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传统文化 优化阅读教学

2025-02-13陈平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5年2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摘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既能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又能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家国情怀。本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如何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探究,希望对初中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这不仅符合教育部关于“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好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利用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新媒体能够生动地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如生动的图片、丰富的视频资料和互动的教学应用等,这些都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例如,教师在对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文《天净沙·秋思》进行教学时,播放了与这首元曲相配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旋律中感受曲中的情感和意境。在引导学生朗读这首元曲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了朗读的文字和节奏,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朗读的语调和节奏感。同时,教师还利用技术手段模拟了秋天的风声、水声等自然声音,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曲中的氛围和情感。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互动环节,让学生自主选择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首元曲的内容和思想。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运用媒体技术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效果,提高了学生文化素养与思维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技术手段应用方式上也需不断进行创新与改进,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拓展学习活动,感知文化魅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包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厚的知识内涵[1]。要使学生较好地欣赏它的魅力,光靠课堂教学还不够。所以,拓展学习活动就成了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式。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能够更加直观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神奇,进而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一)组织课堂朗读,感受古文内涵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组织开展课堂朗读活动,能使学生体会到古文所蕴含的意义与魅力,这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方式。

例如,教师针对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爱莲说》进行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自行朗读课文,指导他们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来表现古文的情感和意境。为了增加朗读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教师还组织了朗读竞赛,学生可采取个人或者小组形式参赛。通过竞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被充分调动。与此同时,学生还通过朗读表演竞赛相互沟通,相互切磋,共同讨论古文所蕴藏的人生意义与哲学理念。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学生通过朗读进一步认识古文、感悟古文,在把握古文语调、节奏的同时,也体会到古文的节奏美。

(二)开展角色扮演,丰富情感体验

角色扮演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发展学生表达能力与创造力。学生在准备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要揣摩人物心理、模拟人物言行、展现人物特征,这可以使学生对课文人物形象及思想内涵有更深的了解,增强他们的阅读理解力及审美能力。

例如,教师在对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诗《游山西村》进行教学时,让学生仔细阅读诗歌,了解诗歌中的人物和情境。然后,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表演展现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有的学生扮演诗人,通过表情和动作表现出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有的学生扮演农夫,用生动的语言和动作展现了农夫的朴实和热情。以角色扮演为主线,教师带领学生对诗歌主题与情感进行了深入讨论。通过探讨与交流,学生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的意境与内涵。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活动,不仅在语言表达能力、表演技巧等方面得到了提升,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亲自参与、亲身经历,对《游山西村》中所表现出来的诗歌内涵与感情有更深的认识,他们领略到诗歌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与乡村生活之美,领略到诗人对于生命的情感与追求。该教学方式既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

三、结合古诗内容,创设阅读情境

古诗语言凝练,形象深刻,初中学生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2]。构建阅读情境不仅能让学生走进古诗世界,沉浸在诗人的心情与心境中,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例如,教师在对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钱塘湖春行》进行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钱塘湖春天的美丽风光,包括波光粼粼的湖面、绿意盎然的柳树、争奇斗艳的花朵等。通过这些直观的画面,学生初步感受到春天钱塘湖的生机与活力。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古诗,并结合课件中的画面展开想象。学生用心感受诗中描述的景象,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钱塘湖畔,感受春风吹拂、鸟语花香的美妙氛围。教师还让学生注意诗中的细节描写,如“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等,深入体会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想象中的钱塘湖春景。通过交流和分享,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激发,对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有了更深刻理解。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采用了创建合适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组织各种互动活动等多种策略,鼓励学生深入探究古诗内涵。该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与创造力,还发展了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总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非常必要。通过扩大学习活动、创设阅读情境、运用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手段,能有效地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教学之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沙莉.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11):34-35.

[2]韦强,王文汐.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不足与改进[J].教学与管理,2022(09):72-75.

作者简介:江苏省宜兴市东氿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