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中学班级自主管理研究
2025-02-16刘明光刘晓琴
[摘 要] 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只有班级管理取得好的效果,才能更好地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传统的班级管理大都依赖教师,未充分赋予学生自主权,使得学生较为被动,缺乏生机与活力。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班主任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提供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让他们认识到自主管理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中学;班级;自主管理
学校教育离不开班级管理。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正逐步优化班级管理模式,以期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引导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已成为一种趋势,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班主任赋予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利,能促使他们在实践锻炼中汲取经验、自我完善,进而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班主任应当尊重学生个体,关心学生成长,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于班级管理实践,发挥聪明才智,使其成为班级管理的核心力量,从而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落实。本文详细阐述了中学班级自主管理的六项策略,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一、强化理念创新,培育学生自主管理意识
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是实现班级自主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它能促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增强其责任感。为了培育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班主任需要深化理念创新,提供与时俱进的教育内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首先,班主任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适度放权,使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要避免单纯下达指令,应引导学生参与班级规则的制定,使他们在决策中听见自己的声音,感受到自己在决策中的影响力,从而深刻理解自己不仅是规则的遵循者,还是规则的共创者。这一角色转变将激发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促使他们更加自觉地遵守和维护班级秩序。其次,班主任应树立民主理念,教导学生互相关心、互相扶持,营造开放、包容的班级氛围,并提供空间与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表达个人的见解。同时,班主任要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畏失败,挖掘学生潜能,让他们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最后,班主任应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注重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育。应通过组织各种团队活动,让学生发挥个人特长与优势,并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尊重和协作,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班主任还可以设立多样的奖励制度,肯定学生在自主管理方面的进步和成果。奖励形式不限于物质奖励,可以是口头表扬或者特殊荣誉称号,以此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从而更加积极地投身到班级自主管理中。
二、构建制度体系,完善班级自主管理方案
在中学班级管理实践中,构建一套完备的制度体系,是实现班级自主管理的关键所在。此制度体系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管理的保障,也是维系班级有序运转的重要支柱。明确的制度规范可以让班级管理有章可循。它既保障了公平,也体现了责任,确保每个学生在统一的标准下得到公正对待,并清晰认识到自己在班级中的角色与责任。因此,班主任需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构建一套完备的制度体系,引导学生的自主管理行为,促进班级的和谐与有序。
首先,明确班级目标是构建制度体系的基石。班主任应与学生共同商定班级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共同描绘班级发展的蓝图,为每个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其次,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并在轻松的氛围中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班主任可以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声音,尊重学生的建议。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通过思维碰撞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班级规章制度增添新的活力。再次,班主任应与学生一同对班级规章制度进行调整和优化,这一过程需涵盖从课堂纪律到作业要求、从值日制度到活动组织等各个环节。如此一来,学生将更加自觉地遵守自己参与制定的制度,从而有利于班级自主管理的有效实施。最后,为使班级管理更为有序,班主任需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选拔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并通过制度明确其职责和权力,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管理者。同时,班主任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定期对班级的自主管理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不断积累经验,完善班级自主管理方案。此外,在构建制度体系的过程中,班主任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班级规章制度进行适时调整与完善,并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确保班级规章制度既具灵活性又不失人性化。
三、发挥班会作用,深化学生责任意识培育
责任意识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构成,不仅关乎学生的个体成长,更关乎其未来能否成为勇于担当、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在班级自主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借助班会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引导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和行为负责,促使其更加自律,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为提升班会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班级自主管理的需求,策划不同主题的班会活动,如“我的责任我担当”“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等。班主任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演讲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深入探讨责任的内涵和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责任观,强化其主人翁意识。在班会中,班主任可以发挥示范作用,向学生讲述杰出人物如何承担责任的故事,或表彰班级中积极展现责任感的学生,激励学生学习他们的可贵品质。同时,班主任应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言行为学生树立典范,成为他们学习的标杆。也可以在班会中组织学生进行自由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分享他们对责任的理解和个人体验,促进彼此学习,共同成长。不同的班会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使其在亲身体验中深刻领悟责任的重要性。此外,班主任可以将责任意识的培养拓展至课外,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责任的分量,并将责任意识转化为具体行为。
四、创新集体活动,全面提升自主管理能力
在中学班级自主管理下,创新集体活动成为全面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方式。相较于单一且缺乏创新的传统团体活动,创新的集体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更多的锻炼和成长。因此,班主任需结合学生的兴趣和成长需求,精心策划一系列创新的集体活动,通过多样的活动形式和富有趣味的内容,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为学生提供锻炼和成长的机会,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开展主题鲜明的集体活动,如科技创新大赛、才艺表演、文学创作比赛等,以此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也可以尝试项目制集体活动,将一个大任务或项目细分成多个小任务,让学生分组承担,通过自主策划、组织和实施,共同完成整个项目。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力,还要主动协调自己与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提升班级的自主管理水平。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团队竞赛活动,如足球赛、篮球赛等,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会相互配合与支持,学会处理与同伴间的矛盾等,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强化对责任和管理的理解。同时,班主任应鼓励学生自主策划和组织集体活动,赋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在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中,锻炼领导力和管理能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五、完善考评机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反思
考评激励是中学班级自主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善于运用考评激励这把“利剑”,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在自主管理进程中全面而健康发展。班主任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在考评过程中,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品德、能力和综合素质。多维度的考核,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同时,班主任还要设置相应的激励措施。奖励优秀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努力的价值;鼓励有进步的学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长。这样,多运用正向激励,可以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自主管理。
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反思,这也是学生成长的必经之路。班主任可以引导和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鼓励学生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自己在班级自主管理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并和学生一起对这些记录进行定期回顾,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之处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可以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在班级自主管理中的经验与教训,通过与同伴交流,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也让学生获得更多新的启示和想法,增进友谊;或在班会中为学生提供与班级自主管理相关的实际案例或情境,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引导学生结合案例内容反思自己的行为,促使学生自我完善。班主任还可以为学生设计评价量表,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班级自主管理中的表现、做出的贡献等,鼓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去追求进步,不断超越自己。
六、注重家校合作,建立班级管理合作关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只有当家庭和学校携手合作,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更为和谐、稳定的成长环境。所以,班主任在班级自主管理中要密切家校合作,畅通家校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共同谱写和谐的班级管理乐章。
班主任要定期举办家长会,与家长分享班级管理的理念和目标,通过有效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方针,理解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同时,班主任也要积极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还可以开通邮箱,鼓励家长为班级自主管理建言献策,主动听取家长对班级自主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让家长成为班级管理的一分子。除了家长会,班主任也可以通过家访、电话、微信群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情况,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在学校表现等,这样可以使双方对学生形成更加全面的了解,进而提供更加全面、更具个性化的教育。班主任还可以定期邀请家长参与班级活动,如组织亲子活动、家长志愿者活动等,让家长有机会走进学校,与学生一起参与班级管理,增进亲子关系,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在校生活与表现。此外,班主任还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艺术。当遇到问题时,班主任要以开放的心态、诚恳的态度与家长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促进家校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建立更为融洽的班级管理合作关系,实现家校一心,让班级管理更加顺畅。
总之,班级自主管理不仅让学生获得锻炼的机会,也给学生带来更多启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要渗透班级管理理念,鼓励学生加入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以促进班级秩序的优化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融入学生心中,切实提升班级自主管理成效。
参考文献
[1]严海军.核心素养视域下农村中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探究[J].智力,2023(19):163-166.
[2]秦长会.班主任构建中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究[J].学周刊,2021(31):165-166.
[3]赵席年.互联网环境下中学班级有效自主管理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19(3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