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使用相结合探析

2025-02-13李云华

新农民 2025年1期
关键词:森林保护可持续发展

摘要:将森林保护和合理开发使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取得经济和生态效益共赢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运用,能够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有效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调动大众对森林保护工作的参与热情。通过建立和执行森林保护法规,加强监测和评估体系,增强环保意识和促进国际合作等措施可以保障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合理的发展和利用策略不仅可以保证经济利益还可以保持生态平衡,这也是今后森林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森林保护;合理开发;可持续发展

森林既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人类取得资源和调节气候的重要保障。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森林资源正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损害和过度利用。如何做到既保护森林资源又能实现经济发展已成为目前全球生态保护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将森林保护和合理开发使用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又可以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1 森林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意义

1.1 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森林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在提供大量木材、药材和粮食等直接经济价值的同时,在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持中也发挥着其他资源所无法代替的生态效益。在中国合理地开发和保护森林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同时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以东北林区为例,这一区域是中国木材生产的重要基地,过去曾因过度开发而导致森林资源一度处于枯竭状态。但近年来,伴随着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深入,东北林区在林业结构调整中逐渐由单一木材经济转向以生态经济、林业旅游为核心的多元化产业开发,这一转变在取得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例如,近年来国家实施了“天保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通过减少天然林的过度砍伐,转而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森林覆盖率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根据

2018年的数据显示,天保工程成功地提高了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大约2个百分点,并为超过300万的农民创造了工作机会[1]。如此,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能够并行不悖,从而进一步促进地区生态修复与经济转型。另外生态效益的提高也表现为森林资源的环境净化作用。据有关资料统计,森林每年都要经过光合作用吸收上百万吨二氧化碳,同时还要经过蒸腾作用放出大量氧气,使空气质量明显改善。长江流域森林保护区内,伴随着森林覆盖率增加,局部水土流失现象亦得到有效抑制,泥沙减少直接减缓下游水库淤积,增强水库储水能力及调节功能。所以将森林保护和合理开发结合在一起既能促进经济收益又能有效地推动区域环境可持续性发展。

1.2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林业可持续发展既需要短期经济效益,又要兼顾长远生态环境影响和资源再生能力。在我国,以往长期依靠粗放式开发模式使很多地区森林资源有枯竭危险。近些年,国家认识到该问题的严峻性,并逐渐提出科学化和精细化林业管理方式来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在这之中,“退耕还林”的政策执行正是一个显著的实例。该政策鼓励农户退耕陡坡耕地及不宜耕种地转为林地,既恢复大量森林植被又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以陕西和甘肃为例,退耕还林重点区域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既降低水土流失又提高当地生态承载能力。根据统计数据,到2020年为止,中国的退耕还林总面积已经达到大约5 300万hm2,而森林的覆盖率也从2000年的13%增长到了2020年的超过23%。这一成绩强有力地说明,森林保护和发展结合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现代林业技术的发展给可持续发展带来新机遇。通过引进智能监测系统,无人机植树等高科技手段使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工作更科学更有效率。比如很多地区都会通过智能监控系统对森林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控,提前预警和应对虫害和火灾等危险,以降低自然灾害给森林资源造成的损失[2]。

1.3 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效率

高效地利用森林资源,是林业可持续发展重要手段。合理提升森林资源利用效率既可以降低资源浪费又可以实现森林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在我国,传统木材采伐及林业产品加工方式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较低,致使森林资源的巨大潜力没有发挥出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管理方式的不断改进,森林资源利用效率逐渐提高,尤其在资源循环利用以及林产品深加工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发展。一是资源多元化使用普及。以林下经济为例,林下经济是森林资源利用的新模式,它通过在林下发展养蜂和培育中草药,不仅可以避免森林资源被过度开采,还能提高农民收入。依据2019年的统计数据,中国林下经济的总产值已经超过了2 000亿元,这已经成为众多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特别是我国南方山区林区发展林下经济,既降低了木材资源依赖性,又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二是林业产品深加工与综合利用还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往,很多地区木材采伐基本上都是靠单纯的初级加工来完成,致使大量木材资源没有被充分开发利用。近几年来,由于木材深加工技术不断提高,木材附加值也有很大提高。如在家具、纸浆及其他制品生产中,可将废弃木屑、树皮及其他副产品进行处理变成生物燃料或者其他可再生资源,以进一步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数据显示,经过对加工技术的优化和资源的循环使用,木材的综合使用率已经从之前的30%增长到超过70%[3]。另外,林业废弃物再利用对促进可持续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往造纸业都要耗费大量木材资源并排出大量污水污染环境。经过技术改造后,很多企业都开始引进环保型制浆技术和二次利用造纸生产废弃物生产木屑板和压缩燃料,既降低生产成本又减少环境污染。

1.4 增强公众参与森林保护的积极性

通过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加强公众参与感、责任感等措施,能够极大地促进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在我国,由于环保教育的推广和政府政策的导向,广大民众对于森林保护越来越重视,参与程度越来越高,营造出良好的全民参与氛围。一方面是政府宣传与政策支持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说,每年的“植树节”已经变成了我国公众参与森林保护的一个重要的机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植树总量已经突破7 000万,涉及1亿多人[4]。这种广泛的社会参与在增加森林资源的同时,也培育了公众生态责任感。与此同时,政府通过环保宣传活动也积极提倡节约纸张和减少木材浪费的生活环保行为,让市民更加有意识地投入日常生活和森林保护工作中。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和企业的参与也为公众提供了更多参与森林保护的渠道。比如有些环保组织以义务植树和森林保护志愿服务的形式吸引大批市民加入。与此同时,日益增多的公司开始实施“绿色办公”策略,减少对纸质材料的依赖,推广环境友好的办公方式,并与环保机构合作,助力森林修复项目,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同时调动大众环保热情。

2 森林保护应与合理开发使用相结合的策略

2.1 制定和实施森林保护法规

用法律手段严格治理森林资源,能有效地抑制乱砍滥伐,非法侵占及其他破坏活动,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与多样性。具体地说,森林保护法规制定既应涉及森林利用规范,也应包括森林发展、修复与经营等综合约束。这就能使森林资源利用处于有序框架中,以免短期经济利益淹没长期生态效益。法律应当对森林所有权与使用权进行明确规定,以保证管理责任在资源中落到实处。对公有林、集体林及私有林要分别明确它们在发展与保护中的职权与义务,以免由于责权不清造成资源滥用。另外,森林保护法规中还应当包含森林恢复与修复条款,以保证生态在发展之后能得到及时修复并避免过度发展而造成生态系统失衡。通过严密的法律监督与惩罚机制能够对非法行为进行有效威慑,督促森林利用者履行其应履行的社会责任。法规在制定与执行过程中仍须紧跟时代步伐,进行修改与完善。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要求也在不断改变,森林保护法规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环境问题的产生。比如近年来气候变化给森林生态系统带来了越来越明显的影响,因此法律应当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条款以促进森林发挥其碳汇功能。

2.2 强化森林资源监测和评估体系

要想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与合理的开发,就需要建立与加强森林资源的监测与评价体系。该系统建立的目的是让决策者及管理者准确及时地了解森林资源的现状,有助于其寻求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最佳平衡点。通过该监测体系可及时控制森林资源健康状况、变化趋势及潜在威胁,以制定更有针对性及前瞻性的管理措施。首先,科技手段运用是现代森林监测的关键。引进无人机,遥感技术,卫星监测等先进技术能显著提高监测效率与精度。管理者通过经常性遥感监测可以及时掌握森林覆盖率变化、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等信息,以便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这一高科技的运用既能提升监测精准度又能节约人力成本、拓展监测范围,特别是对于地形复杂或者人力难以达到的偏远地区有着其他技术无法取代的优越性。其次建立评估体系则旨在科学地量化森林资源开发与保护成效。管理者通过制定统一评估标准可定期评估不同区域森林资源情况,从而评判保护措施是否有效,适时调整开发策略。评估的范围不应仅限于森林数量的变动,还应涵盖森林质量的多个方面,例如森林的健康状态、土壤的肥力以及水源的涵养能力等。另外,在评价森林时还要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这样才能保证森林资源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满足当代人需要,同时也不对今后资源可持续性造成不利影响。

2.3 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只有在全社会认识到森林资源重要性的情况下,主动参与保护行动,才能够保证森林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和不断发展。所以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森林保护热情是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最重要的战略。环保教育是促进大众环保意识形成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途径。通过各种形式的学校教育、媒体宣传和社区活动能够使人们更多地认识到森林所具有的生态价值及其对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养护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教育不局限于讲授基本的生态知识,要结合实际案例来展现森林破坏给环境、经济及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让大众更直观地体会保护森林的迫切性。与此同时,环保教育也要和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起来,激励大众采取减少纸张浪费和扶持绿色产品消费的实际行动,让保护森林这一概念真正地融入生活之中[5]。另外,提高公众参与度还需要政府、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的指导和扶持。通过建立植树节,举办义务植树和森林保护志愿活动,能使更多人真正投入森林保护。

2.4 推动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跨国森林保护问题

由于森林生态功能的跨国性,特别是全球化与气候变化的大环境,森林保护所面临的诸多挑战都需要国际合作共同解决。国际合作可以将国家经验与技术聚集在一起,促进全球森林管理高效、有效地进行,以达到可持续利用全球森林资源。跨国森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以下几方面。气候变化对于全球森林资源特别是热带雨林地区森林减少,将直接影响到全球碳循环与气候调节功能。在国际合作下,国家可联合起来减少森林砍伐、增强森林碳汇功能、促进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另外,森林火灾和非法木材贸易问题还具有跨国性特点,很难由单一国家单独处理,必须通过国际协调和合作才能共同完成。促进国际合作关键是成立全球性或者区域性组织与协定,以保证国家在森林保护方面权责分明。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等均强调森林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促使国家加强森林管理以减少毁林及森林退化。除此之外,像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和欧盟这样的区域性机构,也在森林的保护和管理方面展开了深入的国际合作,促进了成员国间的经验交流和技术援助。

3 结语

森林保护和合理开发使用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的有效手段。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中,促进有关规定的执行,加强资源监测和国际合作可以保证森林资源长久持续发展。只有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广泛的公众参与,才能够真正做到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地使用,确保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 赵翔.森林保护与森林资源利用路径探究[J].南方农业,2022,16(14):57-60.

[2] 陈晨.如何促进森林保护与森林资源开发的协调发展[J].新农业,2022(8):28-29.

[3] 朱文胜.平衡森林保护与森林资源开发关系的对策[J].南方农业,2022,16(4):114-116.

[4] 张英明.森林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对策探究[J].南方农业,2020,14(17):51-52.

[5] 徐文学.关于森林保护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分析[J].花卉,2019(4):210-211.

猜你喜欢

森林保护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设背景下森林保护现存问题及应对措施
森林保护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我们的故事
研究新形势下森林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探析新形势下森林保护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