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作文素材有效性积累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2025-02-13钟媛媛
摘要:学生的作文是素材与自身经验的融合,以及在新的作文需要之下素材被激活与提取的过程。教师可以用兴趣驱动、作品鉴赏、思维发展来作为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动力,激发学生积累素材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写作。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素材;有效性积累;教学策略
从一般意义上来理解学生的作文过程,就是学生用文字表达对某事、某物的想法的过程。这一过程既与外在的文字驾驭能力有关,也与学生内在所储存的作文素材有关。传统作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储存目标通常锁定在写作文时素材的调用上。在笔者看来,这样的努力作用是有限的,因为学生的作文过程不是简单的储存与调用,而是素材与自身经验的融合,以及在新的作文需要之下素材被激活与提取的过程。因此作文的关键在于学生要运用好的写作素材作为支撑,且要运用精妙的写作方式来展现素材的价值;同样,学生也需要学会如何去积累好的素材以及如何去运用这些素材,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写作质量[1]。
一、在兴趣驱动下积累作文素材
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驱动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然而在任何教学努力中都不应当忽视兴趣的驱动效应,作文素材的积累也是如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当努力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为学生写作积累素材[2]。兴趣驱动下的作文素材积累显然不同于任务驱动下的同一努力,后者所体现出来的驱动效应,很容易变成“任务式”的结局,而兴趣驱动则不同,当学生对某一事物(写作对象)形成兴趣时,他们会主动寻找相关的作文素材,或者在遇到诸多资源的时候能够敏锐地判断出该资源与作文写作相关,从而将这些资源转化为作文素材。这种源自学生内心的积极效应,是非兴趣驱动的手段所难以比拟的。
例如,有学生在议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对于逻辑运用非常感兴趣——说到底,就是学生期待自己所写出的议论文具有强大的论证水平,期待别人能接受自己的观点。当学生有了这一动机之后,其所形成的关于逻辑运用的兴趣,能够有效驱动其关注与逻辑、论证相关的事物,从而积累起相关的素材。如,不少学生对《简单的逻辑学》等书籍很感兴趣,在遇到相关案例时也会有意识地分析其中的逻辑……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积累的素材。还有的学生在论证感觉并不可靠时,举了一个例子:现有一根绳子绕赤道一周,如果将绳子抬高到离地面1米高,那绳子需要加长多少?如果凭感觉,会觉得结果惊人,但如果通过计算,则可以发现也就是增加圆周率的两倍而已。这样的例证是非常有力的,说明其所积累的素材发挥了恰到好处的作用。
由此可见,兴趣驱动作文素材积累是有效的素材积累路径。
二、在作品鉴赏中积累作文素材
高中生对美好事物都有亲近之意,尤其是对于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文化载体,更会表现出强烈的亲近感。在作文素材积累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要让学生在积累素材的过程中对优秀作品进行精心鉴赏,要在鉴赏的过程中体会作品的语言艺术、感受作品蕴含的丰富情感,并学会运用语言来创造美或表达美。值得一提的是,作文素材内容非常广泛,无论是时政新闻,还是名人故事、成语典故,都可以成为作文素材[3]。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审美观点而具有明确的积累方向,又使学生在积累素材时拥有广泛的视角。
例如,笔者曾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研读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比较,在比较中鉴赏,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发现文中的经典描写,并可以感知到作者的深邃思想。如,学生在读《论语》的时候,就能够感受到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在读《庄子》的时候,也就能体会到作者“以汪洋恣肆之笔,写惊俗骇世之论”的美感,从而比较深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在读《孟子》的时候,则会有显著的“睹斯人风标,养浩然之气”的感觉,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孟子的伦理道德观……当学生进行写作时,就有众多作文素材可以调用。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作品鉴赏中积累作文素材后,可以在更多的情感驱动之下解读经典作品,从而产生深入的鉴赏之意,也就能够不断提高其文学鉴赏水平。
三、在思维发展中积累作文素材
学生的作文离不开自身思维的运用,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也强调“思维发展与运用”。在积累作文素材的时候,也需要以思维发展为契机,要让学生的作文素材积累过程伴随着思维发展的过程。在思维发展中积累作文素材,本质上是让学生自主激活思维,并让思维发展过程能够成为关注作文素材、积累作文素材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真正成为作文素材积累的主人翁。
例如,学生在阅读课文或者是经典作品的时候,通常会对其中的经典描写产生兴趣。当写作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激活。比如,学生学习课文《记念刘和珍君》的时候,会对鲁迅先生所写的“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通过怎样的逻辑来写出这样的文字的?这样的问题可以驱动学生积极开展思维:鲁迅先生笔下的“猛士”是指谁?“惨淡的人生”与“淋漓的鲜血”又是指什么?鲁迅笔下还有其他的勇士吗?……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环环相扣的内容,激活学生思考力,与之相伴随的就是学生对更多素材的关注,而这些素材自然就成为学生积累的作文素材。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效积累作文素材,就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思维特点,用兴趣驱动、作品鉴赏、思维发展来作为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动力,从而让学生积累的作文素材能够成为作文过程中信手拈来的资源。
参考文献:
[1]刘云义.浅谈高中语文作文素材积累与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20(28):13-14.
[2]陈清华.高中语文作文写作素材的有效积累探讨[J].高考,2020(08):168.
[3]何青松.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素材积累策略[J].作文,2023(12):63-64.
作者简介:陕西省安康市石泉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