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战略下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规范体系研究
2025-02-18顾薇李姜红
摘要: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的模糊不清,法律化范围宽泛不明,法律化目的莫衷一是等问题阻碍了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的进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规范体系,需要对立法的对象、目的和路径等基本问题作出回答。笔者对共同富裕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并对共同富裕战略下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提出构建一个明确统一系统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规范体系,才更能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为此,笔者在共同富裕战略下建构了一个新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规范体系,并提出优化路径。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共同富裕;法律规范体系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5.03.058
1"共同富裕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
共同富裕主要侧重于社会整体层面的公平与发展目标,是一种宏观的社会理想状态;而企业社会责任涵盖的范围更广泛,包括对员工、消费者、环境等多个具体方面的责任,是一种微观的社会理想状态。虽然两者的侧重点不同,但是两者目标价值一致,责任主体的重合有助于两者之间相互促进。
1.1"共同富裕与企业社会责任在目标价值方面存在高度一致
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公民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战略性社会责任理论和共享价值理论等社会责任理论认为,企业应致力于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作出积极贡献,做良好“企业公民”,如保障员工权益、促进公平就业、推动可持续发展、参与公益慈善和实现社会福利(包括物质和精神)最大化等。共同富裕旨在实现全体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让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减少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共同富裕和企业社会责任都着眼于提升社会整体福祉,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可持续进步,都是为了构建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繁荣的社会,两者在目标和价值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共同推动着社会朝着更加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1.2"企业社会责任和共同富裕在责任主体方面存在重合
企业社会责任主要聚焦于企业自身的行为和责任。共同富裕是全社会努力的方向,涉及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多个责任主体。其中,企业作为重要的经济组织,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资源调配能力,是推动共同富裕的主要力量。一方面,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营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这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更和谐的劳资关系以及更顺畅的经营环境,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当社会更加公平、人们的消费能力普遍提高时,企业会面临更多的市场机会和需求。另一方面,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直接或间接地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创造财富、提供就业岗位,让更多人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够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共同富裕的实现。企业的良好发展可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进而提升整体的富裕水平。另外,企业在公益慈善、教育支持、扶贫助困等方面的投入,能直接对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发挥作用,让更多的人分享共同富裕的成果。
可见,强调企业社会法律责任有利于建立稳定、可持续的共同富裕推进机制。在新发展阶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重要力量的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致力共同富裕,势必会成为一种历史必然和时代选择。
2"共同富裕战略下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机制及其反思
2.1"共同富裕战略下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机制
目前,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我国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机制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激励引导机制。例如政府给予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政策优惠,鼓励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设立社会责任奖项,对表现突出的企业进行表彰和奖励;在企业内部加强社会责任教育培训,提高高管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全员参与度;面向社会开展社会责任普及教育,营造良好氛围。二是监督评价机制。为不断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促进企业与社会共同发展,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全面进步,政府相关部门建立科学的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要求企业按制度定期编制社会责任报告,建立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体系,邀请第三方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评估,并与社会责任报告同时公布。例如中共深圳市委办公厅、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意见》。又如一些地方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工业和信息化机构制定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南》。三是行业自律机制。行业协会等主体制定行业社会责任准则和规范,引导企业自律,开展行业内交流和互助,共同提升行业社会责任水平。例如,为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科学发展观,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中国银行业协会制定了《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中国商业联合会制定的《商业服务业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准则》。四是法律化机制。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中明确企业违反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责任,对不履行社会责任或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企业,依法依规进行法律责任追究;《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经营行为规范》鼓励民营企业境外分支机构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及时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和绩效,定期发布社会责任或可持续发展报告;为推动国有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关于国有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一些地方政府,比如石家庄、江苏和上海等地区建立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
2.2"四大机制存在问题及反思
四种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机制的配套运用,企业社会责任常态化、专业化、制度化渐成趋势。随着企业发展壮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关注对象已经逐步扩展到消费者、员工、政府、"供应商和社区等更多的相关方,从最初以追求企业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到更多地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和福祉。整体上,因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所导致的生产安全、环境污染、侵害消费者权益和劳工权益等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不过,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受到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等多头监督管理,这种标准依据多元化和法律规范分散性的现状,会造成以下问题:一是部门协调不畅,涉及企业社会责任推动的各个部门之间有时存在职责不清、协调合作不够紧密的情况,导致共同富裕的相关政策落实效率不高。二是激励机制不健全,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在政策优惠、资源分配等方面的激励力度不足,难以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三是监督与评估机制不完善,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较为松散,评估方法和指标不够科学全面,难以准确衡量企业的实际表现。四是企业社会责任涵盖的具体内容、执行程度等没有清晰一致的界定,企业对其理解和履行情况差异大,在实践中缺乏明确指引。五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定分散不同的法律部门,缺乏系统性,对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的惩处缺乏有力的法律约束,企业侵犯消费者权益、劳动者权益和环境污染等现象还普遍存在。因此,构建一个明确统一系统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规范体系,才更能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3"共同富裕战略下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规范体系的建构
许多专家学者以及机构都对企业社会责任作出解释,但至今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仍未有统一标准。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卡罗尔(Carroll)的金字塔责任模型说,他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比作一个具有四层级的金字塔[1]。位于金字塔最底层的是经济责任,经济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础,也是每个企业的必备责任。经济责任的上层是企业的法律责任,要求企业应该遵守社会规范,否则将受到法律的监督和制裁。法律责任的上层是伦理责任,要求企业的经济活动应当遵守道德伦理规范。位于金字塔顶层的是慈善责任,要求企业应为社会贡献资源和减轻社会负担,成为一个良好的社会公民。
企业社会责任的议题和任务是随着时代要求、环境效益和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不断发生变化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如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成了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可见,“先富带后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已成为当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中心议题,企业社会责任任务体系和管理模式也应相应作出调整。
习近平总书记说:“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2]。在中央财经委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从“深入研究不同阶段的目标,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三步走”(到“十四五”末、到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的战略目标,而且提出了“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3]。由此,在共同富裕战略下,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规范体系可以重构为以下两个层次(如表1)。第一层次是应尽责任。有学者认为:应尽责任是企业通过市场实现的收入分配,包括与员工及高管、供应商、客户、环境以及合作伙伴等[4]。笔者认为,应尽责任是要求企业遵守法律法规,不仅要保障员工权益、公平交易和保护环境等,还要依法纳税。第一层次的应尽责任与金字塔责任模型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相契合,主要表现为强制性法律规范。企业履行好应尽责任可以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社会财富的积累奠定基础,进而为更多人提供发展机会和改善生活水平,减少社会矛盾和不公平现象,为共同富裕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第二层责任是愿尽责任,与金字塔责任模型的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相契合,主要表现为任意性法律规范及促进性法律规范。愿尽责任要求企业自觉践行更高的伦理道德标准,积极参与公益慈善活动、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扶贫助困、支持教育文化等事业发展,能直接对弱势群体进行帮扶和改善,让更多人能分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使社会整体向更加公平、文明的方向发展。这是对共同富裕的有力补充和推动。
4"共同富裕战略下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规范体系优化路径
虽然企业社会责任与推进共同富裕具有内涵和目标的一致性,但仍需要路径安排、机制设计,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5]。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并把“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作为完善我国法律体系的重点任务之一。笔者认为,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的构建中国特色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规范体系,来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或许会更好也更有意义。为此,应从以下两个路径构建和优化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规范体系。
4.1"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的制定一部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促进法
《企业社会责任促进法》可以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指导,有助于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共同富裕的进程。企业社会责任促进法的立法结构主要分为总则(立法目的、依据、原则、适用范围和相关定义)、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内容(应尽责任、愿尽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报告与披露(报告的内容与要求、披露的途径与方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促进措施(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投融资优惠等)、监督管理(政府监管部门及其职责、监督检查的程序与方法)、法律责任(企业违反社会责任的处罚措施、监管部门失职的责任)和附则7个部分。在立法技术上,企业社会责任促进法要注意与现有法律法规衔接,确保与其他相关法律如劳动法、环保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税法等相互协调,避免冲突。企业社会责任的愿尽责任部分,要注意企业规模的差异性,充分考虑不同规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实际情况,让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能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平衡好成本与效益,以保持企业的积极性,避免一刀切。最后,立法还应参考国际上先进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实践,保持一定的前瞻性。企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规范企业投资"经营行为,合法合规经营,注意保护环境,履行社会责任,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形象大使”[6]。面对“一带一路”的国际新环境和新语境,立法应探究命运共同体理念下企业社会责任的新内涵、新发展和新要求,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不断提升中资企业国际形象、提高中资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
4.2"以共同富裕的发展理念为指导修订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法律法规
以共同富裕的发展理念为指导修订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法律法规,主要从以下3个层面进行。首先,完善实现与员工共富的法律法规,该部分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等。其次,完善实现产业共富的法律法规。关乎投资者利益方面的社会责任,主要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关乎客户方面利益的社会责任,主要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关乎伙伴利益方面的社会责任,主要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正当竞争法》以及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等;关乎社会国家利益方面的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最后,完善实现与社会共富的法律法规,该部分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在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以及完善税收制度涉及个人所得税、房地产税、遗产税和赠与税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参考文献
[1]Moral"Management"of"Organizational"Stakeholders[J].Business"Horizons,1991,34(4):3948.
[2]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4.
[3]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5.
[4]殷格非.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特色企业社会责任[J].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3,(06):42.
[5]李海舰,杜爽.企业社会责任与共同富裕关系研究[J].东南学术,2022,(05):128.
[6]赵超,安蓓.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造福人民[N].人民日报,2018082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