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美侨乡 活力特区

2025-02-19张泽华刘雅

中国民族 2025年1期
关键词:工夫茶潮汕地区南澳

广东汕头,岭东门户、华南要冲,因港而立、因侨而兴,是全国著名侨乡、我国第一批开放的经济特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

从边陲渔村到通商口岸再到改革开放前沿,汕头的发展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自1860年开埠以来,历经沧桑变迁的汕头逐渐发展成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从建立经济特区的主动开放,到新时代的全面开放,汕头的历史文化中深深烙印着开放的基因和特质。心系桑梓的家国情怀、兼容并蓄的海洋文化、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以及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在这里交织相融。

2020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汕头考察,来到见证了汕头发展历史的小公园开埠区,走进开埠文化陈列馆、侨批文物馆,了解汕头开埠历史、设立经济特区以来的建设发展情况和潮汕侨胞心系家国故土、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的历史。

百年商埠,和美侨乡,活力特区。如今,汕头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踏上了新的历史征程。

走遍天下 根在潮汕

作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汕头是潮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而潮汕文化又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支脉。

传统的潮汕地区一般指广东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因为这三地在古代同属潮州府。如今,广义的潮汕地区则包括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四市。

历史上,潮汕人的祖先主要是来自中原南迁的汉人及当地的百越族群。中原移民最初从黄河流域迁至江南,后入福建,宋元时期再由福建迁入广东,在韩江流域的潮汕地区定居,繁衍生息至今。所以,当地的古屋老厝门楣多以“江夏世家”“九牧世家”“颍川世家”等冠名。因为靠山临海,潮汕人向海而生,具有开放拼搏的性格,善于经商闯荡,又尊崇传统文化习俗,非常重视教育和礼仪,崇文重教、义利并重,信奉“地瘠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理念。

海纳百川、包容创新的潮汕文化源于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中原文化,又融合了岭南本土文化和海洋文化。其肇始于先秦、成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昌盛于明清、创新于现代,兼容并蓄,贯穿潮汕人的整个社会生活之中。以英歌舞、工夫茶、潮绣、潮剧、潮乐、潮汕民居等为代表的潮汕文化影响深远,誉播海内外。目前,潮汕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级名录的已达46项,列入省级名录的多达132项,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9名。

潮汕地区是著名的侨乡,也是港澳台同胞的重要祖籍地之一。说着一句“胶己人”,走遍天下、根在潮汕。

“有海水处就有华侨,有华侨处就有潮人。”汕头现有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1000多万人,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自唐代开始,汕头就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之一。近代以来,潮汕籍侨胞远渡重洋到海外谋生,稍有积蓄便通过委托回国的亲友等民间渠道捎带银信,养家糊口,汕头因此保留了大量侨批文物,形成了侨批文化。

一封封侨批,是海外华侨华人艰辛创业历程和情系故里、笃诚守信精神的见证,也是承载海内外华侨华人与故乡民众家国情怀、共同历史记忆的文化符号,是宝贵的精神财富。2013年,侨批档案申遗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在构成侨批档案的约17万份侨批中,来自广东三大侨乡的达到16万件,其中潮汕侨批就有10万余件。潮汕话把“信”称为“批”,侨批是一种粤闽侨乡与海外交往的民间特殊文献,是海外华人华侨与国内侨眷的书信与汇款的合称。它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和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和领取包裹的凭证,属于“银信合一”的档案文献。

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曾评价侨批为“海邦剩馥”“侨史敦煌”和“文献精粹”,认为其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作为全国收集侨批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基地和研究中心,目前汕头侨批原件馆藏量已达8.6万封。2004年,汕头市创建国内首个侨批文物馆。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汕头侨批文物馆考察时强调,新时期打好“侨”牌,要深入调研、摸清情况,调动广大华侨的积极性,引进先进技术和高水平产业,扬长避短、久久为功,团结广大海外华侨共同实现中国梦。

遍布世界各国的潮汕华侨,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区汕头的发展,也离不开华侨华人的关心和支持。一批又一批潮汕籍企业家离开家乡到海内外各地经商创业,然后再反哺家乡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潮汕地区仅教育医疗事业接受的潮汕籍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同胞捐赠合计人民币就超过100亿元。而汕头经济特区建立40多年来,充分利用侨乡资源,鼓励、吸引华侨华人回乡投资建厂5000多个,累计利用侨资近百亿美元,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新时代,汕头正持续加强海外华侨工作,积极引导、激励华侨在支持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促进中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工夫”茶艺 中国味道

潮汕工夫茶举世闻名,其蕴含的中国茶文化更是博大精深。作为潮汕地区特有的传统饮茶习俗和中国茶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它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于一体的茶道形式。2008年,潮州工夫茶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早在唐代,潮州茶文化就已盛行,潮汕人不仅喜欢喝茶,还把茶当作待客的最佳礼仪。这不仅因为茶有养生作用,还因为喝茶被赋予了“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

潮汕工夫茶起源于宋代,发展于宋元时期,鼎盛于明代,在潮汕地区及福建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如今,即使是移居外地或侨居海外的潮州人,也仍然保留着品工夫茶的风俗。可以说,有潮州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

“工夫”一词,潮州话意为做事讲究方法,被引申为对烹茶品茶方法的讲究。“工夫”与烹茶联袂,便是“工夫茶”。中国茶道形成于盛唐,《茶经》总其大成,简称“茶经法”,成为潮州工夫茶的烹法之本,更是中国工夫茶的“元典”。潮州工夫茶,也有一整套讲究茶具、茶叶、用水、冲法、品味的茶经。

唐代韩愈被贬到潮州后,“海滨邹鲁”之风开启。至宋代,潮州地区的文人雅士已有饮茶习俗。后又经历数次人口迁徙,中原文化融入本地民风习俗形成“潮味茶俗”,逐渐成为后来的“工夫”茶俗。

除了工夫茶,发源于潮汕地区的潮汕菜也鼎鼎有名,是中国四大菜系之粤菜的主干和精华。

潮汕菜属粤菜系,源于潮州府,已传承千年。据记载,潮汕菜可追溯到汉代。盛唐之后,受中原烹饪技艺的影响,潮汕菜得到进一步发展。唐代韩愈来到潮汕地区时,就对潮汕菜美味赞叹不已:“章举马甲柱,斗以怪自呈。其余数十种,莫不可叹惊。”明末清初,潮汕菜进入鼎盛时期,潮州城内名店林立,名厨辈出,名菜纷呈。近代,由于潮汕籍海外华侨的往来频繁,潮汕菜博采海内外名食之精华,菜式更加丰富多彩,质量精益求精。时至今日,潮州菜已经发展成为独具岭南文化特色、驰名海内外的中国名菜之一。

潮汕地区地处亚热带,南临大海,海产丰富。这也造就了潮汕菜最突出的特点,即以烹制海鲜见长。潮汕菜的另一特点,是善于烹制素菜。潮汕菜的筵席则自成一格,大席喜用12道菜,其中咸、甜点心各一道;喜席必有头尾两道甜菜,称为“头尾甜”。此外,潮汕菜还讲究“食疗同理”,经常入馔人参、当归、枸杞、洋参、田七、霍斛、冬虫夏草等中药材,起到一定的疗疾保健作用,极受食客青睐。

一衣带水 根脉相连

汕头南澳是广东距离台湾地区最近的海岛县,与台湾一衣带水,根脉相连。南澳素有“粤东屏障,闽粤咽喉”之称,自古是东南沿海通商的必经泊点和中转站,也是海上贸易的主要通道、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南澳是重要的台胞祖居地之一,目前在台湾的南澳籍同胞达10万多人,超过南澳本岛人口。每年,南澳都要接待台胞返乡探亲、访祖、观光等,还为台湾的船只提供进港避风、补给、贸易等服务,属于广东对台工作的重要窗口。

作为历史上的东南海防门户,明、清两代的南澳还是著名的海上军事重镇,戚继光、施琅、丘逢甲等军事名将在这里留下许多故事。近年来,南澳文博部门收集了一批与台湾关系密切的史籍,考证了总兵府、郑成功招兵树、清戍台澎故兵墓、守卫台湾将领墓等遗址遗迹,出土了镇守福建台湾总兵官印、轮守台澎的南澳左营铁炮、郑成功所铸的“永历通宝”钱币及诰封其母廖氏的圣旨等文物,以实物印证了南澳与台湾在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的渊源。

目前,南澳主岛已建成两处海防史迹瞻仰教育基地,开设涉台旅游线路,着力以民族精神增进海峡两岸同胞的情感共鸣。

粤东明珠 你我共享

“海邦剩馥,念念厮守,粤东明珠,璀璨大美神州;南有嘉鱼,烝然汕汕,执子之手,来番少年游……”一曲《少年游·汕头》唱出了四海乡亲的浓浓乡愁。2023年10月,近300名泰国华侨后代青少年来到汕头文化艺术学校,换上潮剧戏服,联动演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家乡桑梓情,最忆是乡音。“双向奔赴”的背后,是汕头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不断提升城市品质能级,全力推进“绿美汕头”生态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营商环境建设、文旅资源开发等重点工作,切实化侨乡优势为可持续发展胜势,引领百载商埠跃升为粤东明珠的不懈努力。

作为全国唯一以“华侨”和“试验区”命名的国家级发展平台,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自成立以来,牢牢把握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以做好新时代“侨”文章为着力点,在经济和文化上双向发力,开展“文化引侨、平台联侨、政策惠侨、经济聚侨”四项行动,成效显著。汕头濠江区的海上风力发电机成行排列,成为广东新能源开发重要基地;汕头科学城建设全面启动;深圳—汕头产业合作园区加快建设;中数大会、服博会、玩博会和南澳科学会议等高端展会连续举办……汕头大地动能强劲、生机勃发,正在全力闯出一条新时代“侨”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汕头扛起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使命担当,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实施“百亿企业、千亿产业”倍增培育计划,推动“三新两特一大”主导产业蓬勃发展,扎实做好新时代的“侨”文章,聚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绿美汕头生态建设,正在以“走在前列”的新担当新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汕头实践。

(作者张泽华为广东省汕头市委统战部原部长、市政协原副主席责编/王孺杰)

猜你喜欢

工夫茶潮汕地区南澳
新时代潮汕地区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及效益提升研究
潮汕地区『营老爷』:与神同乐的全民狂欢
潮汕地区太极拳发展现状探析
南澳的骄傲
数字与历史:近代潮汕地区海外移民规模再考察——以数据处理方法为视角
海岛寻踪 南澳海防遗址调查记
宜红工夫茶加工工艺及设备的改进
道至简 慢品茶 喝一杯潮州工夫茶
潮州工夫茶:一脉相承的事实茶道
潮州人的工夫茶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