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心肌损伤标志物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损伤评估中的应用

2025-02-19杜慧贞江惠琼

基层医学论坛 2025年3期
关键词:支原体标志物重度

【摘要】 目的 探究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心肌损伤标志物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损伤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9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全部患儿均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指标检测,根据患儿心肌损伤程度划分为无/轻度心肌损伤组(39例)和中/重度心肌损伤组(59例),统计2组患儿24 h微伏级T波电交替(microvolt T wave alternans,MTWA)水平、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 complex,fQRS)病例数和心肌损伤标志物指标[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I)]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上述指标应用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损伤严重程度预测中的效果。结果 中/重度心肌损伤组出现fQRS的病例数显著高于无/轻度心肌损伤组(P<0.05);中/重度心肌损伤组MTWA水平显著高于无/轻度心肌损伤组(P<0.05);中/重度心肌损伤组NT-proBNP、CK-MB、cTnI水平显著高于无/轻度心肌损伤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心肌损伤标志物应用于肺炎支原体心肌损伤评估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和灵敏度高于单独应用的评估结果(P<0.05)。结论 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心肌损伤标志物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心肌损伤评估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24 h动态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肺炎支原体肺炎;心肌损伤评估

文章编号:1672-1721(2025)03-0025-04" " "文献标志码:A" " "中国图书分类号:R725.6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对儿童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支原体肺炎不仅影响患儿的呼吸系统,还可能对心肌造成损伤[1],故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心肌损伤评估具有重要意义。24 h动态心电图是一种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集分析人体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状况的检查方法,它是在受检者胸前部粘贴多个电极片,连接导线到记录盒,从而能够记录并监测受检者24 h的心电图变化。24 h动态心电图可用于捕捉患儿有症状时的心电图改变,整体分析一天中心率等的变化规律,以便对心脏功能状态进行评估[2]。心肌损伤标志物是指一类在心肌受损时释放入血中的生物活性物质,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常见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包括cTnI、肌钙蛋白T、肌红蛋白等。通过检测这些标志物在血液中的含量变化,可以迅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肌损伤,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3-4]。本研究旨在探究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心损标志物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损伤评估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患儿心肌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益参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3年1—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9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全部患儿均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指标检测,根据患儿心肌损伤的程度划分为无/轻度心肌损伤组(39例)和中/重度心肌损伤组(59例)。98例患儿中,男性患儿50例,女性患儿48例;年龄3~7岁,平均年龄(5.04±1.12)岁;体质量25.66~50.24 kg;平均体质量(37.95±12.29)kg。

纳入标准:符合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5];年龄3~7周岁;病历资料齐全,相关检查结果明确无异议。

排除标准:在确诊肺炎支原体肺炎之前即合并心脏疾病;临床资料不齐全;合并其他影响心肌功能的相关疾病;接受本研究项目前曾使用影响心肌功能的相关药物。

1.2 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以及患者电子病历档案采集2组患儿的基本信息,统计对比2组患儿24 h的MTWA水平、fQRS病例数、心肌损伤标志物指标(NT-proBNP、CK-MB、cTnI)水平。(1)24 h动态心电图。使用仪器为QP-430D型动态心电工作站(上海光电医用电子仪器有限公司),检查前清洁患儿皮肤,描记常规12导联,连续进行24 h的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2组患儿的MTWA水平和fQRS病例数,检查结果由科室同一医师采集,并由2名拥有丰富临床经验(5年以上经验)的心电图诊断医师评估,并记录最终监测结果。(2)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于清晨7:00采集2组患儿的全血样本,采血管为绿色抗凝管,置入低速离心机,以4 000 r/min转速离心处理10 min后,使用Beckman Coulter AU5800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一体机检测NT-proBNP、CK-MB、cTnI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ROC曲线评估24 h心电图指标和心肌损伤标志物指标应用于预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损伤严重程度中的效果。

2 结果

2.1 24 h动态心电图应用于患儿心肌损伤评估的效果

中/重度心肌损伤组出现fQRS的病例数显著高于无/轻度心肌损伤组,中/重度心肌损伤组MTWA水平显著高于无/轻度心肌损伤组(P<0.05),见表1。

2.2 心肌损伤标志物用于患儿心肌损伤评估的效果

中/重度心肌损伤组NT-proBNP、CK-MB、cTnI水平显著高于无/轻度心肌损伤组(P<0.05),见表2。

2.3 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心肌损伤标志物应用于患儿心肌损伤评估的效果

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心肌损伤标志物应用于肺炎支原体心肌损伤评估的AUC和灵敏度高于单独应用的评估结果(P<0.05),见表3。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尤其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肺炎支原体肺炎可能导致患儿心肌损伤,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损伤的认识和治疗至关重要。当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损伤时,心电图可能出现异常表现,这些异常心电图表现有助于及时发现心肌损伤[6]。与此同时,临床常规心肌损伤指标对于反映患者的心肌功能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心肌酶是反映心肌细胞功能的重要指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损伤时,心肌酶水平往往会异常升高,比如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MB,CK-MB)等。这些酶的变化可以反映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和范围。在实际临床中,通过简单的指标以及检查手段对肺炎患儿的心肌损伤状况进行评估,对病情的发展以及后续干预措施的选取具有重要意义[7-8]。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重度心肌损伤组出现fQRS的病例数显著高于无/轻度心肌损伤组,中/重度心肌损伤组MTWA水平显著高于无/轻度心肌损伤组,中/重度心肌损伤组NT-proBNP、CK-MB、cTnI水平显著高于无/轻度心肌损伤组(P<0.05)。分析原因,肺炎支原体肺炎与心肌细胞具有相同抗原,经过外界刺激后会产生抗体,从而与心肌内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和炎症免疫系统,导致心肌损伤,但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伤的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因心肌缺血、损伤导致心肌瘢痕发生[9]。心电图MTWA是一种特殊的心电图现象,有研究显示,MTWA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密切相关。MTWA已被公认为是判断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引发SCD最具预测价值的无创电生理指标[10]。由此可知,在评估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疾病发展情况时,综合心电图MTWA以及fQRS波对于患儿心肌损伤情况的评价具有重要作用。24 h动态心电图能够连续24 h监测患儿的心电活动,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患儿的心肌损伤状况。相比常规心电图检查,24 h动态心电图能够更详尽地体现出患儿心脏损伤情况以及在日常活动中的变化,具体包括休息、活动和睡眠等不同时刻的表现。这种心电图监测系统拥有显著的连贯性,对于评估心肌损伤在不同状态下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研究中,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24 h动态心电图评估肺炎支原体心肌损伤的灵敏度为67.80%,特异度为76.25%,而心肌损伤标志物评估心肌损伤的灵敏度为78.65%,特异度为85.77%,两者联合评估的灵敏度为84.37%,特异度为83.24%,联合评估的灵敏度高于单独应用的评估结果。NT-proBNP、CK-MB、cTnI均为反映心肌损伤状态的常用指标。NT-proBNP的水平与患者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所以,其检测值可以用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力衰竭的情况[11]。当NT-proBNP值超过正常范围时,通常提示存在心力衰竭的可能性。CK-MB是心肌组织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4~6 h,血液中的CK-MB升高,并在发病后24 h达到峰值,故该指标对于判断儿童患者心肌损伤情况有较高的参考价值。CK-MB的水平与心肌梗死的范围和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通过测定CK-MB值,医生可以大致评估心肌梗死的程度和范围,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12]。CK-MB的测定不仅可以用于诊断初次心肌梗死,还可以用于判断心肌是否发生再梗死,以及评估再灌注治疗(比如溶栓或经皮冠状介入术)的效果。cTnI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在心肌细胞收缩和舒张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当心肌细胞受损时,cTnI会释放到血液中,检测cTnI的浓度变化可以及早地发现心肌损伤,有助于对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13]。cTnI是心肌损伤的高度敏感和特异的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后1~3 h,血液中的cTnI浓度开始升高,24~48 h达到高峰,可持续升高10~14 d。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能够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心肌损伤情况提供确切的数据支撑,而24 h动态心电图能够实现动态化检测,并实现对患儿的连续24 h监测,进而获得超过10万个心动周期信息,增加监测数据的信息量,为患儿的心脏状态及数据信息提供直观的反馈。24 h动态心电图不仅更容易识别出阵发性心电图的改变,且利用计算机分析系统能够更加详尽地分析出患儿潜在的病理性改变。

综上所述,24 h动态心电图联合心肌损伤标志物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心肌损伤评估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晶,李国慧,黄慧,等.病毒性心肌炎与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的检验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17):3329-3333.

[2] 姜自远,孔翠,杨清华,等.24小时动态心电图联合组织多普勒超声评价糖尿病合并食管癌患者放射性心脏损伤的应用研究[J].现代仪器与医疗,2020,26(6):15-19.

[3] 李亚.左卡尼汀对重症肺炎致心力衰竭患儿CK-MB、cTnI、BNP及NPY水平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2,45(2):36-37.

[4] 范小颖,孙肖,王云茹,等.益气涤痰通腑汤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伴心肌损伤[J].世界中医药,2023,18(4):508-512.

[5]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童肺炎联盟.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17年制定)[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7,32(12):881-885.

[6] 杜素花.24 h动态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损伤中的应用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21):44.

[7] 李莹.生化检验对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伤以及肝损伤的诊断作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132,138.

[8] 刘晓金,林晶,卢神雷.重症肺炎患儿诱发心肌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策略探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3,9(1):127-129.

[9] 卢秀绘.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碎裂QRS波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3,52(15):1168-1170.

[10] 邱寒寒.动态心电图联合心肌损伤标志物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MACE发生中的预测价值[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3(17):34-36.

[11] 冯姝华,贺孝良.血清NT-proBNP、CRP水平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心肌损伤的相关性[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6):920-921.

[12] 张显敏,陈晓红,吴秦超,等.布地奈德联合果糖二磷酸钠和维生素C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伤的疗效[J].西北药学杂志,2024,39(1):151-155.

[13] 赵莹,姚丛月.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23,28(7):1020-1023.

(编辑:肖宇琦)

猜你喜欢

支原体标志物重度
藏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反复发烧、咳嗽,都是肺炎支原体惹的祸
鸡败血支原体病的诊治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重度垂直系列之一
有壹手快修:钣金领域的重度垂直
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MR-proANP:一种新型心力衰竭诊断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