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初探
2025-02-13刘波刘华惠振阳李大军王乐洋余美
摘" 要:研究生作为我国高校开展创新活动的生力军,其教育质量已成为我国相关高校关注的重点和焦点之一,成为各高校“双一流”建设成效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地方高校受办学规模、办学层次等方面的限制,其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成为当前相关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该文围绕如何构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所涉及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首先分析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从导师队伍建设、规章制度建设、研究生生源、课程体系建设、过程监督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构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该文的研究能为相关地方高校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中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双一流;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0"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000X(2025)04-0039-04
Abstract: As the new force of innovative activitie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educ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key points and focal points that the relevant universities pay attention to in our country, and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assessment indicators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performance. Local universities are limited by the scale and level of education, s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f graduate education has become a hot issue in the current research.This paper discusses related issues related to the way to build a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for graduate education in local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Firstly,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graduate training in local universities. Secondly, from the aspects of tutor team construction,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struction, graduate student source,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process supervision, and innov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it constructs 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f graduate training in local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graduate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n relevant local universities.
Keywords: Double first-class;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ostgraduate train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construction
2017年,我国多部委联合下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简称“双一流”)[1],这是党和国家为了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所提出的战略,为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指明了方向。“双一流”建设,就是通过提升教育质量和科研能力,推动建设一批具有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为国家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1-2],国家推行的这一举措,对于东华理工大学这所高擎“核学”+“地学”两杆大旗的地方行业特色高校来说,是改革与发展迎来的一个重要机遇与挑战。
当前,研究生教育已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3],全国各高校的人才培养及创新能力评价、一流学科建设等评价与评估体系中,都把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作为核心评价指标之一[4],因而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一直以来都是相关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郭巍等[5]以校内为主体,校外为补充的方式,构建了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乔刚等[6]从理念、手段、制度和文化四个方面阐述了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的内涵,并从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给出了研究生教育的内部资料保障实现途径。“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很多学者对标“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开展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方面的研究。赵雷[7]从资源整合、制度建设、培养模式等方面,构建了“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宫新栋等[8]从特色办学、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研平台、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培养保障体系的研究。束鑫等[9]对照“双一流”建设的具体指标,从招生管理、过程控制、论文撰写等方面构建了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刘海波等[10]以天津市为例,分析当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阐释了研究生教育保障体系构建的新模式。傅巧蕾等[11]探索了“学位+学术+学生”的多元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了“能力体系建设+培养目标转换+课程教学+考核评估”“四位一体”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刘庆坡[12]指出尽管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质量保障不健全、治理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从制度体系及提升教育质量的路径、举措等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综上所述,关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围绕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相对较少。在当前“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本文围绕构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从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课程设置与改革、科研环境与条件、评价与考核机制、国际交流与合作、质量监控与评估以及毕业生跟踪与服务等八个方面展开讨论,构建覆盖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质量保障体系,希望能够给地方行业高校研究生培养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一" 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地方高校通常是由地方政府管理和建设的公办高校,也包括由企事业单位、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组建的高校。与一些综合性大学和重点高校相比,地方高校在规模、办学层次、学科优势和研究实力等方面可能有所差距。但地方高校在区域的社会与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培养地方专门人才、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地方需求等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地方高校的发展受到资金不足、师资队伍短缺、学科建设不平衡等问题的制约,给地方高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研究生培养的资源不足
相比于一些重点高校,地方高校在教师、设备、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多方面存在资源不足的问题,例如实验设备陈旧、实验室设施和科研资金不足、课程建设的经费支持力度不够,这些资源问题严重限制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项目开展,阻碍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 研究生导师的指导不足
地方高校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方面,受到学校资源的限制,人才队伍建设受到一定的影响,对高水平、经验丰富的导师吸引力不足,造成经验丰富的导师队伍缺失,使研究生在选题、论文撰写等方面得到的指导有限,影响其科研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相比于重点高校,地方高校导师在科研项目的数量、质量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距,研究生在读书期间参加高质量的科研项目机会相对较少,从而影响了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的学术创新能力及创新视野。
(三)" 学术科研氛围薄弱及实践机会不足
相对于高水平大学,地方高校的学术氛围相对较弱,学术交流、学术活动和科研合作机会较少,特别是国际学术交流的机会严重缺失,这对于研究生的学术成长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相对于高水平大学,地方高校的校内外实践平台与实践机会缺失,造成研究生在课程实践、科研实践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机会不多,严重制约了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 研究生的就业压力大
相对于一些高水平大学,地方高校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有限,地方高校的毕业生面临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挑战,在就业中面临竞争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地方高校在研究生的职业发展方面的资源投入与支持不足,也导致部分研究生在毕业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困境。
二"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近年来,“双一流”建设提出了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培养优秀拔尖人才、传承创新优秀文化、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产学合作与促进科研成果五项建设任务[7]。培养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高的高质量研究生,是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工作之一。本文结合作者工作的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体会,首先分析了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教学目标、导师队伍、课程设置、科研环境、评价与考核机制等八个方面进行分析,构建覆盖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具体如图1所示。
(一)" 明确教育目标
明确教育目标指的是明确规定和阐述教育的目的和目标,明确教育的核心任务和要求。地方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与实际,从人才培养目标、个体发展目标、社会需求目标、国家发展目标四个层次,制定符合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目标明确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明确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使之能满足社会及国家的发展需求。东华理工大学作为一所地方院校,其测绘学科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宗旨,确立“育人为本、基础为根、能力为要、创新为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明确了“面向企业与行业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 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队伍建设是高等教育中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可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加强优秀导师队伍的建设,通过人才引进、自主培养等多种手段,提高研究生导师的科研水平和指导能力,确保研究生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指导和关注。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学科在导师队伍建设方面,在人才引进及自主培养的同时,在导师指导能力管理、构建团队合作氛围以及导师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从而最终提升导师队伍建设质量。
(三)" 课程设置与改革
课程设置与改革是指在教育机构中对学科课程进行规划和调整,以适应社会需求、学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要求。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持续的改革,提高教学效果,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地方高校的课程设置与改革,应结合社会需求,重新定义课程内涵,与时俱进,不断优化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与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鼓励研究生参与创新创业、科技竞赛等实践活动,引入项目制学习,将学习内容以项目的形式进行组织,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完成项目任务来学习,拓宽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四)" 科研环境和条件
科研环境和条件是指为科研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的相关因素和条件。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对于促进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研究成果的产出至关重要。地方高校需要尽可能地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不断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加强与地方的合作,不断更新实验室设备和科研平台,加强文献和数据资源建设,为研究生的科研活动提供软硬件的支持和保障。与此同时,也应加强关于科研环境和条件建设的相关政策和制度研究,研究生管理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规,鼓励和支持科学研究的进行。
(五)" 评价和考核机制
评价和考核机制对于激励教师、学生努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地方高校应建立科学、公正的研究生评价和考核机制,注重多元化、综合性、客观性、公正性等方面的考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术能力、科研成果、科学道德等方面的表现,激励研究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评价和考核应该与个体或组织的目标和愿景相对应,关注实际达成的结果和影响,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完善,与时俱进,确保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六)" 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具有重要意义,它涉及不同国家、不同机构和个体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以促进知识和文化的交流、解决全球性问题、推动国际发展和合作等。尽管相比一些重点大学,地方性高校受到办学区域、办学层次等方面的限制,国家交流与合作相对比较缺乏。为了提高地方高校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地方高校应鼓励研究生通过线上、慕课、公开课等多种渠道了解国内外相关学科的发展状况,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增加其国际视野和学术影响力,提升国际视野。
(七)" 质量监控和评估
研究生质量监控和评估是针对研究生教育过程和成果进行监测和评估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其旨在确保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建立健全涵盖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内、外部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从研究生招生环节、课程设置与教学质量、学术指导与管理、科研与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学位授予与评价等全方面的实施监控与评估,及时了解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加强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监测、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做到持续改进,从而稳步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八)" 毕业生跟踪和服务
毕业生跟踪和服务是指对研究生在毕业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服务。通过毕业生跟踪和服务,学校可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职业发展情况和教育质量的实际效果,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指导。因此,地方高校应建立健全毕业生跟踪系统,对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和继续深造情况进行跟踪和服务,从研究生的就业跟踪、职业发展状况、校友网络建设以及毕业生满意度调查等方面开展毕业生跟踪和服务方面的工作,确保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效果和实际成果,为后续的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
三" 结束语
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各高校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当前,国家推行的“双一流”建设,为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本文围绕如何构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所涉及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从明确教育目标、导师队伍建设、规章制度建设、研究生生源、课程体系建设、过程监督、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等八个方面,构建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该体系能为相关地方高校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中提供相应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EB/OL].https://www.gov.cn/xinwen/2017-01/26/content_5163670.htm.
[2] 孟艳,刘志军.“双一流”背景下一流学科建设的三重逻辑——以河南大学学科建设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4):64-70.
[3] 李朝晖,梁金葵,范丽君,等.中医药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亚太传统医学,2020,16(1):213-215.
[4] 刘芳,江爱娟,刘盛秀,等.深化教育改革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2,34(8):1577-1580.
[5] 郭巍,郑舒婷.完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与监督体系的配套措施[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4):129-130.
[6] 乔刚,付鸿飞,王晴.创新驱动战略下我国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的内涵、维度与路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2):39-43.
[7] 赵雷.“双一流”背景下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9,6(25):158-159.
[8] 宫新栋,杨平,尹佟明,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J].煤炭高等教育,2018,36(9):95-99.
[9] 束鑫,李俊娴.“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大学教育,2021(3):189-191.
[10] 刘海波,苏丹,缪楠,等.新时代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以天津市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4):52-57.
[11] 傅巧蕾,王佳音.管理学科“四位一体”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2(29):161-164.
[12] 刘庆坡.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地方农林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路径探析[J].高教学刊,2023(10):44-47.
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工程教育背景下‘接通产业、融通专业、连通企业’产学深度融合的《无人机测绘》实践教学改革”(220803776295220);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基于CDIO理念的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教学改革研究”(JXYJG-2022-111);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项目“基于劳模精神视角的行业特色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途径研究——以测绘类专业为例”(JXJG-21-6-34);东华理工大学校级研究生教改项目“基于OBE教育理念的研究生思政教育提升路径与评价机制研究”(yjsjg2202106);东华理工大学校级研究生教改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五维一体’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yjsjg2202005);东华理工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工程认证核心理念引导的《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思政教学方案研究”(DHJG-22-26);东华理工大学校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科竞赛驱动的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22XYB15)
第一作者简介:刘波(1983-),男,汉族,湖北钟祥人,博士,教授,系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测绘地理信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