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的《故乡》单篇教学策略

2025-02-13郝丽华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5年2期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故乡教学策略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故乡》的教学策略。笔者选取同类型文章《我的叔叔于勒》以及《孤独之旅》确立了中心主题“少年成长”,通过课前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知识链接,通过文本深入解读促进学生对主题和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跨文本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教学策略;《故乡》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很少将单篇作品放于整个单元的教学视域之下展开教学。本文将视角扩展至单元整体,不仅关注《故乡》的单篇教学,而且考量如何通过与单元内的其他同类文章对比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构建起充满文化与情感的学习网络。

一、教学主题的确立

通过对比分析本单元的其他文章内容,笔者选取了两篇与《故乡》有着高度契合的文章,分别是《我的叔叔于勒》以及《孤独之旅》。《故乡》讲述了主人公对童年故乡的回忆以及自我认同的探索,透露了成长中个体的怀旧与自我发现。《我的叔叔于勒》展示了少年对成人世界的不解和渴望,通过主人公眼中的叔叔形象,揭示了成长中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1]。而《孤独之旅》则反映了个体成长中的内心孤独,以及通过旅行进行自我寻找的经历。从文学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看到这三篇作品共同探讨了少年心理和情感的转变过程,以及少年与其所处社会环境的关系。主题的确立应当在这些共通性上下功夫,探讨成长的过程中少年如何面对自我与环境的挑战,并通过这些挑战实现心灵的成熟。为此我们确立“少年成长”这一贴切的人文主题,让学生深入理解成长这一普遍的人类经历,促进学生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交流。

二、课前活动的设计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故乡》时有深刻的体验,教师需围绕教学主题设计系列前置活动。如利用课前的几分钟,跟学生进行简单的互动。“提起‘故乡’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对故乡的回忆,引导他们思考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接下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文字描述自己的故乡,同时引入《我的叔叔于勒》以及《孤独之旅》中作者关于成长环境的描写内容。学生通过对比感受不同作者笔下对故乡描述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对《故乡》中的叙述风格和写作技巧有一个更为直观清晰的认识,这也为之后的深入阅读和分析打下基础。

三、文本深度解读

在引导学生解读《故乡》时,教师可以与《我的叔叔于勒》和《孤独之旅》这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主题对比与人物分析

《故乡》中的主要人物闰土和“我”的关系可以与《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叔侄关系进行对比。闰土和“我”儿时的友谊,因时代变迁和社会现实而变得陌生和疏远;而《我的叔叔于勒》则通过叔侄之间的亲情,展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温情[2]。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变迁对人际关系有何影响?这些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是如何表现的?《孤独之旅》描绘了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孤独与挣扎,与《故乡》中闰土的孤独和贫困形成了呼应。学生对比两篇作品,可以探讨人物在面对孤独和困境时的不同反应和成长。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闰土和《孤独之旅》中的主人公在面对生活困境时,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和应对方式?”“在当时的环境下,哪种生活方式是对的?如果是你,你会进行什么样的选择?”教师设计的这些问题,不仅可以更好地贯彻单元整体教学的主体思路,还能促进学生对文章《故乡》产生深层次理解和认识。

(二)情感体验与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也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重要方法[3]。在教学《故乡》时,教师可以设计情境让学生扮演闰土、“我”、杨二嫂等角色,在扮演过程中体验他们的情感变化和心路历程。在扮演“我”的时候,教师需引导学生深切感受不同时期“我”的经历与心境,感受“我”在惊讶于闰土叫“我”“老爷”时内心的惊诧和茫然;学生在扮演“杨二嫂”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畸形的艰难生活将昔日美女变成“辛苦恣睢”的丑女人,从而深刻认识到:在那样的社会条件下,无论是农民还是城市小市民都摆脱不了贫穷、破产的命运。

(三)社会背景与主题讨论

《故乡》这篇文章反映了当时背景下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故乡》的社会背景与《我的叔叔于勒》和《孤独之旅》中的社会背景进行比较,如讨论“不同社会背景下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以及社会主旋律思潮”,或者讨论“鲁迅希望通过《故乡》表达什么样的社会批判”和“《我的叔叔于勒》和《孤独之旅》中的社会背景如何影响了人物的命运和心理”等,通过这些主题探讨,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分析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培养。

(四)文本细读与细节分析

在文本细读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对比三篇作品的写作手法和细节描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例如《故乡》中鲁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闰土的变化,《我的叔叔于勒》和《孤独之旅》中如何通过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情感和心理。

通过与《我的叔叔于勒》和《孤独之旅》的对比,教师教学《故乡》时可以展开更全面的文本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中人物形象和社会矛盾,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批判性思维,促使他们深入理解作品内涵和价值。这种教学策略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多元的学习体验和思维训练,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综上所述,在单元整体教学视野下开展《故乡》单篇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对单篇作品的深入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让他们在更宽广的文学框架下构建知识体系。通过跨文本的比较阅读,学生对相同主题下不同作家的表达手法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加深了对不同文化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庄春美.创建小说天地,寻找成长启示: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21(26):5.

[2]闫慧霞.“浓浓故乡情”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J].内蒙古教育,2016(1):3.

[3]杨天然.从浅层理解到深度赏析:小说《故乡》的教学漫想[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6(04):116-117.

作者简介:山东省东营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单元整体教学故乡教学策略
故乡的牵挂
走在故乡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