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东北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功能拓展路径的优化研究

2025-02-18任远航王百桐邵雅菲

现代商贸工业 2025年3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

摘要:为了探讨川东北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功能及其拓展路径,通过梳理川东北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及特征,从传承、教育、历史、文化几个方面对川东北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创新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拓展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渠道、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学术研究等措施,以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社会影响力。

关键词:川东北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功能;拓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5.03.006

川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历史价值、教育价值等。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蕴含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文化内涵,对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优化川东北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功能拓展路径,有利于传承红色文化、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文化自信,让红色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舞台,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1"川东北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及特征

1.1"内涵

川东北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内容丰富多彩,涵盖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在物质层面上,这里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革命旧址、烈士陵园、革命文物等实物资源保存完好,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记忆。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不仅记录了川东北人民在中国革命中的英勇事迹,也见证了他们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在精神层面上,川东北地区的红色文化更是内涵深刻,革命传统、革命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理想信念、革命口号、故事歌谣等都是这一地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精神层面的资源,是川东北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共同信仰和价值追求,也是激励后人为理想而奋斗的强大动力[1]。

1.2"特征

川东北地区的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魅力。其一,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典型性。这一地区的红色文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反映了川东北人民在革命斗争中的共同追求和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其二,具有人民性的鲜明性。这里的红色文化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它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其三,具有传承性的广泛性和正向性。该地区的红色文化不仅得到广泛的传承和弘扬,还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为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其四,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和生命力。川东北地区的红色文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与川东北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密切相关,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生命力。这种红色文化不仅为川东北地区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也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红色文化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2"川东北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

2.1"传承价值

川东北革命老区是红色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革命历史遗迹和红色故事。红色文化蕴含“勤能补拙、勤求上进”的深刻内涵,是中国传统文明数千年沉淀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国人民对生活的一种积极总结和升华。红色文化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其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同时,川东北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深厚底蕴的精神力量,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2]。这种精神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具有丰富历史内涵和时代特征的生动体现。这些精神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融入了新时代的元素,成为激励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2.2"教育价值

川东北革命老区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革命历史遗迹和纪念地。这些资源是开展革命历史教育的生动教材,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可以让学生们深入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增强历史意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同时,红色文化资源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财富,通过宣传红色文化,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现状,激发其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学习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川东北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丰富的革命道德元素,如集体主义、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等。这些道德元素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道德品质。通过学习红色文化,可以引导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

2.3"历史价值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根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解放、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历程的集中体现,这一文化不仅蕴含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革命意志和英勇无畏、艰苦奋斗的英雄精神,更因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时代价值,具备“历史确证”的重要作用。川东北革命老区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地之一,在这片土地上,发生了许多重要的革命事件,涌现出众多革命英雄和革命者,如邓小平、朱德、刘伯承等。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如革命遗址、纪念馆、烈士陵园等,是革命历史的实物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川东北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也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不仅记录了革命历史,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通过对这些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和规律。

2.4"文化价值

当今时代,文化已成为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要素,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中国独有的先进文化,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红色文化以其鲜明的价值导向,牢固确立了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有效凝聚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的进程中,红色文化资源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我完善、自我革新的历史进程。川东北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丰富的革命历史记忆,革命遗址、纪念馆、烈士陵园等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革命精神的传承载体[3]。通过挖掘和整理川东北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可以创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产品,如红色影视作品、红色文学作品、红色歌曲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能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3"川东北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功能拓展路径的优化措施

3.1"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其一,制定完善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机制。成立专门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管理部门,负责红色文化资源的规划、保护、管理和监督工作,确保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并制定全面、系统、长期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保护目标、保护期限和保护措施,确保红色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二,增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和管理水平。利用传媒、网络等多种途径,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与教育力度,使广大群众更好地了解和关注红色文化资源。同时,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提升其在保护与管理上的专业化程度,并构建动态监控体系,定期进行动态监测与评价,及时发现并解决动态变化[4]。其三,加强区域合作与联动。加强与其他区域的合作与交流,构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协作机制,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通过共同组织红色文化活动和红色旅游节庆,增强地区之间的合作和联系,提高红色文化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四,优化展示和传承方式。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数字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创新,增强受众的参与性和体验感。通过红色旅游、红色教育、红色文化产品等多种方式,扩大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途径,使更多的人认识红色文化,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同时,开展红色文化活动、红色文化节庆等活动,使广大群众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产生浓厚兴趣。其五,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保护责任、保护标准和保护措施等。同时,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政策支持力度,如给予资金、税收、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3.2"创新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

首先,结合当地特点开发多元化的红色旅游产品。针对川东北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充分发掘其历史底蕴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具有鲜明主题和丰富内容的旅游路线,把“红色革命纪念地”和地方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全方位的旅游体验。“红色历史传承之旅”可将红色故事讲解和历史遗址探访结合起来,使参观者在参观过程中体会到红色文化的博大精深。发展体验型旅游业,开发具有较强互动性的战争模拟游戏、革命历史角色扮演等旅游产品,使参观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红色历史。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历史情景进行再现,使参观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历史事件,提高沉浸感。同时,组织红色研学活动,通过与学校、教育单位的协作,开展“红色学习”活动,将红色文化知识融入实践活动中,并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讲授“红”史故事,丰富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其次,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充实红色文化内涵[5]。以川东北地域特色为基础,以“红色”为核心,开发出独具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创产品。例如,开发红色的徽章、红色的笔记本、红色主题的T恤衫等,为游客在旅途中留下红色的回忆;制作红色文化书刊、画册和音像制品,以文学和艺术的形式展示红色文化的魅力。还可以运用数字化技术,研制红色文化APP和游戏等红色文化数字化产品,或者建立“红色文化虚拟博物馆”,利用三维建模和虚拟漫游的方式,实现对红色历史景区的“线上”游览。最后,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将红色文化与旅游资源进行有机融合,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红色旅游品牌形象。为了提高品牌的辨识度,可以采用独特的标识、标语及视觉识别体系,提高其知名度与美誉度。在旅游服务方面,改善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保障旅客在此期间的舒适与满意。此外,加大市场促销力度,充分发挥网络宣传、节庆活动、旅游推介会等多种宣传手段,加大对红色旅游品牌的宣传力度,还可以与旅游组织和传媒等机构开展合作,开展“红色旅游”品牌宣传活动,根据目标市场的差异,制订出有针对性的销售战略。

3.3"拓展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渠道

一方面,扩大受众范围。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的需要与爱好,量身定做红色文化内容。例如,以大学生为对象开展红色教育,以老年人为对象开展红色历史讲座,以青少年为对象开展红色活动。同时,采取多语种推广措施,将红色文化内容翻译成多种语言,如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进行国际推广[6]。通过与国际院校和文化组织的合作,促进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还可以与其他地区、机构、媒体等机构进行协作,联合策划、组织、展示等,达到资源共享、互惠双赢的目的,共同推动世界红色文化的开发与传播。另一方面,采取多元传播路径。通过利用互联网平台,如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短视频平台等,定期推出红色故事、历史照片、视频纪录片等红色文化内容,并与知名网络红人、意见领袖进行合作,推广红色文化的内容,提升其传播影响力。同时,可以开发红色文化主题的手机应用程序(App),提供红色文化资源的在线浏览、学习、互动等功能,并增加个性化推荐和学习进度跟踪等智能化功能,强化用户的使用体验与黏性。

3.4"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学术研究

其一,搭建学术研究平台,建立专门的“红色文化”研究机构,为“红色文化”的研究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物质基础,并构建网上学术交流平台,为中外专家、学者提供即时的沟通和交流。其二,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内涵,如革命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并结合地方特色,探讨红色文化资源与当地文化、民俗的融合与传承,然后整理和分析红色文化资源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建立完整的档案资料库[7]。其三,推动跨学科研究,鼓励各学科的专家、学者,如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和传播学等,积极投身于红色文化的研究。同时,设置多学科交叉研究计划,组织多学科交叉研讨、讲座,推动各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其四,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定期组织国内外学术研讨会和座谈会,邀请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对如何保护与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交流,并加强与国外先进的红色文化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从国外先进的研究思路、方法中汲取经验。其五,促进成果转化与应用,通过对红色文化的研究,把红色文化的研究成果变成一种教学资源;鼓励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纪念品和艺术品的开发;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一批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旅游线路、旅游景点;积极推进红色文化和当地工业的结合,开展红色影视制作和演出活动。

4"结语

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更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挖掘、传承和利用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是新时代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加强保护与管理、创新开发模式、拓展传播渠道、强化学术研究等,形成红色资源共享格局,有效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师莫,周军.乡村振兴视域下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功能及传承路径[J].农业经济,2023,(04):139140.

[2]巩力溪.川东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路径[J].中国军转民,2022,(11):1719.

[3]涂水发.闽西红色文化的内涵、价值与传承策略探析[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1):913.

[4]甘庆华,周艺.湘江战役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路径探微[J].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学报,2022,(03):8086.

[5]王琳,王婵.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价值及其实现路径探索[J].国际公关,2021,(06):8283.

[6]张光位.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实现的路径探析[J].文化学刊,2021,(12):164166.

[7]林彤,陈瑞敏.以革命遗址为依托的红色文化当代价值实现路径研究——以三明市为例[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4,(01):6063.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资源
试论赣东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生态性整合
东北抗联资源专题数据库建设探讨
校园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掘和宣传探讨
利用会宁本土红色资源开展班级德育工作
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路径探讨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及法律保护对策
试析红色文化资源对青年大学生“三观”的影响及接受机制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SWOT理论视域下商洛市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