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第一个着力”的历史递嬗、价值指归与践行路径
2025-02-08王明春张峰玮
摘要: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深入了解和把握“第一个着力”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以来各个时期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推动新征程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第一个着力”是我们党对于百余年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并为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践行“第一个着力”,要紧紧围绕落实政治责任、勇于改革创新、强化法治保障、建强干部人才队伍等持续发力。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第一个着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政治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186/2025.01.003
文章编号:2096-9864(2025)01-0018-08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七个着力”的要求,并把“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1]放在“七个着力”的首位,深入领悟和贯彻“第一个着力”是新时代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的科学指引,从思想上行动上把各项工作做好做实,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行稳致远,实现人民群众在物质上与精神上的共同富裕。
当前,学界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背景、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等展开了多维探讨,但对于“第一个着力”的研究稍显不足,在研究深度和视野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拓展。鉴于此,本文拟系统梳理我们党着力加强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的发展历程,深入探讨“第一个着力”的价值指归和践行路径,以期为新时代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第一个着力”的历史递嬗
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我们党历来的优势所在。纵观党的百余年奋斗史,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中取得不菲的成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有了党坚强有力的领导。深入了解我们党领导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个时期的发展历程,是深刻体悟习近平总书记“第一个着力”重要论述的必要前提。
1.基本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极端重要的位置。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宣传工作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引导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形成党民同心的强大合力,打开了革命新局面,助力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党的一大明确指出,中央出版工作和地方出版工作要受党的领导,“一切书籍、日报、标语和传单的出版工作,均应受中央执行委员会或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2]17,“任何出版物,无论是中央的或地方的,均不得刊登违背党的原则、政策和决议的文章”[2]18,为早期加强党对宣传工作的领导提出了初步要求。1923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宣传工作的规范性文件——《教育宣传委员会组织法》,明确了教育宣传委员会的地位和职责,体现了我们党早期对宣传工作领导权的重视。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中央应有一强固的宣传部”“党员对外发表的一切政治言论,完全应受党的各级执行机关的指挥和检查”[2]33,对改进和加强党对宣传工作的领导提出了具体措施。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党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先后通过《宣传工作的目前任务》和《宣传工作决议案》,及时调整宣传方针和任务,恢复宣传组织,为加强党对宣传教育工作领导提供了保障。井冈山斗争时期,我们党高度重视宣传文化教育事业,建立宣传工作机制,明确宣传鼓动工作的目的,提出“各中央局必须有‘健全的宣传部’,领导一切宣传鼓动工作”[2]71,通过党报等媒体发挥宣传鼓动作用,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宣传工作,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宣传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根据时局情况调整宣传工作的领导机制,进一步优化完善各级宣传部的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能。1941年5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对宣传工作作出指示,要求各级党委要领导好宣传工作,使得一切对外宣传内容必须符合党的政策和中央决定。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对中国革命文艺发展方向和道路等原则问题作出系统回答,确定了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加强了党对文艺界整风运动的领导。抗日战争胜利后,我们党进一步加强对新闻媒体的领导权,规定新华通讯社和《解放日报》隶属中央宣传部,由中共中央书记处指挥处理重大问题。解放战争时期,在党对宣传工作的有力领导下,广播、报刊等媒体纷纷行动起来,推动解放区的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向前发展。解放战争胜利后,我们党从局部地区执政党逐步转变为全国执政党,对于宣传工作的领导有了更高要求,在《关于宣传工作中请示与报告制度的规定》中,中共中央严格统一规范党的宣传工作,建立宣传工作请示报告制度,注重强化纪律制度,加强了党对宣传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推动党的宣传事业向前发展。
综上可以看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一开始就把宣传工作牢牢抓在手中,使其成为与国内外反动势力进行思想舆论斗争的重要法宝,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处在紧张的战争环境,我们党对宣传工作的领导还处于初级阶段,宣传工作覆盖的领域还不够广泛,机制还不够健全,需要在后续的发展中积极探索完善宣传工作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等。
2.接续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领导下的宣传工作重点随着党的事业重心变化而发生了转变。1951年5月,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召开,会上我们党针对当时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讨论,“即把党的群众宣传工作经常化、整顿党内外的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党对思想工作的领导、改善党对宣传教育工作的管理和党的宣传工作机构”[2]280,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如何加强宣传工作的领导所作出的进一步思考。1954年5月,第二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着重对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问题进行了讨论,改进了党对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办法,加强了党对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这一时期,我们党不断探索实践,总结过往宣传工作的经验教训,健全宣传工作机构和群众宣传网络,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宣传队伍,为加强党对宣传工作的领导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1956年9月,党的八大通过《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提出要以“双百”方针繁荣发展科学和文化艺术工作,这意味着我们党逐渐掌握了科学和艺术工作的规律。
由此可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更加重视对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凝心聚力。与此同时,我们党在这一时期基本健全了宣传工作体系,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宣传队伍,加强了党对宣传工作的统一领导,这是对“第一个着力”的接续推进。
3.丰富完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科学总结过往的经验教训,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权更加重视。1977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战略部署,决定成立中共中央宣传部,规定“主要任务是掌管全国宣传、文化、出版工作中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并在业务上进行指导”[3]360。1979年10月召开了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会上深刻总结革命文艺运动历史经验,提出党要正确地把文艺事业领导好,为文艺工作者创造有利条件,让文艺作品不断涌现,繁荣发展文学艺术事业,这表明我们党不断拓宽思想文化工作所涵盖的领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为进一步使全国上下统一到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路线上,发布了《关于三中全会以来的宣传工作向中央的汇报提纲》,明确要求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宣传工作的领导,实现全体人民团结一心,争取更大的胜利。1989年7月,中共中央为加强宣传思想工作作出进一步部署,要求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宣传、教育、理论和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等的领导,强化各宣传部门的战斗力。1989年11月,江泽民指出,“加强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主要是要抓好新闻宣传的政治方向,抓好新闻改革,抓好新闻工作的经验总结,抓好新闻队伍的建设,领导权一定要牢牢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中”[3]441。1992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着眼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强调要搞好舆论引导,不断推进文化事业领导和管理体制改革,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努力建立一支适应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要求的宣传队伍。2000年1月,胡锦涛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要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各级党委要尽快健全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责任制,积极落实政治家办报、政治家管宣传、政治家管文化的要求”[3]443。2008年1月,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必须由我们党掌握,要围绕着当前党和国家事业的重点,不断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
概言之,我们党在这一时期始终着力加强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促进宣传工作理念不断更新、宣传手段不断创新、内容领域不断拓展、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宣传队伍持续建强,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为做好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4.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新时代,我们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体现在各个领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呈现出新气象。在意识形态领域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全党动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相关部门、单位和个人必须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各级党委要有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3]585,这一论述充分表明我们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松懈,需要持续巩固扩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特别是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党中央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学习宣传力度,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全社会积极向上向善。在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4]116。在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方面,我们党提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提升依法管网治网能力,唱响网上主旋律,以法治为保障,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党中央提出明确要求,要统筹好对外宣传工作,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改进对外宣传方式,提升国际话语权,以实际行动把中国故事讲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良好的舆论支持和外部环境。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使命任务上,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提出的“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4]337转变为如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1],表明了我们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在不断地深化。在宣传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党提出了要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四力”,加快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更好展现新风貌和创造新作为。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亲自谋划部署和指导推动,切实将我们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落实到各方面各环节,深化宣传机构改革、加强法治建设、打造过硬队伍,推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第一个着力”迈入创新发展阶段。
二、“第一个着力”的价值指归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新时代我们党必须做好的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有序。“第一个着力”是我们党对百余年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重要政治保证。
1.“第一个着力”是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第一个着力”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保证和重要发展规律,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而作出的重要要求,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把握其实践要求,把落实好“第一个着力”当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权一直牢牢把握在中国共产党的手中,这是确保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和道路前进的根本原因。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后提出了“九个坚持”“十四个强调”“七个着力”,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深化了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规律的认识。在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科学指导,在实际工作中精准把握其内在规律,把“第一个着力”要求落到实处。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党中央在把握前进方向、谋划战略布局、促进改革创新等方面的核心作用,确保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稳步有序推进并取得实质性进展。
2.“第一个着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我们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十条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其中排在首位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就是其中一个显著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先进文化,反对腐朽落后思想,党的领导保证了这一原则的贯彻执行。在党的领导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能够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防范化解各种思想上的错误倾向,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全社会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环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我们党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加强党的领导可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合理整合利用文化资源,促进优秀文化产品的创作和传播,有效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为文化事业的繁荣提供坚实保障,这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3.“第一个着力”是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政治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针对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持续向好。当今世界仍处于动荡变革期,文化冲突与纷争依旧存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依旧严峻,迫切需要我们党加强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统筹指导,不断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能力和水平,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新的文化使命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我国长期的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根据我国具体实际所提出的一项使命任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紧紧围绕着新的文化使命,在党的领导下发挥凝心聚力的作用,汇聚起实现新的文化使命的磅礴力量。过去,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党的领导下,把人民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助力我们党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党的领导下,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道路行稳致远。实践已然并将继续证明,新征程上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就必须始终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
三、“第一个着力”的践行路径
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就必须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这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应有之义。践行“第一个着力”要紧紧围绕落实政治责任、勇于改革创新、强化法治保障、建强干部人才队伍等方面持续发力,挑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担子,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1.坚定政治引领,落实政治责任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6]16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关键在党的领导,应在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上插满党的旗帜,从政治高度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7]。纵观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发展史不难得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之所以能在各个时期都取得重大成就,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应严格落实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基础上,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应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扛在肩上,确保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各级宣传文化部门应强化政治担当,勇于改革创新,敢于善于斗争,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1]。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需要一以贯之地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为实现新的文化使命提供有力支撑。各级党委(党组)应根据党中央所发布的有关文件,明确自身所肩负的政治责任,加强分析研判和总揽全局,从政治高度统筹谋划,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向前发展。各级宣传文化部门应强化政治担当,站稳政治立场,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贯彻党中央重大工作部署,维护党中央权威,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各有关部门应加强联通,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实现资源共享,打破瓶颈壁垒,发挥联动作用,形成“条块联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激发先进思想文化的强劲动能。
2.勇于改革创新,激发内生活力
新时代要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实现新的文化使命离不开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决不能刻舟求剑、守株待兔。”[8]基于此,我们应善于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勇于改革,文化建设才能不断完善、不断向前;善于创新,文化建设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光明的前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必须以改革为动力,激发文化建设的内生活力,以创新为支撑,激活文化建设的动能。通过改革创新,着力破解更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充分释放制度活力和发挥制度优势,并将其转化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成效,激活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一池春水”。
文化体制改革不但要做好,而且要做实。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为导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改革应向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走实走深,更好地发挥制度优势,让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理论成果的创新发展,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应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和实践创新。一方面,应坚持理论创新,深刻领悟“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吸收外来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在实践基础上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形成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论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回答好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另一方面,应坚持实践创新,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创新,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和价值取向,用好网络信息技术,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创新思想文化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扩大宣传的覆盖面,提升传播效果,探索适合各地的宣传思想文化方法和创造蕴含当地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做得更加出彩。
3.加强法治建设,强化法治保障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9]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本质上是意识形态工作,这决定了其离不开法治护航,以加强法治建设促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正向发展,是党领导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途径。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或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注重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根本上要靠法规制度。
面对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新特点,“需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本”[10]的作用,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法定程序把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正确主张转变为相关部门的具体行动,压实各方主体责任,鼓励企业、公众积极主动参与到法治建设中来,形成多主体协同共治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6]317。大数据时代,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慢慢由线下转移到线上,必须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阵地治理,依托有效的法律依据、有力的执法手段对隐蔽性更强、危害性更大的网络行为进行严厉打击,鼓励人民积极依法参与网络文化建设,培育绿色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为发展先进思想文化保驾护航。筑牢法治保障还需要全社会参与,强化法治保障不是个人的独角戏,需要多方合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人员应增强法规制度意识,树立正确的“三观”,严守政治底线,不踏纪律红线,树立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常怀敬畏,恪守法纪,这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最先一公里”。各责任主体应依法规范和引导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为促进“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4.建强人才队伍,强化人才支撑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要实现新的文化使命,离不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必需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6]315。干部人才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第一资源,必须注重人才培养,这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的素质好坏直接决定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成败。
应聚焦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关键点,下更大气力打造体系化、高层次宣传干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造公正竞争的人才环境,营造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有利于干部人才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以制度为依托,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5],让更多人才竞相涌现,着力打造有文化、懂理论、能宣传的人才队伍,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干部人才的能力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成效息息相关。要建好建强干部人才队伍,必须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把宣传队伍打造成为党解忧、为民造福的主力军。基层和实践是最好的课堂,人民是最好的老师,宣传干部人才应深入基层一线,走好群众路线,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实现从“身入”基层到“心到”基层,只有跟人民群众心连心、共奋斗,宣传报道才能有温度、有情感、有力量。身处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一线的人员,应具备“草摇叶响知鹿过”的见微知著能力,做到既见人之所见,又见人之所未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本质,从细小处看出大问题,有效防范风险,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在创作中,应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提高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只有多思考多分析多探索,不断拓宽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创造出接地气、有温度、意义深的作品;在宣传思想文化过程中应少讲一些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大道理,多说人民愿意听喜欢听的小道理,以生活中的小道理阐释治国理政的大道理,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新成效。
四、结语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各项工作任务更加艰巨、使命更加光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应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为民服务的使命感,坚定不移把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根本指导思想,把握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发展规律,以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目标,做起而行之的实干者,在文化建设中砥砺意志品质、锤炼过硬本领,提高工作质量效能,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奋斗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对宣传思想文化作出重要指出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N].人民日报,2023-10-09 (01).
[2]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4] 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5]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月16日)[N].人民日报,2022-10-26(01).
[6]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7]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01).
[8] 习近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J].求是,2023(19):4-8.
[9]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4-10-29(01).
[10]习近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J].求是,2022(4):4-9.
[责任编辑:毛丽娜 聂海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