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院校统计学课堂“期待导向型”教学模式研究
2025-02-18刘奕伶
摘要:大数据时代,统计学作为解读和分析海量数据的关键学科,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针对民办院校统计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统计理论抽象、课堂互动不足和实践教学缺失等问题,提出基于期待理论的“期待导向型”课堂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设定明确学习目标、创设情境、增强课堂互动和实施双向评价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专业实践技能,以适应大数据时代对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统计学;课堂教学;期待导向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5.03.043
0"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与深化,民办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重任。然而,民办院校统计学课堂教学面临着多重挑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这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也制约了学生统计思维的培养与应用能力的提升。
本文以期待理论为基础,提出并构建一种“期待导向型”的统计学课堂教学模式。期待理论源于心理学家Albert"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强调个体的期待对其行为选择和行为坚持度具有显著影响[1]。在教育领域,期待被解释为学生对学习结果的预期,这种预期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投入与成效。采用期待导向的教学策略,旨在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创设情境、实施互动教学和实施个性化评价,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期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统计学”课堂教学中的“痛点”问题
统计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和应用性兼具的学科,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在民办院校的统计学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制约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的“痛点”问题[23]。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的掌握,也对他们未来在专业领域的应用能力产生了不利影响,如下详细探讨民办院校统计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痛点”问题:
1.1"课堂教学内容抽象,与经管专业衔接度不足
民办院校较少设置统计学专业,统计学课程通常作为经管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开设,课程包含大量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如概率分布、假设检验和回归分析等,这些内容涉及复杂的原理和公式推导,晦涩难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时常常感到困惑。另外,统计学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极为关键,但目前学院的课程设置却与经管专业课程的衔接度较低,这种设定导致学生难以看到统计学与其专业学习的直接关联,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由于缺乏与实际应用背景和专业关联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低,仅仅把通过考核、完成学分作为目标,而难以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1.2"课堂教学以“教”为中心,师生互动不足
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单向传授知识为主,主要依靠讲授和展示来传达课程内容,虽有案例引用但通常较为陈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当前,课堂教学面临的最大冲突在于有限的教学时间与充分研讨需求之间的矛盾。由于课程内容繁多且授课课时有限,教师通常需要加快授课进度,以确保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难以充分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和反馈,无法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和讨论,使得教师无法及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从而影响整体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
1.3"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内驱力不足
对于民办院校学生来说,统计学课程中的理论部分需要用到高等数学的相关知识,这些理论内容较为复杂,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理解力要求较高。但很多学生来自文科背景,他们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这使得他们在学习统计学时感到困难重重,并由此引发学生的畏难情绪,对统计学产生抵触心理,觉得课程枯燥无味,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兴趣,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1.4"实践教学不足,理论与实践难以转化
统计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强的学科,常常缺乏与实际应用和专业需求的紧密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无法感受到统计学的实际应用价值。这种理论与实践的割裂,使得学生对统计学的期望难以满足,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动力和兴趣。在大数据时代,社会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要求日益提高。然而,现行的统计教学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不足,实际分析案例过时,且依赖的统计软件如Excel和SPSS与社会的实际需求存在很大差距,这进一步加深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使得学生在面对实际应用挑战时感到力不从心。
2"以学生为中心的“痛点”问题解决方法
2.1"“期待导向型”教学模式概述
“期待导向型”教学模式,是基于期待理论的一种创新教学实践,旨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期待,提升其在统计学课堂上的参与度、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期待理论强调了个体的期待对行为选择和坚持度的影响,而教育中的期待则表现为学生对学习结果的预期。在统计学教学中,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创设真实情境,实施互动教学和个性化评价,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研究表明,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方法能够提升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能力和积极性(Learner-Centered"Teaching"|Teaching"and"Learning"STEM,2020)[46]。同时,这种教学模式构建了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集中体现了现代教育教学重视学生主体性作用的核心理念,通过关注学生的优势和能力,提供明确的期望和支持,教师可以创造一个积极且具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78]。因此,“期待导向型”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应成为当前民办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理念和总体思路。
2.2"统计学课堂“期待导向型”教学模式设计
统计学课堂“期待导向型”教学模式设计的核心理念是基于期待理论,强调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创设情境、实施互动教学和个性化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期待,进而提高学习投入和成效。本章将详细阐述这一模式的构建步骤和关键策略,旨在为民办院校的统计学课堂教学提供可操作的实践指导。
2.2.1"设定明确学习目标,提升学习针对性
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期待导向型教学的基石。在民办院校的统计学课堂中,教师应与学生共同设定具有挑战性但可达成的目标,这些目标应与课程大纲紧密相关,同时与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相契合。通过目标设定,学生能明确知道他们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动力。
(1)优化教学内容,实现与专业的深度融合。
根据经管类专业的要求和不同专业的学生需求,结合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实现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和兴趣,以及他们在各自专业领域的统计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例如,在教授“数据的描述性分析”这一章节,教师可以根据会计专业学生的需求,重点讲解如何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来解读财务报表,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数据来评估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健康。弱化复杂公式理论推导、进行专业针对性的教学优化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理论知识,也能够提高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统计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满意度。
(2)"结合学生兴趣,整合竞赛资源提升实践能力。
学生对统计建模、数学建模等类型的竞赛参与兴趣度高,但往往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导致学生参与率低、获奖难等问题。对此,统计学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他们参加技能大赛的需求,探索如何将这些大赛内容有效融入课程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通过定量和定性研究,对历届技能大赛的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进行分析总结,调整完善课程内容,优化课程教学目标设定,确保大赛的核心技能与教学大纲保持一致。
2.2.2"创设学习情境,增强实际应用感
创设情境是一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有效融合的策略,这指导教师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可以在进行统计理论讲解后挑选一些与课程紧密相关的实际案例或问题,引入商业数据分析、社会调查或科研项目等实例,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统计知识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深刻感受统计学的实际价值和应用可能性。例如在讲解“相关与回归分析”章节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个与社会时政相关的案例,如分析某城市实施的不同环保政策(如限制车辆使用、推广绿色能源、加强垃圾分类)与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变化关系;指导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实际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回归分析,从而找出最有效的环保政策。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课程中复杂的理论知识,还能够让他们体会统计方法在实际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应用,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2.2.3"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参与度
课堂互动在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作为期待导向型教学的核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的重心从“教师传授模式”转变为“学生学习模式”,教学目标也应从以教材内容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收获为主,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在该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通过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刺激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在统计学课堂中应积极采用互动教学方式,如开展统计习题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数据分析项目、经管行业案例分析和主流统计软件(R、SPSS、Stata等)实践教学,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够帮助他们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专业实践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2.4"实施双向评价,促进全面反馈与改进
在期待导向型的教学模式下,双向评价机制的建立对于促进教学的全面反馈与持续改进至关重要。这一环节强调通过建立一个包含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以及学生对教学过程反馈的双向评价体系,来实现教学的持续优化和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课堂互动测试和学习成果展示(案例分析、卷面成绩)等多样化方式,收集学生的反馈,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从而调整教学策略,使之更加贴合学生的学习节奏和理解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评价,提出建设性意见,不仅能够增强他们的主体性,增进师生间的有效沟通,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这对于提高统计学课堂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结语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统计学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本文提出的“期待导向型”课堂教学模式为民办院校统计学教学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也为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培养指明方向,该模式旨在激发学生在统计学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强化实践能力,使其在数据驱动的决策中发挥关键作用。展望未来,“期待导向型”教学模式将继续探索与完善,为民办院校及更广泛的教育领域培养出能够驱动未来发展的创新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Bandura,Albert,William"H.Freeman,and"Richard"Lightsey[J].Selfefficacy:The"exercise"of"control,1999:158166.
[2]王炯琦,吴翊,周海银.统计学专业教学现状与改革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4"(03):8789.
[3]孙亚静,侍术凯,陈玉爽.民办高校统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08):182183.
[4]Brent"R,Prince"M,Felder"R.Promoting"and"managing"studentstudent"interactions"in"online"STEM"class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Engineering"Education,2021,37(3):797813.
[5]Prince"M,Felder"R,Brent"R.Active"student"engagement"in"online"STEM"classes:Approaches"and"recommendations[J].Advances"in"Engineering"Education,2020,8(4):125.
[6]Emaliana"I.Teachercentered"or"studentcentered"learning"approach"to"promote"learning?[J].Jurnal"Sosial"Humaniora"(JSH),2017,10(2):5970.
[7]邓海龙.“产出导向法”与“任务型教学法”比较:理念、假设与流程"[J].外语教学,2018,39(3):5559.
[8]唐雪东,刘晓嘉,郭瑞雪,王颖,李金英.高校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果树栽培学课程为例[J].创新教育研究,2023,11(11):35913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