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森林资源损失的原因及防护对策探析
2025-02-13刘平伟柳朝菊
摘要:森林资源管理是森林保护建设的重要工作,尤其面对森林资源损失之后,更要针对性实施防护对策,防止森林资源损失加重。本文以西昌市森林资源防护为研究对象,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分析西昌市森林资源损失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提出防护对策,旨在提升地区森林资源防护效率。通过研究发现,该市森林资源损失原因包括火灾以及资源管理欠缺,做好火灾预防与资源管理,便可高效保护森林资源。
关键词:西昌市;森林资源;损失;防护
西昌市在近些年发展中非常重视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开始建立长效保护机制。但是,森林资源防护与利用工作中,火灾依然是核心问题,造成该市森林资源损失。另外,当前该市森林资源管理效率较低,尤其是防火管理方面欠缺经验,导致资源转换率下降,造成诸多损失浪费。因此,该市未来发展应重点关注森林资源防火与资源管理,借助新技术完善以上两项工作,强化森林资源防护,促进各项工作良好开展。
1 西昌市森林条件及资源现状
西昌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安宁河平原腹地。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凉山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是攀西城市集群发展的核心地带,生态地位十分重要。
1.1 地形地貌
西昌市全境海拔在1 500 m以上。地貌以中山为主,占全市总面积的78.9%,高山、低山分别占1.1%和3.4%;河谷平坝面积占16.4%,是四川省第二大河谷平原。山地分布在安宁河东西两侧。西部牦牛山,是市境内山地的主体,且大部分山体海拔介于2 000~3 000 m;东部属螺髻山山脉,最高峰摆摆顶4 182 m。平坝分布在安宁河及其主要支流的谷地中,大部具有河流阶地、河谷盆地或山麓冲积扇的形态,地面完整、起伏较小。由于长期开垦与耕作,已成为西昌市农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
1.2 森林土壤
按照《四川森林土壤》地理分区,西昌市区域内土壤类型复杂多样,境内土壤总结包括7大类,13个亚类,18个土属,80个土种。西昌市由低海拔至高海拔,山体高程变化土壤有规律地呈带状变化,又因成土母岩复杂,其土壤分布深受到地形影响。安宁河两侧为牦牛山、磨盘山和螺髻山山地土壤分布区,该分布区海拔1 600~2 300 m是山地红壤,2 300~2 700 m是山地黄棕壤,2 700~2 900 m是山地棕壤,2 900 m以上为亚高山草甸土。螺髻山、牦牛山和磨盘山山地紫色岩层露出地段分布着紫色土类;安宁河径流受到流水沉积影响,从而形成冲积土。安宁河沿山地区黄水、黄联、裕隆等乡镇受到冲积土影响形成冰沉积残留。
1.3 森林植被
西昌市森林面积14.82万hm2(有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51.68%。水平地带气候属亚热带川西南高原山地气候区,但由于相对海拔较大造成垂直地带性气候差异,从而具有从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四个气候区特征。植被种类丰富,常见的主要乡土树种有62科,139属,185种,海拔1 600 m以下为亚热带植物适生区,分布有云南松、栎、桉树、银桦、桃、李、梅等及稀疏灌丛草坡。1 600~2 600 m为云南松纯林,松栎樟等针阔混交林,华山松纯林等林型。2 600~3 200 m地带为栎类,山杨、杜鹃等所组成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型,3 200 m以上以箭竹—冷杉、杜鹃—冷杉、红桦等林型为主。
2 西昌市森林资源损失的主要原因分析
2.1 火灾损失
森林火灾是造成森林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火灾造成的损失较大,如不实施科学防护,问题将难以防控。西昌市森林资源也经历过火灾,导致自身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如该地区泸山景区森林在经历“3.30” 火灾后,森林资源受到较大损失。而目前研究发现,该地区未建立起全面的火灾防控体系,导致火灾防控效果较差,严重影响到森林资源发展。
2.2 森林资源管理损失
西昌市在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森林资源管理。但是,通过目前研究发现,森林资源管理依然存在问题,也是导致森林资源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以该市巴汝片区森林资源为例,该地区森林资源损失大部分来源于资源管理问题。
2.2.1 修建高速路或者发展经济占用林地的采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林地作为土地资源的一部分,在特定情况下可能成为建设项目用地的重要来源。修建高速公路、发展经济等重大项目都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包括林地[1]。
2.2.2 生产力和生产资料低下以及生产方式的落后
巴汝片区是一个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地形复杂,条件艰苦,原始的刀耕火种和过度放牧使森林资源遭受严重威胁。另外,巴汝片区彝、藏、汉杂居,搬迁户和盲流户的涌入使毁林开垦现象时有发生,屡禁不止。
3 西昌市森林资源防护对策研究
3.1 建立火灾防控体系
建议西昌市尽快建立全面的火灾防控体系,实施重点地区的火灾防控,有效预防森林火灾。
3.1.1 新技术下火灾监控体系
西昌市非常重视森林资源建设,在未来森林资源防护中将逐渐增加。传统森林火灾防控体系已经不能够满足火灾防控需求,工作效率和精度方面都比较落后,所以,新时期西昌市森林资源火灾防控必须融合新技术,创建新型的森林资源火灾监控体系,借助智能化、传感技术等创建新型的森林资源监控体系,可切实实现实时监控,发现火灾后立刻预警,从而实现快速预警、快速反应,及时消灭火灾[2]。
目前,西昌市已经着手研究数字化森林火灾监控体系,该监控体系在应用的过程中借助云计算技术构建专业数据处理平台、并在传感网络以及互联网基础上创建火灾信息传输结构。研究发现,该火灾监控防御体系在先进技术融合下,展现出多项功能。(1)该监控体系具有森林火灾探测与报警功能。该体系利用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森林火灾迹象,如果发现(火星、火苗)异常情况,监控系统立刻触发报警,利用声光等方式向监测人员发出火灾警报,提醒人员尽快开展火灾防护等相关工作[3]。(2)火灾防控体系具备森林联动功能。监测系统不仅可以实现森林火灾现场进行监测和预警,同时能够对现场消防设备进行联动管理,其中包括对自动喷淋系统、消防广播系统、应急照明系统的综合监管。监测范围能够对出现火灾,监测体系发出警报,并实现消防联动,为消防灭火和疏散打好基础,提升消防管理效率。(3)火灾监控系统设置历史数据查询功能,该功能使火灾防控更加全面,防控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利用对历史数据进行整理,智能判断火灾位置和范围,快速制定火灾防控方案[3]。
除此之外,西昌地区非常重视防火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建设防火灭火池、防火灭火卡点(如图1),配合监测系统完成火灾监测与预防工作,切实保证各项工作良好开展,提升森林防火和保护效率。
3.1.2 火灾灾后恢复
火灾灾后植被恢复也是森林防护的重要举措,通过人工造林和森林抚育等手段尽快恢复森林资源,可防止火灾卷土重来,同时通过火灾灾后植被恢复,可提升森林的自我修复和防护能力。建议火灾之后,地区应迅速开展生态林建设工作,通过合理规划生态林,使火灾后地区生态环境得以快速恢复。例如,西昌市泸山景区火灾之后,通过生态建设计划,使森林资源快速恢复,促进森林资源的良好建设与发展,切实保护森林资源[4]。通过研究发现,该地区根据地区火灾情况以及森林资源建设情况,科学设计森林植被恢复方案,将黄连木、滇青冈、国槐、清香木、四蕊朴、复羽栾树、三角枫、山合欢等作为主要植被,在合适位置进行生态恢复。
3.2 设置防火隔离带
防火隔离带是指在森林中预先设置的带状空地或植被稀疏区域,其主要作用是在火灾发生时阻断火势蔓延,为扑救工作争取时间,减少火灾损失。防火隔离带的设计应基于森林资源分布、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因素进行科学规划,确保防火隔离带能够有效覆盖火灾易发区域,同时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防火隔离带的宽度应根据林型、林分密度、坡度等因素确定,通常防火隔离带的宽度不应小于30 m,以确保其能够有效阻断火势蔓延[5]。在特殊地形或重要区域,可适当增加宽度。防火隔离带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火性和抗风蚀性,可以采用裸土、砾石、灌木丛等,选择材料时充分考虑当地自然条件和植被恢复情况,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长期影响。同时,防火隔离带的设计应与现有的森林防火体系相集成,包括监控系统、通信系统、扑救队伍等,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调动各方资源,形成合力。
3.3 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宣传
着重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宣传,尤其是要开展防火宣传,特别是针对少数民族,一定要切实走进少数民族生产生活,进行科学宣传。如,成立专门的森林防护宣传工作小分队,专门负责少数民族森林防护与宣传。另外,可借助地区林场定期开展少数民族的林业知识培训工作,通过强化少数民族的培训,使其意识到森林资源防护的重要性,同时也开始意识到森林资源合理利用的益处,如此一来,可增加森林资源防护力量。
3.4 建议西昌市继续优化育林政策
优化法律法规,将育林保林责任明确,实施各部门联合防护机制,要求林业和草原局、属地政府等部门要联合开展森林防护巡查工作,定期巡查监管,发现乱砍滥伐、违禁烟火行为一定要严格处理,真正保护好森林资源[5]。
4 结语
通过对西昌市森林资源防护对策进行研究发现,目前,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重点加强育林、火灾防控管理等多项工作,融合先进技术,构建新技术下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提升森林资源的保护效率。希望本文能够为森林资源防护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 李学东,刘云慧,李鹏山,等.生态脆弱区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以四川省西昌市为例[J].生态学报,2022,42(17):6900-6911.
[2] 王忆文,索奥丽,高钰,等.四川西昌云南松林地表可燃物载量及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23,45(10):100-108.
[3] 陈曦,杨丹,胡翠华,等.西昌市泸山景区森林火灾后植被恢复现状[J].林业技通讯,2022(4):13-17.
[4] 谭子旋.四川省凉山州森林火灾NO2,CO和SO2释放时空动态变化分析[J].区域治理,2023(9):128-132.
[5] 朱洪革,赵文铖,曹博.中国森林损失的时空特征及其与经济增长的EKC关系检验[J].生态经济,2022,38(2):98-10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