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绣仙灯:基于Ue5引擎的非遗灯艺ARPG沉浸式交互系统

2025-02-13王星宇王振扬童文帅何莉红吴颖闵玄

数字通信世界 2025年1期
关键词:非遗传承

摘要:本文创新性地将非遗灯艺传承和ARPG沉浸式交互系统相融合,依靠Ue5强大的可视化编程系统,以及Lumen动态全局光照灯等技术,旨在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仙居无骨花灯保护与传承中,并依靠ARPG极强的吸引力和可玩性提升仙居针刺无骨花灯工艺传承的趣味性和效率,从而更好地弘扬非遗文化,推动仙居无骨花灯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非遗传承;ARPG;仙居无骨花灯;Ue5引擎

doi:10.3969/J.ISSN.1672-7274.2025.01.057

中图分类号:TP 3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码:1672-7274(2025)01-0-03

The Shadow Embroidery of Immortal Lanterns: An ARPG Immersive Interaction System Based on UE5 Engine

WANG Xingyu, WANG Zhenyang, TONG Wenshuai, HE Lihong, WU Ying, MIN Xuan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Kewen Institute, Schoo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Software, Xuzhou 22113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novatively integrates intangible heritage lantern art with an ARPG immersive interaction system. Leveraging the powerful visual scripting capabilities of the UE5 engine and technologies such as the Lumen dynamic global illumination system, the research aims to apply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to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Xianju boneless lanterns. Through the engaging and highly interactive nature of ARPG gameplay, the project enhances the attra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preserving the Xianju needle-embroidered boneless lantern craftsmanship, promoting the cultural heritage and ensuring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ransmission; ARPG; Xianju boneless lantern; UE5 engine

0 引言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代代相传,薪火永续。而仙居针刺无骨花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文化瑰宝中的一颗明珠,它不仅承载着仙居人的历史记忆和精神文明,还体现了当地人对于生命、生活和艺术的见解,它的世代流传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历久弥新交相辉映[1]。我国宝贵的优秀文化需不断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近年来,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采用虚幻引擎开发的ARPG类型的游戏系统越来越受广大青少年的欢迎,为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带来了新的动力和契机。同时,虚拟蓝图技术与非遗灯艺的结合将会使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的推广、传播等变得一体化且富有趣味性,更好地扩大无骨花灯的受众群体与知名度,为我们非遗的传承事业添砖加瓦[2]。

1 游戏主题与目的

浙江仙居无骨花灯的制作工艺复杂且以手工为主,与现代制造体系脱节,因市场需求和资金不足等原因,传承陷入困境,相关企业数量减少,经济效益不佳[3][4]。《黑神话:悟空》作为成功的单机动作角色扮演游戏(ARPG),实现了突破性销量,证明人们对文化与ARPG结合产品的积极响应[5]。《影绣仙灯》由此诞生,利用虚幻技术增强玩家沉浸感,旨在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并通过降低设备要求方式推广这种文化体验[6]。

2 系统制作与UI界面设计

2.1 系统制作

(1)地图创建和切换:通过UE5的第三人称游戏模式创建基础场景和角色,将自定义的场景模型导入并替换基础场景,调整大小和位置以创建地图。为实现角色在不同地图间的切换,需要为场景添加传送机制,包括创建控件蓝图和碰撞体,检测角色与传送门的接近情况。当玩家靠近传送门时,会显示“‘E’传送”提示,按下按键可切换地图。地图切换或离开传送门碰撞范围后,UI提示将消失。

(2)角色创建和控制:导入角色模型后,为NPC创建角色蓝图,添加碰撞体用于检测主角接触。NPC不需额外动作,放置在指定位置即可。当主角接触到NPC时,显示“‘F’对话”提示,按下“F”键触发对话UI,进行任务接取或提交。创建主角蓝图,包含移动、跳跃及按“B”键打开背包的功能,设计各类与背包相关的UI界面和函数,以实现背包管理功能。

(3)任务道具创建和操作:将任务道具等模型导入UE5,调整大小和位置并将其放置于地图中。创建物品信息表,标明每个道具的UID、名称、数量、图标等属性。为任务道具创建控件蓝图,添加碰撞体以检测主角接触,并通过“‘F’获取”UI提示获取物品。当获取物品时,调用相应函数将物品添加到背包,更新背包UI界面。当使用背包中物品时,显示“缺少物品”提示界面,提醒玩家缺少所需物品。蓝图节选局部如图1所示。

(4)其他蓝图编辑:为道具加工添加工作台功能,创建控件蓝图和“‘F’加工”UI界面。当加工物品时,调用相应函数完成物品转换,并为不同道具加工过程添加进度条,提高游戏体验。

(5)系统完善:为通过添加背景音乐和音效增强游戏沉浸感,不同场景和NPC具有不同风格的对话界面,使游戏更加生动逼真。完成整体制作后进行测试和优化,使地图场景和UI界面和谐美观。

至此,整个游戏大体制作完成,运行游戏,对游戏进行更加详细的测试,优化地图场景和UI界面,让画面看起来更加和谐,运行界面如图2所示。

2.2 系统机制

本游戏借鉴经典ARPG系统,设定1个主角和若干NPC,制作无骨花灯的道具散布在不同场景内。玩家控制主角从小屋起步,探索地图,与NPC互动,接取任务并制作任务物品。NPC和道具位置固定,便于玩家寻找。作为一款宣传浙江仙居无骨花灯的游戏,采用单人模式,包含多张地图,整体难度适中,让玩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享受探索乐趣[7]。

游戏通关条件是完成主线任务。此外,还有丰富的支线任务,通过与NPC互动获取指引,玩家需在地图中搜集物品并组合加工,制作任务所需的成品。完成支线任务后将解锁彩蛋,展示无骨花灯的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等详细信息。当玩家成功制作完整的花灯后,可将其挂在游戏设定的场景中,体验DIY花灯的乐趣。该系统不仅增强了游戏性,还提升了玩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与兴趣,系统机制流程如图3所示。

2.3 Ui设计

用户登录界面采用红色和黑色为主色调,以红色灯笼为视觉焦点,与暗背景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花灯主题[8]。文本分布在界面左侧,搭配含有中国水墨画元素的花灯图,右侧则是系统启动按钮,采用现代简洁的布局。这样既能直观地介绍针刺无骨花灯的历史,又保持界面简洁舒适。界面左上方的“影绣仙灯”文字与右下方的红色花灯相呼应,暗示花灯如同由光影刺绣而成,引发用户对系统名称的联想。通过文字与图像的互动,增强了信息传达效果。界面底部设置“继续探索”和“开始探索”按钮,提示用户可以点击获取更多信息,增加了界面的互动性。整体设计融合中国传统元素,如水墨画、无骨花灯和书法字体,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进一步强调了游戏的主题。设计如图4所示。

3 涉及的技术

Nanite虚拟化技术:通过优化顶点处理和像素处理来提高渲染效率。这项技术能够将三角形面片虚拟化并压缩成较少的数据,在保持高质量画面的同时,大幅提升了渲染的效率[9]。

Lumen动态全局光照技术:能够在没有光照贴图和无须烘焙的情况下,实现多次反弹的光线效果。这一技术增强了场景的真实感和动态变化能力,使光影效果更加自然和逼真[10]。

《影绣仙灯》采用高精度3D建模技术,精细还原了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的工艺美感。通过程序化建模、PBR材质渲染和LOD优化等技术,确保花灯在不同场景中的精美外观和流畅表现。结合物理引擎,提升了玩家与花灯互动时的真实性和沉浸感。

4 结束语

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和田野调查法对仙居针刺无骨花灯历史文化进行了阐述,制作出影绣仙灯这样的ARPG沉浸式交互游戏系统提供给对仙居针刺无骨花灯或者ARPG类游戏感兴趣的群体,不仅拓宽了针刺无骨花灯的传播途径,还给更多亟待传承的非遗文化提供了新的传承思路,影绣仙灯开发过程以及成品系统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但笔者也坚信,随着本系统不断地更新迭代,也将会有越来越多和针刺无骨花灯一样的非遗瑰宝加入这个“大家庭”(通过如游戏、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进行传承和推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集合)中,让非遗传承多一条路少一分危险。

参考文献

[1] Pandey, R., Gupta, V., Pandit, P., Rohit, K., amp; Pandey, S. (2022). Textil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World. In Handbook of Museum Textiles (pp. 19-37). John Wiley amp; Sons, Ltd.

[2] 周婕雯,李跃忠.虚拟世界中的传统之魅:“非遗”与游戏叙事的联结[J].传媒论坛,2024(07):4-7.

[3] 龚璐.多元融合视角下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策略—以台州针刺无骨花灯为例[J].中关村,2023(11):107-109.

[4] 黄虞婷.浙江仙居皤滩针刺无骨花灯技艺研究—地方文化空间中的手工技艺解读与保护[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5] 姜奇平.中国科技借文化走向世界——评《黑神话:悟空》神话[J].互联网周刊,2024(17):6.

[6] 魏铭巍.华县皮影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以和游戏“王者荣耀”联动皮肤“浮光幕影”为例[J].明日风尚,2024(14):149-151.

[7] 司峥鸣,胡绪怡.具身传播视域下非遗绵竹木版年画卡牌游戏设计[J].北京文化创意,2024(04):31-40.

[8] 林芷菁.汕尾非遗文化陆丰皮影融合文旅的UI界面设计[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4(05):61-63.

[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2023).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 In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pp. 97-144). Springer Nature Singapore.

[10] Tan, T. W. (2024). Mastering Lumen Global Illumination in Unreal Engine 5. In Game Development with Unreal Engine 5 Volume 1: Design Phase (pp. 223-275). Apress, Berkeley, CA.

基金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影绣仙灯:非遗灯艺的ARPG沉浸式交互系统”(项目编号202413988018Y)。

作者简介:王星宇(2004—),男,汉族,江苏宿迁市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

王振扬(2004—),男,汉族,浙江台州市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文化传播与教育。

童文帅(2005—),男,汉族,河南周口市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与游戏引擎应用、游戏设计与开发。

何莉红(2005—),女,汉族,河南驻马店市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程序化建模与PBR渲染。

吴 颖(2004—),女,汉族,江苏宿迁市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用户体验与人机交互(HCI)、3D化建模与渲染。

闵 玄(1993—),女,汉族,安徽淮北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与路由。

猜你喜欢

非遗传承
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教育传承地方非遗服务水平调研报告
基于移动终端的互动媒体产品设计与制作
蔡氏泥塑,指尖上的艺术人生
浅谈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创新
“三维协同”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关于尕妹子回族剪纸生产性方式保护的具体实施与成果
基于非遗传承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产品艺术设计方向非遗技艺(大漆)文创产品工作室建设
川东竹琴在非遗传承中的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与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