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分析

2025-02-19赵丽华

青年文学家 2025年3期
关键词:黛西象征主义了不起的盖茨比

1925年,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以下简称菲茨杰拉德)编写了长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小说主线围绕神秘的青年富豪杰伊·盖茨比(以下简称盖茨比)展开,他对早期相遇的上流社会的一名叫黛西·布坎南(以下简称黛西)的小姐,有着一种近乎痴迷的爱慕之情。《了不起的盖茨比》所探讨的深刻主题主要包括堕落、理想主义的幻灭、对变革的抗拒、社会的动荡以及放纵等多个层面,使读者在阅读本书后陷入对美国梦的深思。因此,本文将尝试从象征主义的视角出发,分析该小说的独特魅力,以期帮助读者更为全面地理解其内在的主旨。

从象征主义的角度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过程中,人们不难发现,这本小说描绘出的是一幅关于美国梦与“咆哮爵士年代”的生动画面,其深刻的主题,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是美国文学史上永恒不朽的丰碑。这部作品的象征性语言内涵丰富,使其在文学上远远超越了时代的局限影响,赋予读者以永恒的思考。无论是对个体命运的探讨,还是对社会状况的批判,《了不起的盖茨比》都在为读者呈现一个复杂且真实的精神世界,这也是本书为什么成为经典,值得后世不断深入挖掘的根本原因。

一、象征主义解析

象征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思想,最早起源可以追溯至19世纪末,那时正处于反抗法国诗歌创作中僵化的主题表达技法高峰时期。这一运动的催生者为一批勇于革新的法国诗人,他们运用独特的艺术追求,正在开启一场新的文艺革命,这场革命后来被学术界通称为“象征主义运动”。象征主义在呈现作品主旨方面,也有很独有的特征,它能引导读者脱离具体的实物,从而感知那些潜藏在背后的抽象意蕴,即读者所称之为的“言外之意”。在象征主义的巧妙运用下,小说不再是简单的事件堆砌,而是转变成一个充满“象征”的复杂系统,邀请读者共同探寻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深厚含义,进而感受文学艺术所带来的无限魅力。

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颜色象征主义

(一)绿色

绿色,这一色彩经常被寓意为生命和希望的象征,通常与春天的复苏紧密相连在一起。在文学作品中,绿色的出现频繁,多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暗示着无尽的期待。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这种绿色更是成为贯穿全书的重要元素,引人深思,极具象征价值。

在书中,在某个场景中出现这样一幕,主人公盖茨比一如既往地置身于自己的世界中,无视周围人们的呼唤。他张开双臂,以一种近乎神秘的姿态面对那片迷雾笼罩的水面。即便与他相距甚远,“我”也能轻松地感受到他微微颤动的身体,仿佛被某种力量所吸引。“我”的目光自然地投向海面,除了无尽的黑暗,眼前唯一闪烁的光源是一抹微弱的绿光,它渺小而又遥远,也许仅仅是码头尽头的一盏孤灯。然而,当“我”再次试图寻找盖茨比的身影时,他却已在阴影中隐匿,不留一丝痕迹,只剩下“我”一人在这令人不安的黑暗中徘徊。

这样的场景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第一章画上一个悬念重重的句号,同时也引出了书中第一个重要的象征—那道“幽灵似的绿光”。在初次见到这道绿光时,盖茨比尝试用手去抓住它,仿佛这抹绿色的光辉就是他心中神圣的圣物。随着情节的发展,读者会逐渐意识到,这束光并非只是一个物理存在,它位于黛西的码头尽头,也就是说,在这里象征着盖茨比内心深处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它也象征着他对黛西那份纯粹炽热的爱情,体现出他试图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坚定信念。目前,有众多评论家通过讨论之后认为,这抹绿光象征着盖茨比对黛西个人深厚情感的表达,更深刻地反映美国梦这一宏大主题。

(二)黄色

黄色,在本书中象征作者对人物内心贪婪本性的深刻洞察,甚至预示即将降临的死亡。随着阳光的照耀,世界似乎悄然苏醒,灯火越发璀璨,在这样的氛围中,轻音乐仿佛被赋予黄色基调,伴随着人们的欢声笑语,场面显得无比热闹。这样的描写将盖茨比的派对呈现为一幅繁华的画卷。在盖茨比奢华的派对中,黄色作为一种主色调,弥漫在整个场景之中。参与派对的男士与女士们,正如被黄色光辉吸引的飞蛾,穿梭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交圈子中。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地位的非分之想。伴随着乐队演奏的“黄色鸡尾酒会音乐”,也营造出一种生动的派对氛围,进而暗示人们内心深处对物质享乐的执迷。

盖茨比的黄色劳斯莱斯,也承载着一种象征意义,作为地位的象征,这辆车的反复出现强化其对奢华生活的展示。每一次提及“黄色的车”,都暗示着盖茨比与金钱至高无上的价值观之间的紧密联系。此外,乔丹的头发呈现出“秋叶黄”的色调,而盖茨比派对上的双胞胎也穿着黄色衣服,种种细节一次次叠加,进一步强化黄色在故事中的象征意味。此外,黄色的寓意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还隐含着死亡的预兆。例如,当黛西驾驶这辆车意外撞死默特尔,默特尔的尸体被安置在车库中,唯一的光源竟是来自一个摇曳的铁丝篮子里的黄色灯光。失去妻子的乔治·威尔逊(以下简称威尔逊),对于“黄色的车”始终记忆犹新,这弥漫在他心中的阴霾成了他无从释怀的痛苦。这里所展现出来的情景,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黄色在小说中象征意义的感受,同时,也揭示出在追逐财富的过程中,个人往往会牺牲更多珍贵的东西,甚至是生命。

(三)白色

在多种文化中,白色经常是用来象征纯真无瑕的含义。本书中白色服饰作为黛西和乔丹两位女性角色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只是代表对色彩的选择,更深刻地描绘出与盖茨比相关联的女性角色所代表的“纯真”之美。在小说初期,黛西的形象就展现出了天真纯洁的一面。她的“白色少女时代”成为她青春岁月中最为鲜明的印记。在步入婚姻殿堂之前,白色似乎贯穿她的整个生活,她拥有白色的汽车、白色的服装,甚至她的房间也装饰得如同一片洁白的天地。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一个单纯编织而成的理想化世界,而这一切与她之后经历的生活变故形成鲜明的对比。

盖茨比对黛西的感情始终保持着一种几近于童真的纯真信念,即使面对现实的重重挑战,盖茨比心中那份纯真依然未曾改变过。他的情感如同明亮的白色,始终透出一种希望,一种理想。而作为叙述者的尼克,自视为从不撒谎的人,将盖茨比看作是他所认识的为数不多人中最为真诚的一类人。这种对纯真的坚守也始终贯穿于整个故事,深刻地揭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此外,盖茨比住所的白色台阶,表面上看与洁白的台阶相得益彰,构成一个外观上纯洁无瑕的印象。然而,深入其内部,恰恰隐藏着错综复杂的人性纠葛。

当小说逐渐转向灰谷的描绘时,白色的出现所体现出的象征意义更为强烈。在情节推进过程中,叙述者跟随他人穿越低矮的白色铁路围栏,进入一个仿佛被绝望笼罩的世界之中。灰谷,作为被富人对财富无节制追求所扭曲的地方,成为道德堕落的象征。然而,在荒凉之中,白色的铁路围栏,也象征出一线希望。虽然它微不足道,却为那些在贫困苦难中挣扎的人们提供一丝心灵的慰藉。

三、《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场景象征主义

(一)灰谷

本书的地点与环境的描绘,并不是只根据当时背景设定的,而是承载对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刻映射。尤其是在小说的第二章中,菲茨杰拉德通过对灰烬之谷的刻画深刻折射出时代特征,同时也反映出人性的复杂。“灰烬之谷”这一名称本身蕴含着深远的意象,它不是一个普通的地理概念,而是一个象征荒诞的“农场”。在这片土地上,灰烬如同作物般茂盛生长,覆盖大地,甚至“生长”成房屋、烟囱,伴随着袅袅升起的烟雾,最终在一种超然的努力下,融合成在人们心中四处游荡的腐朽气息。

当菲茨杰拉德首次引入灰烬之谷时,它所表达出的那种荒诞令人印象深刻。灰谷作为西区与纽约市之间的缓冲地带,由大量工业灰烬所组成。原本应为滋养生命的农场,如今却辱没为灰烬的栖息地。通过将工业灰烬与生命源泉进行替代,作者暗示出一种现代化进程对人性的侵蚀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逐渐远离自然,金钱似乎成为人们生存的唯一目标,这也是导致人们情感的冰冷的关键因素。这一观点在故事的发展中得到深刻的印证,尼克将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归咎于黛西,并将盖茨比的死亡认定为是黛西与其丈夫合谋误导威尔逊,使得盖茨比被其打枪打死。但菲茨杰拉德在此并没有将盖茨比的死因归咎于威尔逊的个人行为,而是将它作为灰谷这一特殊社会现象的产物。威尔逊生活在被工业垃圾覆盖的荒滩上,是一个穷人,他的行为反映现代工业社会的广大阴暗面,尤其是当他杀死盖茨比这些象征现代化的富人。这起事件揭示社会阶层之间的对立关系。

此外,灰谷作为一个看似阴暗且毫无生气的空间,其实蕴藏着丰富的象征意义,是“美国梦”彻底毁灭的写照,也象征在金钱统治下道德的崩塌。在这一空间内,金钱的价值被放大到一种非理性的地步,甚至超过传统道德标准,如宗教信仰的约束。对金钱的盲目追求,导致人性的异化,更加剧社会的不平等。因此,灰谷中的灰烬是对物质世界的深刻讽刺,更是对人性堕落的一次严厉反思。另外,灰谷也呈现出威尔逊等穷人的困窘。这些生活在肮脏的灰烬中,被社会所边缘化的人,失去了希望。

(二)东卵与西卵

在对本书展开深入分析后,可以发现那个时期的人们生活命运是多么的悲惨,社会阶级会直接左右人物的命运。叙述者的居住环境位于西卵,这一地方在社会声望上远远逊色于其对岸的东卵。然而,这种表面上的差距,还深刻地反映出两者之间那种奇特的对立关系。西岸被紧密排列的豪宅包围,距离水湾的距离只有五十码的距离,部分宅邸的年租金高达一万二到一万五美元。“东卵豪华住宅区的洁白的宫殿式的大厦沿着水边光彩夺目”,作为所谓的“大财主”聚居之地,包围着家族财富。这里的家庭,从祖辈手中继承巨额财富,他们的家族历史悠久,代代相传,深深扎根于这片东部土地,对其传统遗产充满骄傲。这些人可以接受当时东部最为顶尖的私立学校教育,并形成一种排外的社交圈,经常鄙视那些不属于其特权阶层的群体。黛西和她的丈夫正是这一类人群的典型代表,他们依靠家族背景享受着上层社会的奢华。

西卵虽然也生活着富豪,但他们的财富并非通过世代相传而来,而是近些年通过其他手段获得的。置身于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泡沫中,这些人抓住时代的发展机遇,迅速跃升为社会的新兴精英。相比东卵的“大财主”,西卵居民严重缺乏稳定的教育背景,他们的家族传统也几乎没有传承下来,他们热衷于通过展示自身的财富来证明自身的成功。盖茨比,作为小说的主人公,正是西卵这类人的典型代表。他出生于相对贫困的环境,通过与犯罪组织的勾结而获得丰厚的财富。虽然财富堆积如山,他依然难以融入东卵的上层社交圈,总是被贴上“新贵”的标签。

盖茨比与东卵居民在财富与地位的认知上有着根本的区别。东卵人将财富视为家族荣耀的象征,他们重视血统,对于自身的地位几乎抱有不可动摇的自信。同时,盖茨比的追求似乎与他们完全不同,他试图通过个人的努力改变命运,渴望与黛西重拾旧情,向社会寻求认可。然而,这一追求在固若金汤的阶级壁垒面前,显得越发艰难。随着盖茨比的梦想破灭,暗示着他在追求过程中渐渐迷失自我,最终成为自己目标的牺牲品。通过对东卵与西卵的对比,小说深刻地揭示阶级与社会地位对人物命运的深远影响;同时告诫读者,在一个看似自由平等的社会之中,阶级壁垒依然存在。这就像一面无形的墙,将人们按照出身划分成截然不同的世界。

菲茨杰拉德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美国梦的幻灭与个人价值的重新审视。在追求物质财富的潮流中,大多数人都会迷失自身的方向,无法真正理解幸福的真正意义。因此,《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对一个时代的真实记录,更是对人类存在价值的深刻思考。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这部作品所传递出的警示作用,仍将激励无数的读者去思考内心的追求与外在的成就之间应保持何种平衡关系。

猜你喜欢

黛西象征主义了不起的盖茨比
台州学院李国辉教授新著《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研究:象征主义》出版
大班语言活动:戴眼镜的芭蕾女孩
当代象征主义流派研究的困境和出路
理想的彼岸世界——象征主义的绘画艺术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人物形象
《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意式苹果酱圣代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形象再解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从文学到电影的嬗变
空位
杜拉斯小说中的“诗”与象征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