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林高产栽培技术
2025-02-14谢雪峰
摘要" 油茶作为一种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兼具经济价值与生态维护功能。本研究结合该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从造林地选择、良种选择等方面系统探索了油茶林高产栽培技术。油茶树高2~8 m,果实为球形或近球形,一般在秋季成熟。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选择海拔100~500 m、阳光充足且坡度在25 °以下的地区种植;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植株的生长需求,科学配施氮、磷和钾肥,以改良土壤;优选果实较大、果皮较薄且籽仁产出率与油脂提炼率较高的品种;选择一年生或两年生壮苗,确保其生长良好、抗逆性强;开挖种植穴,采取合理方法进行苗木栽植;根据油茶树的树龄、土壤质地和当地气候条件合理灌溉、合理施肥;油茶采摘后以及春季新芽萌发前,及时去除病枝和弱枝;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手段,适时防治炭疽病、软腐病等病害以及油茶尺蠖、茶毒蛾等虫害;当果实成熟度在80%~90%时进行采摘,并及时进行加工处理,以防止变质。这些技术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高效和可持续的油茶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为油茶及相关产业的高效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油茶;高产栽培;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79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5)03-0061-04
DOI号"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03.014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Camellia oleifera forest
XIE Xuefeng
(Xiwuling State-owned Forest Farm in Qimen County, Qimen 245600, China)
Abstract" Camellia oleifera as a unique woody edible oil tree species, has both economic value and ecological maintenance functions. The techniques for high-yield cultivation of Camellia oleifera forests combined it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systematically explored, including selection of afforestation sites, superior varieties," and others. Camellia oleifera trees are 2-8 meters tall, with spherical or nearly spherical fruits that generally mature in autumn. The key points of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include selecting areas with an altitude of 100-500 meters, sufficient sunlight, and slopes below 25 degrees for planting; scientifically apply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fertilizers based on the nutrient status of the soil and the growth needs of plants to improve the soil; select varieties with larger fruits, thinner skin, and higher seed and oil extraction rates; choose strong seedlings that are one or two years old, ensuring their good growth and strong stress resistance; excavate planting holes and adopt reasonable methods for seedling planting; reasonably irrigate and reasonably fertilize oil tea trees based on their age, soil texture, and local climate conditions; after the oil tea is harvested and before the new shoots sprout in spring, remove diseased and weak branches in a timely manner; adopt agricultural,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control measures to timely prevent and control diseases such as anthracnose and soft rot, as well as pests such as Biston marginata and 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when the fruit is 80% to 90% ripe, it should be harvested and processed promptly to prevent spoilage. These technological lare interrelated and together form a complete, efficient, and sustainable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system for Camellia oleifera,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Camellia oleifera and its related industries.
Keywords" Camellia oleifera; high-yield cultivation; soil improvement; disease and pest control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一种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更在生态维护与绿化美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对健康食品需求的日益增长,油茶产业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1]。而如何突破传统栽培技术瓶颈,实现油茶林的高产与高效,成为当前该产业的研究热点之一。
近年来,相关学者对油茶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如邓中华[2]研究了不同油茶品种的生长特性,发现通过合理移栽和科学管理,可以显著提高其产量和经济效益。张松[3]重点探讨了油茶林的土壤管理与施肥技术,发现合理的施肥方案和土壤改良措施能有效促进油茶树的健康生长,进而提高产量。韦伟等[4]从病虫害防治的角度出发,发现采取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可大幅度降低油茶林的病虫害发生概率,为油茶高产稳产创造有利条件。本研究结合油茶的生物学特性,从造林地选择、良种选择等方面系统探索了油茶林高产栽培技术,以期形成一套完整、高效且可持续的油茶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推动相关产业朝更加高产、高效和生态友好的方向发展。
1 油茶生物学特性
油茶树高2~8 m,部分可更高。其幼枝常被粗毛,而老枝则无毛。叶片呈椭圆形或倒卵形,革质且边缘具细齿;叶面的中脉通常被长毛。花顶生、呈宽卵形,花瓣白色呈倒卵形。油茶的雄蕊花丝具有较高的授粉效率。果实为球形或近球形,一般在秋季成熟,是提取茶油的主要部位。周尔槐等[5]研究了油茶的枝条生长特性,发现其从新梢萌发开始生长,并根据季节的不同,可以分为春梢、夏梢和秋梢;其中,春梢通常在3月上旬开始萌发,5月中上旬基本结束生长;夏梢和秋梢则分别在5月中下旬和9月上旬开始萌发。方海云[6]研究了油茶的生长周期,发现其花芽分化一般在5月下旬,茶果在7—8月迅速增长,在9月末至10月初相继成熟。
2 油茶林高产栽培技术
2.1 造林地选择
2.1.1 地形选择 徐波[7]研究了油茶树的适宜种植条件,发现其适宜在海拔100~500 m的地区种植。为确保植株能够充分进行光合作用,造林地应选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同时坡度应控制在25 °以下,以减少水土流失,保证油茶树稳固生长。
2.1.2 土壤改良 王兆成等[8]研究了油茶种植土壤的改良方法,发现通过增施有机肥料(如腐熟的农家肥料和堆肥),可显著提升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其保水和保肥能力。有机肥中的微生物还能加速有机质分解,为植株提供更加全面的养分。生产中需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植株生长需求,科学配施氮、磷和钾等无机肥料;适量施用磷肥和钾肥能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并提高油茶树的抗逆性。实际生产中,建议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方法;同时针对不同的土壤问题,选用适当的土壤改良剂,具体施用量和方法需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油茶是喜酸性树种,因此种植土壤以pH 5.0~6.5为宜,若土壤pHlt;5.0,可使用生石灰等碱性物质进行中和处理;若土壤pHgt;6.5,则可使用石膏等物质来降低其盐碱度。油茶树种植前,需进行深耕,以打破土壤板结,提高其透气性,有利于植株根系伸展和土壤微生物繁殖;采用轮作制度可有效避免连作障碍,降低土壤中的病虫害累积量,进而提升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建议每隔3年进行1次深耕,同时,根据油茶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合理安排轮作。
2.2 良种选择
优先选择果实较大、果皮较薄且籽仁产出率与油脂提炼率较高的品种,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的油茶产量,增加经济收益[9]。抗逆性是良种选择的关键因素之一,抗逆性强的品种能更好地适应多变的环境,减少病虫侵害,进而提升其产量与品质。基于生产实践经验,皖祁1-4号、黄山1-2号、长林4号、长林40号和长林53号等品种性状优良,平均产油量在450~900 kg/hm²。对于产量较低的油茶林,可采用高枝嫁接技术进行品种性状改良[10]。
2.3 苗木准备与造林
2.3.1 苗木 严格筛选苗木对于造林至关重要[11]。一年生壮苗高度应达15 cm,地径应达0.15 cm,其具有一定的生长基础,具备较强的抗逆性,能在造林后迅速适应外界环境,提高成活率。两年生壮苗的筛选标准相应提高,高度需达30 cm,地径需达0.30 cm,其根系更为发达,抗逆性进一步增强,造林后能更快形成树冠,从而有效提升林地的整体生产力。若选择实生苗进行造林,要求其苗高达30 cm,地径达0.30 cm,因其生长繁茂、根系强健,在造林中常作为首选的苗木种类。挑选苗木时,除了关注其高度和地径,还需检查其根系是否完整、叶片是否健康以及有无病虫害等。选择全面符合标准的苗木是确保造林工程质量和效益的基础。
2.3.2 造林方法 梅阿军[12]研究发现,合适的种植穴能为苗木根系提供充足的生长空间。造林过程中,需根据苗木根系的深浅,在已经回填土的穴内开挖相匹配的种植穴。挖好种植穴后,将苗木栽入其中,在栽植过程中,需确保其根系能够自然舒展,避免过度弯曲或损伤;同时,需将苗木扶正,确保其主干与地面垂直,以利于后续生长。将苗木栽入种植穴后,需将土壤踩实,以确保苗木的稳定性以及土壤与根系的紧密接触。栽紧踩实后,覆一层松土,以起到保温、保湿和防止土壤板结的作用,为苗木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此外,松土还可激发土壤中微生物活性,对苗木根系的生长有益。为避免雨季降水过多导致的穴土下陷和苗木死亡,可在苗木基部堆起类似馒头的土堆;“馒头形”土堆能有效防止雨水在苗木基部积聚,避免根系因长时间浸水而腐烂;同时,其还能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对根系呼吸和生长具有积极作用[13]。
2.4 抚育管理
2.4.1 灌溉与排水 干旱季节一般10~15 d灌溉1次,以确保土壤湿度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灌水量需根据油茶树的树龄、土壤质地和气候条件确定[4]。滴灌或喷灌能更有效地控制水量,减少水分浪费,并防止土壤侵蚀,确保每次灌溉的水分都能渗透到植株根系的主要分布区。在雨季到来之前,需对油茶林的排水系统进行细致检查,确保其畅通。排水沟的深度和宽度应根据地形、土壤类型和降水量来设计;一般深度在30~50 cm,宽度在50~100 cm,以确保有效排出田间积水。
2.4.2 施肥 注重有机肥与化肥的配比是提高油茶产量的关键技术之一;建议每年至少施用1次有机肥,最佳施肥时期通常在春季[14]。有机肥的施用量根据油茶树的树龄和土壤肥力来确定,一般以施用有机肥3~6 kg/株为宜。通过土壤肥力测试并参考油茶树的养分需求,可确定施肥种类以及具体的施用量。实际生产中,氮、磷和钾的比例应控制在3∶1∶2。对于成年油茶树,每年可施用100~200 g/株氮肥,50~100 g/株磷肥,100~150 g/株钾肥。施肥时将肥料均匀撒在树冠投影范围内,并深翻入土壤,以减少肥料的流失并提高其利用率。
2.4.3 修剪整形 油茶树修剪一般在油茶采摘完毕后的冬季,以及春季新芽萌发之前。其修剪主要是去除病枝和弱枝,有利于提高油茶树的长势和产量[15]。首先,去除所有病害或虫害的枝条,以及生长势弱、细小或交叉重叠的枝条;其次,为保持树冠的通风和透光性,需调整树冠结构,修剪过密的枝条,以确保其内部有足够的空间供新梢生长。对于过高的油茶树,可适当修剪顶部枝条,以控制树高并促进侧枝生长。为避免病虫害传播,修剪下来的枝条需立即清除。对于修剪造成的伤口,可采用植物伤口愈合剂进行处理,以避免病菌侵入。
2.5 病虫害防治
2.5.1 病害防治 郝亚伦等[16]研究了油茶林受炭疽病侵害的情况,发现该病害对其生长状况和产量影响较大。为有效防治炭疽病,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定期清理油茶林内的落叶、病枝和病果,以减少炭疽病病原体滋生,建议每季度清理1次,秋冬季节需彻底清除林内的枯枝落叶;二是保持林内通风透光,合理密植,建议油茶株行距为3 m × 4 m,可有效降低炭疽病的发生概率;三是降低林内湿度,在雨季到来之前,做好排水沟的清理工作,确保排水畅通,降低林内湿度,从而减少病害发生。在炭疽病发病期间,增加磷肥和钾肥的施用量,以增强其植株抵抗病害的能力。炭疽病发病初期症状出现时,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稀释液,隔10 d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以达到防治效果。软腐病和煤污病是影响油茶产量的两种主要病害,除了上述的林业防治技术措施外,还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首先,加强监测,定期检查油茶林的生长情况,一旦发现病害症状,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治;此外,通过科学施肥、适时浇水等措施增强油茶树的树势,提升其抵抗病害的能力;在病害初现时,喷洒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 000倍稀释液进行防治。
2.5.2 虫害防治 油茶尺蠖是油茶林的主要害虫之一,可通过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如释放赤眼蜂等天敌昆虫,以控制害虫数量。周碧珍[17]研究发现,油茶尺蠖幼虫阶段,可选择生物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如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稀释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 000倍稀释液,均能有效防治。茶毒蛾幼虫以叶片为食,也采食油茶幼果和树皮等;一般采取人工摘除卵块的方式进行防治,在茶毒蛾产卵期间,定期检查油茶林并人工摘除卵块,以减少茶毒蛾的数量。同时,可利用天敌昆虫或微生物药剂,如苏云金杆菌和白僵菌等进行生物防治。茶毒蛾幼虫期,可采用化学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如施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稀释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2 000倍稀释液,可有效防治该虫害。
2.6 采收与加工
油茶的采收时机一般在10—12月,此时油茶果实已经成熟,呈现出其特有的红褐色,且果实饱满、油分充足,是采摘的最佳时机。为确保采摘质量,需密切关注油茶果实的成熟情况。过早采摘会导致果实内的油分积累不足;而过晚采摘的果实过度成熟,可能导致果实开裂、油分流失。因此,建议在果实成熟度80%~90%时采摘,既可以确保油茶籽的油分含量,又可以避免果实过度成熟带来的经济损失。采摘后的油茶果应尽快进行加工处理,以防止变质。实际生产中,需对各加工环节的条件和参数进行严格把控,以确保茶油的品质和口感[18]。
3 结语
本研究结合油茶的生物学特性,从造林地选择、良种选择等方面系统探索了油茶林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环节。油茶树高2~8 m,果实为球形或近球形,一般在秋季成熟。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择适宜造林地,合理施用有机肥、磷钾肥等进行土壤改良;选择高油品种;采用生长良好的壮苗进行造林;根据植株生长情况适时浇水、施肥和整枝;综合防治病虫害以及适时采收加工等。合理的林地选择和土壤改良为油茶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科学的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则进一步保障了油茶的健康生长和高产稳产;适时采收确保了油茶品质。这些技术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高效和可持续的油茶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参考文献
[1] 刘开林.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J]. 安徽林业科技,2022,48(4):34-36.
[2] 邓中华. 油茶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24(6):195-197.
[3] 张松. 兴安县油茶丰产栽培技术及抚育管理措施探究[J]. 农村科学实验,2024(7):88-90.
[4] 韦伟,张明慧,廖崇德. 广西南宁油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J]. 农村科学实验,2024(9):118-120.
[5] 周尔槐,童菊兰,黄小英. 油茶生物学特性和标准建园技术[J]. 科学种养,2015(12):18-20.
[6] 方海云. 油茶生物学特性及丰产栽培管理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20,26(24):68-69,113.
[7] 徐波. 油茶栽培及管理技术要点[J]. 特种经济动植物,2023,26(11):163-164,167.
[8] 王兆成,张涛,朱孝天. 皖西大别山区油茶生态栽培技术[J]. 园艺与种苗,2022,42(12):77-78,81.
[9] 何昭东. 融安县油茶速生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 南方农业,2023,17(8):11-13.
[10] 梁子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油茶高产栽培技术[J]. 乡村科技,2023,14(23):112-114.
[11] 罗霸. 油茶标准化丰产种植技术及效益分析[J]. 乡村科技,2023,14(5):111-113.
[12] 梅阿军. 油茶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策略[J]. 农业灾害研究,2021,11(9):162-163,165.
[13] 谢晓林. 柠檬栽培技术[J]. 四川农业科技,2012(6):14-16.
[14] 周丽莎. 浅析施肥对盛产后期油茶林产果量的影响[J]. 山西农经,2019(12):90-91.
[15] 钟宁桂. 山地油茶高产栽培技术与管理措施探析[J]. 农村科学实验,2024(10):109-111.
[16] 郝亚伦,唐剑泉,柏浩东,等. 油茶炭疽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2021(22):87-90.
[17] 周碧珍. 油茶提质增效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24(4):114-116.
[18] 辛江慧,胡传双,涂登云,等. 影响油茶籽油品质的因素分析[J]. 林产工业,2024,61(3):22-29.
(责任编辑: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