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研究
2025-02-13王莎莎陈伟
摘要: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废弃物的产生量逐年增加,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严峻挑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探讨了4个主要策略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广有机肥料的使用,通过对农业废弃物的堆肥化处理,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提升土壤肥力和健康,改善水质。建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基地,展示先进的处理技术和模式,激励农民参与资源化利用;此外,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模式,鼓励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饲料和清洁能源,推动资源的循环使用,提升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后,加强政策法规和科技支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供财政补贴和技术支持,确保资源化利用的安全和有效性。通过综合运用这些策略,可以有效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业生产的绿色转型。这些措施不仅能提升农村的生态质量,还能为农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态环境
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是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合理处理农业废弃物不仅能够减少环境污染,还能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秸秆还田、堆肥化及生物质能源开发等技术,可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土壤质量,从而提升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此外,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还有助于减少农村垃圾堆积,改善农村卫生条件,促进生态平衡。然而,当前在资源化利用过程中仍面临技术水平不足、政策支持不够等问题。为此,建议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研发,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推动农民的培训与教育,以提高其参与积极性,从而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综合改善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有效的措施和政策,可以更好地促进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1 农业废弃物概述
1.1 根据物质来源分类
农业废弃物可以根据其来源分为两类:植物废弃物和动物废弃物。植物废弃物主要包括作物在生长和收获过程中的残余物,如秸秆、果蔬皮、枝叶和根系等。这些废弃物通常具有丰富的有机质,能够被转化为有机肥料或生物质燃料,从而实现资源化利用。动物废弃物则包括畜禽粪便、畜禽尸体等。这些废弃物含有较高的氮、磷、钾等养分,适合作为土壤改良剂和有机肥料。然而,处理不当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如水体富营养化。因此,合理处理和利用动物废弃物,对于保护环境、提高土壤质量至关重要。这两类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方式各异,植物废弃物往往通过堆肥、发酵等方式进行处理,而动物废弃物则可以通过厌氧发酵、堆肥化和沼气发电等方式进行资源化,满足不同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需求。
1.2 根据性质分类
农业废弃物的性质可以分为可生物降解废弃物和不可生物降解废弃物,这一分类方式对于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物至关重要。可生物降解废弃物主要包括各种有机废弃物,如秸秆、果蔬残渣、动物粪便等。这些废弃物在自然条件下能够被微生物降解,转化为有机肥料或其他有用产品,因此具备较高的资源化潜力。其处理方式以生物转化为主,主要采用堆肥、发酵等方法进行资源化利用。例如,秸秆可以通过堆肥化处理,与其他有机物料混合,经过一定时间的自然发酵,生成有机肥料,不仅能改良土壤结构,还能提高土壤的肥力。动物粪便同样可以通过厌氧发酵等技术,转化为沼气和有机肥,实现资源的双重利用。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有助于减少废弃物的堆积,降低环境污染风险,还有助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可生物降解废弃物主要包括塑料、化肥包装袋、农药瓶等。这类废弃物在环境中难以降解,容易造成土壤和水源的长期污染,因此需要采取特别的处理方法。这些废弃物的处理方式通常包括焚烧、填埋或回收再利用。焚烧虽然能减少体积,但可能释放有害气体,因此需要配备相应的净化设施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填埋是常用的处理方式,但长时间的填埋会占用土地资源,并可能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因此,回收再利用是更为理想的处理方案,通过技术手段对这些废弃物进行分类和处理,使其重新进入生产环节,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3 根据处理方式分类
根据处理方式,农业废弃物可以分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3种类型。物理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粉碎、筛分、压缩等,旨在减少废弃物的体积,便于后续处理和运输[1]。秸秆粉碎后可以直接还田或作为饲料添加剂,既减少了焚烧的可能性,又有效利用了资源。化学处理主要涉及通过化学反应来转化农业废弃物。采用化学肥料的成分对植物废弃物进行处理,以产生有机肥或其他化学产品。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废弃物的利用率,但需要控制化学品的使用,避免对环境造成额外污染。生物处理是当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主要包括堆肥化、厌氧发酵等。这些方法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和生物气体等可再生资源。生物处理不仅能有效利用农业废弃物,还能改善土壤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根据不同的废弃物特性和资源化目标,选择适合的处理方式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环节。
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
2.1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土壤健康
农业废弃物,如秸秆、畜禽粪便等,经过资源化处理后,可以作为有机肥料返回土壤,极大地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有机肥料不仅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促进微生物的活性,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保水和通气能力。这种土壤健康的提升,有助于增加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形成良性循环。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中的化学肥料使用,降低因化肥过量施用而导致的土壤盐碱化、酸化等问题。通过提升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得以优化,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
2.2 减少农村环境污染
农业废弃物的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例如,秸秆焚烧会释放大量的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畜禽粪便如果随意排放,则可能渗入地下水,导致水源污染。通过资源化利用,废弃物得以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采用堆肥、厌氧发酵等技术,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或生物气体,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环境污染,还能将这些废弃物的能量转化为可再生能源,缓解农村地区能源紧张的局面。这种转变为农村环境的改善和生态平衡的恢复提供了重要支持。
2.3 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农村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农民可以将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如有机肥、生物炭和生物气体等。这些产品不仅可以满足自身的农业生产需求,还可以作为经济作物进行销售,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2]。资源化利用的过程还能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例如,相关的加工、运输和销售环节都需要劳动力,从而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状况。这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4 促进农村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平衡
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能够有效促进农村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平衡。在农村地区,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会破坏生态平衡。通过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可以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韧性。如利用秸秆和畜禽粪便可以提升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吸引更多的动物和昆虫,形成丰富的生物链。这种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有助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健康。同时,通过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改善,为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创造良好的条件,维护生态平衡和多样性。
3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策略
3.1 推广有机肥料的使用
农业废弃物,如秸秆、果蔬残渣和动物粪便,富含有机质和养分,是优质的有机肥料来源。通过将这些废弃物进行堆肥化处理,可以生产出高效、环保的有机肥,替代化肥,减少土壤和水体的化学污染。推广有机肥料的使用不仅能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结构,还能增强土壤的保水能力和抗病能力,促进作物的健康生长。有机肥能够改善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增强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3]。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采用有机肥料,提供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同时,应建立相应的检测和监督机制,确保有机肥的质量,防止使用不合格的有机肥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推广有机肥的使用还需要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有机肥对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土壤质量的重要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农业废弃物的焚烧和填埋,降低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从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3.2 建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基地
建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基地是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要举措。这些基地可以作为农业废弃物处理和利用的实验场,展示先进的处理技术和资源化利用模式,吸引更多农民参与。示范基地应包括多种废弃物处理技术,如堆肥化、厌氧发酵和生物质能利用等。通过技术演示和实地培训,农民可以直观地了解如何有效地处理和利用农业废弃物,进而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同时,示范基地可以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特点,探索适合当地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对示范基地的支持力度,包括资金、技术和政策扶持。同时,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与地方农业合作,共同研究适合当地条件的废弃物处理技术,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科学发展。示范基地还应积极开展公众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和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可以有效推动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3.3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强调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再生利用,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是其核心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可以有效减少废弃物产生,促进资源的循环使用,从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在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中,农民可以将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如秸秆、禽畜粪便和废水,转化为有机肥料、饲料、燃料等可再生资源[4]。同时,通过引入生物质发电、沼气发电等新兴产业,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清洁能源,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政府应支持和引导农民、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设,鼓励他们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实现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同时,应加强政策引导,建立完善的农业循环经济政策体系,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扶持和市场准入等,激励企业投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项目。农村合作社和农民协会可以作为农业循环经济的推动者,组织农民共同参与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促进资源共享和利益共享。通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农业废弃物,减少环境污染,还能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3.4 加强政策法规和科技支持
政策法规和科技支持是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要保障。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依据。这些政策应包括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技术支持等,激励农民和企业积极参与。政府应加强对农业废弃物处理和利用的监管,确保资源化利用的安全和有效性,防止因不当处理导致的环境污染[5]。同时,应建立健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统计和评估体系,定期对资源化利用情况进行评估,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科技支持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驱动力。政府应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相关研究,开发适合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技术。同时,应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使新技术能够尽快推广到农村。应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通过政策法规和科技支持的双重保障,可以有效推动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至关重要,通过推广有机肥料的使用、建立示范基地、发展循环经济模式以及加强政策法规与科技支持,可以有效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有机肥,不仅减少化肥使用,还能改善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示范基地的建立为农民提供了技术指导和实地培训,有助于提高参与积极性。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则能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双重收益。最后,政策和科技支持为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保障,确保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通过综合施策,可以大幅度减少农业废弃物的环境负担,提升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最终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姜延,李思达,马秀兰,等.东北黑土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22,44(6):706-716.
[2] 范文培.虞城县农户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郑州:河南工业大学,2023.
[3] 许青,王璐,党静,等.兰州市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4(5):67-70.
[4] 杜欢政,刘香玲,王韬.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对农村能源可持续性影响研究——以黄河流域9省(区)60个地级行政区为例[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3,40(6):1443-1451.
[5] 白娜玲,陈昭良,李双喜,等.γ-聚谷氨酸生物有机肥制备及其对土壤营养和青菜品质的影响[J].现代农业研究,2024,30(2):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