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期吃太饱 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2025-02-15戴红

保健与生活 2025年3期
关键词:太饱胃液消化

吃太饱是腰带解开还是很撑的感觉,是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的惆怅,还是想吐吐不出来、想排又排不出去的痛苦……

逢年过节,面对顿顿大鱼大肉,就更难管住嘴了。可吃饭一时爽,吃多了不仅会后悔,更重要的是伤身啊!

吃太饱,对身体的影响可不只是某些不适,其改变是全方位的。吃得太饱会让身体多个器官都超负荷运转。

被食物撑大的胃容易挤压其他器官,让你感觉不舒服。这时候,胃需要分泌大量的胃液消化食物,过多的胃液有可能会反流入食管,引起胃灼热,也就是烧心的感觉。胰腺和肝脏也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消化酶和胆汁促进食物的消化,降低饱食之后出现的“血糖升高”。

作为消化系统的尾部肠道,不仅会分泌更多的消化液,同时也要吸收过量的营养,而且对肠道菌群也是不小的挑战,它们在消化食物的同时还会释放更多的气体,进一步引起腹胀等不良反应。

如果我们总是吃得很饱很撑,那可就不仅仅是短暂的痛苦,更会对身体造成长期负担。一旦超重,各种疾病就可能逐渐找上门。

首先是胃病。小小的胃真的受不住一次又一次地被过分撑大。始终处于饱胀状态的胃,会刺激胃液分泌来消化食物,胃黏膜容易被破坏,消化不良、胃溃疡、胃黏膜糜烂等难愈的胃病就可能找来了。

然后是消化系统以外的伤害。超重会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病风险。《柳叶刀》曾经发表过相关的研究结果,身体体质指数每增加5千克/米²,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分别增加1.27和1.18倍。

英国科学家曾开展了体重与癌症发病风险的研究,他们随访研究了2400万人长达7年半,最后发现,超重会增加22种癌症的发病风险,其中癌症发生率排名前三的器官包括子宫、胆囊和肾脏。

我国颁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其中指出:过量肉类、油脂、糖和食盐的摄入,会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多种癌症的发病率。

与增加各种疾病风险的“吃太饱”相反,适量饮食能帮助我们保持健康的体魄。已经有很多的科学研究证明,在营养均衡的前提下,适当限制热量的摄入可以促进身体健康,预防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这么一想,“少吃点”可真是个既能省钱又能促进健康的好办法。

猜你喜欢

太饱胃液消化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吃撑了,左侧睡
宝宝晚餐吃得太饱有啥害处?
吃撑了,左侧睡
藏药佐太在模拟胃液、肠液中的汞溶出差异
食物是怎么消化的
早产儿胃液培养在早发性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瘤胃液在牛羊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吃得太饱并不好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