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耳山之行

2025-02-07喻灵芝

大理文化 2025年1期
关键词:杜鹃花冰雹河道

马耳山,可谓久闻盛名,是鹤庆县与洱源县的界山,主峰海拔3900多米,每年春末夏初时节,漫山遍野绵延数里的杜鹃花海,吸引无数游人前往观赏打卡。去年5月中旬,众多徒步爱好者相邀前去马耳山,我也欣然加入其中,一起乘坐大巴车来到位于鹤庆县西邑镇的马耳山脚下。

正是阳光照耀的上午,天空蔚蓝,白云朵朵,完全被森林覆盖而苍翠碧绿的马耳山高高耸立在众人眼前。大家都来不及细看一下马耳山的整体容貌,也等不及舒缓一下百里车程后的小疲劳,便相跟着走向山间。在走过一段土石路面后,开始顺着一条山间流水冲刷出来的河道向着目标山顶攀登,心里一直充满着即将踏入花海浸润花香那份隐隐的激动。

河道渐渐由宽敞变得狭窄,渐渐呈现出不同于常见溪流的种种景象,整段长短不等、粗细不一的树木枝干,横七竖八交错堆积在河道间或岸边上,大部分已显得枯朽不堪,人走上去都得小心翼翼。沿河基岩裸露,被长年流淌的山水划切出深浅不一的凹槽或是磨平了棱角;流沙般无序堆积着的石头岩块,静立河间的无数卧牛巨石,让沿河道而进的道路显出令人咋舌的艰难险阻状。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些几乎塞满三分之一河道的枯朽树木,以及随处可见杂乱无序、随机摆放得如石阵的嶙峋怪石,都是无数次洪峰狂流冲击挟带而下留存的痕迹。

不过。眼下这条名叫响水河的山涧河流,倒是一副清泉潺潺石静水安的样子。水流依然在河道的石木间流淌,水流纯净得足以让人不用担心徒步中没有直饮水的补充。流水从石涧中流下的声响,叮咚有致,就像玉手拂过古琴。若水流落差而下或平缓留积之处,阳光也正好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已在不知多少年的水流冲洗磨炼中形状不一棱角不再的大小石块,就在晶晶闪亮的水面下争相展示着它们各自的花纹和色彩,真是七彩斑斓,可让观望者时时处处迷醉其间,只顾用手机拍下那一瞬间的惊艳,我们常常在某一水石皎洁处就忘记移动脚步。我一直在惊叹这些石头为什么会有那么丰富的色彩呈现?徒友阿萍曾经是一位地质工作者,听她在与另一位徒友交流,说到某块石头含有更多的铁元素时,我才意识到,这些石头可能富含有各种金属矿物质,因而它们在水流冲净泥沙等附着物后,就在阳光下展示出绚烂迷人的光泽。

时间不等人,行程在留人。还没有走到预定的半途之处,大家都有点走不动、饿不起了,就在一个相对平坦的地方坐下来吃午饭,而时间也早就超过预定的午饭时刻,已经快到下午两点了。好在就餐处涧流清清,流水晶亮,水中石头鲜黄靛青斑痕点点也是异彩纷呈,两岸高坡绿树荫荫,加上沿途景色艳美留在心中的愉悦惯性,大家都觉得午间野餐是在仙境里品尝美味,开心地互换美食,在欢声笑语中饱餐一顿。

饭后重启行程,继续沿着河道向上进发。路是越来越难走了,有些地方要踏着一半淹浸在水中的石块或朽木才能跨过河道走上左岸,走一段后又要同样艰难地跨回右岸来,就这样曲折跌宕地前进。有人甚至踩到摇摆或溜滑的石块树枝摔倒在河水里。当然更多的路段是在河道旁的山坡上。说是路,其实就是陡峭山坡上隐隐有人走过的痕迹,忽上忽下,坎坷崎岖,很多地方要仔细辨认后才敢下脚去走,有个地方直接就是山崖壁与河水垂直相连处,恰好有几个天然石坎可供人踩踏而过。有一处滑坡地段,坡长近百米,宽度大约有15米,全是从左侧的山腰高处一直梭滑到河底的碎砂土形成,顺坡向下看,从人所站立的地方到河底,大概也有10多米的高度。坡面陡峭,任谁都不想顺坡而下冲向河底,大家就拉开距离,瞅准前一个人踩出的脚印再慢慢走过去。另一处有自半山腰倾泻而下铺满山坡的碎石层覆盖路面,众人只能踏着碎石坡小心走过。我无意间顺着碎石层往其最顶处看,只看得见上面山坡土层里依然在风中摇摆的林木,看不出这么多的碎石是从山的更高处滑落下来的痕迹。那这些碎石从哪而来呢?细看后,是半山腰里突冒出来的!这使我更增添一种紧张感。好在这样的状况并不影响继续前进的脚步。毕竟户外徒步之行走得多了,户外徒步人更多的是无所畏惧迎难而上的乐观精神。大家都是只要登上一个无险不美的去处,刚刚稳稳地站好或者坐下,一个个地就要摆出最亮眼的姿势,呼唤徒友们帮其拍成照片或摄成录像后,才又继续向下一段路程行进。一路上单照合照的相片摄影等,足以供每个人都留下此次美好而完整又确实十分艰险的户外行程记录。而我,也与大家一样。

没有几个人注意到天空中的阳光正在被悄悄飘来的乌云慢慢遮挡,蓝天白云通透如洗的天空已被深灰色的云雾所笼罩,云层灰蒙蒙的,山雨将来。有七八个徒友一起走到一棵据说是打卡标志点的大树旁,合影留影。这是一棵栗树,据说至少有百年以上的树龄。只见它树冠高大,树干坚韧,枝叶有型且苍翠,根部长有一个穿树而过两人来高,可容两三个人同时站立其间的大洞,洞内黑色光滑的内壁面,好像被火烧过。整棵大栗树真有点阅尽林间沧桑的模样。

再往上走,一棵、两棵,终于有六七棵杜鹃花出现在眼前稠密的林木掩蔽间。只见一棵棵杜鹃花树形高俏婀娜多姿,花朵娇艳饱满,每一棵树的花色都各自显现一种独特的美,粉红、春花红、白里透红……犹如披霞冠虹的仙子潇洒在万绿丛中。来路维艰,直到看见杜鹃花树的那一刻,大家都才想起来此行的目的是来看杜鹃花的。在马耳山的深处,它们以最自然的姿态,绽放在崎岖的山间。这些花朵形态各异,有的含苞待放,娇羞欲滴;有的盛开如盘,热情奔放。花瓣层层叠叠,细腻如绸,色彩从深红到浅粉,再到纯洁的白,渐变得天衣无缝。花蕊中透露出淡淡的鹅黄,与花瓣的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更显生机勃勃。

周围的山景与这些杜鹃花相得益彰,山峦起伏,绿意盎然。远处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近处的山坡上,青翠的松柏与杜鹃花的艳丽交相辉映。阳光透过云层的缝隙,洒在山巅,形成斑驳的光影,为这幅自然画卷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深邃。山风轻拂,花枝摇曳,仿佛在向远方的来客点头致意,而山谷中的回声,似乎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在这深山之中,杜鹃花不仅是春天的使者,更是自然的精灵,它们与周围的山景共同编织了一幅动人的自然图卷,让人流连忘返。可还没来得及给这些林中仙子多照几张相,雨丝已经飘下来了,在雨丝中看见夹有米粒大小的细小冰雹。雨越下越大,冰雹也在逐渐增大,再到后来,山雨夹着山风裹着冰雹倾泄而下,闪电巨雷呼啸而来,接二连三开始在头上滚滚而过。已经没法用手机更多地照下好不容易看到的杜鹃花真容了,也不敢在周围树冠高大间距稠密的林木下躲避雨水冰雹的袭击,大家就三两成群地披挂着简单的雨具,站在一块相对空旷平坦的山地上,等待会不会有山雨骤停的奇迹出现。

这时,时针已经指向下午4点20分左右,风雨越来越大,雷声就在头顶上炸响,已经比黄豆还大的冰雹正逐渐铺满地面并迅速堆积。望望前路,目的地还在高高的山顶似乎高入云间,爬上去估计还有不少于一小时路程。领队兼收尾的毛工考虑权衡后,决定全体原路返回。大家迅速收拢,将近处所有人集合在一起,清点人数共有16人,再三嘱咐谁也不能掉队后,一群人怀揣着暗藏于心的担忧,原路向下返回。

仿佛一下子,一场风雨兼程的急行军瞬间就拉开了帷幕。风雨来得更猛烈了,雷声继续在茂密的森林上空炸响,急促的脚步下,除了雨水泥泞中倒伏的杂草野花外,是噼里啪啦打在地上并不断增加着大小、厚度与覆盖面的冰雹,裸露在雨衣外的手背在被冰雹打到时能感觉到细微的疼痛。所有人在那一刻肯定都已顾不及想起刚刚艰难跋涉6个小时的所有疲劳,只想着在天黑以前能够安全下到山下。一旦天黑下来,那样复杂奇险的山路是完全没有办法摸黑行走的,而大家的手机基本上都只有微弱的电量储备了,不可能再做照明之用。

最初的想法是大雨过后,再走河道怕会有遇上突发洪水的危险,便向着能找到可以避开河道的方向疾走,快速下行的队伍很快走到一座孤立突出的小山包上,可小山包三面陡峭深难见底,左边前方右侧都无路可走。毛工让大伙留在原地,独自冒险下探路线,下上一趟累得气喘吁吁,但确实没能找到可以绕过河道下山的道路。于是,全体向后转,由来过几次的徒友带路寻找沿河道下山的路口。时机所迫,沿河道原路返回已是必须的选择。

好在路口不远,大家再次走上那条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攀登上来的艰难道路。雨后的山路泥泞溜滑,那些上山时勉强还能看到的行走痕迹,已在雨水冲刷下面目全非,基本看不出哪里是道何处是路。只要是能够下脚的地方,不管水里泥里石块朽木皆成道路,前面行走者的背影,就是下山的方向,不管不顾跟着走,生怕掉队。虽然穿着雨衣,全身早已在雨水汗水中湿透,登山鞋成了灌水泥浆鞋。

有一个地方,因为倒伏树木的阻挡和石块填塞,河道形成一个两米多高的落差,上山时就只能抓着河边山坡上的树枝,费力地攀上几乎悬空的树根形成的通道勉强通过,下山时更是四手四脚面朝黄土身躯贴地才连滑带跌般下了高坎,过得此关。估计上山时没有摔过跤的人,下山时一定是补够了摔跤的次数。我就摔了两次,一次是在岩石上踩滑了,幸运的是,只是手上身上敷满了黑色的泥土。但黑泥算什么呢?与危险相比,那些黑泥就是我的护身贵符。

当我最后一个走出河道最艰难的路段,赶上众人时,才发现一路追着我们的雷雨冰雹,早已消停不见踪迹,天上的浓云已经化开。眺望前方,山脚下的坝子和坝子那边的山腰上,大片的白雾玉带般正缓缓飘动,坝子里竖立着的十多座输电铁塔正慢慢隐入其间,视野之内似如一幅田园仙界的画面。回望马耳山,除了雷雨过后更加翠绿苍郁外,没有纹丝的改变,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而我们在它的峡谷内艰苦甚至有点煎熬的行走,仿佛只是一场短暂的晚春初夏之梦。

时针指向傍晚7点40分左右时,我们重新坐上来时的大巴车向丽江返回,也就是说,我们预定的看花之行,上山艰难爬行6小时,下山艰难下行3小时,整整在马耳山最难行走的河谷山路上,艰难奔走9个小时,却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只看到五六棵盛开的杜鹃花,生生把一次梦想之中的看花赏花之行,走成了一次终生难忘的山野户外超级徒步行。这也可能就是我为什么在此次看花行结束几天后,依然念念不忘,感触良多。

而人生的目标,就像此行心心念念要去观赏的杜鹃花一样,能否看到,能否实现,也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在起着个体不可抗拒的作用。但只有不停止脚下的行走,心中的目标才会有实现的可能。今年,在资讯所及的范围内,可以看到大多数地方的杜鹃花都是近几年开得最茂盛的,我也是在看过很多年的花后,在今年才看到最茂盛的杜鹃花海。所以,花有自己的季节,人有自己的时运,万事须得顺其自然,但亦千万不可忘记初心,要永不停步,向前,再向前。

每一次的户外行走,都是与大自然的零距离接触,都在接受大自然赋予的生命能量,也在接受大自然从身体到心灵的双重洗礼。大自然一直在以博大的胸襟承载着世间万事万物的繁衍生息,大自然也自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人要知道自己的渺小,人要知道敬畏。要敬畏天地,因为天高地厚,天威浩荡,地载万物。要敬畏大自然,因为大自然慈悲,人类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只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是人类永续发展的可行之道。

虽然攀登马耳山的路途充满了挑战,每一步都显得异常艰难,但当回望来时的路,心中涌动的是满满的成就感和深深的满足。这次旅程,我不仅亲眼目睹了杜鹃花的壮丽,更深刻体会到了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顽强。每一步的艰辛都化作了眼前的风景,每一滴汗水都凝聚成了心中的感悟。杜鹃花的绚烂、山峦的壮阔、空气的清新,这一切都成为了我宝贵的记忆。它们不仅丰富了我的视野,也洗涤了我的心灵。

猜你喜欢

杜鹃花冰雹河道
小诸葛漫“话”天气之冰雹
杜鹃花开
待到杜鹃花开时
杜鹃花
冰雹的优点
河道里的垃圾
哦,杜鹃花!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春日冰雹