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网,链,点”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2025-02-13唐兴陈卓任婧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中职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中“网,链,点”教学模式的应用。首先,构建了知识“网”,将动物营养与饲料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在这个知识网上,以“链”为纽带,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连接起来,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以“点”为突破口,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改善。研究表明,“网,链,点”教学模式在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动物营养;饲料;教学模式;研究;应用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是中职动物科学、畜牧兽医等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动物的营养需求、饲料的种类与营养价值,以及如何科学配制饲料,以满足动物生长、繁殖等各方面的需要。课程内容涉及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饲料学等多个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动物营养的基本概念、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2)熟悉各种饲料的来源、特性、营养价值及使用方法。(3)学会根据动物的种类、年龄、生产目的等不同情况,科学配制饲料。(4)了解当前饲料工业的发展趋势及饲料质量安全的相关知识[1]。
1 “网,链,点”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
传统的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教学模式多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实验实习,但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脱节,学生难以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2)教学内容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3)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被动,缺乏主动探索和实践的机会。针对以上分析出的问题,提出“网,链,点”教学模式。该模式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知识网络;通过项目驱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串联起来,形成一条学习链;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一个个知识点。
2 研究目标与意义
研究目标:通过实施“网,链,点”教学模式,探索一种适应中职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研究意义:(1)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畜牧兽医行业的发展需求。(2)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为其他类似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4)促进教育与产业的紧密结合,推动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同步发展[2]。
3 “网,链,点”教学模式及内容
3.1 “网”教学
“网”教学是指将动物营养与饲料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知识网络。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通过将各个知识点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在“网”教学理论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2 “链”教学
“链”教学是指将动物营养与饲料的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前后连贯性,通过将新的知识点与已有知识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链”教学理论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将新的知识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过程。
3.3 “点”教学
“点”教学是指将动物营养与饲料的课程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讲解和分析。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通过剖析每一个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在“点”教学理论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解释和阐述,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3]。
4 “网,链,点”教学模式在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中的应用
4.1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确定
4.1.1 教学内容
(1)动物营养基础:这一部分将深入探讨动物营养的基本概念,包括营养的基本原理、营养需要量的确定、营养素的种类和功能,以及不同动物对营养的需求。此外,饲料的分类和营养价值评定也将是重点内容,涉及饲料的成分分析、营养价值评估方法以及饲料配比原则。
(2)饲料加工与调制:本部分将详细介绍饲料原料的加工处理技术,如粉碎、混合、制粒等,以及饲料配制的基本原则和全价饲料的制作流程。学生将学习如何根据动物的营养需求和饲料资源情况,合理配制饲料,以保证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3)动物营养与饲料管理:这一部分将涵盖动物营养代谢病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饲料添加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饲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策略,以及饲料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知识。学生将了解到饲料企业运营的基本环节,以及如何进行饲料质量管理、成本控制和市场推广。
(4)实践技能培养:为了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课程设置了丰富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和实习机会。在实验课中,学生将亲手进行饲料营养成分的分析、饲料配方的设计以及饲料加工操作等。在实习环节,学生将有机会参观饲料企业、养殖场,亲身参与饲料生产和动物饲养过程,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4.1.2 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使他们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动物营养与饲料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将学习动物的营养需求、营养代谢、饲料的分类和营养价值评定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饲料配制和营养评估。
我们也非常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通过实践教学,我们希望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动物营养与饲料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将通过实验、实习等环节,亲手进行饲料营养成分的分析、饲料配方的设计以及饲料加工操作等,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希望学生能够热爱动物科学,关注动物营养与饲料行业的发展,并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通过学习动物营养与饲料的知识,学生将了解到饲料质量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重要性,以及饲料行业在保障动物福利和人类食品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4]。
4.2 教学模式的实践情况
4.2.1 “网”教学
在“网”教学环节中,我们侧重于构建广泛的知识网络,将动物营养与饲料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整合。具体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梳理: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详细的梳理,将各个知识点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图。这个知识网络图将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2)案例分析:我们提供具体的动物营养与饲料案例,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看到各个知识点是如何相互联系的。通过分析这些案例,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小组讨论:我们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学生可以通过互动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完善各自的知识网络。这种小组讨论的方式将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使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理解和掌握知识。
4.2.2 “链”教学
在“链”教学环节中,我们着重于知识点的串联,形成连续的学习链条,使学生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具体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逻辑关系展示:首先,我们会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将它们像链条一样有机地连接起来。这种链条式结构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使他们能够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2)问题引导:其次,我们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将知识点串联起来。这种问题引导的方式将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帮助他们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条。
(3)实践活动:最后,我们会设计相关的实验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2.3 “点”教学
在“点”教学环节中,我们特别关注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以确保学生对这些关键知识点有清晰、深入的理解。具体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重点难点标注:在教学材料中,我们明确标注出重点和难点知识,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知道哪些是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这样,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深度讲解:对于标注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进行详细的讲解,确保学生理解透彻。在讲解过程中,我们会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图表、动画、实例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辅导答疑:我们还会提供专门的答疑时间,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提问,获得教师的个别指导,从而加深对重点难点的理解。
通过上述“网,链,点”教学模式的实施,我们希望能够有效提升《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将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全面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动物营养与饲料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它也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他们在动物营养与饲料领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5 “网,链,点”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与分析
5.1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通过对实施“网,链,点”教学模式的班级的学生学习成绩与传统教学模式对照班级的情况进行比较,我们发现,采用新型教学模式的班级在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的考试成绩中平均提高了15%。具体到各个分数段,80~100分高分段人数提高了20%,70~79分的中等分数段人数提高了18%,而60~69分的及格边缘分数段人数则提高了23%。这表明“网,链,点”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尤其在帮助学生突破及格线方面效果显著。
5.2 学生满意度调查
在课程结束后,我们对学生进行了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0%的学生对“网,链,点”教学模式表示满意,认为该模式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特别是在实践环节的“点”教学,让学生能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增强了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另外,85%的学生表示通过“网”的构建,他们能够更好地将课程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了学习效果[5]。
6 结论
通过对中职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实行“网,链,点”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化:通过“网”的构建,使得课程内容形成了全面、系统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动物营养与饲料的相关知识。(2)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采用“链”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教学效果显著提升:通过“点”的精准教学,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4)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5)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通过对“网,链,点”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得到了提升,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总之,通过对“网,链,点”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需求,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为中职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锦芳.ESP理念指导下的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评《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英语》[J].中国饲料,2022(16):151-152.
[2] 李晓凤,王淑娟,胡忠泽,等.论科研反哺教学在“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中的意义、问题和实施路径[J].广东饲料,2024,33(5):19-22.
[3] 王润莲,尹福泉,安立龙.基于\"速课网\"的交互式教学在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专业课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应用与实践[J].山东畜牧兽医,2023,44(12):89-91.
[4] 杨兵,胡忠泽,王淑娟,等.健康中国背景下农林院校“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改革路径[J].广东饲料,2024,33(3):14-19.
[5] 陈西风,纳嵘.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2(18):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