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自主阅读引导策略研究
2025-02-13王琴
摘要:阅读是语言与思维相互交融的过程,也是促使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阶梯。高中语文教学要立足课纲要求,开展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具体做法可以是:基于学生本位,营造自主阅读氛围;进行有效指导,调动自主阅读热情;创设阅读情境,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自主阅读
有关阅读学理论指出,阅读是语言与思维相互交融的过程,也是促使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阶梯。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不断积累语文知识,感受文字背后的深远意境。教师需要立足于课纲要求,开展多元化阅读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
一、基于学生本位,营造自主阅读氛围
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要求教师通过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巧妙设计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自主寻求问题的答案[1]。其中,教师要在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的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在思考中激发阅读兴趣,享受自主阅读带来的成功喜悦。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时可以深入分析文本,结合音乐、图画、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为学生创设自主阅读的情境,分层设置启发性问题,让学生结合个人认知结构进行自主探索,逐渐形成自主阅读能力。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课文《故都的秋》进行教学时,充分利用了高中生“心性敏感”这一特征,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渲染了感人的氛围。在课堂伊始,舒缓的音乐缓缓流出,通过多媒体展现了一幅幅体现秋景的图片,瞬时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在情感上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接着,教师紧扣教学目标进行一系列的设问:先从简单的阅读全文,寻找描述“秋”的语句开始;再到整理提及“秋”的次数和场景;最后透过“秋”的描述,揣摩作者的情感。
上述教学过程中,通过层层递进的设问,学生逐渐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在自主探究中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二、进行有效指导,调动自主阅读热情
(一)教师发挥指导功能
提倡自主阅读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如果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引导,势必能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么样才能实现有效的自主阅读引导呢?首先从阅读材料的选择说起。在进行阅读选材时,教师可以将文本中的高光时刻或是最具吸引力的部分展示给学生,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主动阅读的热情。其次,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职能。可以紧扣文本内容提前设计好问题,使学生在问题的启发下主动探索、思考和提炼信息,提高阅读效果。
上述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理顺了文本逻辑,更把握了作者的情感以及文章背后所蕴含的哲理。可见,阅读不应该作为一种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学任务,而应该是一件值得反复品味的个性化活动。教师只有发挥好引导职能,立足于学生的兴趣,激发其阅读好奇心,才能促使学生不断进行深入阅读,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2]。
(二)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在新教学理念的影响下,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注重师生的互动交流。然而,在实际施行过程中,阅读教学仍然严重依赖教师的讲解,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阅读。造成这一结果的最重要原因,依然是固化的传统教学思维。教师应当尝试着转变角色,树立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探究文本中的疑惑点,在师生互动中寻求答案,以此促成自主阅读能力的养成。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必修下《烛之武退秦师》进行教学时,就重视角色转变,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到了高中,学生普遍能够借助课后注释理解文言文的含义了。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行翻译文章,并能够用两三句话概括全文主旨。接着,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与同学交流和探讨阅读中的难点。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实现了阅读教学中的角色转变,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启发。
三、创设阅读情境,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一)激发自主阅读潜能
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就要求教师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获得情感熏陶,进行自主阅读。
同样以郁达夫《故都的秋》的教学为例。一位教师伴随着悠扬的乐曲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秋天,因其独特的韵味让众多大家纷纷留下笔墨。‘无边落木萧萧下’是诗圣杜甫笔下的秋,‘我言秋日胜春朝’则是诗人刘禹锡心目中的秋。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郁达夫的内心,品味《故都的秋》。”饱含深情的语言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进而驱动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二)引导自主阅读质疑
以疑带学是一种突破性教学方法。一位教师在对必修上中的课文《拿来主义》进行教学时,就通过以疑带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教师提出了质疑:“凡是‘拿来’的,就一定是好的吗?能不能结合实际生活说说自己的看法?”这一开放性的问题,很快就引起了学生争论。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文阅读,到文章中寻找支撑自己观点的论据。由此,学生的自主阅读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通过自主阅读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用心。
作为巩固阅读效率的有效手段,评价激励必须引起教师的重视。爱默生有言:“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由此可以合理推断,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尊重。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来正视每一位学生的想法和观点,适时给予学生正面的肯定,激励学生不断前进[3]。对学生而言,希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获得教师的肯定。因此,就算是阅读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也应该给予恰当的鼓励,从细节深挖学生的可取之处。
综上所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倡自主阅读,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其养成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相信通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能走进异彩纷呈的文字世界,享受语文带来的美好。
参考文献:
[1]石彩虹.引导自主阅读,优化高中语文教学[J].语文世界(中旬刊),2024(6):77-78.
[2]刘玲玲.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专题教学探究[J].语文教学之友,2024(06):37-39.
[3]董福杰,王秀翠.深度学习视野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J].作文,2024(20):21-22.
作者简介: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河北安国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