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中文言文教学走向高效
2025-02-13周霞
摘要:文言文的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完成语文知识的积累,还能让学生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语文教师应当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让学生在爱上文言文学习的同时积累文言知识,提升文化涵养。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巧设趣味导语以调动学习热情,应当通过语用训练来促进学生的阅读感悟,需要创新使用教材以促进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高效的文言文教学体现在学生对文言文的主体加工上,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文言文学习继承文化传统,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与精神境界。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高效教学
高效课堂不仅合乎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和新课改的主要理念,更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一脉相承。从宏观层面探究文言文教学的价值,可以发现选入教材的文言文都具有精美凝练的语言,隐藏着深厚的文化意蕴以及人文意蕴。高中文言文教学,不仅要丰富学生的文言知识积累,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鉴赏能力,还要实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1]。笔者认为,打造、构建高中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可以从巧设趣味导语,调动学习热情;引导语用训练,促进阅读感悟;创新使用教材,促进阅读理解的策略入手。
一、巧设趣味导语,调动学习热情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学生持续投入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但文言文的学习过程充满了枯燥和乏味,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怎样才能够使学生生发想学文言文的强烈意愿呢?当学生面对一篇全新的文言文时,既不具备相应的文言常识,也不了解具体的写作背景,就难以激发学习兴趣。为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导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表露自己的需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教学《荆轲刺秦王》时,我对导语进行了如下设计:“大家应该都看过著名的电影《刺秦》吧?在这部电影中,导演不仅向我们呈现了宏大的场景以及精彩的打斗动作,还设计了极具悬念的情节。但是电影往往会对真实事件进行艺术加工,那么真实的荆轲刺秦王究竟是怎样一个故事呢?历史上,荆轲在卫国得不到重用,不得不四处游历,寻找愿意赏识自己的人。没想到的是,荆轲四处游历竟然处处碰壁,直到来到燕国,才遇到他的伯乐燕太子丹。为感激太子丹的知遇之恩,荆轲愿意“士为知己者死”主动承担刺杀秦王的重任。在易水送别时,荆轲原本的助手并没有来,太子选择秦舞阳作为荆轲的助手,也正因此导致了刺秦的不利。欲知详情如何,大家可以跟我一起走进文本,细细阅读。”显然这种具有悬念式的导语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渴望了解文本中对这一故事的具体阐述,希望了解英雄荆轲的具体行径。
二、引导语用训练,促进阅读感悟
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以及书下注释解决一部分疑难问题。但是,为了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还需要创设更真实更具体的学习情境。例如,可以指导学生尝试运用文言文展开写作训练。
较为普遍的举措是对对子。对课实际上是蒙学中的一项重要构成,主要体现的是文言的口头运用。但是就当前的文言文教学来看,初中生普遍缺乏此方面的有效训练。对对子这种形式教学活动,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对子的音韵美、整齐美,也能够极其自然地学习文言字词句的表达以及运用。
其次,仿写古文。仿写古文不仅能够与文言文的学习相吻合,也能够通过仿写探寻其中的规律。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仿写的对象应当是一部分易于仿写的经典句式,仿写的内容可以链接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经历等等,同时还要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以实现学生对表达方法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其三,转写古文。这种形式实际上是将白话文转化为文言文的一种逆向操作。需要注意的是,在转写的过程中应当将白话文中的双音节词尽可能地改变为单音节词,应当确保句式的简单凝练,可以多用虚词,还可以仿写一部分特殊句式。转写古文需要学生加强自主学习以及自主实践,其锻炼了学生的文言自主学习能力。
三、创新使用教材,促进阅读理解
很多学生在文言文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但是,教师讲授内容单调乏味,教学方法僵化的形式,难以激发学生兴趣,一言堂、满堂灌、灌输式课堂,依然是主流主旋律。这必然会弱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泯灭学生参与文言学习的热情,不仅不利于教学效能的提升,反而会引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畏惧感。所以,作为语文教师,需要注重对教材的创新应用,还要结合教材以及教学内容的典型特征,倡导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等多元的方式,增强文言文教学的吸引力,使课堂学习充满无限的趣味。
例如,在学习《六国论》时,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根据注释或者教辅资料自主完成文本阅读,然后由教师基于文本结构以及思想观点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点拨,这样学生才能够自然地感知文本核心思想的由来,也能够了解文本选择怎样的方式对中心论点展开论述,如何基于对比的方式强化观点等。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依据史实,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点来立论,针砭时弊,切中要害,表明了作者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立足于文本内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完成议论文仿写训练。这一教学过程,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这篇文章,也能提高他们的语用能力,促进学生阅读以及写作能力的同步提升。
总之,建构高中文言文高效课堂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2]。针对高中文言文的教学,教师需要保障学生能够带着较强的兴趣来学习文言文,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才能使学生透过文言文的解读,掌握其写作规律,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促进文学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沈卉.高中文言文高效教学例谈[J].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22(04):64-65.
[2]嵇莉莉.基于语文核心素养 构建文言文高效课堂:以《后汉书·阴兴传》教学为例[J].中学语文,2021(24):65-66.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京市东南实验学校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