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域博物馆融入旅游业的现状、阻碍因素及对策建议研究

2025-02-13王越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5年2期
关键词:旅游产品文旅融合旅游业

摘 要: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文章通过论述河北省域博物馆融入旅游业的可行性,分析河北省域博物馆融入旅游业的现状,剖析出政策不健全、营销宣传不到位、配套设施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等阻碍因素,尝试围绕政策制定、旅游产品研发、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宣传、配套设施建设、文旅融合人才培养等维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河北省域博物馆更好地融入旅游业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河北省域;博物馆;旅游业;文旅融合;旅游产品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5.02.013

进入新时代,河北省大力推进发展文旅融合,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河北省作为重要的文化、旅游大省,深入探索如何实现文化与旅游的全方位融合。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重要旅游资源的河北省域博物馆,不断探索旅游业的开发路径,依托其在文博资源、文化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促进文旅融合,为自身可持续发展、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提供支持,进一步为河北省打造经济、文化、旅游强省做出贡献。

1 河北省域博物馆融入旅游业的可行性

1.1 资源基础

①河北省有丰富的博物馆资源,为河北省发展博物馆文旅融合模式奠定了重要基础。

数据显示,河北省域已备案博物馆共计302家,全省达到每24.89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的水平;现有国家一级博物馆8家,一级博物馆数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已登记可移动文物140多万件,其中珍贵文物8万多件;全省博物馆2023年开放基本陈列710个、临时展览855个,接待观众3948万人次,各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可观的博物馆数量、丰富的馆藏文物资源、形式多样的活动、众多的参观人数等为河北省域博物馆融入旅游业奠定了较为稳定的资源基础。

②河北省域博物馆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河北省发展博物馆文旅融合模式提供了必要保障。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对文博资源的需求。”①博物馆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旅游资源基础广泛体现在历史文化遗产、专题展览与教育项目、建筑美学、研究与学术交流、社区参与、文创产品、互动体验、数字化资源等方面。

河北省域博物馆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整个省域范围内的博物馆积聚了包括燕赵文化、河北梆子、武强木版年画、吴桥杂技、沧州武术等在内的多种历史文化资源,能够依托这些资源吸引广大游客。河北省域博物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且具有地方特色的专题展览与教育项目、研究与学术交流活动、社区活动等,在很大程度上强化整个河北省的文化魅力及游客吸引力。一些博物馆凭借独特的建筑风格与设计也能吸引大量游客前去参观游览。

互联网时代河北省域博物馆的信息化发展稳步推进,数字化资源与互动体验已然成为博物馆资源和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支撑博物馆融入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1.2 产业基础

①近年来,河北省大力推进旅游强省建设,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2023年,河北全省接待游客8.44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万亿元,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7%;数据显示,河北省共有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7个、A级景区526家、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家、五星级旅游饭店30家。由此形成较为丰富的旅游业供给和不断扩展的产业规模,为河北省域博物馆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提供了产业基础。

②河北省域文旅融合的持续发展需要健康、稳定的产业基础作为支撑。对博物馆与旅游业的融合而言,资源融合无疑是前提。“博物馆作为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文化与旅游两个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形成合力共赢局面的重要场所。”②只有博物馆和旅游业之间的资源实现全面衔接、深度共享与综合利用,二者才可以基于共性实现融合。技术融合是关键所在。进入新时代,各种技术推动着博物馆与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物联网、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使博物馆与旅游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只有以技术融合为前提,文旅融合才可能取得新突破,进而形成完全契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全新产业模式。人才融合则是构建博物馆与旅游业融合的重点。融入旅游业的博物馆人员既要承担最基本的文化服务职能,也要面向广大游客提供一定的旅游服务;融入博物馆的旅游业从业人员应全面提升自身文化内涵,在旅游服务中对博物馆优势与价值进行充分挖掘与利用。从资源、技术与人才三大维度实现共融互通,是构建博物馆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核心。

1.3 政策基础

《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两份文件分别拉开了文旅融合发展和全域旅游发展的序幕。在此基础上,河北省近年来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与措施,有效推动了文旅市场恢复,也为博物馆融入旅游业提供了政策支持与保障。《关于推动文化和旅游市场恢复振兴的若干措施》《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河北省加快建设旅游强省行动方案(2023—2027年)》《河北省文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文化和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等在内的多项政策与举措的出台实施,并发布包括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在内的10余条精品旅游线路,为河北省域博物馆融入旅游业提供了多维度、多方面的政策支撑与保障,能够依托政府部门的导向推动文旅产业融合的良好发展。

2 河北省域博物馆融入旅游业的现状

2.1 良好态势

①博物馆游客人数不断增长。2023年,全省博物馆接待观众达到3948万人次。博物馆游客人数的不断增长,充分体现了河北省域博物馆融入旅游业进程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近年来,河北省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文旅融合发展如火如荼。在这一背景下,博物馆融入旅游业进程得以稳步推进,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一方面,博物馆场馆建设、中小博物馆提升、文博研究、社教活动等均在实践中得以充分落实,强化了博物馆本身的公共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数据显示,河北省域备案博物馆已达302家,博物馆数量快速增加。

②博物馆+旅游项目不断增多。随着河北省域博物馆逐步融入旅游业,博物馆+旅游项目数量持续增多,为广大游客提供了更为丰富多样的文旅体验。将文博资源融入旅游项目中,既能丰富旅游项目的文化内涵,又能满足游客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旅游需求,还能带给游客高质量、高水平的旅游体验。例如,西柏坡纪念馆为游客提供了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旧址感受时空交汇的旅游场景体验;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了包含宇宙与地球、岩石与矿物、宝石与矿产、恐龙与古生物等在内的多个专题旅游项目;邢台酒文化博物馆设置地下酒窖区、历史文化展区、互动体验区三大展区,通过文物、文献、场景、多媒体以及互动游戏等,为游客提供了感受邢台酒文化发展过程以及邢台酒道、诗酒文化的优质旅游项目。

③市场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在近年来河北省大力发展博物馆事业和旅游产业背景下,博物馆融入旅游业的市场经济规模持续扩大。这不仅体现在博物馆吸引的游客数量不断增长以及博物馆+旅游项目数量不断增多,也体现在博物馆运营与发展中,尤其是陈列展示、文物保护、公共服务、社会教育等方面投入的资金规模的持续扩大,为当地文化旅游和经济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例如,2023年,河北共实施文物保护项目213个,投入文物保护资金达3.68亿元。

2.2 不足之处

①融合层次较低。目前,河北省域博物馆融入旅游业虽然在规模上有一定突破,但是在融合层次方面却不够深入,博物馆和旅游业的融合集中于较为浅层的项目,仍停滞在博物馆成为旅游景点以及通过开展活动吸引游客参观等层次。博物馆和旅游业之间在资源共享、技术共享、人才共享方面尚未实现深度融合,取得的相应融合效果并不能完全达到预期。

②融合形式不够丰富。博物馆融入旅游业的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使河北省域博物馆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受到了一定阻碍。当前博物馆与旅游业的融合形式主要表现为文创产品销售、场馆内主题项目活动、线上数字博物馆等,形式缺乏丰富性,难以充分匹配丰富的旅游业资源以及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3 河北省域博物馆融入旅游业的阻碍因素

3.1 政策不健全

河北省域博物馆和旅游业的融合与发展,需要健全的政策作为导向、支持与保障。虽然河北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旅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但不够健全。目前出台的政策往往聚焦于宏观层面的文旅融合发展,对更为具体的博物馆融入旅游业的相关事宜关注不足,缺乏高度细致化、可行性的政策支持。例如,《关于推动文化和旅游市场恢复振兴的若干措施》《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河北省加快建设旅游强省行动方案(2023-2027年)》等政策均是聚焦于宏观和整体视角下的文旅融合发展,难以为博物馆融入旅游业提供足够具体的指导。

3.2 营销宣传不到位

无论是对博物馆还是对旅游业,营销宣传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融入旅游业更需要高水平的营销宣传作为支撑,依托营销宣传来强化博物馆与旅游项目之间的关联性,让游客能充分了解博物馆的旅游价值,同时让游客在旅游中体验博物馆的文化服务功能。

当前河北省域博物馆融入旅游业的营销宣传并不到位,一方面体现在营销投入有限,另一方面表现为宣传渠道和方式不够多样,导致广大游客对博物馆旅游体验认知不足并缺乏进行尝试的意愿。目前来看,河北省域博物馆宣传往往聚焦于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等贴合博物馆本身属性与特点的主题,并没有投入足够资金、精力加强对博物馆+旅游项目的营销。另外,河北省域博物馆的营销宣传模式较为传统,仍是以传统的报刊宣传、电视宣传、主题活动宣传、节日庆典宣传等为主,对新媒体、自媒体、媒体矩阵等新型营销宣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有所不足,也没有着重突出博物馆与旅游业相结合。

3.3 配套设施不足

博物馆有效融入旅游业之中,无论是为了改善博物馆的文化服务质量,还是为了提升游客的旅游参观体验,又或者是为了促进博物馆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依托较为完善的配套设施。博物馆的配套设施除了最基本的展示设备、教育讲解设备、无障碍设施、游客服务设施之外,还要配备人工智能控制系统以及可与旅游业对接、匹配的设备系统。

目前,河北省域的大部分博物馆基本配备了包括多媒体展厅、电子多功能触摸屏等在内的设施,能满足游客基本的参观与体验需求。但从更为人性化、智能化的服务层面来看,博物馆的配套设施存在一定不足,缺乏对AR、VR、物联网、智能安防等技术的有效应用,同时也没有配备与旅游业深度对接、匹配的设备设施以及具有自动分析功能的管理系统等。

3.4 专业人才缺乏

文旅融合背景下,专业人才是支持博物馆有效融入旅游业的关键。当前河北省域博物馆融入旅游业的发展往往聚焦于政策、资金、技术、物质保障等要素,却忽视了掌握这些要素并决定能否充分运用的专业人才的建设与培养。一方面,博物馆专业人才有丰富的教育经历,具备较高的文化专业知识以及博物馆业务能力,能胜任博物馆运营、发展、服务的相关岗位,但缺乏良好的旅游服务意识,对游客的旅游需求把握不到位,导致博物馆在融入旅游业过程中受到了一定阻碍;另一方面,旅游业从业人员通过旅游专业教育,对旅游市场变化、游客需求、旅游服务等要点的把握较深,却对博物馆文化资源、历史文化知识与内涵的掌握较为有限,这导致他们难以充分挖掘、利用博物馆资源与功能来实现旅游项目的创新性研发。

4 河北省域博物馆融入旅游业的对策建议

4.1 加快政策制定,确保政策作用充分发挥

河北省应全面加大对文旅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尤其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支持与保障作用,促进博物馆在旅游业中的有效融入。一方面,河北省委、省政府以及文旅行政部门继续从宏观维度加大政策的制定力度,通过颁布具有导向意义的政策促进文化资源向旅游产业转化;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更加关注具体政策的可执行性与实施效果,尽量出台与实施对博物馆融入旅游业具有高度可行性和指导性的政策与措施,如制定《关于促进河北省博物馆融入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确保政策作用能充分发挥,助力博物馆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为了强化政策支持,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24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围绕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文物活化利用方式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渠道拓宽、文创产品消费需求满足等维度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此外,河北省政府还印发《河北省“十佳博物馆”培育办法(试行)》《河北省“十佳博物馆”培育名单筛选标准(试行)》等政策文件,进一步为省域内博物馆融入旅游业提供支持以及保障。

4.2 整合博物馆优势资源,优化旅游产品研发

对旅游产品加以开发,是博物馆发挥自身优势并融入旅游业的关键所在。河北省域博物馆应对文博资源以及旅游业资源等进行有机整合,深化对优势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研发兼具博物馆特性和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通过创新优质的产品吸引广大游客。毫无疑问,文创产品作为当前颇受广大游客青睐的旅游产品类型,更应是博物馆融入旅游业需要优先研发的产品。博物馆应依据自身藏品特点和展示主题,研发出多种具有纪念性、艺术性和实用性的文创产品。

河北博物院的长信宫灯仿制品铜贴金款、金玉满堂纹饰行李箱、文创雪糕,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的山海关长城立体笔记本、山海关冰箱贴、居庸关冰箱贴,廊坊博物馆的吉祥如意·插勺杯、大吉大利·艺术帆布袋等,均是河北省域博物馆研发的具有代表性的优质文创产品。此外,博物馆还可尝试研发特色食品、轻工业产品、体验式旅游产品、教育类旅游产品、沉浸式旅游产品等,全面拓展旅游产品类型。

4.3 强化市场营销宣传,增强品牌建设力度

旅游业发展中的市场营销宣传是极为重要的。以市场营销宣传为基础,加快博物馆旅游品牌建设,切实增强品牌影响力,进而吸引更多游客。全国旅游市场竞争持续加剧,河北省域博物馆应加强对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依托资源优势加大品牌建设,强化博物馆品牌影响力,从而促进博物馆有效融入旅游业。

河北博物院作为河北省最重要的博物馆,十分重视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宣传,以文化遗产为核心资源深入探索文博资源和旅游业融合的有效路径,积极构建具有特色的博物馆旅游品牌,并围绕品牌加强市场营销宣传。同时,河北博物院全面拓展营销宣传渠道,开展多样化线上文化服务,通过官方网站、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抖音等拓展宣传渠道,采用云展览、云课堂、云直播、博物馆联动线上服务等方式拓展营销方式,持续增强博物馆旅游的品牌影响力。

4.4 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为了强化博物馆在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中的作用,完善博物馆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是十分必要的,需要依托健全的配套设施,促进博物馆各项业务和服务的开展与落实。

第一,加强博物馆内部设施建设,合理设计电气、给排水、照明配套工程,新建或升级导览设施等。第二,重视先进技术在博物馆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包括布设人脸及车辆识别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等,以及加大对AR、VR等改善游客参观体验技术的应用。第三,拓展并逐步完善博物馆与旅游业相衔接的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构建文旅融合管理平台,整合省域博物馆集群资源,设计推出更多精品文旅线路,实现博物馆和旅游景区服务的一体化发展。

4.5 加强人才培养,有效提供智力支持与保障

加强高素质的博物馆文旅融合人才培养,为博物馆融入旅游业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博物馆应对文旅融合发展高度重视,准确把握自身融入旅游业过程中对人才的全新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务必要培养出一支既具备良好博物馆专业能力,又具备较高旅游服务能力的人才队伍。博物馆应和景区管理部门、旅游企业等深入合作,基于共建共享理念加强对博物馆文旅融合人才的联合培养,将优秀人才作为链接博物馆与旅游业的关键所在。

注释

①李俊星.刍议文博资源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有效模式[J].中国民族博览,2024(1):251.

②林杨,骆玉梅,郭旭东.文旅融合视角下的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研究:以红山文化博物馆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1):83.

猜你喜欢

旅游产品文旅融合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羌族地区纺织品类旅游产品设计思路
九嶷山瑶族文化旅游产品包装设计创意研究
郑州方特游乐园景区发展现状及对策
基于Brainstorming的旅游产品概念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