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题材动画必要性、可行性及发展方向分析
2025-02-18李柏成
摘要:目前公安题材动画在理论研究及创作都尚处“蓝海”,为公安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创新方向。公安题材动画是以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为主体塑造对象的题材动画,突出公安的主体性。公安题材动画是公安文化繁荣的具体体现,也是公安队伍进行主体构建和话语表达优化的新载体,还是行业融合发展的具体体现。公安题材动画在创作素材、创作经验、技术和人才都具有明显优势。公安题材动画发展需要在坚持党的领导、价值呈现、内容倾向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深化。
关键词:公安文化;动画;公安文艺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5.03.03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指出,各种艺术门类互融互通,各种表现形式交叉融合,科技发展、技术革新所带来的新的艺术表达和渲染需要正确运用,使文艺创作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1]。动画作为新的艺术表达和文化传播形式,需要我们积极认识其艺术形式的特点和优势,从而有效地运用来更好地传播文化。在坚持守正创新的文化发展理念下,动画形式与公安元素的融合成为公安文化发展和传播的一个可能方向,为公安文化的繁荣注入了新的动力。
1"公安题材动画概念界定
反映公安文化的载体形式有很多,如展览、博物馆、公安文学作品、公安影视作品等,这些都映射出了公安文化的繁荣,而有关公安的动画作品却屈指可数。《黑猫警长》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卡通动画片,自1984年发布5集动画后便中断创作,近年来断续有警察有关卡通动画作品推出,但数量有限。《黑猫警长》作为塑造警察的动画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开辟了我国公安题材动画的先河,塑造了机智、勇敢的黑猫警长形象,但其剧情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与实际公安工作相比只能是冰山一角,因此目前国内公安题材动画创作仍属蓝海,也缺乏公安题材动画的相关学术研究。本文也期望对公安题材动画进行初步分析,为公安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探寻新路径。
目前公安影视的研究成果相对成熟,因此参照公安影视界定公安题材动画。笔者对相关定义进行简单分为两类:案件中心论和主体中心论。案件中心论主要是强调公安题材影视以案件作为中心,“‘公安戏’即戏剧冲突集中在公安干警与犯罪作斗争之间”[2],这种观点都是将警察影视与“警匪片”做等同[3],是公安与罪犯围绕案件而展开的一系列演绎。自新时代以来,公安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和变革,公安工作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案件中心,而是形成了全局性、系统性治理格局,因此案件中心论定义已无法全面反映日益发展的公安工作实际。主体中心论强调以公安民警作为故事叙事和演绎的核心,“‘公安题材影视片’或‘警察影视’应当突出警察在作品中的主体地位,以警察主体为核心”[4],突出民警及公安机关的工作、生活,塑造真实、正面的公安形象。“如果一个作品反映了真实的公安生活,成功塑造了人民警察典型形象,就可以被公安文化界定性为‘警察(公安)题材’作品”[5]。主体中心在一定程度上是内含案件中心的,公安工作是一个执法工作,这必然会接触案件,但主体中心论更多强调作品对公安工作的凸显,传播公安文化,传递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价值追求,塑造真实、正面的公安形象。
动画是指“作为采用真人以外的方法造成动作使用各种技术所制作出的活动影像”[6]。同时鉴于上述“警察题材影视片”研究经验,公安题材动画的定义也渐进明晰,应以我国公安民警为主体,通过动画艺术形式反映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的工作及生活的故事。公安动画所刻画的对象为公安民警或公安机关;叙事内容以公安工作为主要内容,包含社会管理服务、治安秩序维持、打击违法犯罪、保护国家政治安全等;主题表达应以展示公安工作中的真善美,通过塑造典型公安民警形象使普通受众和警察群体深入认识公安工作。简而言之,公安题材动画是指通过非真人活动影像,以我国公安为主体,塑造公安形象,反映公安工作及其生活的题材动画。
2"公安题材动画的意蕴
公安与动画二者的交融公安题材动画以其特殊的内容和形式表达,在公安文化发展、公安文化领导、公安话语表达、行业交融发展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2.1"创新公安文艺形式,促进公安文化繁荣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7]。公安题材动画能够代表公安工作的时代性,虽然已经有相关动画作品的创作,但其内容和蕴涵都无法表达新时代下公安工作的革新与成就,创新文艺表达形式,创作更多丰富多样的优秀公安题材作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公安题材动画能为公安文艺增添新的血液,促进公安文化繁荣发展。公安题材动画需要承载公安文化要素,这丰富了公安文化的展现形式并拓展了公安文化传播的途径。从内容与结构角度,公安文化包含表层物质文化、浅层行为文化、中层制度文化、深层精神文化4个方面[8]。公安题材动画的创作通过动画的表现方式,能够创造性地还原公安有关的物质文化,如公安民警办公和生活场所、警用制式装备、警用服饰等。动画技术在不同情景中具有丰富的艺术效果,能够多元化呈现公安行为文化,如通过逐帧技术刻画来展现执法执勤中公安民警所具有的专业技术动作。动画全局性的“上帝视角”,能够从宏观上展现公安机关的运行,各个部门和警种的协同配合,使制度文化在动画中能够生动地可视化呈现。"公安精神文化是最为深层的,贯穿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之中,动画形式在三方面的创新发展天然蕴含精神文化,丰富了公安精神文化的艺术表达。动画因其特殊的艺术表现,将动画与公安结合,可以使公安文化在多方位得到延伸。
2.2"加强文化主体建构,强化公安文化领导
加强文化主体建构就是公安文化需要由公安主体自我建构,而非由外界“他说”。一方面,公安题材动画是公安文化“自塑”的一种新鲜尝试,通过动画的形式将公安文化呈现,这种“自塑”内在地蕴含主体性和主动性,是主体建构的产物;另一个方面,公安题材动画的空白现状也要求强化主体建构,主动创作,才能够弥补领域空白,加强文化领导。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目前世界上已有不少国家创作了有关其国家的警察题材动画,如日本《乌龙派出所》《交番女子的逆袭》"、美国《天堂镇警局》等,这些海外警察题材动画虽然展现了警察的共同特点,但由于警察的阶级属性,其警察文化与我国公安实际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动画领域我国公安文化尚未自主建构,我国乃至世界观众无法通过动画深入了解公安文化,而国外警察动画作品却影响着我国动画观众,这对公安文化领导权具有一定的冲击。因此需主动将公安题材与动画相结合,加强文化主体建构,展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安文化及警察故事,塑造符合我国公安实际的警察动画形象,强化公安文化领导权。
2.3"优化公安话语表达,讲好"“中国警察故事”
话语是“语言和思想的结合体”[9],这表明话语是一种思想的具体呈现,公安话语即指公安工作所秉承的价值理念与符号的统一体。话语所蕴含的思想是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公安工作的价值理念需要通过话语表达来传递,价值理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具有生命力,只有在传播中撒播开来,这需要话语进行表达,而多样性话语表达方式可以使其广泛传播。讲好“中国警察故事”就是要将我国公安工作的价值理念和实践追求传播开来,使其更好地融入群众,深入群众,践行公安机关“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宗旨。讲好“中国警察故事”需要话语表达方式的丰富和创新,动画结合了语言、文字、图像等多样的符号,加之其特有的表现手法能够实现新颖的公安话语表达。动画能够填充公安艺术表达方式存在的空白,能与其他话语表达构成传播矩阵,实现“中国警察故事”多维呈现,多面地阐发公安精神,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公安形象。
3"公安题材动画创作的可行性
公安题材动画研究并非探寻一个理论化的样式,而是要落地到现实中,公安题材动画的创作则是公安题材动画研究最为重要的成果,探究其创作的可行性更能突出公安题材动画的重要性。创作源泉、创作先例、动画魅力、动画群体是公安题材动画创作的主要可行性依据。
3.1"创作题材源泉丰富
动画是将文本进行可视化创作的艺术表达,没有优秀的文本也就无法为作品注入灵魂,而公安队伍从来都不缺乏感人的文本。习近平指出,公安队伍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队伍,也是一支英雄辈出、正气浩然的队伍[10]。冲锋在打击违法犯罪第一线的铁血刑警,深入群众为人民服务的社区民警,风雨无阻维持交通的铁骑交警,默默无闻维护国家安全的国安警察等,公安事业涌现了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大量感人的人间温暖,这为公安题材动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灵感。公安工作的大量创作素材与动画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相碰撞,能够创作出不同以往的作品,使公安文化更加鲜活多样,这不仅能展示公安工作的多样性,更能够通过多样化的表达使群众深入了解公安工作,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3.2"警察类题材动画传播的先例经验
公安题材动画在我国虽然尚未作品创作,但并非前所未有。1984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黑猫警长》播出,取得了巨大的反响,这为公安与动画的结合踏出了实践第一步。与此同时代的日本开始推出警察题材动画,通过对日本动漫数据库网站及《日本动画编年史》的数据搜集,自1983年第一部警察题材动画《未来警察浦岛人》播出以来至2022年,以作品名称带有“警察”或故事主人公为警察身份的动画作品共10部。传播范围较广的作品有《机动警察》《乌龙派出所》《逮捕令》《女子警察的逆袭》等作品,其中《乌龙派出所》自1976年漫画连载20年后,于1996年进行动画制作,共推出373集,MOIVE剧场版本推出2部,SPECIAL特别版本推出4部,后期进行了真人剧和真人电影的制作。《乌龙派出所》漫画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发行卷数最多的单一系列漫画。该系列相关作品在日本具有十分广泛的观众,同时在中国台湾地区产生重要影响,所塑造的警察形象也随之被知悉,间接传播了日本警察文化。无论是我国还是外国,警察题材动画创作都取得了相应的成功,这为我国公安题材动画的创作提供了经验。
3.3"动画技术的独有魅力
一类艺术如何能吸引观众,在于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近年来公安纪实类影像真实还原派出所日常生活,纪实艺术所带来的真实感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动画也同样具有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足以吸引大量观众。动画创作从传统的二维绘画技术发展到三维动画创作,动画的发展历史也可以说是一部技术发展历史,公安题材动画创作正是处于这个制作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不同的创作技术具有不同的风格以及表现特色,其独特的技术特点产生了独有魅力。公安工作这一丰富多变的素材,在各具特色的技术展示下日益活现,例如在动画渲染技术方面,能够为刑事案件、高科技犯罪、诈骗犯罪等中的技术细节进行抽象表现,又如动作捕获技术上,对描绘动画人物,尤其是民警的细小情感变化以及性格塑造都能够更好地还原,再如传统二维的动画的创作,能够在铮铮铁骨的公安民警上融入美术气息,赋予新的美学意义。
4"公安题材动画创作的发展方向
上述对公安题材动画是什么和为什么作了简单的介绍,公安题材动画由于其行业特殊性,需要对其创作的主体建构明确方向,同时就动画创作提供相应的发展建议,以保证公安文艺为群众服务。
4.1"坚持公安姓党,凸显公安特色
“公安姓党”揭示了人民公安事业的本质属性,是公安理论的核心问题[11],公安题材动画必须坚持公安姓党。公安题材动画所塑造的是我国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形象,首先突出的便是我国公安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坚持公安姓党就是坚持公安机关的政治属性和人民属性。我国公安题材动画不同于其他国家警察题材动画的重要标志或公安特色便是体现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全面领导,不仅在动画内容中具有鲜明体现,而且在动画创作的过程中也需要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公安题材动画为党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公安题材动画中所塑造的警察形象不是简单的“福利警察”或“中立警察”,而是党对公安工作绝对、全面领导下的人民公安,这也是展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安文化。正是因为公安姓党,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确保落实到公安工作,确保“人民公安为人民”,为了确保公安题材动画的人民性,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创作出展示我国公安事业的发展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护航实践的动画精品。
4.2"突出价值引领,强化身份认同
公安题材动画不仅仅是将公安民警的简单形象以动画的形式展现,更要以这种形式来突出公安民警的价值追求。公安题材动画坚持以人民警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六字”总要求为核心的价值内涵,通过讲述公安民警的事迹,展现公安民警的职业担当、职责使命和价值理想,以崇高的价值内涵引领社会风尚。一些外国警察题材动画作品,如《天堂镇警局》,在动画创作中缺少相应的警察核心价值的体现,不能够反映警察职业的崇高追求,未能塑造起警察的正面形象,使人们对动画中警察形象的评价趋向负面。一部优秀的公安题材动画必然具备良好的价值引领,否则将会失去最为闪光的底色。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公安民警正是这样一群人,他们见过最为黑暗的社会残酷,却依然愿意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而不断奋斗。公安题材动画要积极塑造典型模范人物或队伍,改编并宣传优秀事迹,弘扬公安英模精神,述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路上的伟大公安事业。
4.3"贴近基层生活,反映时代特色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12]。从历史上看,公安文艺一直肩负着特定的时代使命[13]。公安工作以基层为重,以基层为实,公安队伍的警力绝大部分在于基层,公安题材动画要根植于广大公安基层民警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展现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保驾护航的公安英雄事迹,反映新时代公安工作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公安题材动画不是为了迎合市场,呈现精美的画面给予震撼的视觉冲击固然是动画的艺术特点,而是真实、多面地呈现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特别是基层民警的精神风貌。公安题材动画作品优劣不仅由群众喜好判断,更基于民警是否认可,如果不能坚持正确价值引领,未能切实反映出展现民警崇高的职业追求、昂扬的斗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常态,将无法获得广大民警的认可。一方面要反映公安基层工作的现状,同时结合人民群众密切关系的问题进行创作,展现公安民警忠诚为民。
公安题材动画不应当只有《黑猫警长》,还应当有更多更好地展现我国崇高公安事业的动画作品。公安与动画的融合应当是公安文化创新尝试的重要内容,也将为公安文化繁荣打开新天地。积极推动动画艺术与公安文化有机结合,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展现公安文化在动画艺术中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N].新华网,20211214.
[2]洪帆.电视电影纵览[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84.
[3]J.A.布朗,徐建生.弹雨、哥们儿和坏蛋——论“警匪片”类型[J].世界电影,1995,(02):92111.
[4]彭耀春.作为公安文化软实力的警察影像创作[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0,25(06):128133.
[5]李广仓.公安文化基本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20.106.
[6]王睿,王茜濡.影视动画创作研究[M].新华出版社,2019.10.
[7]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新华网,20141015.
[8]李广仓.公安文化基本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20.71.
[9]范晓.语言、言语和话语[J].汉语学习,1994,(2)":26.
[10]习近平.在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新华网,20170519.
[11]李青.“公安姓党”的理论逻辑[J].公安学研究,2021,4(03):111.
[12]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N].新华网,20211214.
[13]方蒸蒸,张杨.新时代繁荣公安文艺的基本路径研究[J].净月学刊,2018,(04):1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