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出血防控方案构建

2025-02-19​李海丽

基层医学论坛 2025年3期
关键词:卡孕栓瘢痕子宫缩宫素

【摘要】 目的 构建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出血防控方案,探讨缩宫素结合卡孕栓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出血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9月在余干县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的60例瘢痕子宫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防控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止血方案,观察组采用缩宫素联合卡孕栓止血方案,分别于术后2 h、术后24 h比较2组产妇的出血情况,于治疗前、治疗3 d后比较2组产妇的凝血因子情况,于手术开始5 min、手术结束后5 min比较2组产妇的应激反应,于治疗3 d后比较2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2 h出血量为(98.36±9.66)mL,少于对照组的(126.36±8.41)mL,观察组术后24 h出血量为(401.22±29.66)mL,少于对照组的(485.36±30.22)mL(P<0.05)。治疗3 d后,观察组D-二聚体(D-dimer,D-D)为(3.87±0.44)mg,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为(4.71±0.25)g,高于对照组的(3.41±0.39)mg、(3.86±0.39)g(P<0.05);观察组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为(78.61±6.87)%,较对照组的(83.57±8.58)%低(P<0.05)。手术结束后5 min,观察组脉压差为(41.36±7.02)mmHg(1 mmHg=0.133 kPa),较对照组的(30.32±6.89)mmHg更稳定;观察组心率为(90.31±6.65)次/min,较对照组的(75.96±8.34)次/min下降幅度更小,观察组呼吸频率为(31.46±2.17)次/min,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的(25.98±1.11)次/min(P<0.05)。治疗3 d后,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67%)较对照组(33.33%)低(P<0.05)。结论 缩宫素结合卡孕栓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出血防控中优势显著,可有效减少出血量,改善凝血功能,减轻应激反应,促进产妇康复,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 瘢痕子宫;剖宫产;缩宫素;卡孕栓

文章编号:1672-1721(2025)03-0045-04" " 文献标志码:A" " "中国图书分类号:R719.8

近年来,剖宫产术后出血发生率越来越高,其中瘢痕子宫产妇病情最为危急,出血量大,导致子宫破裂风险大大增加,严重危害母体和胎儿的生命安全[1]。针对此,临床上常采用缩宫素进行治疗。缩宫素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可使肌细胞动作电位下降,钙离子浓度增强,收缩子宫平滑肌,发挥止血作用[2]。但是,缩宫素的半衰期和作用时间较短,需要大量注射,会诱发胎儿宫内窒息且不良反应较多。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发现,缩宫素联合卡孕栓能有效避免上述缺点,该方案通过舌下含服等多种方式给药,经黏膜吸收后具有药效作用时间长的特点[3-5],疗效可观。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1年3月—2023年9月在余干县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的60例瘢痕子宫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缩宫素结合卡孕栓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出血防控中的应用效果,着重从出血情况、凝血因子、应激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4个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9月在余干县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的60例瘢痕子宫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防控方案的不同分组,将采用缩宫素止血方案者分为对照组,采用缩宫素联合卡孕栓止血方案者分为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20~34岁,平均年龄(26.79±1.87)岁;孕周36~40周,平均孕周(37.25±1.36)周。观察组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5.04±2.75)岁;孕周36~40周,平均孕周(37.36±1.34)周。2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产妇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确诊为瘢痕子宫且符合剖宫产手术指征;经影像学手段检查后显示为单胎且未出现胎儿畸形;对缩宫素、卡孕栓不存在过敏反应;病例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有精神病史,意识不清晰、认知功能障碍者;不愿参加本研究且依从性差者;重大脏器(心、肝、肾)功能缺陷者;患恶性肿瘤、凝血功能机制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止血方案。胎儿娩出后,取0.5 mL缩宫素注射液(南京新百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5282,规格0.5 mL∶2.5 U),随后加入500 mL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上海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3149,规格1 000 mL∶9 g),充分混合稀释,进行静脉滴注1次,静脉滴注控制在0.02~0.04 U/min。

观察组采用缩宫素联合卡孕栓止血方案。胎儿娩出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卡孕栓(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800007,规格0.5 mg)。舌下含化给药,0.5 mg/次,每隔8 h治疗1次,持续治疗3 d。

1.4 观察指标

(1)出血情况。通过容积法对2组产妇术后2 h、术后24 h的出血量进行测量,即将患者的血液收集后放入测量杯中,根据其刻度值进行测量。(2)凝血指标。抽取2组产妇的空腹静脉血4~5 mL,常温下静置分层,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处理15 min后取上层清液,采用半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桂林优利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型号URIT-610)2组产妇的D-D、FIB、AT水平。(3)应激反应。于手术开始5 min、手术结束后5 min,测定2组产妇的脉压差、心率、呼吸频率。(4)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2组产妇面部潮红、泌乳量少、胃肠不适、血压升高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出血情况

观察组术后2 h和术后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凝血指标

治疗3 d后,观察组D-D、FIB水平高于对照组,AT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2.3 应激指标

手术结束后5 min,观察组脉压差较对照组更稳定,心率和呼吸频率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3 d后,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4。

3 讨论

术后出血是剖宫术常见并发症之一。瘢痕子宫患者子宫内壁变薄,容易出现宫缩乏力、软产道撕裂的情况,增加术后出血发生率,继而出现多器官衰竭,危及患者生命。虽然缩宫素有一定的止血疗效,但是个体差异较大,对部分患者不能起到良好的止血作用。卡孕栓不受孕周激素的影响,个体差异小,通过刺激子宫平滑肌规律收缩,快速收缩出血血管,有效止血。两者联用,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6-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2 h出血量为(98.36±9.66)mL,少于对照组的(126.36±8.41)mL;观察组术后24 h出血量为(401.22±29.66)mL,少于对照组的(485.36±30.22)mL(P<0.05)。由此提示,缩宫素结合卡孕栓能够减少产妇的出血量,发挥止血功效。卡孕栓是前列腺素F2α(PGF2α)的衍生物,可有选择性地兴奋子宫平滑肌,促进子宫规律性、对称性收缩,增加收缩振幅,对子宫肌壁间的血管发生挤压,发挥止血效应[8]。张丽华等[9]在探究卡孕栓的应用价值时发现,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证实卡孕栓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 d后,观察组D-D为(3.87±0.44)mg,FIB为(4.71±0.25)g,高于对照组的(3.41±0.39)mg、(3.86±0.39)g(P<0.05);观察组AT为(78.61±6.87)%,较对照组的(83.57±8.58)%低(P<0.05)。由此提示,缩宫素结合卡孕栓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出血防控中价值显著,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凝血功能。D-D、FIB、AT在临床上均为评定凝血功能的常见指标,当产妇出血量较大时,以上指标会发生明显改变。卡孕栓作用时间较长,生物利用度高,加强子宫收缩力和收缩频率可加速止血,改善产妇的凝血指标。同时,卡孕栓能够促进垂体后叶缩宫素释放,发挥双重止血功效,改善凝血指标[10]。胡小荣[11]在卡孕栓的应用价值研究中表明,卡孕栓有助于改善产妇的凝血功能,这与本研究结果类似。

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结束后5 min,观察组脉压差较对照组更稳定,心率和呼吸频率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提示,缩宫素结合卡孕栓能够有效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应激反应主要是由于术中组织损伤引起的,减少出血量和组织损伤,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12]。卡孕栓具有见效时间快且维持时间长的特点,通过对肌层血管的挤压促进子宫节律性收缩,增强收缩力和收缩频率,从而发挥止血作用,减轻应激反应[13]。同时,卡孕栓主要作用于子宫受体,发挥良好疗效的同时对呼吸系统、胃肠系统的影响小,可有效维持脉压差、心率、呼吸频率的稳定。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3 d后,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67%)较对照组(33.33%)低(P<0.05)。由此提示,缩宫素结合卡孕栓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缩宫素能够通过促进子宫收缩进行止血,但是其半衰期短,若长期静脉滴注会出现诸多不良反应。卡孕栓能够很好地弥补这一缺点,同时特异性强,其作用靶点在子宫平滑肌受体上,选择性作用于病灶部位,通过降低细胞中K+浓度发挥止血作用[14]。卡孕栓在肺部、心脏、血管等组织上不存在相关受体,因此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无不良影响,降低了胃肠不适、血压升高、泌乳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陈海钦等[15]在对卡孕栓的研究中发现,2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研究结果不一致,考虑原因为样本选取存在差异。

综上所述,缩宫素结合卡孕栓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出血防控中优势显著,可有效减少产妇的出血量,改善产妇的凝血功能,减轻应激反应,促进产妇康复,安全性良好。

参考文献

[1] 王晶,廖丹,赵亚田,等.缩宫素联合卡前列腺素类药物对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预防的效果[J].西北药学杂志,2024,39(3):115-118.

[2] 盛雅倩,魏乔,谢育娣.缩宫素不同给药方式对剖宫产产妇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4,22(6):130-134.

[3] 吕晓廷,崔志刚,尹智华,等.卡前列甲酯治疗产后出血Meta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0,36(11):1120-1124.

[4] 曹春燕.麦角新碱联合卡孕栓治疗产后出血临床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23,8(14):167-170.

[5] 朱丹丹.欣母沛联合卡孕栓治疗产后出血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24,19(6):109-112.

[6] 王芳.卡孕栓对预防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2,22(20):74-76,112.

[7] 段小红.麦角新碱联合卡孕栓治疗产后出血临床效果分析[J].罕少疾病杂志,2023,30(3):77-79.

[8] 肖少燕,李志艳.卡孕栓直肠给药与阴道给药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预防中的效果观察[J].包头医学院学报,2021,37(5):47-49.

[9] 张丽华,朱春莲.缩宫素联合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4,35(3):382-384.

[10] 许巧英.责任制护理模式配合卡孕栓预防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2):1680-1682.

[11] 胡小荣.卡孕栓联合缩宫素预防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3,23(6):24-26,30.

[12] 戚志雯.卡孕栓塞肛联合缩宫素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J].系统医学,2022,7(9):167-170.

[13] 邓牡英.缩宫素联合卡孕栓治疗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22,19(4):179-181.

[14] 董自清,闵凡利,江竞.卡孕栓与麦角新碱分别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2):63-65,76.

[15] 陈海钦,孙明生,曹胜男.卡孕栓联合缩宫素治疗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4,35(1):42-44.

(编辑:肖宇琦)

猜你喜欢

卡孕栓瘢痕子宫缩宫素
卡孕栓与麦角新碱分别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研究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患者的切口位置选择手术观察
安全护理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中的实施效果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的产程观察及护理
不同给药方案对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的心率及血压影响
卡孕栓、米索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宫颈扩张球囊联合缩宫素及间苯三酚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