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田水利工程防渗渠道施工影响因素及措施

2025-02-13丁宝民

新农民 2025年1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应对措施影响因素

摘要:农田水利工程一直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支撑,它就像农作物的生命线保证了农业的稳定产量。现如今,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越加旺盛,而如何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和流失成为重中之重。防渗渠道正是农田水利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渗设计和施工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渗漏,确保灌溉的高效运行。而当前农田水利工程防渗渠道施工过程中,因技术水平、地理条件以及后期维护等问题依然存在渗漏隐患。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防渗渠道施工;影响因素;应对措施

在农业生产中,水利工程保障了农作物所需的灌溉用水,影响了农田的生产力与稳定性。在水利工程中,良好的防渗施工能有效降低水资源的浪费,为农业生产提供更稳定的灌溉条件。而随着施工环境的复杂化,防渗渠道的施工质量越来越受到挑战。地理条件的差异、施工技术的参差不齐,甚至后期的管理维护都成为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深入研究农田水利工程中防渗渠道施工的关键技术并提出有效的措施,是保障水利工程高效运行的必要手段,也是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 影响防渗渠道施工质量的因素

1.1 施工技术差异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不同的施工队伍、不同的技术操作水平会影响整个工程的效果。有的施工人员经验丰富,能够准确掌握施工中的细节,操作精准,严守每个步骤;而有些技术力量稍显不足的队伍则可能在一些关键环节上容易出现偏差。这种技术上的差异往往体现在施工过程中的细微操作上,如混凝土的配合比、材料的选择及使用、夯实度的控制等,稍有不慎就会对渠道的防渗效果产生极大影响。特别是在材料搅拌、夯实土层这些环节上,经验不足的施工人员容易忽视细节,导致防渗效果不理想。再有,有些团队能灵活处理突发状况能迅速调整施工策略,而有的则可能因为准备不充分或技术不够成熟,在面对复杂地形、天气变化时无法及时应对而影响了施工进度和质量。施工技术水平的不同直接关系到渠道施工的稳定性和长期防渗效果,而这一点往往是工程成败的关键所在。

1.2 地理条件差异对施工效果的影响

地理条件差异对防渗渠道施工效果的影响不可小觑,有些地区地势平坦,土壤结构稳定,施工起来顺风顺水。而在山区、丘陵地带,这些区域的地形条件复杂多变,土壤种类、结构层次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比如,砂质土壤的渗透性强,容易引发渠道渗漏问题,而黏性土虽然渗透性较低,但其塑性高,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导致渠道变形甚至开裂。再看气候的影响,南方湿润多雨,地下水位高,施工过程中容易遇到地下水渗出,增加施工难度;北方则因为冬季寒冷,冻土层对防渗结构的稳定性构成威胁,极端气候可能导致材料的老化加速。还有地震活跃带,地质结构不稳,这类区域的地震隐患对施工材料的选择、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稍有不慎,整个防渗系统的效果可能大打折扣。这些地理因素对施工影响很大,解决起来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症下药,但这些挑战并不意味着防渗渠道工程无法达成理想效果,只要因地制宜,认真考虑每一处环境特性,渠道施工质量依然可以得到有效保障[1]。

1.3 后期维护管理对防渗性能的影响

后期维护管理对于防渗渠道的影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工程的初期施工质量再好,如果后期维护不到位,防渗效果也很难长久保持。长期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渠道结构可能逐渐老化,甚至出现渗漏问题。特别是在一些高水压区,水流对渠道壁的侵蚀更为严重,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裂缝,随着时间推移也可能扩展,导致更大的渗漏隐患。因此,渠道建成后,定期检查和维护显得尤为关键。现实中往往由于资金、人力等多方面的限制,很多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工作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渠道清理不到位、杂草滋生、淤泥堆积等问题都会对防渗效果产生影响。特别是杂草的根系可能会破坏渠道衬砌,导致裂缝和渗漏。而堆积的淤泥不仅减少了渠道的输水能力,还加重了对渠道的压力,进一步威胁结构的完整性。一些地区在渠道的日常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出现了管理人员疏忽大意或者仅仅进行表面工作。这种“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导致了部分防渗渠道在运行数年后便出现渗漏,甚至需要重新修缮,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2 防渗渠道施工关键技术

农田水利工程中的防渗渠道施工尤为重要,尤其是在水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如何有效减少水渠渗漏成为施工中的核心任务。在其中,土料防渗施工、沥青材料防渗施工和灌浆防渗技术各自有其独特的技术原理和应用场景,是保障渠道防渗效果的关键手段(表1)。

土料防渗施工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黏性土或改良土料作为防渗层,形成天然屏障。土料中的细小颗粒填充水分流经的缝隙,形成相对致密的结构,阻挡水流的渗透。实际施工中,土料必须具备较好的黏性和塑性,同时施工压实度的要求也非常高。压实不到位或材料选择不当可能导致渗漏甚至渠道坍塌。这一技术适合用于水头较低、渗透压力不大的区域,具有施工方便、成本较低的优势,但需要对土料性能进行严格控制。

沥青材料防渗施工技术是利用沥青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耐久性,阻隔水分的渗透。沥青本身具备优异的防水性能,能很好地应对长时间的水流冲击,特别是对于高水头、渗透压力较大的地区,表现更加突出。其施工步骤通常包括沥青层的铺设和压实,以确保防渗层的厚度均匀且无缝隙。不过,沥青材料的防渗效果也取决于施工质量,沥青混凝土的配比、搅拌均匀度、压实工艺都直接影响渠道的整体防渗性能。由于沥青的成本较高且需要专业设备施工,因此其应用范围常受限于需要高强度防渗的重点区域。

灌浆防渗技术则是一种更加灵活的施工方式,主要通过向土体或混凝土结构的裂隙和空隙内注入浆液,填充并固结,形成一道防渗屏障。浆液一般采用水泥浆、化学浆等材料,通过压力灌入地下,固化后形成密实的防渗层。灌浆技术的优势在于可针对局部渗漏进行有效修复,特别适合于渗漏较为严重的区域或已建成的渠道修复工程。其缺点则在于施工过程中对地质条件要求较高,需要详细的勘察和设计,灌浆过程中的压力控制也是技术难点之一,稍有不慎可能导致施工失败。

3 提高防渗渠道施工质量的措施

3.1 加强工程混凝土浇筑与养护

在防渗渠道的施工中,对于渠道这种特殊的线型水利工程,混凝土的浇筑需要更加细致和精确,才能确保其整体结构的防渗性能达到设计要求。渠道施工中,由于混凝土浇筑多处于露天环境,受外界温度、湿度等影响较大,因此,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浇筑时间和配合比。通常在高温条件下,混凝土的凝固速度加快,容易出现裂缝,造成防渗效果下降。这就要求施工人员要根据实际的气候条件调整浇筑时间,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大面积浇筑,并适当增加洒水保湿频率以降低湿度影响。浇筑完成后,养护过程同样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在渠道这样的长期接触水流的结构中,若养护不到位,混凝土内部的毛细管孔隙会增大,水分渗透的风险增加,久而久之,防渗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施工时应采取覆盖湿草袋或塑料薄膜等方式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尤其在炎热天气或干燥风力较大的环境下,防止过快失水。对于养护周期的控制也极有讲究,通常混凝土需要至少7 d的湿养护时间,这期间要确保表面湿润,以保证混凝土能够顺利达到设计的抗压强度。当然,施工人员的经验和责任心同样重要。每一项细微的操作都直接关系到渠道防渗的效果,因此要求施工队伍必须有过硬的技术和严谨的态度。

3.2 加强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

防渗渠道的特点决定了施工材料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使用寿命和防渗效果,因此在选择、运输、储存和使用材料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控,任何一个小细节的忽视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水泥是防渗渠道中最为关键的材料之一,其必须满足设计强度的要求,且水泥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流动性。水泥在现场的保存需要特别注意防潮,不能让水泥受潮结块,否则会影响其黏结力,造成混凝土强度降低,直接影响到防渗效果。混凝土作为防渗材料的基础,其配比同样重要,现场配比人员必须按照设计要求精准调配,水灰比、砂石比例要严格控制,确保混凝土在施工中的密实性和均匀性,从而增强防渗性能。防渗膜的物理性能要求极高,抗拉强度、延展性、耐老化性等指标必须符合标准,尤其在高温、低温等复杂环境下的耐久性,不能有任何妥协。现场铺设过程中要严密监控,避免产生褶皱、撕裂等问题,接缝处的焊接工作更要精细,确保焊接质量达到标准,避免因焊接不牢固引发渗漏。土工布等辅助材料虽然在防渗体系中扮演的是配角,但也必须保证质量。特别是其透水性和抗拉强度要满足设计要求,现场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不得偷工减料。另外,石料的硬度、颗粒大小及洁净度均对施工质量有直接影响,砂子的含泥量则不能超过标准规定,否则会影响混凝土或砂浆的黏合力。在材料运输过程中的颠簸可能会使部分材料受到损坏,因此应根据材料特性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与方法,保证材料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完好。储存时要防止风吹雨打,尤其是像防渗膜这样的材料,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可能导致其性能下降,需要尽量避免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2]。

3.3 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防渗渠道的施工与普通工程不同,它不仅仅是在地上挖条沟这么简单,而是涉及复杂的土壤、材料和结构的结合,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直接决定了工程的成败。在施工过程中,很多技术细节需要施工人员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和技能来应对。比如在铺设防渗材料时,材料的展开要平整,不能有褶皱,否则会导致渗漏隐患,这就需要操作人员在操作时有极高的熟练度。防渗渠道施工时,施工人员往往会面对各种不同的地质条件,有时是松软的土壤,有时是坚硬的岩层,这些都要求施工人员能够根据现场情况灵活应对。如遇到地下水丰富的地段,如何防止施工过程中水流冲毁刚刚铺设的防渗层,有时候这类问题操作手册还不能解决,而是需要施工人员积累的现场经验和技术储备。因此,针对防渗渠道施工的特殊性,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能仅仅停留在培训环节上,更要注重实践操作和技能掌握。在培训中应更多地安排现场模拟,让施工人员多动手、多实操,真正理解每一个操作细节和技术要求,而不是纸上谈兵。只有当施工人员在实际操作中能精准把握材料的特性、地形的变化以及施工工具的使用,才能真正提高防渗渠道的施工质量,避免后期可能出现的渗漏问题。归根结底,防渗渠道施工需要的是“手上有活儿”的施工人员,而不是理论上的专家。

4 结语

防渗渠道施工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它可以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灌溉系统的运行效率。要确保防渗渠道施工质量,关键在于加强技术的应用与管理。从材料的选择到施工技术的提升,每一个环节都关乎最终的施工效果。后期的维护和管理也极为重要,只有做到全方位的质量把控才能真正实现防渗目标。未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防渗技术将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洋.农田水利工程中防渗渠道施工技术研究[J].乡村科技,2024,15(3):146-149.

[2] 赵琦.农田水利工程中防渗渠道施工技术的相关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10):175-176.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工程应对措施影响因素
关于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的探索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研究
农田水利工程造价控制的实践与思考
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难点及施工技术分析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