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种植中茎基腐病的发生特点及针对性防治技术探讨

2025-02-17江建设

农民致富之友 2025年5期
关键词:基腐病玉米种子病原菌

玉米属农业种植中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其产量与生长状态极大影响区域农业经济效益。玉米种植中受外部环境、品种、传播途径等影响,极易出现茎基腐病,快速降低玉米产量与质量,需对玉米种植操作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并利用综合防治技巧规范茎基腐病的发病条件。

一、玉米种植中茎基腐病的发生特点

1、品种

玉米种植中若选择“早熟”或“早播”品种,易增加茎基腐病发病概率。在玉米品种检查中,若抗茎基腐病的能力较差,也易感染相关病害,给玉米作物的正常生长带来不良影响。

2、环境

玉米种植中易引发茎基腐病的环境因素较多,如种植管理、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都会改变玉米生长状态。①种植管理。观察玉米种植生长环境时,可发现田间管理、施肥方法、种植密度会给茎基腐病的形成发展带来较大影响。比如,田间杂草太多、施肥量过多、种植密度太大等都会给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传播带来较佳条件。②气候条件。温度、湿度、连续降雨等要素也会给玉米茎基腐病的发展蔓延提供充分条件。病原菌的适宜传播繁殖条件为温度适中、湿度大、连续阴雨天气等,若玉米种植环境为上述天气,会增加茎基腐病产生概率。③土壤条件。该要素包含酸碱性、水分含量、土壤质地等指标,当玉米种植过程中出现湿度太大、排水不良、土壤板结等不良情况时,会提升病原菌传播速度。

3、传播途径

玉米种植过程中,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会借助昆虫、机械设备、灌溉水、外部环境风雨等开展传播,并对玉米茎基部位进行多次侵袭。适宜病原菌的传播路径较多,若在实际种植中未能精准控制病虫数量或灌溉量,极大增加根茎腐烂概率,继而引发茎基腐病。

4、发生时间

玉米种植过程中茎基腐病的发病时间与玉米种植时间紧密相关。比如,当玉米种植在春季时,茎基腐病的发病时间极易出现在8月中上旬。若玉米种植时间为夏季,则茎基腐病的发病时间则出现在9月中上旬。当玉米种植形式为“麦田套种”,玉米种植的时间发生较大改变,茎基腐病的发病时间出现在8月下旬到9月上旬。

5、病原菌种类

引发玉米茎基腐病的病原菌主要有镰刀菌、炭疽菌、腐霉菌等,而不同环境下病原菌的侵蚀症状也有所区别,给玉米生长状态带来不同影响。镰刀菌、炭疽菌、腐霉菌等都会降低玉米生长质量,为更好地防治玉米茎基腐病,要根据不同病原菌采取对应防治措施,把控茎基腐病防治过程。

二、玉米种植中茎基腐病的发病症状

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病时间阶段多为:灌浆期、乳熟期到蜡熟期,发病过程中可划分成2种类型:

1、细菌类茎基腐病

该类茎基腐病的危害部位为玉米叶鞘、中部茎秆等,当玉米出现10片叶以后,叶鞘极易产生水渍腐烂,叶片表面组织出现软化等不良现象,且散发出浓郁臭味。叶鞘中的病斑颜色为红褐色,呈现不规则形状,当叶片表面的湿度较大时,极易影响病斑扩展速度,即病斑迅速上下扩展,若茎基腐病较为严重,植株在发病以后的3-4d左右还会产生倒折现象,并生成腐臭菌液,该菌液的颜色为黄褐色。若当前叶片表面为干燥条件,则病斑上下扩展的速度适当放缓,疾病部位会出现折断现象,使玉米作物难以进行结实、抽穗。

2、真菌类茎基腐病

该类病菌的蔓延范围为叶片到全株所有位置,发病时间为3d-15d左右。玉米作物在出现茎基腐病以后,在乳熟阶段叶片极易出现突然死亡或枯萎,且呈现黄枯状、青枯状等。当镰刀菌、炭疽菌、腐霉菌等病原菌进入到植株体内后,病茎顶部的前2节极易出现快速扩展的病斑,该病斑为不规则黄褐色。检查病斑根茎的具体状态时,可发现其内部组织出现腐烂,根茎极软,易出现倒折现象。充分了解掌握玉米种植时茎基腐病的发病规律与症状后,要根据玉米种植生长实际情况开展疾病防治工作,满足玉米作物整体生长需求。

三、玉米种植中防治茎基腐病的有效技巧

为科学防治玉米种植中的茎基腐病,本文以河南省为例,全面展现玉米茎基腐病防治过程与防治技巧。当前河南省玉米总产量与播种面积分别为195.75亿公斤、290万公顷,属重要玉米产区。玉米种植生长过程中,茎基腐病为该作物的重要病害之一,普通年份其发病率在5%-10%左右;而严重年份发病率则能上升到20%-30%,极大削减玉米作物的整体产量。玉米茎基腐病的出现发展对河南省玉米种植生产产生了消极影响,需根据茎基腐病的发展情况,设置合适防治方法,提升该区域玉米种植产量与质量。

1、化学防治

河南省玉米作物在开展种植工作时,极易出现茎基腐病,可采用化学防治技术进行疾病防治。①种子处理。种子处理是在玉米种子选择过程中,利用药剂拌种来杀灭种子表面的病原菌,也可降低土壤内部病原菌侵蚀的概率。比如,根据玉米种子实际情况,采用3.5%的咯菌精甲霜悬浮种衣剂、20%的福克悬浮种衣剂、2.5%的咯菌腈悬种衣剂等进行拌种,依照0.3%的种子数量开展种子包衣,依照上述数据比例,有效控制玉米作物内部病原菌数量,从根源处解决茎基腐病。②药剂防治。该防治为化学防治技术中的重要手段,需依照玉米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喷施对应药剂,提升玉米整体生长质量,满足茎基腐病防治需求。比如,河南省扶沟县玉米作物在出现茎基腐病后,需观察玉米生长阶段,采取不同药物防治策略。如玉米处在8-10叶阶段,则要将30kg水、2%的20g春雷霉素、25%的80-100g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的60-80g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相融合,以喷雾形式进行预防工作。由于玉米8-10叶为茎基腐病的发病初期,需将相关药剂喷施在玉米种植土壤、茎基部位周围,要注意喷透喷匀。当玉米处在抽雄阶段到成熟阶段时,该时期的药剂防治需将30kg水、72%的20g农用链霉素、43%的30-40g戊挫醇水悬浮剂、40%的20-30g苯醚甲环锉乳油等充分拌合,也运用喷雾形式进行均匀喷施。在喷洒化学药剂时,需设置喷施频率,即每次间隔7-10d,喷施2-3次,交替使用上述药剂,利用该举措有效遏制茎基腐病的抗药性,提升药物防治的有效性。还可根据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病程度来选择药物。比如,玉米茎基腐病在发病初期时,其采用的药物可为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1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500倍液。到了茎基腐病的发病中后阶段,则要运用98%恶霉灵2000-3000倍液进行防治,其防治频率为7-10d防治1次,连续喷施3-4次。

2、加强栽培管理

玉米栽培管理过程对防治茎基腐病起到较大影响,要严格把控栽培管理过程,包含播种方式选择、播种时间规范、作业速度与播种深度等。①播种方式选择。玉米作物若想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需精准规范种植过程,选择适宜播种方法为作物生长的重要步骤,应进行科学设计。当前依照不同行比的配置方式,选择了种肥一体化的播种器械,并进行“单粒播种”。播种机械设备在使用前要增加秸秆处理装置,使种子出苗高度更为相近。②播种时间规范。玉米作物在播种时可分成春玉米与夏玉米,后者的应用频率较高,播种时间要明确在8月25日左右,并在播种时密切关注该土地的水分情况,土壤内部的相对含水量需始终保持在65%左右,若土壤相对含水量在65%以下,则要适当进行土壤灌溉,在保持3-5d后,检查土壤相对含水量。③作业速度。若想保证玉米种子整体种植质量,在播种操作中要采取“直线匀速”策略,机械操作速度需保持在3-5km/h,且排种器的运行速度为6-8km/h,利用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开展播种作业工作。④播种深度。由于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的顶土能力存在明显区别,要适当把控玉米播种深度,其深度需控制在4-5cm之间,并对不同位置播种深度进行针对性调整。

3、科学选种

若想提升玉米作物抗茎基腐病能力,需在玉米选种环节进行适当规划。①河南省扶沟县在进行玉米种植前,要明确当前玉米种植数量需求,规范极易产生茎基腐病的品种与时间,对上述数据指标进行合理控制。②在选择玉米种子时,可选择带有杂交、与抗病自交系性质的品种,杂交类品种包括鲁单981、漯玉336、伟科702、郑单958等;抗病自交系品种有沈219、冀524、京系01、吉815等。明确不同玉米品种的内部性质后,根据实际情况科学挑选玉米品种。在选择玉米种子时,还要明确植株高度,适宜植株的高度为280cm以内,利用标准测量仪器进行检测,确保此后玉米生长状态达到预期。③在完成玉米种子的采购工作后,要严格检测玉米种子质量,并及时查看其表面,确保该类种子具有饱满、光滑等特征,可持续运用在玉米作物种植中。为保障玉米种子拌种质量,需将该类种子放置在阳光下,通过暴晒,可极大提升该类种子的干燥程度,再对其内部质量进行合理检验,将标准的玉米种子引入到拌种处理与此后的持续播种中。在完成玉米选种工作后,要进行详细记录,明确当前土壤与对应玉米品种的适应性,为此后玉米种植与茎基腐病防治提供准确数据。比如,河南省扶沟县在选择玉米种子时,选择了伟科702品种,并在购置后对玉米种子进行暴晒,在种子干燥程度达到95%以后,将其运用到种子播种中。

4、田间管理

开展玉米茎基腐病防治工作时,要全面关注作物种植过程,如施肥、除草、排灌等。①施肥。玉米种植过程中,为保障该类作物整体养分,要适当增加肥料。比如,可在种植土壤中增加3000-4000kg的优质农家肥,再施加8-10kg的硫酸钾、13-15kg的纯氮元素,利用上述营养指标来更好地抵御病害。②除草。开展玉米除草操作前,要明确玉米生长状态,根据其生长阶段与杂草数量,确保玉米除草操作的准确性。比如,在玉米种子播种后到出芽以前,可将80%的磺草胺水分散颗粒与96%的精异丙甲草胺乳油相融合,并利用喷射方式,将相关药物喷施到杂草中,确保田间除草合理性。若封闭除草的效果不理想,要适时观察玉米生长过程,当其与杂草分别处在3-5叶、2-5叶时,可借助专门的除草剂开展除草操作。还可将5%的硝磺草酮运用到除草工作中,将该类药物与80%的磺草胺水分散颗粒、96%的精异丙甲草胺乳油相结合后,满足玉米除草需求。运用喷药设备时,要确保均匀性、直线性,避免某个位置多次喷施,将相关药物合理附着在相关杂草表面。③排灌。玉米生长过程中若水分较大,根茎部位会发生腐烂,继而出现茎基腐病;当水分不足时,玉米内部养分又难以达到理想状态,极大影响生长质量,无形中削减抗病能力。如河南扶沟县在遭遇连续降雨后,雨水量超出玉米正常生长标准,为缩减茎基腐病的发病概率,需开通沟渠,将大量降雨后的水分引入到相关沟渠中,增进土壤内部水分的稳定性。要严格控制玉米作物的水分量,灌浆中后期、抽雄前后与拔节阶段都需要大量水分,可通过灌溉保障土壤内部水分,有效预防茎基腐病。

5、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技术为规范玉米茎基腐病的重要方法,可采取合理轮作与深耕栽培等策略来提升病害防治效果。①合理轮作。玉米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受外部环境影响,极易出现茎基腐病等病害,而该类病害的病原菌具有土壤传播性质,因而若想科学防治该类病害,应利用有效方法缩减土壤内部病原菌数量,可利用不同农作物的合理轮作来规范土壤性质。河南省扶沟县采用了小麦、玉米与大豆等作物轮流种植方式,在进行玉米种植前进行小麦种植,再利用土壤翻耕等举措规范土壤性质。进行大豆玉米共同种植操作时,采用了4∶4与6∶3的模式进行种植。应用4∶4模式时,在相同生产单元内分别种植了4行玉米、4行大豆,玉米间的距离为0.6m、大豆间的距离为0.35m,大豆玉米间的距离为0.6m。使用6∶3模式期间,在相同生产单元中分别种植6行大豆、3行玉米,玉米间的距离为0.6m、大豆间的距离为0.35m,大豆玉米间的距离为0.7m。在合理轮作的共同作用下,有效改进土壤内部性质,满足玉米茎基腐病防治需求。②深耕栽培。选用栽培方式时,需明确土壤内部性质,对影响茎基腐病的要素进行合理控制。比如,土壤温度、湿度与酸碱度等指标会对玉米生长状态造成较大影响。在分析适宜玉米生长的土壤温度时,可发现不同环节对该温度的要求存在较大区别。当玉米处在种子发芽时,土壤适宜温度为25-30℃;若玉米为幼苗阶段,则适宜的土壤温度为16-22℃;当玉米处在拔节抽雄阶段时,土壤适宜温度变化为22-24℃;若玉米为开花授粉时期,则适宜的土壤温度为24-26℃;标准灌浆阶段的土壤温度为20-24℃。玉米种植生长过程中,土壤标准湿度为60%-80%,其酸碱值应维持在6.0-7.5左右。

6、收获控制

玉米作物收获阶段的茎基腐病防治工作,需做到挑选合适的收获器械并明确收获时机。规范收获设备期间,要合理把控玉米种植区域的作业要求、作业行距、地块大小等,再依照作业条件来精准改变机械内部参数。比如,在选择玉米收获设备时,需保证玉米带行距与行数相匹配,行距偏差需保持在5cm以内,避免出现果实损坏,继而增加茎基腐病产生概率。应用机械设备收获玉米果实时,需明确果实成熟时期,根据玉米作物整体生长情况,可按照玉米种植顺序来选择果实收获顺序,在该类举措影响下,保障玉米果实收获数量与质量。开展收获控制操作时,需全面检查玉米果实形态,明确其是否存有相关病害,如茎基腐病等。若发现质量较低的果实,要及时检测该种植区域玉米果实情况,在最后一个环节有效控制玉米生长状态,调整玉米生长中的营养指标,再对土壤性质参数进行合理检测,确保该区域农作物整体生长质量。

综上所述,本文先介绍了玉米种植中茎基腐病的发生特点,再探索出茎基腐病的发病症状,提出防治茎基腐病的有效技巧,如化学防治、加强栽培管理、科学选种、清除田间残株等方法,控制玉米种植过程,对玉米种植环境进行适当优化。玉米种植中茎基腐病的防治需有综合性、全面性,利用全新种植技术与新病害防治方法,有效解决茎基腐病中的风险隐患,促进区域玉米作物的正常生长。

(作者单位:461300 河南省扶沟县农业农村局)

猜你喜欢

基腐病玉米种子病原菌
不同条件下对济宁地区玉米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因素及对策
小麦茎基腐病抗性QTL的分析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百香果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
玉米种子生产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办法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生物活性水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