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足溃疡创面难愈合的原因及治疗进展

2025-02-07周伟郑红波刘强倪小坤韦旻兴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1期
关键词:创面愈合影响因素

【摘要】 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是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神经、血管病变从而导致足部感染引发的严重并发症,具有发病率高、创面难愈合等特点。DFU创面难以愈合是造成糖尿病足患者截肢、残疾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已成为危害患者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对DFU创面难愈原因的研究日渐深入,发现DFU病情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DFU创面难愈合主要与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感染等因素有关,目前临床治疗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包括西医疗法与中医疗法两种,本文探讨DFU难愈合原因,分析临床治疗DFU的方法,为临床预防和治疗DFU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创面愈合 影响因素

The Causes and Treatment Progress of Diabetes Foot Ulcer Wounds Difficult to Heal/ZHOU Wei, ZHENG Hongbo, LIU Qiang, NI Xiaokun, WEI Minxing.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5, 22(01): -163

[Abstract] Diabetes foot ulcer (DFU) is a serious complication caused by foot infection in diabetes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neuropathy and vascular diseas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incidence rate and difficult wound healing. Difficult healing of DFU wound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amputation, disability and even death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foot, which has become a public health problem endangering the health of patients. With the deepening research on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iculty in healing DFU wound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DFU conditions is the result of a combination of multiple factors. The difficulty in wound healing of DFU is mainly related to factors such as neuropathy, vascular disease, and infection. Currently, effective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include western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iculty in wound healing of DFU, analyzes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for DFU, and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clinic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FU.

[Key words] Diabetes foot ulcer Wound healing Influencing factors

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uzhou People's Hospital, Liuzhou 545006,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5.01.036

糖尿病足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类型,发病原因与患者血糖控制效果长期不佳有关,并随着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增加,该病症发病率及患者数量均同步上升[1]。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为糖尿病足患者重要的并发症类型,普遍伴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及深部组织破坏情形,使其截肢风险大幅提高,且该病症具有病程长、难治愈等特点[2]。临床中DFU的症状表现包括肢体刺痛、行走时有脚踩棉絮感、下肢间歇跛行等症状[3],DFU较为严重且常合并感染,溃疡创面难愈合、经久不愈,严重者可造成患者截肢,甚至是导致患者死亡,其危害性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4]。DFU溃疡创面难以愈合,持续不愈合的创面会加重创面感染,导致创面进一步恶化,病情逐步加重,更加难愈,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探讨DFU创面难愈合原因以更好地对症治疗对DFU患者至关重要。DFU难愈合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包括神经、血管病变等内在因素,以及感染、愈合不良组织、局部压力等外在因素。故采取有效的对症方法防治DFU非常重要,临床治疗DFU包括清创、引流术、修复术、高压氧治疗等西医疗法,以及针灸、中药内服、外用等中医疗法[5]。DFU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影响DFU愈合原因尚未完全清晰,如何有效促进DFU创面愈合已成为临床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同时临床关于DFU的治疗研究不断深入,当前临床医学技术不断发展,临床上治疗DFU的方式不断涌现[6-7]。鉴于此,本文就DFU创面难愈合原因及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指导DFU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DFU创面难愈合的原因

DFU发病涉及多种因素,正常生理状态下,创面愈合是一个动态且复杂的过程,创面自形成开始,需要经历凝血期-炎症期-修复期-成熟期,每个阶段均有着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其中并按照一定程序相互作用,任何时期出现异常均会造成足部血液供应不足,局部组织陷入缺血缺氧状态,而在恢复血供后又会面临着再灌注损伤,反反复复经历缺氧-再灌注损伤导致创面的表皮干细胞增殖与迁移缓慢、新生血管形成进程迟滞[8]。

1.1 神经病变

代谢功能异常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神经病变的主要原因[9]。一般情况下周围神经病变并不会直接导致患者发生DFU,而是通过间接途径作用所致,具体如下:一方面降低肢体远端血供,使其处于缺血状态,导致远端肢体痛觉感知障碍,使患者痛觉减退,从而不易察觉皮肤破损,防御外界损伤的自我保护功能降低,增加了细菌借助破损皮肤入侵机体风险,导致DFU形成[10];另一方面下肢及足底肌肉萎缩无力,导致足部力学失衡,关节活动受限,跖趾、足跟承受的应力超过其阈值造成表皮组织发生破损,且随着破损面积的扩大及损伤的加深引发强烈的炎症反应,炎症细胞因子源源不断地释放形成明显的自溶反应,长此以往,导致足部溃疡愈合缓慢[11]。此外,自主神经病变发生后将会对局部组织功能带来干扰,如足部汗腺所分泌的汗液量急剧减少而导致皮肤干燥开裂;皮脂腺可以分泌油性分泌物而保护足底、滋润皮肤,但人体的足底部皮脂腺数量最少,一旦足部皮脂腺不能够分泌足够的油性物质就会破坏皮肤的天然屏障功能;上述功能障碍为外界致病菌的侵袭创造了便利条件,进一步导致溃疡难以愈合[12]。

1.2 血管病变

血管病变在DFU发生、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也是导致患者最终截肢的主要原因。血管是人体存在的庞大的管状网络,为人体提供了营养物质输送、代谢产物交换的重要场所[13]。周围动脉硬化或者是动脉管腔直径下降均会造成红细胞膜内蛋白糖基化,血液循环中红细胞异常汇集并加大血液黏稠程度,血液流速变缓,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同时导致氧释放减少,造成供血不足[14]。供血不足会造成机体无法获得足够日常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代谢废物滞留血管内,引起局部组织供血、供氧不足,氧自由基水平升高,加速组织坏死,最终导致DFU患者溃疡难以愈合。

1.3 感染

感染是DFU的诱发因素之一,亦是造成创面难以愈合的直接罪魁祸首[15]。当感染发生后将会造成严重的炎症反应,而随着炎症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炎症瀑布级联反应使得患者的溃疡面将会进一步扩大、损伤进一步加深,最终不得不截肢以避免病情的持续恶化,临床中合并感染的DFU患者截肢风险较未合并感染的DFU患者高出155倍[16]。关于感染的途径主要包括创伤与非创伤两种,但绝大多数DFU患者的感染并非是由创伤所致,而是与远端肢体血液供给不足、神经功能损伤有关,当该部位的皮肤完整性与屏障功能被破坏后将会导致外界致病菌逆袭至组织内部而引发感染性疾病。不过在临床中多数DFU患者的感染局限于浅表位置,但是随着感染病程时间的延长及炎症反应的加剧,致病菌将会沿着表皮组织深入到筋膜、肌肉甚至是骨面,引起深部组织感染[17]。DFU患者的痛觉大幅降低,感染发生早期并不会引起患者的重视,但如果引起局部肢体组织坏死时将会产生较为明显的痛感而引起患者的察觉,但此时感染已经波及了众多的解剖区域,使其不可避免地出现感染的近端传播扩散,进一步迟滞创面的愈合[18]。

2 治疗

2.1 西医治疗

2.1.1 一般治疗 DFU治疗的前提和基础即在于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研究发现,DFU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将会直接增加截肢风险,所以在治疗期间普及DFU相关知识,增强患者对疾病的了解也十分重要[19]。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饮食,身体允许基础上加强有效运动,同时通过口服或者是皮下注射降糖药物平稳控制血糖,对DFU的治疗有着积极的影响。

DFU感染多为混合感染,在进行抗感染治疗时需要采集患者的创面分泌物样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合理选用对致病菌有效的抗生素。取分泌物时应注意取材时机,以及操作的正确性、规范化,避免污染菌造成“假阳性”及取材不当造成“假阴性”结果。

常规清创换药治疗属于DFU的一般外科治疗手段,通过清除局部坏死组织、常规消毒换药等方式促进DFU创面愈合。随着医疗技术发展,清创技术水平不断进步,清创手段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如自溶性、机械、器械/外科、酶、生物等。给予DFU患者适宜的清创处理有助于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及表皮细胞的增殖,维持创面干净整洁,降低感染带来的不良影响,对创面及早愈合有积极意义。

2.1.2 负压封闭引流术 负压封闭式引流术是DFU治疗的新技术疗法,是一种有效的辅助疗法[20]。通过在负压环境下使用特殊敷料覆盖创面,利用负压引流,去除创面坏死组织,达到清洁创面的作用,另外在密闭环境中可以避免创面受到细菌感染,以促进创面愈合。孟祥伟等[21]应用负压引流术治疗DFU,结果显示创面愈合率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不使用负压封闭引流的DFU患者。汪涛等[22]选取DFU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结果显示,清创术与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应用的患者伤口炎症因子水平较单纯清创术治疗患者更低,炎症反应更轻。刘晓宾等[23]在研究中指出,负压封闭引流术的运用可以促使DFU患者从中获得更大的收益,包括预防二次感染;促进创面愈合;遏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促进患者康复。鲍晶晶等[24]研究发现,负压治疗可明显减轻DFU患者创面感染情况,减少手术次数,促进患者康复。高文华等[25]对DFU患者溃疡组织进行检测发现,经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的DFU患者溃疡组织生长因子表达增加,表明该治疗技术能够促使肉芽组织快速生长和爬行,对创面愈合有积极作用。

2.1.3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 近年来,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已成为治疗DFU的术式,广泛应用于临床。移植能够提供真实皮肤的所有功能,最快恢复局部血供,促进创面难愈合。研究发现,当DFU患者溃疡创面达到植皮条件时,尽早进行手术封闭创面有利于创面愈合[26]。文献[27-29]也得出了较为相似的结论,即:通过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能够起到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治疗周期的作用,此点对于避免截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故该治疗方法不失为DFU患者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推广使用意义重大。有学者采用游离皮瓣重建方法对46例DFU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发现,游离皮瓣成活率为71.74%,由此证明游离皮瓣移植重建治疗DFU患者效果良好[30]。结合上述分析内容可知,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可以用于DFU患者的治疗,且能够取得令患者满意的疗效,具有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

2.1.4 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 近年来,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的涌现给DFU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在治疗工作中可以提高新生血管生成速度,促进细胞及组织生长,恢复局部血供,促进溃疡创面愈合[31]。文献[32-33]共同认定该治疗手段可以显著改善DFU患者小腿以下微血管网,促进患者血运,从而促进患足创面愈合。郑鸿坚等[34]在研究中证实Wanger分级3级及以上的DFU患者经胫骨横向骨搬运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患者微循环得以重建,保肢率大大增加。总而言之,胫骨横向骨搬运术在DFU患者治疗中前景广阔。

2.1.5 血管介入 血管介入是在X线辅助下,将球囊放置在闭塞血管处,并在其位置留置溶栓药物,以疏通血管,恢复血供,促进创面愈合。林金加[35]研究发现,接受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PTA)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的DFU患者,其动脉血流各项指标优于接受常规降糖治疗的患者。于斌超等[36]通过足底动脉弓腔内血管成形术对DFU患者治疗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溃疡面积及疼痛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血管介入再通治疗DFU效果显著,可大大降低患者截肢率,促进DFU创面愈合,保肢效果显著。

2.1.6 高压氧治疗 研究发现,高压氧是借助高压将氧气注入患者体内以提高氧气交换效率、改善缺血缺氧状态,在DFU患者治疗中可以提高增加血氧含量,促进氧气输送进入机体,为各个器官、组织提供充足氧气,改善局部供血不足,从而有效促进创面愈合[37]。李明锐等[38]发现,高压氧治疗改善DFU患者创面缺氧状况,抑制感染及炎症反应,加快血管新生速度并提高创面愈合效果。邓磊等[39]研究发现,高压氧治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可有效改善DFU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溃疡创面愈合,增加足部微循环血流灌注,加速患者康复。蒋丽艳等[40]研究证实,高压氧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DFU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溃疡创面愈合。

2.2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DFU历史悠久。DFU在中医中属于“脱疽”范畴,发病机制与肾阳不足、脾失健运、寒湿毒邪入侵有关。在中医理论中脾主运化,能够促进营养物质的运输与吸收,为脏腑气机功能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同时脾统血,气血足则机体阳气固护能力越好,反之气血亏虚则会削弱机体的免疫能力,大幅下调肌肉及局部组织的营养来源,气血凝滞之下导致经络淤堵。四肢的气血循行不畅将会导致筋肉组织失于濡养,从而出现皮肉枯槁情形,随着病程的延长而诱发发黑坏死。如果患者体内寒湿之气旺盛且长期滞留于患者体内将会引发化热,局部红肿灼热,热灼津伤,气血阻滞,聚而成脓,血热皮烂肉腐,毒邪入侵,疮疡形成。中医治疗分为内治及外治两部分。中医内治法可分为分型论治与分期论治两大类,中医外治法可分为药物疗法、针灸、按摩三大类。

2.2.1 分型论治 自古以来,许多医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将DFU患者分为不同证型,并以此制定不同治疗方案,即所谓分型论治。有学者根据DFU患者临床表现将其分为血虚寒凝、气虚血瘀、湿热阻滞筋脉、热毒伤阴、阴虚血瘀、阳虚痰凝六个中医证型,根据不同证型采取相应的治则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41]。易祥龙等[42]应用温阳化瘀法治疗阳虚阴结的DFU患者。王雨等[43]对脾肾阳虚,寒瘀凝滞证,气血不足,脉络瘀塞证,湿毒热盛,脉络瘀阻证糖尿病患者灵活运用回阳生肌法、活血生肌法、化腐生肌法治疗,结果显示,对症治疗能够促进DFU患者不适症状的消退、增强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近远期预后。尽管在中医证型的区分上尚存在着一定的异议,但围绕DFU病因病机进行治疗无疑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由此使得中医药的应用价值日渐凸显。

2.2.2 分期论治 中医根据DFU的发生、发展进程将其分为了以下三个时期:其中黑期,养阴清热解毒为主,控制创面发展;黄期,清热利湿为主,托毒外出,避免脓毒内陷;红期、粉期,益气活血,加速创面愈合[44]。葛爱利等[45]在其研究中按照分期论治原则对DFU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分期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88.2%,高于对照组的68.8%。杜玉青等[46]将DFU分为初期、溃烂期及恢复期并予以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在不同分期中选用适宜的中药方剂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创面愈合时间大幅缩短,创面愈合率大幅提高。

2.2.3 药物疗法 《疡科纲要》云:疮疡为病,发见于外,外治药尤为重要。药物治疗包括中药外敷、熏洗、塌渍。即在基础治疗上,配合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生肌等功效的中药局部外敷、熏洗、湿敷患处,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达到治疗疾病目的。宋珊珊等[47]使用一效膏治疗DFU患者,显示治疗后足部症状及创面缩小面积均优于未使用一效膏组,且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药物反应。说明一效膏外敷治疗DFU效果良好,可促进创面愈合,安全性佳。一项研究认为,在内科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熏洗,能够有效缓解DFU患者疼痛,促进创面的愈合[48]。石珏等[49]采用电刺激联合塌渍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治疗,发现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患者各项功能。郑红波等[50]采用中药浸泡治疗DFU患者,结果发现,中药浸泡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而创面愈合率较对照组高,证实中药浸能更好促进DFU患者溃疡愈合。

2.2.4 针灸 针灸包括针刺和艾灸。越来越多研究表明,针灸疗法在DFU治疗方面有显著的疗效。崔玉志[51]在其研究中指出,通过针刺DFU患者的太溪穴、合谷穴、足三里穴等穴位能够促进其下肢神经传导效果、缓解不适症状给患者正常工作与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鲁耘曌等[52]则是在其研究中运用局部针刺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其创面愈合时间更短,原因在于通过局部针刺可以起到促进经络气血循行、调节脏腑气机功能的作用。孙雅斯等[53]采用艾灸联合中药熏蒸发现,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结合上述研究内容可知,在DFU治疗中针灸疗效确切,临床应根据不同证型对患者穴位进行治疗。

2.2.5 按摩 按摩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创面愈合,常作为其他治疗方法的辅助手段。王岩[54]以DFU患者为对象,采用足底穴位按摩进行辅助治疗,结果发现,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未实施足底穴位按摩组。夏艳红等[55]运用中药足浴联合足底穴位按摩方法治疗DFU患者,发现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陈伟杰等[56]在其研究中证实,运用手法按摩的方式按揉患者的足阳明胃经及相应的穴位可以起到促进DFU患者足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微循环、加快创面愈合的目的。由此可见,针对特定的穴位进行推拿按摩能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临床症状,有助于创面恢复。

3 小结

DFU目前仍然是困扰糖尿病患者的疾病,且DFU创面难以愈合原因多样化,其治疗方式亦多种多样。在临床治疗DFU方面,中西医疗法各有千秋,使用中药内治法、中药外治法及西医治疗手段,可有效缓解DFU患者症状,加速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改善血液循环与局部组织微循环,促进创面愈合,充分展示了中西医治疗DFU的特色。治疗时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以及患者不同适应证,选择合适治疗方式。另外,需要对患者加强早期预防、早期治疗的宣传,并对患者的家属进行相关宣教,保证患者出院后依旧得到良好的照顾。溃疡反复发作是当前影响DFU治疗效果的重要问题,这可能与血糖控制差、神经病变及感染有关,如何降低DFU复发率,是当前临床关注的重点,也是需要努力的方向。在DFU的治疗上,仍有很多方法值得去探究,同时也需要其他学科的干预。总之,针对DFU的治疗应以减轻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加速创面愈合为主。在今后的研究中应从DFU发病机制及药理研究方面进一步探索,为临床治疗拓宽思路。

参考文献

[1] TENTOLOURIS N,EDMONDS M E,JUDE E B,et al.Editorial:understanding diabetic foot disease:current status and emerging treatment approaches[J].Front Endocrinol(Lausanne),2021,12:753181.

[2] WANG Y Q,SHAO T T,WANG J L,et al.An update on potential biomarkers for diagnosing diabetic foot ulcer at early stage[J].Biomed Pharmacother,2021,133:110991.

[3] SHARMA R,SHARMA S K,MUDGAL S K,et al.Efficacy of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for diabetic foot ulcer,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J].Sci Rep,2021,11(1):2189.

[4]孙献坤,袁丽,李饶,等.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局部氧疗的研究进展[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2):183-186.

[5] PHANG S J,ARUMUGAM B,KUPPUSAMY U R,et al.A review of diabetic wound models-Novel insights into diabetic foot ulcer[J].J Tissue Eng Regen Med,2021,15(12):1051-1068.

[6]潘旭月,邓品,王梅青,等.复方血竭粉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22,30(7):32-37.

[7]卢传辉,张俊杰,刘盼,等.八味箍围膏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18(2):342-345.

[8]刘鹏,刘延云,张晖,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溃烂创面效果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21,35(9):916-919.

[9]邓波,漆芸婷,宣姗姗,等.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21,29(4):257-260.

[10]和瑞婷,葛飞,向沙,等.伴足溃疡病史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足底压力分布特点分析[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6,8(7):401-404.

[11]冰峰,冯银玲,任补元,等.脱细胞真皮基质治疗对糖尿病足综合征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神经病变和对足部功能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1):154-158.

[12]蔡青,卢湘,白姣姣,等.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皮肤干预的效果评价[J].上海护理,2021,21(12):39-42.

[13]韩建群.微循环:人体的第二心脏[J].知识就是力量,2014(7):64-65.

[14]王希罕,张川林,牟绍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伴足部溃疡病人溃疡愈合的最佳氧分压预测阈值探讨[J].护理研究,2019,33(8):1338-1341.

[15]杨若梅,周晴,李英莎,等.重庆地区286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特征、耐药性及代谢因素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20,42(13):1331-1337.

[16] CHASTAIN C A,KLOPFENSTEIN N,SEREZANI C H,et al.

A clinical review of diabetic foot infections[J].Clin Podiatr Med Surg,2019,36(3):381-395.

[17] PETERS E J,LIPSKY B A.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infection in the diabetic foot[J].Med Clin North Am,2013,97(5):911-946.

[18]王键,黄冬梅,王延璞,等.抗菌药物对糖尿病足创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毒素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1,31(14):2090-2094.

[19]顾洪斌.糖尿病患者下肢缺血的治疗[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0,12(8):589-592.

[20] CHEN L,ZHANG S,DA J,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efficacy and safety of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foot ulcer[J].Ann Palliat Med,2021,10(10):10830-10839.

[21]孟祥伟,师悦,关如东.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信息,2021,34(21):128-130.

[22]汪涛,赵珺,于敏,等.负压吸引疗法通过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愈合[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6(8):1159-1164.

[23]刘晓宾,谢洪香.可冲洗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糖尿病足感染创面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21,24(7):186-189.

[24]鲍晶晶,黄显军,姜磊.抗生素骨水泥联合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22,29(7):1031-1034.

[25]高文华,郑江敏,张宏亮,等.自体富血小板凝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研究[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21,42(4):238-241.

[26]孙鹏.游离植皮、皮瓣移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慢性溃疡创面的效果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20):75-77.

[27]蒋玲丽,李海,魏在荣,等.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创面[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21,44(2):141-145.

[28]李小兵,刘洪均,杨超,等.带阔筋膜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伴骨外露[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22,36(1):86-91.

[29] HAN Y,HAN Y D,SONG B Q,et al.Free medial plantar flap versus free dorsal myocutaneous flap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raumatic foot sole defects[J].Ann Plast Surg,2020,84(5S Suppl 3):S178-S185.

[30] THAI D Q,LEE D H,LEE W B,et al.What is the impact of infrapopliteal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 on free flap survival in diabetic foot reconstruction?[J].J Orthop Surg Res,2021,16(1):42.

[31]杨永康,李刚.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促进微循环再生及组织修复生物学机制的初步探索[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20,34(8):964-968.

[32]陈景涛,丁海丽,徐凯.胫骨横向骨搬运术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2,25(17):179-181.

[33]丁小方,徐海林,王元利,等.改良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重建术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足[J].中国骨伤,2021,34(5):462-466.

[34]郑鸿坚,杨金星,刘黎军,等.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2,37(4):434-436.

[35]林金加.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分析[J].华夏医学,2021,34(5):18-21.

[36]于斌超,杨显存,孙有伟,等.足底动脉弓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21,24(9):701-705.

[37] MOGHADAM N,HIEDA M,RAMEY L,et al.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in sports musculoskeletal injuries[J].Med Sci Sports Exerc,2020,52(6):1420-1426.

[38]李明锐,王玉川,唐燕,等.改良促血管再生方案辅助高压氧对老年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创面修复影响的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20,28(7):504-509.

[39]邓磊,黄朋,黄成,等.强化负压封闭引流方案辅助高压氧治疗老年糖尿病足溃疡43例近期疗效及复发率观察[J].安徽医药,2020,24(8):1581-1584.

[40]蒋丽艳,周苏键,刘文玉.高压氧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创面愈合、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8,38(1):108-113.

[41]唐恒先.糖尿病足的中医治疗探讨[J].养生大世界,2021(3):46-47.

[42]易祥龙,陈其华,陈丽,等.基于“阳虚阴结”理论应用温阳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2,29(2):144-146.

[43]王雨,孟元,徐旭英,等.吕培文教授治疗血管重建无效的糖尿病下肢缺血性溃疡经验[J].现代中医临床,2020,27(6):33-38.

[44]史振玉,王永乾.“创面床准备”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3,42(1):73-74.

[45]葛爱利,张强.分期论治糖尿病足34例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1):69-70.

[46]杜玉青,刘亚莉,李友山,等.基于《外科正宗·脱疽》探讨不同分期糖尿病足外治法的辨证用药特点[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8):2969-2974.

[47]宋珊珊,李大勇,李鑫,等.一效膏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21,42(9):1236-1239.

[48]陈健,张春梅.通络解毒汤内服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21,28(3):21-22.

[49]石珏,舒锦,金立.中频电刺激联合中药塌渍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感觉功能的影响研究[J].四川中医,2021,39(1):113-116.

[50]郑红波,刘毅斌,周伟,等.中药浸泡治疗糖尿病足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7):843-844.

[51]崔玉志.针刺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湿热血瘀型糖尿病足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0,35(2):238-240.

[52]鲁耘曌,徐丹.补肾健脾法结合针刺治疗糖尿病足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2):69-70.

[53]孙雅斯,马建春.艾灸联合中药熏蒸对糖尿病足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医外治杂志,2020,29(5):34-35.

[54]王岩.桃红四物汤联合足底穴位按摩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179.

[55]夏艳红,欧阳水霞.中药足浴、足底穴位按摩及护理干预对早期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J/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88):347(2019-11-28)[2024-03-13].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MIA201988238.htm.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88.237.

[56]陈伟杰,卢益中.中药足浴联合按摩治疗糖尿病足45例临床疗效分析[J].新中医,2015,47(12):92-93.

(收稿日期:2024-04-12)(本文编辑:田婧)

猜你喜欢

创面愈合影响因素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传统换药技术治疗压疮感染创面疗效观察
中医外治法治疗肛肠病术后创面愈合临床应用概况
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乳腺癌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应用
黄连紫草膏对肛裂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
红光治疗对四肢骨软组织肿瘤术后切口愈合和疼痛程度的影响研究
水驱油效率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