主体积极参与

农村“厕所革命”关乎全民利益,要想实现多元主体利益共容必须以多元主体参与为前提,因此农村“厕所革命”胜利的取得,离不开多元力量的共同参与。上至中央政府下至人民群众,以及村“两委”、企业、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和社会组织等每一种力量都有其不可替代性。

村民是农村“厕所革命”的直接受益者,所以其必须树立主体意识,将被动的“要我革命”转变为主动的“我要革命”,农村“厕所革命”的步伐才能加快。村民对厕所改造的不同想法、费用分担比例的意见或建议、厕改工程满意度等都可以上报村委增进交流,不能一味地拒绝新事物而固守生活陋习。家庭里的学生或年轻人可以向老人科普卫生健康知识、讲述厕所改造对日后生活的积极影响,鼓励家长积极支持政府工作、积极参加村内举办的相关活动,树立参与“厕所革命”的荣誉感与使命感。政府不仅是农村“厕所革命”政策的制定者,更是“厕所革命”队伍的引导者、建设者,是坚实可靠的兜底力量,在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与反馈等任一环节都缺一不可。在政策制定方面,可以适当向财力较弱但改厕绩效较好的地区[5]和贫困人口倾斜;或者以化肥、粮食补助等其他方式奖励主动积极参与厕改的农户,尝试以奖代补机制。村两委作为联系政府与群众的纽带,要承担起上传下达的使命,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农村事务;村委会要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协助政府厕改工作按时保质完成。企业研发、生产的厕具关乎到农村厕所改造的质量和效果。企业要想通过竞标成为农村厕具的提供商,光靠降价非长远之计,且竞标成本过高不符合企业的营利性质,因此他们必须通过技术革新来占据更多市场。企业还可以积极借助产学研合作政策,通过校企联合培养,鼓励创新性人才参与企业研发,培养应用型人才。社会组织可以通过与政府合作或进行自媒体发布,制作贴近大众的宣传作品;也可以通过参与村庄中的其他活动如垃圾分类等进行宣传。高校相关专业学生可以设计该方面的研究课题,关注环境治理的社会组织可以探讨如厕环境治理与生活垃圾治理、水污染治理的内在联系等。

经济发展是民生之基,农村“厕所革命”的兴起为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花卉种植场、蔬菜种植场可以与养殖场、农户签订厕所粪污收集与处理协议,通过场内自销或者与有机肥厂合作,将收集到的粪液转化为农家肥出售。这样既能有效处理户厕粪液问题,又可以使农户和养殖场增加经济收入,继而发展物质循环流动型经济、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2.2" 倡导厕所文化建设,引导村民思想认识转变

“厕所革命”不仅要保障厕所基本的卫生环境、实现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更重要的是移风易俗,促进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变革。农村户厕改造一直是我国“厕所革命”的短板,而村民缺乏对“厕所革命”的准确认识是农村户厕改造的短板,因此,倡导积极健康的厕所文化建设是促进农村“厕所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途径。该阶段需要政府、村支部、村民自身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等主体共同营造积极、健康的厕所文化氛围,促进固守生活陋习的村民在思想认识上逐渐转变。

政府是农村户厕改造的发起人和重要负责人,因此官方媒体的宣传是必不可少的。既要通过电视、收音机、微博、微信等主流媒介以新闻、广播、时讯等方式积极宣传中央及地方政府主张的“厕所革命”的目的、卫生厕所给村民带来的利好、对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等,还要科普基本健康卫生知识,营造厕所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村支部必须做好农村“厕所革命”的宣传工作,积极发挥党的号召力。首先要按时召开村党支部会议,围绕每期会议的主题,明确每名党员的具体工作内容,具体到每人负责宣传的农户。其次,通过村内广播、公告栏、板报、微信群消息、入户宣传、组建村内少年宣传队与大学生志愿组织等方式全面展开宣传。由于留村村民传统生活习惯根深蒂固,再加上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该群体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低,因此宣传人员要熟知这一现状,保证宣传内容通俗易懂,增强宣传的频次,展示本村第一批或者别村改厕成果,让未改厕户认识到参与“厕所革命”的好处。当然,宣传工作要全面,并讲究实事求是,村民们习惯将新旧厕所进行比较,衡量利弊,因此工作人员不仅要耐心解答村民的任何问题,更不能回避新厕建设给村民带来的经济支出等问题。因为宣传阶段信息越透明,后期纠纷就越少,村民就会越满意。高校学生、科研团队通过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农村垃圾分类、农村污水处理,以及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如厕安全问题等课题研究积极宣传农村“厕所革命”的必要性。人民是文化的建设者与传承者,因此厕所文化的建设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与热情。我们要利用党支部、村内德高望重之人、村医、学生等力量宣传“厕所革命”的必要性,鼓励组织开展有关厕所文化的活动或讲座,让村民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拉、撒”和“吃、喝”一样重要,意识到生活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厕所环境的改善。

2.3" 厕改模式因地制宜,政策落实及时到位

选择厕改模式时,必须考虑全面、目光放远、避免历史局限性。由于南北方气温和水资源总量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厕所模式的选择也不相同。北方冬季气温低、水资源短缺,所以厕所模式的选择要遵循“节水、防冻”的原则,双瓮漏斗式厕所和双坑交替式厕所是北方农村地区的主要模式。三格式化粪池厕所虽然设备简单、造价低,但其对水量的要求较大,因此多为南方地区使用。三联通沼气式厕所在北方农村地区不多见,不仅需要考虑原料来源,还需考虑冬季气温因素等。因地制宜地选择厕改模式是决定农村“厕所革命”取得成功的关键,而政府掌握着厕改模式的最终决定权,所以,在厕改模式选择和政策贯彻阶段政府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厕改模式确定后,相关政策应当及时贯彻落实。在正常情况下,如果村委会和农户签订厕改协议的时间与工程队正式施工的时间间隔过大不仅会打击村民参与的热情,还会降低正处于观望阶段村民的积极性。如果实行先建后补政策,即村民先按照国家标准改建新的厕所,政府验收合格之后再补助农户,相关政策更加需尽快落实到位,简化补贴申报审批的相关流程,拖延时间越久,村民信心越弱,不利于下一批厕所改造工程的开展。

2.4" 加强工程验收与监督环节 形成长效管护机制

在我国“厕所革命”普遍存在“重建轻管”问题的大背景之下,农村厕所改造要吸取教训,后期管护阶段绝不可松懈。首先,政府要严格行使工程监督与验收权力,建立社会公信力,提高村民参与“厕所革命”的信心;其次,村委会可以组建粪渣清理队,与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签订协议,保证尿粪无害化处理;再次,企业要完善售后服务、履行好产品维修责任;最后,村民要积极向村委会反馈厕所使用情况、提出宝贵建议或意见。

厕所质量的保障离不开施工过程监督与结果验收机制。政府是厕所建管阶段的核心主体,选用的监督验收手段要可行有效,如派一人执摄像机、手机等设备代替两人以上在场的监督员,拍摄具体的施工过程,并将资料予以保存。对由于农户自身原因或其他特殊原因造成的工程搁置现象做详细的录音、录像保留证据,以备日后之需。新厕建好之后必须请专业人员实地验收,防止偷工减料和烂尾工程。验收人员要以照片、视频的形式记录、对比施工前后的厕所变化,形成电子文件归档保存并提交上级。为强化政策执行效果,可以建立长效责任机制,如果新厕在规定时间内出现质量问题,如塌陷、渗漏、臭味未除等,并影响农户正常使用,且该问题是由非自然因素或非人为故意破坏等因素引起的,经查实后应由当时厕改工程主要负责人承担相应的责任。

3" 结论

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乡村建设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农村“厕所革命”的目标也从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不断深入推进。作为改善民生、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举措,农村“厕所革命”的顺利开展需要以利益共容为指导思想,号召多元主体积极主动参与;倡导厕所文化建设,引导村民思想认识转变;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厕改模式,确保政策落实及时到位;加强工程验收与监督环节,形成长效管护机制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家乡村振兴局开展农村厕

所革命“提质年”[EB/OL].(2023-06-10).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306/content_6885669.htm.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EB/OL].(2024-07-29).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407/content_6965103.htm.

[3] 孙茜,贾茹,雷佩玉,等.2019—2021年陕西省农村环境卫生与居民腹泻相关性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24,31(8):921-924.

[4] 张娅琳,余枫华,马静.厕所革命对宜昌市食源性疾病病原谱的影响[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23,34(1):66-69.

[5] 黄远咏.关于成都市农村“厕所革命”的调查与思考[J].先锋,2019(8):28-29.

猜你喜欢

厕所革命长效机制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农村“厕所革命”功在千秋(点评)
中国计划用“厕所革命”提振旅游业
治理校园欺凌需要长效机制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
以“三好一满意”为抓手 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